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公司亏欠,为什么要让员工承担降薪呢?

vlog大斌


很多公司在这次疫情中受影响。直接导致了部分员工的基本工资,薪酬福利变少。嗯,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不是直接降薪。也不是说要员工去承担这些。因为疫情影响是全国性的,我们叫全民抗疫嘛,所有企业公司工厂生存也是相当的困难。公司全部工资不发肯定是不对,但是适当的降一点点,也是让员工对公司的一种困难共同承担。一起渡过。将来公司发展好了,福利待遇自然会少不了[害羞]如果要求公司按原标准去满足每一个人,说白了公司撑不下去,也不一定拿得出。所以共同努力一起承担是最好的。挺过疫情难关才能春暖花开![祈祷]


艺术启航


我真实经历过2003年,非典型肺炎。当时刚来北京找到一份工作。刚一个半月就刚好赶上。所以放假了。等到我们再上班的时候,领导对整个公司裁员就剩下两个老总维持生计。虽然工资照给但是我失去工作。

十几年过去了,我自己做过公司失败过。真的能体会老板的内心。

这个时候老板面对着房租和工资还有保险,真的内心是煎熬的。多希望自己也是打工的。可是你们知道吗?工资房租成本就站到一个公司百分之六七十的成本。歇了两个月意味着现金流断了。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疫情结束后要倒闭无数。

想一想,降薪算什么?家里呆着还有钱拿。是不是比企业倒闭你们失业强。

人要有感恩之心,感恩企业感恩老板。因为他们给我们一口饭吃。这样的人才配有机会有发展。



福云洒洒


这是不合理的,创业有风险,这个风险不应该由员工承担。员工和公司之间是雇佣关系,员工完成相应的工作,公司发放相应的报酬。如果一个老板亏损的时候要求员工承担他的创业风险,那请问老板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平均分配给员工?反过来想,如果员工经济上遇到困难,能要求涨工资吗?那肯定是想都别想,这样的公司就是典型的忘恩负义型,有福不同享,有难让你当,等困难挺过去了,早晚开除你。就好像我有一个朋友,做技术工作,因为意见不和跟领导吵了一架,被开除了,但后来领导发现除了我朋友,技术上真就没别人了,所以有想打电话给他叫回去,朋友比较实在就同意了,结果回去干了一个多月,把下面的技术员都带的差不多了,就被老板无情的踹了出来。

不要去道德绑架员工,也不要说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样是养家糊口,降工资只能辞职。


阳光仙行者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的,首先一点公司的经济来源的地方是哪里,答案肯定是个工作人员,经理,董事,他们管理的工作的协调,业务的延伸,他们的订单在多,没有工作人员给他们去完成创造财富,一切只是空谈罢了,所以疫情期间没有了产品销量自然而然的公司也就没有了收入。当然或许一部分人会说公司的账面上有多少资金什么的,那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运作资金了。比如什么税收,工人的社保,医保,出差,原材料的费用等等。当然不排除部分公司是有多的营业额的,估计就是停产个三五个月,工资奖金的都可以照发的,这个其中的原因我们就不深究讨论了。大家心知肚明不用言说。这个疫情期间给你们发的估计也就是国家基本标准生活费了。这里呢他们也是按照国家的一种基本标准去发放。谁说公司有多少利润怎么怎么的,这种话题说了也无济于事。他们只要不去碰触国家工人劳动法的敏感神经,大家就勉强接受吧。疫情面前别说你了。我本人的企业给我们的工资奖金总收入都少了一半。大家回过头这样想一样或许就会明朗很多,疫情期间你在家起码得到休息了对吧。平时身体不好的一部分工作者估计身体都调养正常了。和妻子儿女相守的时间多了,或许还造成一部分夫妻感情的促进。

有得就有失,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学会理性一点就可以了。


杨老幺


如果,

你们公司赚钱的时候,

你们领导在夏威夷晒太阳的时候,

你们领导在拉斯维加斯耍钱的时候,

都带着你一起去了,

那么,

在你们领导亏钱的时候,

帮上一把吧,

这是义。

如果,

你们公司赚钱的时候,

你工资一分没涨,

还在公司加班熬夜,

吃着泡面盒饭。

然而,

在你们领导亏钱的时候,

想起你来了,

要求你共患难,

这是什么?这就是强奸啊。


三元牛奶285


疫情期间公司亏空无法正常运转,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采取调整工作、调整薪酬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

在未经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劳动合同任何一方无权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但是,用人单位在公平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对劳动者行驶适当的单方调岗,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同时得具备合理性。

第一,调岗是基于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需要或因劳动者个人能力、工作态度等因素导致;

第二,虽然用人单位具有一定的用工自主权,但不能在没有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私自降低劳动者工资福利待遇。

第三,调岗后,是否增大了劳动者的劳动成本。就是劳动者的劳动位置是否变更不能给劳动者造成更大的负担。

第四,调岗后不得对劳动者具有侮辱和惩罚性,或员工不同意调岗不能降薪或辞退。




极限实验室小波


疫情导致公司亏欠,为什么要让员工承担降薪呢?我的回答是:


