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奧斯卡金像獎起源於1929年,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的電影類獎項。

在電影界種類繁多的獎項之中,奧斯卡不是最專業的,但絕對是在大眾領域關注度最高,對普通觀影者來說選片影響力最大的獎項。

第92屆奧斯卡獎於2020年2月10日頒佈,共設置24個常規獎項和2個榮譽獎項,韓國電影《寄生蟲》摘得最佳影片桂冠。

獎項一經頒佈,即刻引發熱議。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迷影咖啡”電影愛好者小組線上交流的部分觀點

我覺得上面兩折對於本屆奧斯卡獲獎電影的觀點比較有意思,仔細斟酌就能發現兩者的共通之處,那就是它們都不是單獨在看待作品本身,“《寄生蟲》國際化”的觀點縱向聯繫了電影的歷史,《婚姻故事》的觀點則橫向對比了歷史上的電影。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喜歡看電影,評論電影,但無法深刻分析,觀點都是浮於表面?不妨通過閱讀電影的歷史,加深自己對於電影的理解。

有的朋友就說了:“道理都懂,但是那些歷史書真的看不進去!”

的確,《世界電影史》《認識電影》《電影理論與批評》等電影史和電影理論的經典書籍,要麼超級厚,要麼超級理論,對於非專業讀者不夠友好,很多人對這些書籍的第一印象是“每個字都認識,但句子和段落就是看不懂”。

沒錯,經典理論書籍門檻高,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簡化版或者趣味版,直到遇到英國漫畫家、作家愛德華·羅斯所繪製的《漫畫電影史》。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漫畫電影史》封面

《漫畫電影史》由後浪出版公司出版,是科普電影歷史的漫畫,經典電影的場景以漫畫的形式呈現,佐以豐富的註釋,“影痴”愛德華·羅斯化身為漫畫中的引導者,帶領我們穿越時空,感受電影的非凡魅力。




電影的起點

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製的一批紀實短片,包括《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工廠大門》在內,有12部。

電影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被確立,當時的攝影機被認為是導演的眼睛,通常是通過紀實正面拍攝的手法來記錄。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漫畫電影史》中的《火車進站》畫格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電影《火車進站》(1896)片段

1902年,喬治·梅里愛從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和H·G·威爾斯的小說《最早登上月球的人》中得到靈感,利用攝影機“矇蔽”人眼的潛能,拍攝出電影史上第一部太空幻想電影《月球旅行記》。

當時使用的技術在現在看來顯得粗糙,但理念非常先進,其實到今天,很多科幻電影依然是即時性與幻想性的結合。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漫畫電影史》中的《月球旅行記》畫格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電影《月球旅行記》(1902)片段

根據電影製作技術,大致可以將電影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

1895年-1928年是無聲電影時代,經典默片層出不窮;

1928年-1990年是有聲電影時代,優秀影片百花齊放;

1990年至今是數字化電影時代,全球性電影藝術井噴式發展。

繪畫、音樂、文學、雕塑等等藝術形式無不在時間的長河中滌盪,經歷了數千年積累才發展成今天的模樣,而電影從無到有,以傳統藝術形式為根基,在短短的200多年間,就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主流藝術形式之一。

同時,電影也是受眾最廣的藝術。

電影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僅因為它本身的娛樂效果,更因為優秀的影片能幫助我們更多地認識我們自己、認識我們的文化以及認識我們所處的世界。




拍攝手法

在以盧米埃爾兄弟為代表的早期電影之中,電影鏡頭都是遵循人眼的視物規律來拍攝,但沒多久,觀眾就對這樣的紀實性短片失去了興趣。

然後,新的拍攝手法就出現了。

1.特寫

1903年,在喬治·阿爾培特·史密斯導演的一則53秒的短片《病貓》中,首次使用了“特寫”的拍攝手法,鏡頭由拍攝孩子抱著貓的情景,一下子切換到小貓身上,湯勺喂藥的動作和小貓舔舐的細節都清晰可見。

特寫的誕生突破了人的感官,電影不再侷限於人的視覺極限,使角色而非場景成為被拍攝的主體。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電影《病貓》(1903)片段

2.推移鏡頭和大場面

1914年,意大利導演喬奧凡尼·帕斯特隆納在電影《卡比利亞》中使用移動攝影鏡頭取代固定鏡頭,將攝影機架設在推車上,沿直線或斜線往前推進,這種推移式取景可以流暢地完成大全景到中景的轉換,被稱為“卡比利亞推移鏡頭”,據說當時還申請了專利。

電影歷史學家喬治•薩杜爾曾評論該片:在技術上的創新以及場景的壯麗上,打破了當時一般電影的格局。

1916年,被稱為“美國電影之父”的著名導演D.W.格里菲斯從《卡比利亞》的大場面中受到啟發,推出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史詩電影《黨同伐異》,場面宏大,花費巨資還原古巴比倫場景作為佈景,同時使用超過3000名群眾演員,為了完美拍攝巨大場景,甚至使用了熱氣球“航拍”和塔樓升降拍攝。

