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算了一輩子被稱為“神人”!他算到兩個兒子的結局了嗎?

在歷史上,劉伯溫的名氣不次於諸葛亮,劉伯溫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劉伯溫是個神人,朱元璋當初打天下的時候,從不叫他的名字,而是恭敬的喊一聲“老先生”。


劉伯溫算了一輩子被稱為“神人”!他算到兩個兒子的結局了嗎?

劉伯溫的軍事戰略、政治眼光、文學造詣都是頂尖的,朱元璋稱讚劉伯溫:“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氣宏博。”在文學上和“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並稱為“一代之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伯溫、宋濂等人在李善長的推薦下,被朱元璋禮聘到應天府,在明朝開國戰爭中,劉伯溫是朱元璋的高級幕僚,為朱元璋出謀劃策、運籌帷幄。

劉伯溫治軍打仗、治國理政都是一把好手,他的“時務十八策”讓朱元璋成了大氣候,他的“天命所在”論讓朱元璋萌生了帝王心,他針對江南局勢提出“陳氏滅,張氏勢孤”,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的建策,讓朱元章平定了江南,朱元璋在遇到重要事情時,都要找劉伯溫關起門說私房話,劉伯溫憑藉其淵博知識和縝密細緻的分析,經常能夠準確把握戰場局勢走向,因為對未來形勢的預測十分準確,為明朝開國大業作出重要貢獻,在民間傳說裡成了“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神人。

劉伯溫算了一輩子被稱為“神人”!他算到兩個兒子的結局了嗎?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沒能封公封侯,在明朝開國後只封了個誠意伯,這應該是劉伯溫“固辭不受”的結果,劉伯溫雖然選擇了功成名就後急流勇退,然而劉伯溫卻是個“性剛嫉惡”又過於“廉直”之人,做事全憑“公心”二字,因此得罪了一些權貴,這裡面就有兩任丞相李善長和胡惟庸。

因為劉伯溫不顧李善長的說情,秉公執法將李的一名犯了罪的親信處死,李善長對劉伯溫打擊報復,兩人雖然結下樑子,劉伯溫卻從不挾私報復,在朱元璋要罷免李善長丞相職務時,劉伯溫還是為李善長說了好話,不過也是因為朱元璋問他胡惟庸適不適合當丞相,劉伯溫據實說了不適合而得罪了胡惟庸,在胡惟庸風光的時候,造謠離間朱元璋和劉伯溫的關係,使劉伯溫被裭奪了祿位,讓劉伯溫憂憤成疾,而劉伯溫的死也成了疑案,據說是吃了胡惟庸的贈藥後病情加重,沒多久就死了,享年64歲!

劉伯溫兩個兒子的結局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都是繼室陳氏所生,長子劉璉、次子劉璟,長子劉璉生於1348年,當時劉伯溫都37歲了,次子劉璟生於1350年,劉璉和劉璟兩人都很有才名,劉伯溫在臨終前給了劉璉一本天文書,囑咐他“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意思是趕緊把這本書送給皇帝,子孫後代都不要學這本書了,以免受到朝廷的猜忌,劉璉將書獻給朱元璋後,朱元璋大喜,誇劉璉“忠孝俱著”,“常欲大用之”,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以基舊勳”,授劉璉考功監丞,試監察御史,1378年出任江西參政,卻遭到胡惟庸黨羽的陷害,在1379年跳井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32歲。

次子劉璟很多方面很像他的父親,“弱冠通諸經”、“喜談兵”,個性剛直,劉伯溫在臨終前囑咐他:“夫為政,寬猛如循環,當今之務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教劉璟要怎麼治國理政,劉璟在洪武十四年隨延安侯唐勝宗平叛,劉璟為唐勝宗出謀劃策很快平定了叛亂,凱旋迴朝後,唐勝宗極力誇獎劉璟的用兵之才,朱元璋喜歡的很,誇了句:“真伯溫之子也。”

劉伯溫算了一輩子被稱為“神人”!他算到兩個兒子的結局了嗎?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想讓劉璟承襲劉伯溫的爵位,劉璟卻是固辭不受,說自己的長兄雖然過世了,不過他有個兒子劉廌,爵位應當讓給他,朱元璋對劉璟的胸懷和人品十分欣賞,當即授予他閤門使的職務,賜“除奸敵佞”鐵簡,次年朱元璋的庶十九子朱橞封谷王,劉璟被擢升為谷王左長史。

在朱棣起兵造反後,劉璟跑回南京向建文帝獻十六策,沒有被採納,後來建文帝派草包將軍李景隆掛帥出征,劉璟跟隨參與軍事北伐,成為李景隆帳下參事,劉璟為李景隆獻計,剛愎自用的李景隆卻不採納,結果大敗,劉璟又向建文帝進言陳述兵事,建文帝又不聽,劉璟見狀只好棄官歸裡,朱棣造反成功登基後,召劉璟入京,想讓他來為自己效力,劉璟稱病不出,惱羞成怒的朱棣派人把他抓來,劉璟卻寧死不屈,看到朱棣只呼“殿下”,還說了句:“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

朱棣又氣又恨,將劉璟關入大牢,劉璟被關入大牢當天晚上就自縊而亡,時年52歲。朱棣倒是對劉伯溫一家不錯,有些官員意思要緣坐其家,朱棣因劉伯溫緣故,不許,因而劉伯溫後代沒受到牽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