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消失的群體,老上海的"水上人家"

在上個世紀中葉的上海,有這麼一群人。

他們的生活裡沒有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遠離歌舞,昇平的十里洋場。

他們沒有自己的房子,甚至不生活在陸地上

他們是一群生活在船上的人,他們被稱為"山水人家"。

一個消失的群體,老上海的

在"老上海",很多窮人沒有自己的房子,一輩子都生活在狹窄的木船上。

他們在船上吃飯,睡覺,上學,開餐館.....完成生老病死的過程。

他們大部分靠苦力,腳擔謀生,也有捕魚,趟螺絲賣錢換取生活用品的

一個消失的群體,老上海的

老早這樣的船也叫江北船,船上的居民大多是蘇北一帶來上海的底層勞苦人民。

他們依水而居,大部分船主人都會有點手藝,比如編竹籃,燒直竹竿製作撐杆等等……然後子承父業,求生技巧代代相傳。

一個消失的群體,老上海的

當然,這些山水人家不僅是舊上海,在蘇北、廣東廣西以及福建等地區也有,他們一般被叫做疍家人或是疍民(疍民:過去在中國廣東、廣西、福建一帶的水上居民,多以船為家,從事漁業、運輸業)

一個消失的群體,老上海的

記得小的時候坐很久的火車,跟家人去蘇北走親戚,到了那看見幾乎每個河道里都有住在船上的人家,覺得好神奇,怎麼能夠一直住在水面上呢?但家裡的老人不讓孩子跟這些船上住的人來往,並且有人調皮搗蛋的時候,長輩還會說:"你是從漁船上拾回來的"來嚇唬孩子,記得當時玩在一起的幾個孩子都很怕長輩們這麼說,我雖然不懂但大概知道這是很嚴重的事情。

但現在看來,大概是老家的人有點看不起那些住在船上的疍家人,跟他們幾乎不往來。

一個消失的群體,老上海的

解放後這些疍家人,才都隨著政府安排上了岸,分配了房屋,這個群落也慢慢消失了。

但我倒是覺得,在那個時代,這些人雖然是窮苦的,陸上沒房沒地,一輩子貓在漁船上,但能吃飽 不餓死,能夠自給自足就很不錯了。

時代不同,要求也就不一樣,以前能夠衣食無憂就是非常好的生活了。那個年代不用上幼兒園上大學也一樣能生存。學儒求仕的都是地主階級做的事,老百姓不稀罕。

直到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進步了,大家的要求才變得高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