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死後,呂后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為什麼會如此狠毒?

葉芳鑾


歷朝歷代中,後宮爭寵之事都十分常見,可像呂后殘害戚夫人這樣令人髮指的行為,卻十分少有。劉邦死後,呂后命人砍掉了戚夫人手腳,扣去雙眼、弄聾雙耳,又灌下毒藥將其弄啞。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呂后還不讓戚夫人就此死去,偏偏讓她活受罪,深受著巨大的心理創傷和生理痛苦。

呂后的殘忍,並非是秘密進行的,而是一種公開的炫耀。在將戚夫人做成人彘後,呂后讓人將她扔到廁所,當作豬來養,還親自帶著漢惠帝劉盈去欣賞。或許,當時呂雉是想邀請自己的兒子,一同來享受勝利的喜悅。

只是,當漢惠帝見生母毒殺趙王如意、殘害庶母戚夫人的殘忍行徑後,被徹頭徹尾地驚到了。用漢惠帝的話來講,這真不是人乾的!結果,漢惠帝不僅沒感受到勝利者的喜悅,反而以有呂后這樣的母親而覺得可恥。就這樣,漢惠帝沉迷酒色,不理政事。

呂后的狠毒,似乎是具有指向性的。劉邦後宮中的夫人很多,可唯獨戚夫人被變成了人彘,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究其根源,還是戚夫人觸動了呂后的根本利益:

呂雉是劉邦的原配夫人,就當時的情況來講也算是下嫁了。後來劉邦起事,呂氏也沒少出力,還曾做過項羽的人質。結果,劉邦得勢以後,呂后也就逐漸失寵了。從這一點來講,劉邦寵幸誰,呂雉勢必痛恨誰。

戚夫人得寵之餘,卻又充滿了野心。她常在劉邦身邊吹耳旁風,想著讓自己的孩子劉如意當太子。後宮爭寵不過是爭風吃醋,可涉及到奪嫡之爭,則是關乎生死了。如果戚夫人的如意算盤得逞,那麼被扳倒的呂后和劉盈,勢必會遭殃。所以,呂后必然會捍衛自己的利益。

戚夫人終究是沒有根基,完全鬥不過呂后。最終,太子劉盈順利登基,戚夫人和劉如意自然也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報復,也是警示。所以,呂后採用了近乎毫無人道的刑罰: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呂雉的狠毒,一方面是女人爭風吃醋的本性,另一方面則是捍衛自身利益的手段。只是,這種極端殘忍的做法,竟將自己的兒子都嚇倒了。劉盈在驚恐不安和萬分羞愧中大病一場,此後也就心灰意冷了。

當然,隨著劉盈的怯懦,呂后反而更加狠毒。畢竟,她還要繼續震懾朝臣和保持朝政。只可惜,呂后一死,呂氏家族也隨著遭殃了。或許,這也算是報應吧!


夕陽下的晚楓


在網絡上,總有人給呂后的殘忍洗地,指責戚夫人如何不無辜,淪為人彘純屬活該。

這些人始終不願意動腦子想想:戚夫人沒做過什麼惡毒的事,沒有殘害忠良、濫殺無辜,反倒是據說無辜的呂后,把這些惡事全都做了。

歷史上的戚夫人並不是no zuo no die。

關於她和呂后的交惡,要看《史記》的記載。

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這個過程是這樣寫的:

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

真正想要廢了呂后兒子的,是劉邦本人。

得知劉邦有這樣念頭後,戚夫人才順水推舟,“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過程不是相反的。

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劉邦,而呂后不去報復始作俑者,這本來就說不過去。

退一步講,即便呂后報復戚夫人母子有道理。

儘管殺了劉如意,把戚夫人搞成人彘,這些造孽讓自己的兒子漢惠帝劉盈被逼死,最終讓她和呂氏家族付出慘痛代價。

但是,呂后造的孽可不只是戚夫人這一個。根據《史記·外戚世家》的記載

及高祖崩,呂后夷戚氏,誅趙王,而高祖後宮唯獨無寵疏遠者得無恙。

殺了戚夫人母子,呂后還不滿足。所有劉邦寵愛的後宮,呂后都沒有放過。

就算是戚夫人對太子的位置有所垂涎,威脅到了她,那麼其他寵妃又是怎麼得罪了呂后呢?

