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为什么会如此狠毒?

叶芳銮


历朝历代中,后宫争宠之事都十分常见,可像吕后残害戚夫人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却十分少有。刘邦死后,吕后命人砍掉了戚夫人手脚,扣去双眼、弄聋双耳,又灌下毒药将其弄哑。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吕后还不让戚夫人就此死去,偏偏让她活受罪,深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生理痛苦。

吕后的残忍,并非是秘密进行的,而是一种公开的炫耀。在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后,吕后让人将她扔到厕所,当作猪来养,还亲自带着汉惠帝刘盈去欣赏。或许,当时吕雉是想邀请自己的儿子,一同来享受胜利的喜悦。

只是,当汉惠帝见生母毒杀赵王如意、残害庶母戚夫人的残忍行径后,被彻头彻尾地惊到了。用汉惠帝的话来讲,这真不是人干的!结果,汉惠帝不仅没感受到胜利者的喜悦,反而以有吕后这样的母亲而觉得可耻。就这样,汉惠帝沉迷酒色,不理政事。

吕后的狠毒,似乎是具有指向性的。刘邦后宫中的夫人很多,可唯独戚夫人被变成了人彘,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究其根源,还是戚夫人触动了吕后的根本利益:

吕雉是刘邦的原配夫人,就当时的情况来讲也算是下嫁了。后来刘邦起事,吕氏也没少出力,还曾做过项羽的人质。结果,刘邦得势以后,吕后也就逐渐失宠了。从这一点来讲,刘邦宠幸谁,吕雉势必痛恨谁。

戚夫人得宠之余,却又充满了野心。她常在刘邦身边吹耳旁风,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刘如意当太子。后宫争宠不过是争风吃醋,可涉及到夺嫡之争,则是关乎生死了。如果戚夫人的如意算盘得逞,那么被扳倒的吕后和刘盈,势必会遭殃。所以,吕后必然会捍卫自己的利益。

戚夫人终究是没有根基,完全斗不过吕后。最终,太子刘盈顺利登基,戚夫人和刘如意自然也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报复,也是警示。所以,吕后采用了近乎毫无人道的刑罚: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吕雉的狠毒,一方面是女人争风吃醋的本性,另一方面则是捍卫自身利益的手段。只是,这种极端残忍的做法,竟将自己的儿子都吓倒了。刘盈在惊恐不安和万分羞愧中大病一场,此后也就心灰意冷了。

当然,随着刘盈的怯懦,吕后反而更加狠毒。毕竟,她还要继续震慑朝臣和保持朝政。只可惜,吕后一死,吕氏家族也随着遭殃了。或许,这也算是报应吧!


夕阳下的晚枫


在网络上,总有人给吕后的残忍洗地,指责戚夫人如何不无辜,沦为人彘纯属活该。

这些人始终不愿意动脑子想想:戚夫人没做过什么恶毒的事,没有残害忠良、滥杀无辜,反倒是据说无辜的吕后,把这些恶事全都做了。

历史上的戚夫人并不是no zuo no die。

关于她和吕后的交恶,要看《史记》的记载。

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这个过程是这样写的: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真正想要废了吕后儿子的,是刘邦本人。

得知刘邦有这样念头后,戚夫人才顺水推舟,“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过程不是相反的。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刘邦,而吕后不去报复始作俑者,这本来就说不过去。

退一步讲,即便吕后报复戚夫人母子有道理。

尽管杀了刘如意,把戚夫人搞成人彘,这些造孽让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被逼死,最终让她和吕氏家族付出惨痛代价。

但是,吕后造的孽可不只是戚夫人这一个。根据《史记·外戚世家》的记载

及高祖崩,吕后夷戚氏,诛赵王,而高祖後宫唯独无宠疏远者得无恙。

杀了戚夫人母子,吕后还不满足。所有刘邦宠爱的后宫,吕后都没有放过。

就算是戚夫人对太子的位置有所垂涎,威胁到了她,那么其他宠妃又是怎么得罪了吕后呢?

事实证明,哪怕戚夫人没有想要自己儿子做太子的念头,以她宠妃的身份,也难逃吕后的残暴。


HuiNanHistory


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确实是很残忍,但是,能有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是戚夫人咎由自取,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说呢?

