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里,谁的功劳最大?

风雅斋


终于到了清朝八大铁帽子王实力排名第一的礼亲王代善了,他生于1583年8月19日,死于1648年11月25日,是铁帽子王里作为清太祖儿子的年龄最为长寿的一位。他先后拥立了皇太极 福临进行了登基,并且在萨尔浒之战里大获全胜,实力第一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了。


睿亲王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他曾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他率领清军入关并且统一了全国。他带兵征战了漠南和蒙古还有朝鲜。在清朝八大铁帽子王实力排名里能排到第二,可见其出色的实力。多尔衮怎么死的知道吗?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生于1599年11月19日,死于1655年6月11日。他是唯一一个不是帝王的直系子孙,他虽然不是直系,但是他在开国的时候曾立下赫赫战功,所以才被封为铁帽子王。但是在仕途上一直多次遭受排挤,恨不得志,直到后来才好了一点。



豫亲王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个儿子。他主要的成就就是攻破了南京和扬州,平定了江南地区,还灭了李自成。在松锦大战中生俘了明朝官员洪承畴,在清朝八大铁帽子王实力排名里可以排到第四的好成绩。


肃亲王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地位比起其他人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他生于1609年,死于1648年,可以说刚过不惑之年就死了。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征伐明朝,讨伐蒙古。在进入关内后又平定了四川。可以说他的武力值还是很不错的

承泽秦王硕塞(1628年--1654)是皇太极的第五个儿子,在清朝八大铁帽子王实力排名里可以排到第六的名词,还算可以。他曾经平叛过姜瓖的叛乱,还跟随多铎多次将部队带到南方进行战争。在征战代州的时候,因为突围有功劳,被升为亲王




成亲王是礼亲王的长子,生于1599年,死于1638年。他和他的父亲都是铁帽子王,可见他们的实力有多强了。他早期的时候曾经攻打过辽沈地区,后来还征伐过蒙古。他虽然实力强劲,但是在性格方面过于狂妄和傲慢了,曾经竟两次因为性格问题被降为贝子



颖亲王萨哈廉(1604年—1636)是清太祖的孙子,曾经追随过皇太极(四大贝勒之一)讨伐明朝,建立过很大的战功。但是他三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也算是因年早逝了。在清朝八大铁帽子王实力排名里只能排到最后一名。

以上排名仅以个人为主


四眼读史


睿亲王始封者多尔衮的功劳最大,清军入关夺取天下,从统治集团的角度功劳最大的就是多尔衮,此时的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主持大局,实际上就是清朝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当时的一切重大决策都与他有关,之后乾隆帝给多尔衮的评价就是『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换个说法也就是『统众入关,檄定中原』,从清朝的角度,无疑他的功劳最大。

礼亲王始封者代善的功劳也很大,代善有许多战功,但是他最重要的功劳不是战功,而是在两次君主之位的更迭之时顾全大局,以兄长与大伯的身份支持皇太极与顺治帝,从这个意义上,代善对清皇室而言是一个泰伯式的地位超然的人物,起到了稳定政局、平衡各方势力的作用。八大铁帽子中的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实际上也是代善一系的,这也反映出代善的重要性。

豫亲王多铎(太祖之子、多尔衮之弟)、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侄、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第六子)、肃亲王豪格(太宗之长子)、庄亲王硕塞(太宗之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之长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之孙)的功劳也很大,其实这个逻辑是倒过来的,正因为他们功劳很大,才有了世袭罔替的封爵,但是相比较之下,还是睿亲王与礼亲王功劳较大。


谈古论金


礼亲王代善(太祖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子) 豫亲王多铎(太祖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侄) 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 庄亲王硕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