出现这种情况,特别在当前疫情重伤全国各行业的情况下,在排除不良老板想转嫁亏损责任和借机克扣员工工资以外的情形。我想,有公司采取员工降薪这样的措施,一定是碰到了经营上的极度困境,公司希望在这一关键时刻能与员工一起共度难关。故实施这样的一个不得已的政策,其目的一定是希望能把一点有限的资金放到关键的生产经营中去,以维持公司的基本运作,获得翻身的机会。

至于为什么?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

第一,是从利益攸关方上来讲:员工是企业除了股东之外的利益直接受益者。作为员工,利用减少一部分收入来获得后续长期的、持久的利益,我相信我们都懂得算这样的账。虽然降低一部分收入,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绝对不是致命的影响。而且运用这样的方式,支持企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键的经营活动中去,是为了保障后续的持续收入与利益。如果企业真的无法经营下去,而进行裁员或破产清算,我们相信员工绝不会是赢家。再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员工也是用最少的降薪之代价来给自己止损,来阻止我们后面的可能出现的失业风险与失去完全收入的大风险。

所以从这两个维度来看,我们认为降薪一部分收入让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去进行经营活动,以保障我们持久的长期的利益。对员工来说,这并不只是一个降薪的付出者。

第二,从我们常说的道义上讲:企业是员工人生的重要的事业平台与展现价值的地方。我们在这个组织中学习、成长、发展我们的事业,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获得对应的报酬。我们从这个平台获得的好处多多,那么,我们没有理由这样的平台在碰到困难和风险的时候,我们不站出来支持一把。所以,从这个层面讲,降一点薪资来回报企业,支持企业当前的困难,我们不应该单纯的认为这是无意义的付出。

第三,从我们在社会中的归属关系上讲: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一份子,我们都是这条船上的船员。就像一个家庭的所有家庭成员一样,现在我们的这个家庭出现困难,没有理由所有的家庭成员不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来共同应对这个困难。那么,降薪也可以是作为支持这个家庭应对风险挑战和困难的一个家庭面员应有的积极表现。

第四,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即从投资机会的角度来看。我们用极少的薪资待遇来回报企业,支持企业。我相信企业的经营者、所有者正常情况来讲,不会忘记这一批共渡时艰的团队成员、家庭成员。通过大家这样的降薪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发展辉煌以后,企业再进行利益分配、股份配置的时候,一定会是这一批共度时艰的团队成员优先能分到利益的群体。所以,从投资机会来讲,这也不失为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样的投资博弈我认为也是最有价值和最有现实意义的。企业界中,这样的例子应该不胜枚举。

所以,基于以上4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还会认为这种降薪要求只是单方面的付出吗?当然,如果企业是一个毫无诚信、没有操守的老板或者经营者。那么,我建议你完全可以拒绝这样的行为,甚至可以提出辞职离开这样的团队,拿到你应有的薪资待遇。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交流并关注【老何说管理】,新人开号,需要大家的关注支持。



老何说管理


从公司的角度讲,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公司运作正常,您可以拿全工资甚至还能有奖金,大家都乐呵呵。但是疫情来了,公司出现了亏损,在前途不明朗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为了长远打算,降薪裁员都有可能,因为公司也要活下去。

从员工角度讲,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承担不好的结果。要记住,你是个体,要想生活的好,就必须依附在集体或国家的大群体下。就像战争来了,不会因为你没做错事,你是无辜的,子弹就会躲开你;金融危机来了,不会因为你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干活,就不让你损失,太矫情了。我们员工个体处在社会金字塔的底层,没有特权,遇到灾难是最先受到影响,更多时候只能逆来顺受。不用抱怨,这就是生存法则。

在疫情下,出现亏损,降薪和裁员都是公司节流的第一选择,降薪是第一步,如果能度过难关恢复从前,再把薪资涨起来。如果再恶化,就是裁员了,到时候可能连薪都没有了。

疫情是一场灾难,考验着我们每个人,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很多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心之斓


我是小白计事!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我倒没有收到降薪的通知,不过我知道这件事在全国很多企业都开始真实上演。

先给大家说个前几天网络上讨论的新闻:

2月17日,网络上疯传一份诺亚财富向全体员工下发的全员战“疫”倡议书。

倡议书中提到,公司当前(特指2月和3月)原则上不主动裁员,在此期间所有员工(含海外)每月有5个工作日无薪休假。

同时,三位董事主动将薪资降为零,A+类核心管理层按照60%领取薪酬,A类高管按照70%领取薪酬,海外高管提请无薪休假。

对此,诺亚财富相关人士也证实了该倡议书的真实性。

疫情之下,当企业熬过了倒闭,熬过了裁员,降薪似乎成了“活下来”的唯一选择,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种无奈了。

下面,就这个话题,我个人再说几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降薪,也许是疫情下企业过冬的现实途径