因为这里面存在着宫斗,大家不要看宫斗戏,清朝的比较火,其实清朝的宫斗戏,也都是源于汉朝,源于吕后和戚夫人。

在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的时候,吕后被项羽劫持走当人质去了,刘邦得到了新宠,也就是戚夫人。自从刘邦得到戚夫人之后,两个人就再也没有分开过。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吕后也来到了刘邦身边。

但是,刘邦只是把吕后封为了皇后,把吕后的儿子,也就是刘盈封为了太子。并没有宠幸吕后。

刘邦在这期间,一直都是和戚夫人一起生活的。

吕后认识到自己人老珠黄的现实之后,她决定认命了。得不到刘邦的宠幸,就得不到吧。反正自己现在是皇后,儿子是太子,也就是以后大汉的接班人。

虽然没有得到刘邦的爱,但是,得到了刘邦的权了。这对于吕后来说,就是她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可是,事情并没有吕后想象的这么简单。

因为戚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她天天和刘邦在一起,然后就给刘邦吹枕头风。

她告诉刘邦,把吕后儿子的太子之位给废掉。然后再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觉得这个提议很赞,他实在不喜欢的刘盈,他说刘盈不像自己,反倒是刘如意和自己各方面都差不多。

因此刘邦有了废掉太子刘盈的想法,他先是找到了大臣们商议,但是,大臣都不同意他。当刘邦再次找御史大夫周昌商议的时候,周昌也坚决不同意。

周昌和刘邦顶撞的话,被吕后偷听到了,吕后见到周昌之后,不顾尊卑,就主动给周昌下跪了。并且她口中还说到,是周昌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你看吕后为了儿子的太子之位,也是拼了吧。连自己尊贵的皇后的身份也不管不顾,竟然向一个大臣下跪。

不过,这些举动并没有阻止的了刘邦废掉刘盈的想法,他还是想把刘盈给废掉。

吕后不得不去求张良了,他知道张良和刘邦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张良应该有好的计策。

本来张良不想管他们家的这种私事的,但是,吕后让自己的哥哥把张良给绑到了自己的家里。张良不得已献了一个计策,张良的计策就是让他去把商山四皓给请出来。

商山四皓,刘邦早年就想请他们出山,但是,刘邦看不起儒生,好骂人,他们觉得刘邦不好伺候,也就没有来辅佐刘邦。

吕后听张良这样说,就亲自让太子出马,把商山四皓给找来了。

当刘邦看到自己都请不来的人,却被儿子请来了。他就对戚夫人说,太子刘盈的羽翼如今已经丰满了。即使是我,也不能撼动他的地位了。

所以,再也没有说过要废掉刘盈太子这句话了。戚夫人听说后,大哭了一场。

后来刘邦去世,吕后为了找戚夫人算账,先是把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毒死,然后,又把戚夫人给制成了人彘。


汉史趣闻


这不怪吕雉狠毒,你真正了解了吕雉的经历,就不会这样觉得了。



吕雉一开始是一个堂堂千金小姐,因为父亲的的劝说,嫁给了还在沛县混日子的刘老三。这个刘老三还整天出去和狐朋狗友鬼混,完全不顾家业,连地里的农活都要吕雉帮他做,吕雉对这个家的奉献也是非常大的。

后来刘邦起义,吕雉经常被抓到敌营,过惯了寄人篱下的日子,而此时的刘邦正和别的女人风花雪月,玩的不亦乐乎,你说吕雉委不委屈?当吕雉被项羽押到战场前方要被煮时,刘邦却说“分我一杯羹”,吕雉心里的痛苦和绝望可想而知。



再后来,刘邦称帝了,吕雉并没有得到应得的尊宠。刘邦一昧地爱护戚姬,完全不会顾及吕雉的感受。刘邦最后甚至想改立戚姬儿子刘如意做太子,如果不是张良用妙计帮助吕雉,刘盈不一定还是太子。


所以吕雉便将她对刘邦所有的痛恨都加在了戚姬的身上,有因必有果,故戚姬成为人彘也并不为奇。


如史如画


吕后姓吕名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以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是中国第一后,因此也位于中国历史三大政治女性之首(吕后、武则天、慈禧)。



吕后的一生,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狠!在波橘云诡的政治斗争中,连刘邦对她的狠都是自叹弗如,望尘莫及,人们常常用“最毒不过妇人心”来形容吕后,称她为“历史上最毒辣的太后”。

吕后最让人觉得她狠,而且是狠到非人性的地方,就是将戚夫人惨做成“人彘(zhì)”,那么,吕后究竟为什么会这么做?这背后,到底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敬请观看此刻黄金档:《历史飞扬》之悟空问答。

