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記事:貫盛習

梨園記事:貫盛習

貫盛習,男,京劇老生。字昱旭。生於北京。
7歲開始跟父親練武工,跟大哥貫大元學打把子,還學會了《汾河灣》的娃娃生。父貫紫林曾請雷喜福、王福山給盛習說戲。後因家庭經濟困難,於1924年10歲和貫盛吉入富連成社科班學藝,外邊人都說入科班的叫做啃板凳頭出身,就是常捱打,如同關了7年大獄,因此父母為入科班事傷心落淚哭了3天。初學老旦,因有武功底子又改文武老生,得蕭長華、葉春善等名師指導。蕭老常給盛習教授三國戲,如《舌戰群儒》、《激周瑜》、《群英會》、《借東風》、《取南郡》、《臨江會》等,戲中的孔明均由盛習擔任,後來蕭老又為他排了《五彩輿》(又名《大紅袍》),讓盛習飾戲中的主角海瑞,這說明蕭老對盛習的器重與關照。他11歲登臺演出,12歲演主角。在《群英會》中飾演諸葛亮,《伐東吳》中飾演黃忠,頗受讚譽。

梨園記事:貫盛習

出科後仍在富連成效力。1935年跟隨李盛藻等人去上海演出,盛習應工二路老生,像《浣花溪》、《罵殿》、《胭脂虎》、《十三妹》,還有紅生戲《漢津口》、《戰長沙》、《溫酒斬華雄》(飾關羽)等均獲好評,當時曾被譽為“小林樹森”。得錢寶森、王鳳卿指教。他尊崇餘派藝術,苦心鑽研,技藝大進。在京、津、滬、杭、寧、魯、冀等地同臺演出,顯露藝術才能。他的嗓音寬亮圓潤,基本功紮實,在宗譚、餘的基礎上,借鑑馬派瀟灑飄逸、麒派穩健渾厚的表演,注意人物的刻畫,形成自己的風格。

1940年前後盛習正式應二牌老生的活,如在李世芳的班,首次貼演了《失空斬》;搭毛世來的班,與世來合演《武松與潘金蓮》(飾武松);搭金少山的班,與金合演《斷密澗》、《天水關》、《渭水河》;20世紀40年代末搭張君秋的班時間最長。與張合演過《探母》、《汾河灣》、《紅鬃烈馬》等生旦的對戲。這個階段盛習唱得很紅,跑的碼頭也多。20世紀40年代中期已成為二牌老生中的佼佼者。

梨園記事:貫盛習

梨園記事:貫盛習

貫盛習藝宗餘派,但同時也兼演高派戲、紅生戲及武生戲。他嗓子寬亮,深受廣大觀眾歡迎。他經常貼演的劇目有:《戰太平》、《定軍山》、《碰碑》、《打漁殺家》、《失·空·斬》、《坐樓殺惜》、《轅門斬子》、《打棍出箱》等。不少名角均邀請盛習合作,除上述外,還有筱翠花、尚小云、梅蘭芳、程硯秋、王玉蓉、言慧珠、裘盛戎、陳永玲、李世濟等。
1955年加入河北省京劇團任演員、副團長。加入了黨組織,並被選為河北省政協委員。經常演出的傳統劇目有《斷密澗》、《紅鬃烈馬》、《四郎探母》、《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定軍山》、《戰太平》、《戰長沙》等。他還參加排演了新編古代劇《洪宣嬌》,現代戲《戰洪圖》、《紅旗譜》等。。晚年致力於研究探索京劇表演藝術的革新和發展及教學工作,為京劇事業做出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