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老师和接送校车的老师都评上高级了,而一线教师没有评上,你怎么看?

用户3933248822300


1.后期老师具备了评聘高级的条件了吗?如果具备,评上是自然的。很多搞后勤的老师,一开始也在一线教学,年龄大了做了后勤人员。

2.不能因为是后勤人员和接送校车的老师,就不能评高级了,只是分工和岗位不同而已。

3.一线教师具备了评聘高级的条件,排上队,自然就评上了高级。有时候需要耐心等待,积累条件。

更多更好的内容,请关注有迹,打开主页,看专栏《100为吃“土豆”的世界精英》,或许你能找到更多更有利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限时优惠,9月中旬恢复原价。


有猫有料


教育心理专报认为,非一线人员评上高级职称,而一线教师却评不上,应该有违职称评聘政策规定,也凸显了职称评聘中的不公平现象以及职称制度的不合理现象。

首先,对涉嫌违规人员积极举报。许多地方应该都有这样的规定,“不参与一线教学的人员不得评聘高级职称”。前两年,听说一个镇的教办主任参与高级教师评审,由于他没有正在从事一线教学的相关资料证明,最后被刷了下来。这说明,上级关于职称评审的政策还是倾向于一线教学人员的。而某些地方出现的职称评审倒挂现象,即一线教师反而比不过非一线人员,这应该是明显违反相关政策规定的。这不仅会伤害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会助长不正之风,建议向教育行政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举报相关负责人,严厉打击职称评聘中的不正之风。

其次,建议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当前,有些地方为避免职称评聘中的不合理问题,实行三十年教龄自动晋升高级职称,这让辛勤工作的普通教师看到了希望,应该是较为合理的改革。但是,还应该建立多劳多得、绩优者多得的激励制度,防止有人出工不出力。同时,非一线人员对教育事业也有贡献,对他们的待遇也要重视,既不能让他们晋升无门,也不能让他们与一线人员争夺名利。

总之,既要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又要坚决打击职称评聘中的不正之风,不断完善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只有真正实现多劳多得,才能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心理专报


这很常见,因为标准不一样。

某大学教师晋副教授,要求sci文章累积6分,出版国家规划教材,科研省2等奖前4位,项目资金20万…。机关晋副研究员,要求7篇省级论文,一本专著…。

没办法,政策是机关管理人员定的,他不可能弄那么高,自己达不到。

不光晋职称,绩效工资,年末考评,什么都是这样。


落花流水1237


这个很正常,因为有关系有背景的都在二、三线,工作轻松,不需要业绩,没有责任。一线的都是没背景,没关系的,拼的是业绩,担的是责任。而评职称拼的是关系和背景,路径不对,结果可想而知。



宝哥没宝马


后勤老师和接送校车的老师,有自知之明会处事,懂事;。前一线老师居功自傲以功臣自居,以为天上会掉馅饼砸她他们,知现在而今眼目下救灾扶贫有时都不精准。况一高级教师职称呢。


花非花梦里18


当此疫情非常时期,全民动员,共克时艰,全面打响抗击疫情的攻坚战,为夺取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都在做贡献,即使我们帮不上忙,呆在家里不出门也是对抗击疫情的一种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大中型医务人员,抽调骨干支持湖北,支持武汉的时候,你不思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却在网上说教师评职称,涨工资可不可耻?

武汉会赢,湖北会赢,全国会赢,


用户1909271327595


这确实很令人恼火。还有一种情形,一线教师没有看大门的和电工领的补助多,自然这些人能晋级,一线教师也不一定能晋级。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一线教师的不平心里。


淼虎


这样滑天下之大稽的事儿多了,我们单位的出纳员,一副奴才相,可人家一路攀升,地位不输单位副职,从来没有登过讲台,买个假大专毕业证,自己弄个高级教师,,上哪儿说理去?


风行千里6


我国教师职称评审:无具体标准,务虛不务实,规定不合理、不科学,评审暗箱操作,领导、会拍马屁的、有关系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基本先晋,只知踏踏实实工作的一边等着!虽然众多一线教师意见纷纷,可是错误的方法二十多年了仍在一路狂奔!


日月经天861


这好像不是人话。作者可以实名举报一下,敢不敢?评上高级职称的不是一线教师,见鬼了?也许存在个别现象,但绝不是作者所言这样。希望个别人说人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