咳咳,进入正题,其实,这事儿说来也就八字:吕后狠,戚夫人作。



夺宠尚可忍,夺嫡要人命

话说吕后和刘邦结婚之后,吕后这时候还是很贤惠的,刘邦出去干大事去了,出去造反,那吕后呢,就呆在家里照料老小。那戚夫人,就是刘邦在造反过程中认识的,戚夫人貌比西施,又能歌善舞,刘邦一直把她带在身边,差不多和项羽的虞姬是一回事。这边刘邦戚夫人甜甜蜜蜜、恩恩爱爱,而另一边,吕后的日子可不好过了。此时吕雉不幸被项羽俘虏,且一俘就是俘两年。等后来吕后千辛万苦找到刘邦的时候,一看,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了。



夺宠,已经让吕后心怀不满了,更要命的是,戚夫人不仅要夺宠,还要夺命。戚夫人和刘邦一起,生了个儿子叫刘如意,也就是后来的赵隐王。这如意,长的聪明伶俐,戚夫人就跟刘邦说,如意很像你呀,简直跟你是一模一样呀,所以你把我们如意立为太子,把吕后的那个太子废掉吧!整天说整天说,刘邦也是耳软心活,被折腾的要改立太子。这改立太子若是成了,那这不是要了吕后母子的命吗?于是吕后便请了四个社会贤达:“商山四皓”,让他们给自己儿子站台,好不容易才打消刘邦这个念头。

舂米不老实,偏要惹是非

  • 不知吕后惹不得,终被惨作成人彘。

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驾崩,从此汉朝真正的执政人就变成了吕后了。有人说吕后掌权后肯定会立马发泄所有的愤怒、委屈、不满,戚夫人就是这样就变成人彘,其实没有,刚开始吕后对戚夫人并没有太过分,只是把她贬为舂(chōng)米女工,还算可以对不对,要命的是,这个戚夫人她自己不老实,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意思。她看不清自己所处的形势,她觉着自己也是个得宠惯了的,被贬了不甘心,她本来能歌善舞嘛,所以就一边舂米,一边唱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歌传到吕后耳朵里,吕后可忍不住了,心想,你这是要干什么?你不服气啊!你这是要勾结你儿子造反呐,于是,吕后之前的怨气、委屈、愤怒一块爆发,爆发的结果就是,戚夫人的四肢被砍去了,做成人彘,彘是猪嘛,人把四肢都砍掉以后就剩中间一截了,就和猪差不多,这还没完,还把戚夫人眼睛挖掉了,耳朵也戳聋了,舌头也给截掉了,让她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说也说不出话,然后再把她丢厕所里了,《史记》中记载:“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这也算是中国古代刑法史上的一绝了,因此,就成了典故,之后人们把虐待小妾都说和“人彘”有关。

其实看到这里,踏歌感觉吕后有点像现代谋杀案里的凶手,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扭曲残忍或非理性病态的心理,所做的都是非人之事。

那么吕后的变态心理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 1、丈夫刘邦的影响原因

在刘邦称帝前,吕雉的生活是动荡贫苦的。刘邦本作为下层官吏,微薄的俸禄难以维持生计,再加上刘邦生性“好酒及色”的性格,吕雉不仅物质上过着贫困的下层生活,在精神上也无法得到丈夫的关怀。

  • 2、被俘虏又被夺宠所带来的身心创伤

楚汉战争时期,吕雉本被项羽当了两年多的人质,在此期间所产生的自卑、不安、焦虑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好不容易逃了回来,丈夫给她的不是关心,不是温暖,而是一个美貌的、得宠的情敌。这双重打击之下,吕雉便形成一种心理障碍,她安全感的缺失和恐惧感的剧增使得她的心理逐渐扭曲。此前她一直抑制,然而最终,她还是爆发了。

不止心狠手辣,也是杰出的政治家

吕后在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中,特别是对戚夫人等人的报复性的惩处中,其用心之褊险,手段之残忍,确乎罕见。但她没有用同样的心思和手段治理天下。

作为一个政治家,吕后是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在她统治时期,汉初社会不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法制建设各个领域,都有长足的进步,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她身上,清晰地映射着西汉初年半个世纪历史发展的轨迹,这位传奇的女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参考文献:蒙曼《至尊红颜》,《非凡的女性,非凡的悲剧》孙宏哲,《政坛女杰 : 吕后传》 石耿立、朱瑞莲