一复工,就碰到被企业降薪,这个滋味谁都会不好过。

但是换位思考下,疫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那么大,企业能坚持不倒下,不裁员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也许换作你是老板,搞不好为了保住自己既有资产,干脆解散了这家公司都可能。

降薪,对企业来说至少有以下两个好处,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第一,可以降低成本

除了制造型的企业,许多中小服务性的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成本这块了。

比如我以前在事务所工作过,房子是公司早年就买下的,除了物业管理费、水电费、办公设备等费用,其他大部分的费用都归属于人力相关成本,最常见的包括工资、奖金等,以及人员产生的差旅费用等。

还有要特别说明的是:企业的社保是跟着工资基数来缴纳的,工资降低了,企业的社保负担也会更轻,公积金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维持经营所需要的现金流

成本降低了以后,就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这毕竟是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复工后,如果企业希望尽快恢复元气,必须要依靠现金流,否则现金流断了,想要翻身就太难了!

二、怎么降薪,企业可以和员工商量着办

企业要对员工降薪,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为以下两类:

第一种,企业可以单方面给员工降薪,这也是最暴力的方式。

我有个朋友,上周刚复工,也是被企业通知了降薪。她说对这件事,事先完全不知晓,也就是第一天上班过去,老板直接和她们亲口说明的。

朋友很伤心,说这个老板太不厚道了,不打招呼就这么干。

我也只能安慰她说:也许老板是希望你们过好这个春节长假,不让你们宅家都不安稳吧。

但是,企业单方面给员工降薪,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也是存在隐患和风险的,毕竟薪资是属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如果违背了合同条款,员工也会有所争议。

第二种,企业是与员工协商进行降薪,这种方式我认为相对还比较人性化。

就和这个话题中网友所言的,年初降薪,到了年底企业经营有所恢复了再补足给员工,这种方案也许会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

毕竟双方都不容易,企业要生存,员工也要生活,先确保企业活下去,再保障员工的利益,双方都做出一些妥协,才是真正的共度难关。

三、这个年头,只拿“死工资”的人恐怕会很惨

失业、裁员、降薪,这三个词,我相信是这次疫情下非常高频出现的职场词汇。

对于依赖平台,只有一份“死工资”的职场人,面对这场疫情是很被动的。

因为自己没有其他的途径去赚钱,单位效益不景气,只能降薪,可自己的房贷、车贷这些一分钱都不会少,相当于生活质量打了折扣。

《锵锵三人行》中,窦文涛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他对金钱的态度很高傲,哪怕广告主开高价请他去拍广告,只要他认为那个广告有损自己的形象,就不会去接。

有一段时间,他还以自己坚持了“底线”而感到非常骄傲。

可后来窦文涛母亲的一场大病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时候,窦文涛母亲因中风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每天花的费用都很高,单靠窦文涛的积蓄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为了能让母亲的病好起来,他接广告、客串电影、做节目导师,甚至拍婚礼上的祝福视频……

能多赚点钱,就是多几天母亲的命。

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你只靠一份“死工资”,想要这一辈子安稳无忧,已经越来越没有什么保障。

面对这种情况,我给大家几条建议:

第一,尝试做点副业,这年头“副业刚需”已经是成年人的自觉,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你的生活会更有保障。

第二,学会理财。理财也是增加你收入的途径之一,比如炒股、基金、信托、银行存款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





小白计事


疫情影响公司亏欠,为什么要让员工承担降薪呢?

前置条件是受疫情影响公司亏损,公司亏损之后首要的任务是能够保证公司不破产。

如何才能使公司不破产?那就是急需资金来维持公司的运营,除了要盈利之外,再就是节流。

盈利这一过程比较长,需要产出-销售给客户-客户付款,这才能够产生盈利。但是要知道在疫情期间,原材料这一块能否不受影响是一个方面,运输是一个方面,客户能否达到疫情前的销售量是一个方面,都不可能短期内恢复疫情前的状态。其他非生产类型的公司同样有着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那么无论是两者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盈利。

节流这一过程比较短,可以短期内让公司保持有限的现金流。无论这个现金流是2-3个月,还是6个月,都可以让公司能够在这段时间恢复上下游的畅通。当然,公司能够把这一体系打通,但是最终消费者会不会买单,或者说有没有能力买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谁都会向好的方向思考,只要公司还有一线希望,当然都不想马上破产。根据一项数据显示,国内60%的中小企业只有2-3个月的现金流,30%企业拥有6个月的现金流,只有10%的企业有六个月以上的现金流。这只是企业的现金流情况,那么国内8000万个体营业者有多少面临现金流的困扰呢?能不能在没有生意的情况下坚持2-3个月,或者6个月,或者更长。

按照理论来讲,外国公司让员工承担降薪、还是大面积的降薪,他们大多会找工会去解决;但是国内碰到这种问题不知道该找谁,或者找某个部门。现在的情况是,经济已经显露出疲软,先保住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