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建盞》第5期——養彩(上)

原本這是一個比較靠後的議題,但是架不住問的人多隻好提前講講。

講建盞養彩,首先必須要明確的是色彩究竟是怎麼來的。初中的知識告訴我,談色彩就繞不過去的是人眼對可見光線的光譜解析,繞不開光線折射和反射的影響,更何況建盞的色彩。

建盞的彩,不管是先天燒製而成的“燒彩”,還是後天養玩而成的“養彩”,本質上都是通過光線在建盞盞內折射和反射之後對可見光譜的不同解析,而使肉眼產生的不同的光感。因此,說建盞養彩是偽命題,這句話的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玩建盞》第5期——養彩(上)

至於為什麼這個偽命題流傳的非常廣,那就是自古以來陶瓷界“燒彩”和“養彩”兩大觀念的分歧矛盾了,這個問題沒有一千年,也有八百年,講起來不是一句兩句說的完的,只能另文講。

《玩建盞》第5期——養彩(上)

建盞的彩究竟怎麼養?要不要開盞?養盞的時候能不能清洗?養出來的彩能不能長久保存?會不會一洗沒?最快多久能養出彩?基本上,以上這些就是盞友們關於建盞養彩的疑問。

養盞,首先要挑盞,老盞是老盞的玩法,新盞是新盞的玩法。

先說新盞——現代新燒製的建盞,一般建盞的結晶——淺顯的說就是釉紋釉斑大,密,多,晶體結縭層面淺的出彩就快,比如金油滴、百花、銀毫、飛星、芝麻釉等等。

《玩建盞》第5期——養彩(上)

養新盞,其實無所謂開不開盞的儀式感,我一般都是拿來熱開水一燙,倒上就喝。要是用來喝酒的盞,更是連熱水都省了。

《玩建盞》第5期——養彩(上)

養彩,一是靠茶盞的使用過程中玻化面的改變,比如開片,改變光的折射和反射來出彩;二是靠茶水和盞的結縭晶體逐步緩慢的氧化反應改變晶體光譜解析度來出彩。即用即洗,常擦常淨的原則底線是要堅持的。不洗不擦,在盞內養茶山是能出彩,一方面不衛生,另一方面這種彩,一泡小蘇打就沒了……當然,擦盞也是有些小講究的,要用茶巾沾溫熱的茶水內外反覆擦最好。擦完晾乾,還是要記得清理清洗。

新盞養彩是仔細活,急不得的。

《玩建盞》第5期——養彩(上)

至於老盞怎麼養護出彩,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