文丨历史飞扬踏歌 图丨网络

我是踏歌,一个追求理性的湖南女孩,从我的视角读历史,用我的语言讲历史,关注我,让历史精彩飞扬


历史飞扬


吕后对待戚夫人,应该可以看作,一个女人在极度压抑后的发泄。

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发妻。当初刘邦还是沛县亭长时,下嫁于他。后来刘邦私放犯人、起兵反秦,吕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着刘邦颠簸流离、担惊受怕,更在楚汉相争时期做过项羽的人质。可以说,吕后跟刘邦是患难夫妻。

刘邦建立汉朝后,吕后自然成为了皇后,长子刘盈被立为太子,可谓苦尽甘来。不料出现了一个戚夫人。按理说,在汉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更何况刘邦是皇帝,吕后根本不会争风吃醋。但是,这个戚夫人不守规矩,太贪心,彻底激怒了吕后。

一是怂恿刘邦让吕后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去和亲。吕后朝刘邦下跪求情,才得以幸免。

二是不知天高地厚,试图废除太子,让自己的儿子如意取而代之。若不是张良及时出手,请出商山四皓声援太子,戚夫人的如意算盘真会得逞。

我们换位思考:一个女人,吃尽千辛万苦支持丈夫创业成功,不料来了个吃现成的情敌,不仅夺走了丈夫的宠爱,还要夺走自己儿女的幸福和前途。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此,吕后在刘邦去世后,长期压抑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了,对丈夫的埋怨和对情敌愤怒如火山一样喷发到戚夫人身上。活该戚夫人倒霉。

至于吕后把戚夫人剁成人彘装进大坛子,这应该是司马迁在瞎扯淡。凭汉初的医学水平,如果人被剁了四肢,又割舌挖眼刺聋,根本不可能存活好几天,绝对会失血过多而迅速死去。司马迁黑老刘家一向不予余力、竭尽所能,谁让老刘家的子孙割了他的丁丁?!


江南俗士1972




刘邦死后,宠妃戚夫人的结局非常的悲惨。

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人伦惨剧,其实戚夫人本身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谓“冰冻七尺,非一日之寒”。吕雉对她狠下杀手,绝对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期积累的怨恨集中暴发。

吕雉是刘邦的结发夫妻,是在刘邦一穷二白的时候嫁给了刘邦的,为刘邦生儿育女,在最穷困的时候生下了刘盈。



在刘邦打下天下之后,在吕雉的说服下,刘邦将年仅七岁的刘盈立为太子,在此之前,吕雉有生活一直是很平静的,算得上是一个贤妻良母。

但是,随着戚夫人的出现,这个平静的局面被打破了。

戚夫人在认识刘邦并且得到独宠的时候,吕雉正连同刘邦的父母关押在项羽的大牢里面做为要挟刘邦的人质。



这样的事情对于吕雉来说,当然令她心寒。

但是更出格的还在后面,当刘邦认为太子刘盈的性格过于仁弱,不适合做皇帝时,戚夫人就趁机哭着求刘邦立她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心动了之后,就在朝堂之上与众臣们公开地讨论废立太子之事,被坐在东厢的吕雉全程听到。

这时的吕雉的心情恐怕是五味杂陈,其悲愤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一旦太子被废,等待她的将是一种怎样的命运?没有谁能给她保证。



她问计张良,张良为她献上一计。她想办法请来了连刘邦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刘邦看到太子刘盈的羽翼已丰,放弃了废立太子的念头。

虽然废立太子的事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也点燃了吕雉心中的仇恨之火。

当刘邦死后,吕雉对戚夫人无情地举起了屠刀,进行了惨无人性的折磨。



吕后先是下令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参加“舂米”的体力劳动,戚夫人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唱着揭露吕雉罪恶的“舂歌”,希望别人听见而去告诉他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来救他。然而令他没想到的事,她的这一举动不但没能救自己,反而给她的儿子招来了杀身之祸。当吕雉听说戚夫人的言行之后,便命人召来赵王的儿子来到都城,意在谋害他。虽然吕雉的儿子刘盈竭力保护他,但是还是在其疏忽的时候而被吕雉所毒害。



刘如意死后,吕雉紧接着对戚夫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残害,对她进行拔头发、挖眼、剁去四肢把她做成“人彘”,最终受尽拆磨而惨死。

虽然吕雉的儿子刘盈竭力保护他,但是还是在其疏忽的时候而被吕雉所毒害。

刘如意死后,吕雉紧接着对戚夫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残害,对她进行拔头发、挖眼、剁去四肢把她做成“人彘”,最终受尽拆磨而惨死。