事實證明,哪怕戚夫人沒有想要自己兒子做太子的念頭,以她寵妃的身份,也難逃呂后的殘暴。


HuiNanHistory


呂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確實是很殘忍,但是,能有這樣的結果,只能說是戚夫人咎由自取,為什麼我們要這樣說呢?

因為這裡面存在著宮鬥,大家不要看宮鬥戲,清朝的比較火,其實清朝的宮鬥戲,也都是源於漢朝,源於呂后和戚夫人。

在劉邦和項羽爭霸天下的時候,呂后被項羽劫持走當人質去了,劉邦得到了新寵,也就是戚夫人。自從劉邦得到戚夫人之後,兩個人就再也沒有分開過。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後,呂后也來到了劉邦身邊。

但是,劉邦只是把呂后封為了皇后,把呂后的兒子,也就是劉盈封為了太子。並沒有寵幸呂后。

劉邦在這期間,一直都是和戚夫人一起生活的。

呂后認識到自己人老珠黃的現實之後,她決定認命了。得不到劉邦的寵幸,就得不到吧。反正自己現在是皇后,兒子是太子,也就是以後大漢的接班人。

雖然沒有得到劉邦的愛,但是,得到了劉邦的權了。這對於呂后來說,就是她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可是,事情並沒有呂后想象的這麼簡單。

因為戚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燈,她天天和劉邦在一起,然後就給劉邦吹枕頭風。

她告訴劉邦,把呂后兒子的太子之位給廢掉。然後再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劉邦覺得這個提議很贊,他實在不喜歡的劉盈,他說劉盈不像自己,反倒是劉如意和自己各方面都差不多。

因此劉邦有了廢掉太子劉盈的想法,他先是找到了大臣們商議,但是,大臣都不同意他。當劉邦再次找御史大夫周昌商議的時候,周昌也堅決不同意。

周昌和劉邦頂撞的話,被呂后偷聽到了,呂后見到周昌之後,不顧尊卑,就主動給周昌下跪了。並且她口中還說到,是周昌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

你看呂后為了兒子的太子之位,也是拼了吧。連自己尊貴的皇后的身份也不管不顧,竟然向一個大臣下跪。

不過,這些舉動並沒有阻止的了劉邦廢掉劉盈的想法,他還是想把劉盈給廢掉。

呂后不得不去求張良了,他知道張良和劉邦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張良應該有好的計策。

本來張良不想管他們家的這種私事的,但是,呂后讓自己的哥哥把張良給綁到了自己的家裡。張良不得已獻了一個計策,張良的計策就是讓他去把商山四皓給請出來。

商山四皓,劉邦早年就想請他們出山,但是,劉邦看不起儒生,好罵人,他們覺得劉邦不好伺候,也就沒有來輔佐劉邦。

呂后聽張良這樣說,就親自讓太子出馬,把商山四皓給找來了。

當劉邦看到自己都請不來的人,卻被兒子請來了。他就對戚夫人說,太子劉盈的羽翼如今已經豐滿了。即使是我,也不能撼動他的地位了。

所以,再也沒有說過要廢掉劉盈太子這句話了。戚夫人聽說後,大哭了一場。

後來劉邦去世,呂后為了找戚夫人算賬,先是把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毒死,然後,又把戚夫人給製成了人彘。


漢史趣聞


這不怪呂雉狠毒,你真正瞭解了呂雉的經歷,就不會這樣覺得了。



呂雉一開始是一個堂堂千金小姐,因為父親的的勸說,嫁給了還在沛縣混日子的劉老三。這個劉老三還整天出去和狐朋狗友鬼混,完全不顧家業,連地裡的農活都要呂雉幫他做,呂雉對這個家的奉獻也是非常大的。

