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大的木質建築,卻不在中國,比故宮太和殿大一倍有餘


說到木質建築,多數人會首先想到我國古代輝煌的木結構建築史,無論是宮殿、亭臺樓閣還是寺院,我國的勞動人民創造了無數優秀的作品,有的保留至今,有的只存在於記載中。但是你知道嗎?全世界顯存最大的木質建築卻不在中國,而是在我們的鄰國——日本,而這座巨大的建築,就是奈良東大寺的大佛殿。圖為東大寺南大門外熙熙攘攘的人群。

東大寺位於奈良市西部,與奈良公園相鄰,距離JR奈良站並不遠,若是徒步,半小時內就可以到達,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乘坐市內循環巴士。東大寺的南大門也是一座很有特點的高大木質建築,其表面看著很舊,有歷史的滄桑感,中間有一個牌匾,書寫著“大華嚴寺”四個漢字,這也是東大寺的正式名稱。

進入南大門後,是一片環境非常優美的日式園林,有山有水有房屋,這座城市標誌性的小鹿也會在園林中棲息。奈良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地方,街道、公園和寺廟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人和動物都可以在期間自由穿行。


大佛殿外是有一圈迴廊的,其正門位於南側,是一座非常典型的日式建築,這樣的紅色大門在日本很多寺廟和神社都可以見到,平時正門是不開的,只有在舉行特定的宗教活動時才會打開。遊客可以通過左側的小門買票進入迴廊內側,成人票價為500日元/人,門票不僅可以遊覽大佛殿,還能在之後參觀東大寺博物館。

從側門進入後,就可以立刻見到傳說中的大佛殿了,雖然隔著一大片草坪,但能夠立刻感受到這座建築帶來的視覺衝擊力,特別是當你將大佛殿腳下的遊客作為參照物時,就可以立刻感受到這種氣勢。大佛殿最初建於公元743年,在後來屢次被燒燬,又多次進行修復和重建,規模也逐漸縮小,但即便如此,其仍是全世界現存的最大木質建築。

大佛殿外部總體配色低調樸實,幾乎都由白色的牆壁和深色的木結構組成,其建築形式採用了重簷廡殿頂,並在正門上方配唐破風,既有唐宋時期中國木質建築的很多特點,又有諸多日本特有的建築結構。總體來說,日本木質建築師從唐宋時期的中國,在後來的漫長歲月中又進行了很多發展與改造,並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從正中間看大佛殿,更加能夠感受到其恢弘的氣勢,雖然日本很多建築都採用了不對稱的結構,但大的寺廟多數還是對稱的。從層層疊疊的梁枋斗拱就可以看出用木材支撐這樣巨大的建築是多麼不容易,古代的東方匠人們通過各種複雜精巧的結構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建築史上的奇蹟。

走進大佛殿的大門,就可以立刻看見位於中央的巨大佛像,這是一尊金屬製的盧舍那佛像,高15米有餘。最初大佛與東大寺同年落成,但在之後的戰火中曾被燒燬,今天我們看到的大佛是後來重新鑄造的,其中有一小部分材料來自最初的佛像。

走進大佛殿內部之後,更能體會到其室內空間的高大,抬起頭就可以看到這座建築複雜的結構,龐大屋頂的重量,通過斗拱、梁枋等結構,傳導到了立柱上。據考證,東大寺大佛殿的建築結構形式與我國宋朝時南方省份的建築高度相似,也有證據表明中國的工匠參與和指導了其最初的設計與建造。


除了正中間的盧舍那佛像外,大佛殿中還有一系列佛教造像,途中的是一尊觀音菩薩像。日本佛教來源於中國,所以這些佛教藝術品跟中國古代的同類物品也很像,通過參觀東大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還原出中國古代佛教建築與藝術品的模樣。

大佛殿內還陳列了一組模型,反映了不同時代東大寺的變遷,寺中原有的兩座四角佛塔,已經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