母亲积蓄全给儿子结婚买房,患病却要女儿负担,女儿:您先立遗嘱

今天讲讲读者周欣的故事。

周欣来自农村,从小聪明,学习勤奋,大学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进入一家500强公司工作,凭借努力不断升职,现收入颇丰。三年前她结婚了,配偶是同城一个同样优秀的男人,二人在城里买房买车,扎根落户,去年生了个可爱的女儿。

周欣有个弟弟,叫周望。周望从小被父母溺爱,不喜欢学习,初中毕业后游手好闲在家啃老一年。周欣看不过去,便出钱让弟弟去念中专,学一门技术。周望拿到中专毕业证书后,经亲戚介绍去老家县城一个工厂上班,收入除去开支每月剩余一两千。

母亲积蓄全给儿子结婚买房,患病却要女儿负担,女儿:您先立遗嘱

姐弟俩的父亲早在十年前就突发疾病去世。现母亲在老家的老宅独居。去年周望结婚,母亲将积蓄都拿出来,给周望全款在县城里买了套房子,还出了彩礼钱和酒席钱。

周欣原本不同意母亲将积蓄都给周望,她建议母亲只给周望付首付买房,让周望夫妻自己贷款供房子,其余积蓄留着自己养老。但母亲不同意,说贷款利息太高,怕儿子负担不起。

其实县城的房子不贵,贷款的话每月还款不到两千,周望的妻子也有收入,他们负担得起。况且买房周望妻子没出钱,房产证却有她名字。因此周欣认为选择贷款比较合适,让周望妻子也一起还贷。但母亲和弟弟都反对,周欣的建议便不了了之。

母亲积蓄全给儿子结婚买房,患病却要女儿负担,女儿:您先立遗嘱

今年年初,母亲患病要做手术,她提出要到女儿所在城市的大医院做手术,并且要女儿去医院照顾和承担所有费用,还表示今后的养老也要周欣负担。而弟弟周望却什么也不用承担。此时周欣犹豫了。

从小到大,父母都偏心弟弟。总是要自己让着弟弟,要自己做家务而不用弟弟做,有好吃的好玩的都给弟弟,给弟弟零花钱而不给自己……

周欣考上大学时,母亲还提出让她辍学,早点出去挣钱养家。周欣是靠贷款上的大学,生活费是自己大学兼职挣的,贷款也是毕业后自己工作还的。

周欣毕业后,每个月都给母亲寄生活费。母亲还省吃俭用,将余下的钱补贴弟弟。

母亲积蓄全给儿子结婚买房,患病却要女儿负担,女儿:您先立遗嘱

想到这些年自己付出那么多,母亲却视而不见。弟弟什么也没有付出,便轻易获得母亲的爱。周欣感到心酸。于是她向母亲提出要弟弟承担一半的医疗费和养老费。

她说:妈,您把所有积蓄都给弟弟,将来老家的房子和地也留给弟弟,却要我来赡养您,您不觉得对我很不公平吗?现在要么让弟弟承担一半的医疗费和养老费,要么您先立遗嘱把老家的房子和地留给我。如果您觉得立遗嘱晦气,也可以写个家庭协议,写清楚我和弟弟的权利和义务。

周欣真的是想要老家的房子和地吗?其实不然。她要的是母亲的公平公正,要的是母亲看得见自己的付出,要的是得到和弟弟一样的肯定和爱。只要母亲不要觉得她的付出理所当然,说几句宽慰的暖心话语,也许她就会心软,一个人承担母亲的医疗费和养老费。

可惜她的母亲没能如她所愿。母亲说:你比弟弟有钱,所以当然应该由你来负担。家里的老宅和地,没有留给女儿的道理。你是姐姐,将来我走了,弟弟还需要你的帮扶。

母亲积蓄全给儿子结婚买房,患病却要女儿负担,女儿:您先立遗嘱

读者周欣对我倾诉,她对母亲很失望,但又不能不管母亲的死活,问我该怎么办?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周欣母亲的做法。

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

重男轻女的话题,是老生常谈了。大多因为父母残留的封建落后的思想观念,认为男尊女卑。值得一说的是,百度百科说到的两种不同的层面:

1、功利性重男轻女,认为男性比起女性更能为自己带来利益(养老送终之类的)。

2、情结性重男轻女。包括面子性重男轻女(认为生儿子光荣生女儿丢脸)和存在意义性重男轻女(认为儿子能传宗接代女儿不能)。

周欣母亲的做法,更倾向于情结性重男轻女。对于女儿来说,父母情结性重男轻女,往往比功利性重男轻女更可怕。因为他们对儿子不断付出却不求回报,对女儿不断索取却认为理所当然,很不公平。

母亲积蓄全给儿子结婚买房,患病却要女儿负担,女儿:您先立遗嘱

父母思维里的“老大责任”

所谓长兄为父,长姐为母。有些父母会觉得长子/长女,是家里孩子的老大,就应该比弟弟妹妹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他们要求老大要像父母一样,帮父母拉扯这个家,不但要对弟弟妹妹起带头榜样作用,还要对弟弟妹妹尽照顾、扶养、教育的责任。

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要求“大的要让小的”、“大的应该帮父母干活”、“大的要监督小的学习”、“大的要帮助小的”。他们还要求老大在自己去世后,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即便小的已成年。

周欣母亲说“你是姐姐,将来我走了,弟弟还需要你的帮扶”,正是绑架长女周欣承担“长姐为母”的责任,是她思维里的“老大责任”,实则是对老大的一种不公平的要求。

母亲积蓄全给儿子结婚买房,患病却要女儿负担,女儿:您先立遗嘱

父母在子女之间“劫富济贫”

“我穷我有理,你富你活该”。这是网络上一句调侃贫穷一方对富有一方的道德绑架的话。

父母对待有着贫富差距的不同子女时,往往也采用这样的强盗逻辑。他们希望所有子女都能生活富足,于是要求富有的子女要照顾和帮扶贫穷的子女,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缩小彼此间的差距,以实现均衡。

有的父母会要求过得好的子女,给过得不好的子女找工作;有的父母会要求相对富足的子女,承担更多的赡养义务;有的父母会要求富子女直接将财富分享给穷子女……形式多种多样,实质都是道德绑架。

周欣母亲也具有这种观念。她觉得周欣比弟弟有钱,过得比弟弟好,就应该帮扶和照顾弟弟,要承担起更多的赡养义务,而不能要求回报。这也是对女儿的不公平的道德绑架。

母亲积蓄全给儿子结婚买房,患病却要女儿负担,女儿:您先立遗嘱

那么,周欣该怎么办呢?要我说,要是不想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那样,成为一个扶弟魔,就不能惯着母亲和弟弟,必须强硬起来。她提出的写“家庭协议”以明确姐弟俩的权利和义务,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只是在订立和实行的时候,态度要坚决,一定不能心软。

今日话题:你对父母把财产都给儿子,却要女儿养老,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