後來劉邦起義,呂雉經常被抓到敵營,過慣了寄人籬下的日子,而此時的劉邦正和別的女人風花雪月,玩的不亦樂乎,你說呂雉委不委屈?當呂雉被項羽押到戰場前方要被煮時,劉邦卻說“分我一杯羹”,呂雉心裡的痛苦和絕望可想而知。



再後來,劉邦稱帝了,呂雉並沒有得到應得的尊寵。劉邦一昧地愛護戚姬,完全不會顧及呂雉的感受。劉邦最後甚至想改立戚姬兒子劉如意做太子,如果不是張良用妙計幫助呂雉,劉盈不一定還是太子。


所以呂雉便將她對劉邦所有的痛恨都加在了戚姬的身上,有因必有果,故戚姬成為人彘也並不為奇。


如史如畫


呂后姓呂名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以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皇太后,是中國第一後,因此也位於中國歷史三大政治女性之首(呂后、武則天、慈禧)。



呂后的一生,用一個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狠!在波橘雲詭的政治鬥爭中,連劉邦對她的狠都是自嘆弗如,望塵莫及,人們常常用“最毒不過婦人心”來形容呂后,稱她為“歷史上最毒辣的太后”。

呂后最讓人覺得她狠,而且是狠到非人性的地方,就是將戚夫人慘做成“人彘(zhì)”,那麼,呂后究竟為什麼會這麼做?這背後,到底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敬請觀看此刻黃金檔:《歷史飛揚》之悟空問答。

咳咳,進入正題,其實,這事兒說來也就八字:呂后狠,戚夫人作。



奪寵尚可忍,奪嫡要人命

話說呂后和劉邦結婚之後,呂后這時候還是很賢惠的,劉邦出去幹大事去了,出去造反,那呂后呢,就呆在家裡照料老小。那戚夫人,就是劉邦在造反過程中認識的,戚夫人貌比西施,又能歌善舞,劉邦一直把她帶在身邊,差不多和項羽的虞姬是一回事。這邊劉邦戚夫人甜甜蜜蜜、恩恩愛愛,而另一邊,呂后的日子可不好過了。此時呂雉不幸被項羽俘虜,且一俘就是俘兩年。等後來呂后千辛萬苦找到劉邦的時候,一看,已經沒有自己的位置了。



奪寵,已經讓呂后心懷不滿了,更要命的是,戚夫人不僅要奪寵,還要奪命。戚夫人和劉邦一起,生了個兒子叫劉如意,也就是後來的趙隱王。這如意,長的聰明伶俐,戚夫人就跟劉邦說,如意很像你呀,簡直跟你是一模一樣呀,所以你把我們如意立為太子,把呂后的那個太子廢掉吧!整天說整天說,劉邦也是耳軟心活,被折騰的要改立太子。這改立太子若是成了,那這不是要了呂后母子的命嗎?於是呂后便請了四個社會賢達:“商山四皓”,讓他們給自己兒子站臺,好不容易才打消劉邦這個念頭。

舂米不老實,偏要惹是非

  • 不知呂后惹不得,終被慘作成人彘。

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漢高祖駕崩,從此漢朝真正的執政人就變成了呂后了。有人說呂后掌權後肯定會立馬發洩所有的憤怒、委屈、不滿,戚夫人就是這樣就變成人彘,其實沒有,剛開始呂后對戚夫人並沒有太過分,只是把她貶為舂(chōng)米女工,還算可以對不對,要命的是,這個戚夫人她自己不老實,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意思。她看不清自己所處的形勢,她覺著自己也是個得寵慣了的,被貶了不甘心,她本來能歌善舞嘛,所以就一邊舂米,一邊唱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隔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這歌傳到呂后耳朵裡,呂后可忍不住了,心想,你這是要幹什麼?你不服氣啊!你這是要勾結你兒子造反吶,於是,呂后之前的怨氣、委屈、憤怒一塊爆發,爆發的結果就是,戚夫人的四肢被砍去了,做成人彘,彘是豬嘛,人把四肢都砍掉以後就剩中間一截了,就和豬差不多,這還沒完,還把戚夫人眼睛挖掉了,耳朵也戳聾了,舌頭也給截掉了,讓她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到,說也說不出話,然後再把她丟廁所裡了,《史記》中記載:“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輝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



