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從嚴治黨,應重提幹部參加勞動

胡懋仁:從嚴治黨,應重提幹部參加勞動

在毛澤東時代,一直強調幹部要參加勞動。這是為什麼,只是為了讓幹部有更多的機會接近群眾嗎?這應該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然而,在實際上,提倡幹部參加勞動,這其中的學問是很多的,也是很豐富的。

六十年代,鞍山鋼鐵公司黨委給省委並轉中央的報告,報告鞍鋼發動群眾大搞技術革新與技術革命的成果,與當時被奉為圭臬的蘇聯馬鋼憲法形成鮮明的對照,所謂馬鋼憲法,這是毛澤東起的名字,是指蘇聯馬格尼託哥爾斯克冶金聯合工廠經驗為代表的蘇聯一長制管理方法,其特點是:實行“一長制”,搞物質刺激;依靠少數專家和一整套繁瑣的規章制度,冷冷清清地辦企業;不搞群眾性的技術革命。而鞍山鋼鐵公司的做法是:強調民主管理,實行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同時要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在搞技術革命與技術革命的時候,實行領導幹部、工程技術人員與工人的三結合;這就是所謂“兩參一改三結合”。

毛主席看了鞍鋼黨委的報告後,非常高興,為此寫了不短的批語,將鞍鋼的經驗稱為“鞍鋼憲法”,與蘇聯的所謂“馬鋼憲法”相對立。在批語中,毛主席除了強調“兩參一改三結合”之外,也特別強調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不能只靠少數專家,不能靠物質刺激,而是要發動群眾,大搞群眾運動。當然,鞍鋼當時也正是這麼做的。今天來看,雖然說不能搞物質刺激,但必要的獎勵也是不可缺少的。這種獎勵應該既包括精神方面的,也應該包括物質方面的。物質獎勵完全沒有不太合適,但片面強調其刺激作用也並不適當。

後來,毛主席在多個場合也強調過幹部參加勞動的必要性。當時,強調幹部參加勞動的主要目的就是教育幹部一定不要脫離群眾。你參加了勞動,就和群眾在一起待了一段時間,群眾看你也在勞動,和群眾幹一樣的活兒,自然就不會把你當成官老爺。如果你只是高高在上,下來巡視一番,就揚長而去,那群眾肯定不太喜歡搭理你,有話也不會跟你說。毛主席還說了一句話,共產黨的幹部不參加勞動,就會變成國民黨。

鞍鋼的報告所說的幹部參加勞動,主要是指企業裡的領導幹部應該參加勞動。當然,有人說,現在企業勞動的專業化程度很高,一般幹部下到企業,未必能找得到他幹得了的活兒。這話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作為企業的幹部,你來到企業後,深入到一個車間和班組,幹它一兩個月,熟悉相關的工種操作,未必就是多難的事。以後你可能再來這個車間或者班組,再與工人一起勞動就會熟練得多,與工人也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當然,除了專業性強的勞動崗位之外,也有一般大路活兒那樣性質的勞動。那種勞動一般不需要特別專業化的技能。如搬運和裝卸,如搞衛生等。這樣的勞動做起來沒有太大的難度,如果幹部真的願意參加勞動,從事這樣的勞動應該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企業中的幹部參加勞動,能瞭解一線勞動者更多的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他們的生產安全有沒有保障,保障係數有多高,勞動環境是否高溫高溼,有沒有改進的空間,這些問題如果幹部不與工人一起勞動,很難全面掌握。對於礦山企業,領導幹部是一定要下井的。只有幹部下井,才會真的特別重視安全問題。多年來,我們的礦山沒少發生事故,遇難人數也不是少數。這其中有企業的幹部嗎?估計很少。因為大多數企業的幹部是不下井的。他們人不下井,說他會重視生產安全就缺乏可靠的依據。如果幹部下井了。他對安全的重視絕對比那些從不下井的幹部要重視得多。

對於非企業中的領導幹部,雖然不一定到企業與工人一起勞動,但可以在他所工作地區的農村與農民一起勞動。這也是非常重要的。相比於工業,農業勞動的技術含量一般相對要低一些,幹部參加農業勞動的難度也相對小一點。而且中國農村中的勞動,還有許多沒有用到高技術設備的情況,所以幹部參加這樣的勞動完全沒有問題。只是現在,我們的幹部真正到農村與群眾一起勞動的情況還有嗎?或許也有,但一定是極個別的。大多數幹部是不會去農村參加勞動的。包括那些從農村裡走出來的幹部,他們出了農村,是不太願意再到農村去幹農活了。現在有不少農家的孩子,生活在農村十幾年,似乎也不太乾農活。他們的父母只供著他們讀書,所以他們在自己家裡可能都不太乾農活。我問過一些農村來的大學生,他們都說在家裡已經不幹什麼活兒了。當時我聽了以後,很是驚訝。但這就是中國農村現在的現實嗎?所以無論是不是從農村裡出來的幹部,適時幹一點農活真的是非常必要。

在實行全面從嚴治黨的今天,對幹部提出要參加勞動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是一定不能缺少的。具體地說,對一定級別的領導幹部,他們參加勞動要規定必要的時間,他們每年參加勞動的時間不能少於一個時間的限度。對於勞動的種類,也應有要求,那種別人把坑挖好了,只等領導把樹苗立在坑裡,然後把事先篩好的堆在坑邊的土填上的勞動,應該排除在幹部參加勞動的形式之外。幹部可以參加這樣的植樹勞動,但這不能歸類於幹部參加勞動的範疇之內。幹部所參加的勞動應該是大多數普通勞動者所正在從事的勞動。

八十年代之後,國內有人提出一種觀點,說在企業裡,管理幹部要做好管理工作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參加勞動。還說這是各司其職。在西方資本主義企業,這種做法天經地義。但是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只講各司其職是不夠的。中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中的管理幹部同樣也要參加勞動,這種做法應該得到嚴格的規定,不可以打任何一點折扣。

對於非企業的黨政幹部,同樣也要參加勞動。如果他們要視察工作,可以抽出一部分視察的時間來從事勞動。老百姓是最反感幹部所謂浮皮潦草地調研了。那不過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還興師動眾,擾民不堪。這樣的調研還是少一點好。在調研期間,參加一點勞動,不是隻幹半個小時,至少也要幹三幾個小時,而且要長期堅持,使之成為一項必須要執行的制度。這樣的勞動才會產生好一點的效果。

【胡懋仁,察網專欄學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原載“北航老胡之閒話”,授權察網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