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奮鬥一生,也未必能賺夠救自己命的錢呢?


看完黃渤的處女作《一出好戲》,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我不是藥神》: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雖然我的政治經濟學知識有限,只能靠一些常識去推論,但最好還是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很多行家裡手還是會批評指正吧。


《一出好戲》借荒島求生上演了人類社會發展最初的三個階段:原始狩獵文明階段、奴隸制階段、封建制階段。


不管哪個階段,金字塔頂尖的領袖都是衣食無憂甚至奢侈的,而底層民眾總是勉強餬口。


影片沒有講太多今天的社會,但類比一下就不難得出結論: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來臨之前,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只要存在,底層勉強餬口的狀況不會有本質的改變。


那麼奮鬥一生也未必能賺夠救命錢,就不難解釋了。


《我不是藥神》: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在原始狩獵文明階段,領袖是身強力壯、有豐富的野外生存技能的人。


因為人們首要的需求就是填飽肚子生存下去,誰能帶給他們食物,誰就是領袖。


這種境況下,底層往往是體力較弱的人,他們能捕獲的食物相對較少,一部分還要上交給領袖作保護費,能夠維持生存就不錯了。


這個時候人像動物一樣被統治者對待,不聽話就打,馴服了就給食物,簡單粗暴卻行之有效。


這種統治不會長久,因為時間流逝,年輕力壯的後生不會一直滿足於被收割的狀態,或早或晚會暴力推翻統治者。


《我不是藥神》: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在奴隸制階段,領袖是佔有一定資源的人(這種資源或來自繼承、或來自偶然的發現、或來自冒險的回報)。


他僱傭奴隸給自己打工,同時為自己的資源安全提供保障。


《一出好戲》中,這個階段的領袖發行貨幣(撲克牌),他讓所有人相信:荒島上只有兩副撲克牌,具有極大的稀缺性,可以作為流通貨幣。


並且對不同的撲克牌能夠換得多少食物做出了規定——奴隸主制定了遊戲規則。


這種情況下,底層就是那些沒什麼可支配資源的人。


他們只能參與這場不公平的遊戲,去捕魚、採摘野菜野果,用這些少得可憐的物資兌換貨幣(撲克牌),然後再去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我不是藥神》: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隨著捕魚技術的提升,人們獲得的食物越來越多,為了維持這個體系的穩定(也是為了維持自己絕對的資源優勢),統治者又放出了兩副撲克牌。


這樣貨幣量遠大於資源總量,出現了所謂的通貨膨脹。


底層只是感覺到同樣多的錢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很少有人能夠猜到原來這島上撲克牌遠不止兩副。


如果這個體系能夠長期維持,底層人會畢其一生拼命捕魚,換來更多撲克牌,誰也不知道通貨膨脹的速度有多快。


但這個速度應該剛好是這樣:他們打一輩子魚,也僅僅夠養活自己,不會有過多的盈餘資源。


《我不是藥神》: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在封建制階段,君權神授是普遍的統治法則,領袖是被“神”眷顧的人。


在《一出好戲》裡,黃渤飾演的領袖角色正是耶穌的打扮。


他承諾要帶人們遠離荒島,人們對於回到文明世界的強烈願望壓倒了對物質的渴求。


於是政教合一的統治模式就出現了,不管物質多麼貧窮,人只要有希望就有活下去的動力,有信仰就能夠自律,管理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這個時候的底層就是吃瓜觀眾,由於視野所限、知識所限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真相一無所知。


他們盲目地相信領袖能夠帶領自己實現心中所想,今生也好,來世也罷,而不去考慮客觀條件:


現實是否允許那麼多人離開荒島?通過什麼技術條件離開荒島?


這些東西已經遠遠超過他們能夠思考的界域了。


《我不是藥神》: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人們能做的還是拼命捕魚、採摘野果野菜,只不過有了奔頭和希望,捕魚的時候都要哼點小曲兒,挖野菜的時候都要跳舞。


不僅如此,還要把最肥美的魚和最有營養的野菜留給領袖。


而那個“精神領袖”自己很可能也明白,憑藉現實的條件無法離開荒島。


但是他堅信有一天能夠離開,他真摯而單純的信仰甚至打動了自己。


那種狂熱會感染吃瓜群眾,造成一種集體的狂歡――也許真正好的精神領袖就是首先能夠打動自己吧。


在封建階段的中後期,“精神領袖”的弟弟利用自己豐富的電氣知識給暗無天日的小島帶來一線光明。


《我不是藥神》: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兄弟倆把之前用魚換來的手機等電子產品都充滿了電,手機中存留的過往信息(視頻、電影、聊天記錄等等)成了不可再生的稀缺品。


人們紛紛拿貨幣(撲克牌)來換取重溫過去的機會。


如果這個體系能夠長期存在,底層的人們會為了希望和信仰不斷獻出手中的資源。


沒有精神的支撐,活下去還有什麼意義呢?


如此,人們依然是奮鬥一生僅夠養活自己而已。


回到現代社會,人類的科技水平發展神速,如果拿捕魚做比較,原始社會的人類一天能捕十條魚,現在恐怕一天能捕十萬條吧。


《我不是藥神》: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我們得益於生產力提高帶來的好處,不必為了抓不到魚而整日憂心。


但生存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容易,這一切只不過是因為社會分工更加細化。


你想吃魚不必親自去捕,你要住房不必親自去建,但是你一生所積累的財富,依然像曾經的每個文明階段一樣,剛剛夠你的衣食住行而已!


我們的食物越來越精緻,但你未必吃得起。


我們的高樓大廈越蓋越洋氣,但你未必住得起。


同樣,人類的醫療技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但你未必生得起病。


《我不是藥神》:興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以上這些,如果你做不到而有的人輕而易舉就能做到,很有可能是你沒有那些人努力。


但更可能是你們根本不在一個階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