這也算是中國古代刑法史上的一絕了,因此,就成了典故,之後人們把虐待小妾都說和“人彘”有關。

其實看到這裡,踏歌感覺呂后有點像現代謀殺案裡的兇手,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扭曲殘忍或非理性病態的心理,所做的都是非人之事。

那麼呂后的變態心理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 1、丈夫劉邦的影響原因

在劉邦稱帝前,呂雉的生活是動盪貧苦的。劉邦本作為下層官吏,微薄的俸祿難以維持生計,再加上劉邦生性“好酒及色”的性格,呂雉不僅物質上過著貧困的下層生活,在精神上也無法得到丈夫的關懷。

  • 2、被俘虜又被奪寵所帶來的身心創傷

楚漢戰爭時期,呂雉本被項羽當了兩年多的人質,在此期間所產生的自卑、不安、焦慮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好不容易逃了回來,丈夫給她的不是關心,不是溫暖,而是一個美貌的、得寵的情敵。這雙重打擊之下,呂雉便形成一種心理障礙,她安全感的缺失和恐懼感的劇增使得她的心理逐漸扭曲。此前她一直抑制,然而最終,她還是爆發了。

不止心狠手辣,也是傑出的政治家

呂后在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中,特別是對戚夫人等人的報復性的懲處中,其用心之褊險,手段之殘忍,確乎罕見。但她沒有用同樣的心思和手段治理天下。

作為一個政治家,呂后是有抱負、有韜略、有作為的。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在她統治時期,漢初社會不論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法制建設各個領域,都有長足的進步,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她身上,清晰地映射著西漢初年半個世紀歷史發展的軌跡,這位傳奇的女性,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

參考文獻:蒙曼《至尊紅顏》,《非凡的女性,非凡的悲劇》孫宏哲,《政壇女傑 : 呂后傳》 石耿立、朱瑞蓮

文丨歷史飛揚踏歌 圖丨網絡

我是踏歌,一個追求理性的湖南女孩,從我的視角讀歷史,用我的語言講歷史,關注我,讓歷史精彩飛揚


歷史飛揚


呂后對待戚夫人,應該可以看作,一個女人在極度壓抑後的發洩。

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髮妻。當初劉邦還是沛縣亭長時,下嫁於他。後來劉邦私放犯人、起兵反秦,呂后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跟著劉邦顛簸流離、擔驚受怕,更在楚漢相爭時期做過項羽的人質。可以說,呂后跟劉邦是患難夫妻。

劉邦建立漢朝後,呂后自然成為了皇后,長子劉盈被立為太子,可謂苦盡甘來。不料出現了一個戚夫人。按理說,在漢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更何況劉邦是皇帝,呂后根本不會爭風吃醋。但是,這個戚夫人不守規矩,太貪心,徹底激怒了呂后。

一是慫恿劉邦讓呂后的親生女兒魯元公主去和親。呂后朝劉邦下跪求情,才得以倖免。

二是不知天高地厚,試圖廢除太子,讓自己的兒子如意取而代之。若不是張良及時出手,請出商山四皓聲援太子,戚夫人的如意算盤真會得逞。

我們換位思考:一個女人,吃盡千辛萬苦支持丈夫創業成功,不料來了個吃現成的情敵,不僅奪走了丈夫的寵愛,還要奪走自己兒女的幸福和前途。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此,呂后在劉邦去世後,長期壓抑的情緒一下子爆發出來了,對丈夫的埋怨和對情敵憤怒如火山一樣噴發到戚夫人身上。活該戚夫人倒黴。

至於呂后把戚夫人剁成人彘裝進大罈子,這應該是司馬遷在瞎扯淡。憑漢初的醫學水平,如果人被剁了四肢,又割舌挖眼刺聾,根本不可能存活好幾天,絕對會失血過多而迅速死去。司馬遷黑老劉家一向不予餘力、竭盡所能,誰讓老劉家的子孫割了他的丁丁?!


