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翻譯家朱雁冰逝世,政治哲學類譯著對國內影響深遠

撰文丨吳俊燊

據華夏出版社,2020年3月2日下午,翻譯家朱雁冰先生逝世,享年87歲。

1933年二月,朱雁冰出生于山東茌平,196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外語系,攻讀德語語言文學專業,師承張威廉教授和陳銓教授,畢業後任教於四川外國語學院(今“四川外國語大學”)。改革開放後,朱雁冰成為德語專業首任教師之一,曾任德語系系主任,培養了諸多德語教學人才。

上世紀80年代,朱雁冰曾在德國沃爾芬比特圖書館作儒家思想在德國的接受(至18世紀末)的專題研究。直至1997年榮休前,朱雁冰先生受聘為全國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德語組委員,高等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同時是國際日耳曼學(IVG)聯合會會員。

德语翻译家朱雁冰逝世,政治哲学类译著对国内影响深远

朱雁冰

朱雁冰在少年時代就熱愛文學,進入德語專業後,對德國古典文學和古典哲學,尤其是萊布尼茨哲學產生巨大的興趣。長期教學,使得朱雁冰沒有時間進行翻譯。1997年退休後,朱雁冰將全部精力投入翻譯事業,二十年來碩果累累,發表譯著三十餘種,涉及文學、哲學、政治、宗教、音樂等諸多領域。

朱雁冰先生對中國學術界影響最大的譯著在於政治哲學領域,主要譯著有舍勒的《同情感與他者》《世界觀與政治領袖》,施特勞斯書信集《迴歸古典政治哲學》,施米特《游擊隊理論》《論斷與概念:在與魏瑪、日內瓦、凡爾賽的鬥爭中》《霍布斯國家學說中的列維坦》《從囹圄中獲救:1945—1947年間的體驗》、邁爾《隱匿的對話:施米特與斯特勞斯》等。

德语翻译家朱雁冰逝世,政治哲学类译著对国内影响深远

《政治的概念》,【德】卡爾·施米特著/劉小楓編,劉宗坤、朱雁冰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版

德语翻译家朱雁冰逝世,政治哲学类译著对国内影响深远

《論斷與概念》,【德】卡爾·施米特著/劉小楓編,朱雁冰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2月版

而在文學上,朱雁冰先生主要翻譯了歌德的《親和力》,席勒的四篇小說,萊辛的《智者納坦》《關於悲劇的通信》《論人類的教育》《恩斯特與法爾克:關於共濟會員的談話》,西美爾的《叔本華與尼采》以及托馬斯·曼的《歌德與托爾斯泰》和《多難而偉大的十九世紀》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德語文學讀者。

德语翻译家朱雁冰逝世,政治哲学类译著对国内影响深远

《歌德與托爾斯泰》,【德】托馬斯·曼著,朱雁冰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版

德语翻译家朱雁冰逝世,政治哲学类译著对国内影响深远

《多難而偉大的十九世紀》, 【德】托馬斯·曼著,朱雁冰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版

朱雁冰先生潛心研究18世紀的中西文化交通,晚年在基於對萊布尼茨《論中國哲學》和《單子論》的翻譯,撰寫出《萊布尼茨與朱熹》,在第五屆萊布尼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獲得廣泛的讚譽。他多次赴德進行學術研究與交流,被柏林自由大學視為“在華的校友”。他先後發表《萊布尼茨在中國的精神之旅的中途》和《朱熹與阿奎那》,這些論文後被收入《耶穌會與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一書。

德语翻译家朱雁冰逝世,政治哲学类译著对国内影响深远

《耶穌會與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朱雁冰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9月版

在不斷的翻譯實踐中,朱雁冰先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翻譯風格,在他看來,翻譯是一種“歸化”,但也不能過度,要保留一定的“洋味”。這種翻譯風格與方法,為後來很多年輕一代的學者學習。朱雁冰先生還參與編寫和修訂了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新德漢詞典》四川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在其八十大壽時,專門舉辦小型的“朱雁冰翻譯思想研究”學術研討會。直至去世之前,朱雁冰先生仍在翻譯叔本華的鉅著《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已經基本完稿。

作者丨吳俊燊

校對丨陳荻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