帝宫往事


戚夫人之所以被吕后做成“人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太能“作”,竟然不自量力想着鸠占鹊巢取代吕后的位置,屡次三番的挑衅吕雉的底线,作死的节凑。


反过来看历史上很多人认为吕后对戚夫人太过于残酷,但如果戚夫人夺权成功,应该对吕后也不会心慈手软,不过吕后采取的手段确实极端。

戚夫人之所以能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是她太过于自信,自信年轻漂亮就是资本,就能战胜一切,不把原配吕后放在眼中。但她却没有了解过吕后为了成就刘邦的霸业做了多少努力和牺牲。

刘邦有很多姬妾,为何只有戚夫人落得如此下场,因为她不知天高地厚触动了吕后最后的底线——太子之位。

作为一个母女,一个中年女人的吕后,可以容忍男人被抢,容忍戚夫人的肆意羞辱,却不能容忍谁欺负她的儿子。


戚夫人的优点也是其的缺点。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帝王家的后院勾心斗角从来没有间断,很多宫斗剧的画面也侧面反应这一点。但吕后对付戚夫人的手段应该是空前绝后的。

众所周知刘邦很宠爱戚夫人,因为戚夫人的出现让刘邦的晚年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戚夫人不但长得漂亮,还会跳很多花样的舞蹈,其对诗词歌赋也是样样精通,晚年的刘邦特别依赖戚夫人,可以说是一日不见就食不知味,单从刘邦为戚夫人的儿子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刘邦是多么的宠爱戚夫人。戚夫人生下一子,刘邦赐名——刘如意,就是对戚夫人母子非常满意的意思。

戚夫人也是个有野心的女人,看到身边的刘邦年事已高,就想着为以后打算。于是就仗着刘邦的宠爱不时向刘邦吹枕边风,想让刘邦移储立自己儿子为太子。



特别是在刘邦最后重病期间,戚夫人是衣不解带没日没夜在床榻前照顾,并不时向刘邦哭诉母子二人以后的处境,没有依靠,还想着让刘邦立儿子为太子,高祖皇帝心疼不已,真的下旨准备废太子,结果遭到众大臣反对。

在《史记·外戚世家》也有记载:

“汉兴,吕娥姁为高祖正后,男为太子。及晚节色衰爱驰,而戚夫人有宠,其子如意几代太子者数矣。”

正是因为戚夫人屡次三番要求废太子的行为,吕后对其是恨之入骨。刘邦死后,吕后积压心中的恨彻底爆发,再也没有人能成为吕后的对手了,戚夫人的报应也来了。

其实吕后先是把戚夫人贬到永巷做奴役干的粗活,但高傲的戚夫人没有因此向吕雉低头,反而处处挑衅,天天高歌期待儿子来相救,其中她唱的《舂米歌》就是想着让儿子知道她的处境,不得不说戚夫人真是个胸大无脑的女人。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吕雉明白戚夫人的意思后,就把赵王刘如意传召进宫里给毒死,把戚夫人唯一的希望也给灭了。



丧子之痛让戚夫人更加疯狂的羞辱吕雉,吕雉看到被折磨的不成样的戚夫人还是那么有魅力嚣张的时候,就彻底失去了理智,一怒之下就命人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丢到厕所里面,发泄自己多年的心头恨。

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记载到: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吕后用极端的手段处死了戚夫人,却因手段残忍吓到自己儿子,后来的刘盈也英年早逝。

吕后的这种泄愤方式使人惊人毛骨惊悚,后人普遍说起心狠手辣。也是因为这种酷刑太过残忍,在以后的朝代中再无出现。


微风之语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吕雉与戚夫人之间的矛盾,早已绝非是后宫争宠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你死我活的夺嫡之战。因为,戚夫人曾给刘邦吹枕边风,想让高祖废了吕雉的儿子刘盈,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

了解汉朝历史的朋友都很清楚,两汉时因争夺皇位而导致的流血事件屡见不鲜,而汉初时胡亥残杀手足的先例犹在,这使得吕后和戚夫人都心知肚明:既然起了争端,那败的一方势必结局凄惨,故而必须拼尽全力。

以后人的观点来看,戚夫人可谓是太过不自量力了。可是,一旦美人得宠,便很容易觉得,整个天下都会唾手可得。刘邦东征时遇到的这位绝代佳人,便是如此。

论资历和功劳,戚夫人与吕雉相差甚远。吕后自嫁给刘邦后,始终勤俭持家,照顾老小,而且还一直为刘邦造势,为高祖的发迹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可是,戚夫人却凭着美色和舞姿成了宠冠后宫的美娇娘。