江南俗士1972




劉邦死後,寵妃戚夫人的結局非常的悲慘。

然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人倫慘劇,其實戚夫人本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可謂“冰凍七尺,非一日之寒”。呂雉對她狠下殺手,絕對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長期積累的怨恨集中暴發。

呂雉是劉邦的結髮夫妻,是在劉邦一窮二白的時候嫁給了劉邦的,為劉邦生兒育女,在最窮困的時候生下了劉盈。



在劉邦打下天下之後,在呂雉的說服下,劉邦將年僅七歲的劉盈立為太子,在此之前,呂雉有生活一直是很平靜的,算得上是一個賢妻良母。

但是,隨著戚夫人的出現,這個平靜的局面被打破了。

戚夫人在認識劉邦並且得到獨寵的時候,呂雉正連同劉邦的父母關押在項羽的大牢裡面做為要挾劉邦的人質。



這樣的事情對於呂雉來說,當然令她心寒。

但是更出格的還在後面,當劉邦認為太子劉盈的性格過於仁弱,不適合做皇帝時,戚夫人就趁機哭著求劉邦立她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劉邦心動了之後,就在朝堂之上與眾臣們公開地討論廢立太子之事,被坐在東廂的呂雉全程聽到。

這時的呂雉的心情恐怕是五味雜陳,其悲憤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一旦太子被廢,等待她的將是一種怎樣的命運?沒有誰能給她保證。



她問計張良,張良為她獻上一計。她想辦法請來了連劉邦都請不動的“商山四皓”,劉邦看到太子劉盈的羽翼已豐,放棄了廢立太子的念頭。

雖然廢立太子的事已經告一段落,但是也點燃了呂雉心中的仇恨之火。

當劉邦死後,呂雉對戚夫人無情地舉起了屠刀,進行了慘無人性的折磨。



呂后先是下令將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參加“舂米”的體力勞動,戚夫人不堪忍受這種非人的折磨,唱著揭露呂雉罪惡的“舂歌”,希望別人聽見而去告訴他遠在千里之外的兒子來救他。然而令他沒想到的事,她的這一舉動不但沒能救自己,反而給她的兒子招來了殺身之禍。當呂雉聽說戚夫人的言行之後,便命人召來趙王的兒子來到都城,意在謀害他。雖然呂雉的兒子劉盈竭力保護他,但是還是在其疏忽的時候而被呂雉所毒害。



劉如意死後,呂雉緊接著對戚夫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殘害,對她進行拔頭髮、挖眼、剁去四肢把她做成“人彘”,最終受盡拆磨而慘死。

雖然呂雉的兒子劉盈竭力保護他,但是還是在其疏忽的時候而被呂雉所毒害。

劉如意死後,呂雉緊接著對戚夫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殘害,對她進行拔頭髮、挖眼、剁去四肢把她做成“人彘”,最終受盡拆磨而慘死。


帝宮往事


戚夫人之所以被呂后做成“人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太能“作”,竟然不自量力想著鳩佔鵲巢取代呂后的位置,屢次三番的挑釁呂雉的底線,作死的節湊。


反過來看歷史上很多人認為呂后對戚夫人太過於殘酷,但如果戚夫人奪權成功,應該對呂后也不會心慈手軟,不過呂后採取的手段確實極端。

戚夫人之所以能落得如此慘烈的下場,是她太過於自信,自信年輕漂亮就是資本,就能戰勝一切,不把原配呂后放在眼中。但她卻沒有了解過呂后為了成就劉邦的霸業做了多少努力和犧牲。

劉邦有很多姬妾,為何只有戚夫人落得如此下場,因為她不知天高地厚觸動了呂后最後的底線——太子之位。

作為一個母女,一箇中年女人的呂后,可以容忍男人被搶,容忍戚夫人的肆意羞辱,卻不能容忍誰欺負她的兒子。


戚夫人的優點也是其的缺點。在古代封建社會里,帝王家的後院勾心鬥角從來沒有間斷,很多宮鬥劇的畫面也側面反應這一點。但呂后對付戚夫人的手段應該是空前絕後的。

眾所周知劉邦很寵愛戚夫人,因為戚夫人的出現讓劉邦的晚年生活過得多姿多彩,戚夫人不但長得漂亮,還會跳很多花樣的舞蹈,其對詩詞歌賦也是樣樣精通,晚年的劉邦特別依賴戚夫人,可以說是一日不見就食不知味,單從劉邦為戚夫人的兒子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劉邦是多麼的寵愛戚夫人。戚夫人生下一子,劉邦賜名——劉如意,就是對戚夫人母子非常滿意的意思。

