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农民军来临之时,明帝崇祯为何拒迁都南京,反而稳坐京城?

“吃闯王喝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是一首关于闯王的童谣,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军进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以“国君死社稷”的悲剧方式结束。后人常问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肯迁都南京?原因很复杂。崇祯皇帝不仅有政治上的原因,还有个人的问题。然而,今天我们将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历史之谜。


李自成农民军来临之时,明帝崇祯为何拒迁都南京,反而稳坐京城?

崇祯十六年十月,明朝三边总督孙传庭战死西安。李自成摆脱了“流寇”的身份,开始以陕西为根据地,开始挑战明朝的统治。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举行誓师大会,率军北上,准备一举推翻明朝。对于这些事情,崇祯皇帝很清楚,但他没有离开北京,因为他觉得他手里有三张牌!

李自成农民军来临之时,明帝崇祯为何拒迁都南京,反而稳坐京城?

第一张是北京。北京城始建于永乐年间。城防坚固,堪称明代最完善的城防体系。朱棣迁都北京以来,敌人四次进城,但没有一次出问题。无论是勇猛的蒙古骑兵还是勇猛的八旗骑兵,都无法突破北京的城防。

李自成农民军来临之时,明帝崇祯为何拒迁都南京,反而稳坐京城?

第二张牌是三大营。在朱棣正规北伐的基础上,组建了当时明朝最强大的五营、三千营、神机营三个营。三营人数众多,几十万人,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包括火枪和大炮。明朝中后期,三大阵营开始衰败,朝廷不断调整军队。

李自成农民军来临之时,明帝崇祯为何拒迁都南京,反而稳坐京城?

第三张牌是边防军。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明朝在北方修建了长城,还建立了许多军事城镇,统称为“九边”。北京附近有大同、宣府、蓟镇、辽东四个镇。陕西和宁夏有几个军事城镇。边防军常年处于战斗第一线,战斗力很强。崇祯皇帝认为他可以随时向北京派遣边防部队。

有了这三张牌,崇祯皇帝认为,即使李自成的军队越过黄河进入山西,“也不敢进犯天下重兵处(指大同和宣武)”,因此他判断“朝廷的忧虑在保定,而不是宣大”。因此,崇祯皇帝派大学士李建泰亲自替皇帝而战。然而,事实证明,崇祯皇帝只是一纸上谈兵,他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对手。

李自成农民军来临之时,明帝崇祯为何拒迁都南京,反而稳坐京城?

李自成渡过黄河后,第一次开始分兵。他率领主力北上,进攻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另一条路线是刘芳亮,他袭击了山西省南部、河南省中部和北部。随后,他向北进军河北省中部,切断了崇祯南迁的道路。李自成占领太原后,第二次分兵。他率领主力北上,攻打大同、宣府,派马崇禧率领万余人,离开东边的井兴,攻打河北的真定府。

李自成农民军来临之时,明帝崇祯为何拒迁都南京,反而稳坐京城?

大同和宣府的守军会接二连三地不战而破,导致京城西防线的崩溃。崇祯皇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下诏让天下兵马进京保卫。宁远总兵吴三桂缓慢行进;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坠马撞伤,率军向南逃窜;密云总兵唐通直接率军向李自成投降。京军三营毫无用处,根本保卫不了京城。这时,崇祯皇帝像做梦一样醒来,但为时已晚,他不得不上吊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