当然,刘邦倒也不至于糊涂地晕头转向,他痴迷眼前这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多半也只是给晚年的自己寻求一些心灵上的慰藉。戚夫人能歌善舞,这是史家所认可的:

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婢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这段记载虽然不长,但却指出了戚夫人的优势所在:能歌善舞。刘邦毕竟是男人,英雄终究难过美人关。可以说,汉高祖晚年时,也颇有项羽的影子。只是,他没有沦落到霸王别姬的惨境。

与戚夫人不同,吕雉除了是位贤妻良母外,还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按照司马迁的评价: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

试想,一个人为人刚毅的女中豪杰,一个是能歌善舞的窈窕淑女,这两个人斗起来,可谓是相差悬殊。最终,刘盈的太子之位保住了,而戚夫人母女的结局却极为凄惨。

刘盈登基后,吕后对戚夫人母子怀恨在心,进行了一场令人触目惊心的报复:杀了年幼的赵王刘如意,把千娇百媚的戚夫人变为了人彘。这段史事也被司马迁记录在了《史记》中:

赵王年少,不能早起,太后使人持鸩饮之。黎明,帝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相对于被毒酒杀害的刘如意而言,戚夫人的结局要悲惨的多。她不仅承受了丧子之痛,还被吕后斩去了手脚、挖掉了双眼,在耳不能听、口不能言的状态下,被扔在厕所当做猪来饲养。

所以说,吕雉残害戚夫人,不仅仅是后宫争风吃醋,而是夺嫡之争后的报复。或者说,自从戚夫人有心令刘如意争太子之位的那一刻开始,她便为自己和儿子掘好了坟墓。



史海烂柯人


杀刘如意,差点杀刘肥,将戚夫人做成人彘,等等,这是一代吕后最典型的狠毒彰显。

但谁曾记得,早年的她很善良?

父亲(吕公)懂相,相中刘邦,那时候,刘邦好吃懒做,整日游手好闲,而且他还跟一位当地的寡妇有私情。


吕雉嫁给了如此一个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刘邦懒惰,不知所踪,所以,作为大小姐的她不得不带着拖油瓶下地劳作。

当一位老人路过向她讨水解渴时,热心的吕雉不但给水,同时送点食物。

后来,丈夫刘邦犯事,逃亡到芒砀山,过上刀口子上甜血的日子。吕雉不但心里担心,不惜长途跋涉,还时常跑去送吃的,送穿的。

可以说,前期的吕雉是贤妻良母。

但是她被项羽给抓了,同时还有刘太公。项羽以煮刘太公相胁,刘邦说:“煮了,分我一碗汤喝。”再当她回归刘邦身边时,戚夫人早已在一旁。


这时,她想清楚了,刘邦靠不住,靠得住是只有自己。怎么保障自己?权力才能。长城不是一天所建,吕雉的大变同样不是一天完成的,刘邦的自私,戚夫人的小三上位,种种磨难……吕雉强势了,吕雉内心变得强大了。(这类似后世的朱元璋)

当然,吕雉也狠毒了起来。她太懂人性了,权力才是一成不变,其余的,都是扯谈。

刘邦的公司上市,吕雉成了皇后,刘盈成了太子,一切多么稳固啊。哪个女人不私心?尤其是后宫的女人。霸占刘邦,有了刘如意后,戚夫人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一哭二闹三上吊,非要刘邦同意。

刘如意当太子了,吕雉算什么?刘盈是吕雉权力的一种保障。于是,拉拢大臣,找留侯张良要良策。

总之,吕雉势力壮大稳固,形成了吕氏集团,戚夫人依靠的只有刘邦。这是戚夫人失败的根本原因。


刘邦一死,戚夫人一是她很受帝宠,二是高祖有意立刘如意为太子。她肯定要受清算,否则吕雉的地位不稳。

斩草要除根,否则春风吹又生。刘邦册封刘如意为赵王,又以周昌为相,使戚夫人母子得以存活。因此,吕雉第一,囚禁戚夫人,第二,采取迂回策略,先召周昌,后让刘如意进京。

虽有刘盈保护,刘如意还是被毒了。接着,戚夫人被人彘,刘盈见到母亲的艺术品,最终郁郁而终。

另外,人彘戚夫人,也是在杀鸡儆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