戚夫人也是個有野心的女人,看到身邊的劉邦年事已高,就想著為以後打算。於是就仗著劉邦的寵愛不時向劉邦吹枕邊風,想讓劉邦移儲立自己兒子為太子。



特別是在劉邦最後重病期間,戚夫人是衣不解帶沒日沒夜在床榻前照顧,並不時向劉邦哭訴母子二人以後的處境,沒有依靠,還想著讓劉邦立兒子為太子,高祖皇帝心疼不已,真的下旨準備廢太子,結果遭到眾大臣反對。

在《史記·外戚世家》也有記載:

“漢興,呂娥姁為高祖正後,男為太子。及晚節色衰愛馳,而戚夫人有寵,其子如意幾代太子者數矣。”

正是因為戚夫人屢次三番要求廢太子的行為,呂后對其是恨之入骨。劉邦死後,呂后積壓心中的恨徹底爆發,再也沒有人能成為呂后的對手了,戚夫人的報應也來了。

其實呂后先是把戚夫人貶到永巷做奴役乾的粗活,但高傲的戚夫人沒有因此向呂雉低頭,反而處處挑釁,天天高歌期待兒子來相救,其中她唱的《舂米歌》就是想著讓兒子知道她的處境,不得不說戚夫人真是個胸大無腦的女人。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呂雉明白戚夫人的意思後,就把趙王劉如意傳召進宮裡給毒死,把戚夫人唯一的希望也給滅了。



喪子之痛讓戚夫人更加瘋狂的羞辱呂雉,呂雉看到被折磨的不成樣的戚夫人還是那麼有魅力囂張的時候,就徹底失去了理智,一怒之下就命人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丟到廁所裡面,發洩自己多年的心頭恨。

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記載到: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

呂后用極端的手段處死了戚夫人,卻因手段殘忍嚇到自己兒子,後來的劉盈也英年早逝。

呂后的這種洩憤方式使人驚人毛骨驚悚,後人普遍說起心狠手辣。也是因為這種酷刑太過殘忍,在以後的朝代中再無出現。


微風之語


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愛,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恨。呂雉與戚夫人之間的矛盾,早已絕非是後宮爭寵那麼簡單,而是關係到你死我活的奪嫡之戰。因為,戚夫人曾給劉邦吹枕邊風,想讓高祖廢了呂雉的兒子劉盈,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

瞭解漢朝歷史的朋友都很清楚,兩漢時因爭奪皇位而導致的流血事件屢見不鮮,而漢初時胡亥殘殺手足的先例猶在,這使得呂后和戚夫人都心知肚明:既然起了爭端,那敗的一方勢必結局悽慘,故而必須拼盡全力。

以後人的觀點來看,戚夫人可謂是太過不自量力了。可是,一旦美人得寵,便很容易覺得,整個天下都會唾手可得。劉邦東征時遇到的這位絕代佳人,便是如此。

論資歷和功勞,戚夫人與呂雉相差甚遠。呂后自嫁給劉邦後,始終勤儉持家,照顧老小,而且還一直為劉邦造勢,為高祖的發跡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可是,戚夫人卻憑著美色和舞姿成了寵冠後宮的美嬌娘。

當然,劉邦倒也不至於糊塗地暈頭轉向,他痴迷眼前這個年輕美貌的女子,多半也只是給晚年的自己尋求一些心靈上的慰藉。戚夫人能歌善舞,這是史家所認可的:

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侍婢數百皆習之,後宮齊首高唱,聲入雲霄。——《西京雜記》