格里菲斯的大膽與創新極大地推進了電影新興技術的推廣和發展。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漫畫電影史》中的《黨同伐異》畫格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電影《黨同伐異》(1916)高空拍攝片段

3.光影

光和影在電影中往往是烘托氣氛的重要元素。

1920年,羅伯特·維內拍攝的黑色電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是20世紀20年代繁榮的德國小成本表現主義電影中的代表,這類電影非常擅長使用光影和油漆激發情緒。

陰影被直接塗抹在佈景和地板上,呈現扭曲、不平衡的場景,單一的光源,半明半暗灰色陰影的井深鏡頭,在令人致鬱的氣氛中喚醒卡里加里博士瘋狂的世界。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漫畫電影史》中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畫格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電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20)片段

4.聲音

1927年,無聲電影逐漸衰落,聲音開始在電影中出現。

聲音使得電影氣氛不再“高不可攀”,聲音的表現也使觀眾更能投入劇情,聲音成為影像之外的重要元素。

有時候,電影中的一些最令人難忘的角色,甚至是以聲音的形式存在。

1968年,在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一組航天員乘坐飛船前往木星,隨船人工智能電腦“哈爾9000”發生了故障,當宇航員要求打開艙門時,哈爾用既像是活生生的、但同時又有著古怪的單調感與人工感的聲音拒絕了宇航員的請求。

哈爾的故障令宇航員們面臨危險,主角為自救必須斷開人工智能的電源。

當哈爾被關機時,它的聲音也向著一種早期狀態退化,不斷調節、變慢,就像瀕死的人類。

在2019年創造票房奇蹟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對領航員空間站的人工智能MOSS的刻畫也採用了相同的手法,在大火中發生核心數據錯誤,即將“死去”的MOSS用機械音說出了最後的臺詞:“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漫畫電影史》中的《2001太空漫遊》畫格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可以理解為對事物的理解和認知,是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

意識形態源於社會,並非天生,主要受思維能力、環境、教育、價值取向等因素影響。

不同的意識形態,對同一種事物的理解、認知也會不同。

電影在娛樂之下包含的意識形態,通過描繪社會、家庭、性別等等一切事物,對塑造觀眾的世界觀、道德觀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英雄、神話、歷史、愛情等類型的電影最容易植入意識形態。

好萊塢電影的演員和導演大多都是男性,這導致了很多電影往往被男人的動作和目光所挾制,一系列電影慣用技法迫使觀眾以老套的白人、男性、異性戀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這些電影頻繁地將凝視的權利賦予男性主人公,這使得現實與虛擬世界一併加強了男性權利。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漫畫電影史》中的相關畫格

查爾斯·卓別林,默片時代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喜劇大師,一生有80部喜劇電影作品問世,卓別林的表演有明顯的雙重性,在接地氣的同時又表現得很尖銳。

1936年放映的代表作《摩登時代》,造型、動作、表演,都體現著卓別林式諷刺,在工廠神經質般地重複著同樣的工作,表演方式相當幽默,讓人感到很複雜,又搞笑又可憐。

《摩登時代》拍攝於美國大蕭條時期,影片中含有大量工業化背景下意識形態的隱喻。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漫畫電影史》中的《摩登時代》畫格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電影《摩登時代》(1936)片段

作為政治話語與商業電影的結合,在1986年上映的空軍題材影片《壯志凌雲》中包含了國家在培養優秀、有責任感的英雄的意識形態,尤其這個英雄還長得特別帥,富有力量感,具有自我個性。

上映之後,《壯志凌雲》不僅僅票房大獲成功,而且美國空軍徵兵數量激增500%,電影對美軍的批判也逐漸從電影院消失,因而這部影片也被譽為“史上最好的徵兵廣告”。

電影的力量不可否定,儘管很多時候並不會直接導致某些行為,但確確實實在潛移默化中對觀看者產生著影響。

不過,電影的力量不只是教導我們去遵從,而是讓我們擴展思維去探索不同的世界觀,並挑戰我們常常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社會規範。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漫畫電影史》中的《壯志凌雲》畫格


《漫畫電影史》:如何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一部電影?

電影《壯志凌雲》(1986)劇照




愛德華·羅斯的《漫畫電影史》雖然是漫畫版本,但電影史的重點要素一應俱全,內容也多是考究的電影理論,普通愛好者可以從輕鬆的漫畫中獲取知識,參照電影的歷史,嘗試有理、有據、有觀點地欣賞電影作品。

同時,這本書對電影的研究也非常全面,引用的各種理論著作、參考內容與典故都標明瞭出處,尾註20多頁可見其嚴謹,即使是閱片無數的骨灰級影迷,相信也能從中有所收穫。

-END-

我是聶梓吟,分享原創書評,歡迎與我多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