《西京雜記》這段記載雖然不長,但卻指出了戚夫人的優勢所在:能歌善舞。劉邦畢竟是男人,英雄終究難過美人關。可以說,漢高祖晚年時,也頗有項羽的影子。只是,他沒有淪落到霸王別姬的慘境。

與戚夫人不同,呂雉除了是位賢妻良母外,還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按照司馬遷的評價: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史記》

試想,一個人為人剛毅的女中豪傑,一個是能歌善舞的窈窕淑女,這兩個人鬥起來,可謂是相差懸殊。最終,劉盈的太子之位保住了,而戚夫人母女的結局卻極為悽慘。

劉盈登基後,呂后對戚夫人母子懷恨在心,進行了一場令人觸目驚心的報復:殺了年幼的趙王劉如意,把千嬌百媚的戚夫人變為了人彘。這段史事也被司馬遷記錄在了《史記》中:

趙王年少,不能早起,太后使人持鴆飲之。黎明,帝還,趙王已死……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

相對於被毒酒殺害的劉如意而言,戚夫人的結局要悲慘的多。她不僅承受了喪子之痛,還被呂后斬去了手腳、挖掉了雙眼,在耳不能聽、口不能言的狀態下,被扔在廁所當做豬來飼養。

所以說,呂雉殘害戚夫人,不僅僅是後宮爭風吃醋,而是奪嫡之爭後的報復。或者說,自從戚夫人有心令劉如意爭太子之位的那一刻開始,她便為自己和兒子掘好了墳墓。



史海爛柯人


殺劉如意,差點殺劉肥,將戚夫人做成人彘,等等,這是一代呂后最典型的狠毒彰顯。

但誰曾記得,早年的她很善良?

父親(呂公)懂相,相中劉邦,那時候,劉邦好吃懶做,整日遊手好閒,而且他還跟一位當地的寡婦有私情。


呂雉嫁給瞭如此一個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劉邦懶惰,不知所蹤,所以,作為大小姐的她不得不帶著拖油瓶下地勞作。

當一位老人路過向她討水解渴時,熱心的呂雉不但給水,同時送點食物。

後來,丈夫劉邦犯事,逃亡到芒碭山,過上刀口子上甜血的日子。呂雉不但心裡擔心,不惜長途跋涉,還時常跑去送吃的,送穿的。

可以說,前期的呂雉是賢妻良母。

但是她被項羽給抓了,同時還有劉太公。項羽以煮劉太公相脅,劉邦說:“煮了,分我一碗湯喝。”再當她迴歸劉邦身邊時,戚夫人早已在一旁。


這時,她想清楚了,劉邦靠不住,靠得住是隻有自己。怎麼保障自己?權力才能。長城不是一天所建,呂雉的大變同樣不是一天完成的,劉邦的自私,戚夫人的小三上位,種種磨難……呂雉強勢了,呂雉內心變得強大了。(這類似後世的朱元璋)

當然,呂雉也狠毒了起來。她太懂人性了,權力才是一成不變,其餘的,都是扯談。

劉邦的公司上市,呂雉成了皇后,劉盈成了太子,一切多麼穩固啊。哪個女人不私心?尤其是後宮的女人。霸佔劉邦,有了劉如意後,戚夫人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一哭二鬧三上吊,非要劉邦同意。

劉如意當太子了,呂雉算什麼?劉盈是呂雉權力的一種保障。於是,拉攏大臣,找留侯張良要良策。

總之,呂雉勢力壯大穩固,形成了呂氏集團,戚夫人依靠的只有劉邦。這是戚夫人失敗的根本原因。


劉邦一死,戚夫人一是她很受帝寵,二是高祖有意立劉如意為太子。她肯定要受清算,否則呂雉的地位不穩。

斬草要除根,否則春風吹又生。劉邦冊封劉如意為趙王,又以周昌為相,使戚夫人母子得以存活。因此,呂雉第一,囚禁戚夫人,第二,採取迂迴策略,先召周昌,後讓劉如意進京。

雖有劉盈保護,劉如意還是被毒了。接著,戚夫人被人彘,劉盈見到母親的藝術品,最終鬱鬱而終。

另外,人彘戚夫人,也是在殺雞儆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