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要亲自到法场救张五哥?发个谕旨不就行了吗?

青灯问史


康熙必须要出场,因为当他得知在京城竟然发生如此荒唐的邢场舞弊案的时候,康熙就已经意识到一场大乱在所难免,他必须要亲自出场来查证事实。

为什么一个冤狱案件可以让皇上亲临现场?平心而论历朝历代难道没有类似的案件吗,难道康熙前面主政的前几十年国内没有这一类的案件吗?其实都是有的,但这一件太过于特殊,或者说牵涉的政治力量实在太过于惊人!



原本被处决的人犯是谁?答案是江南盐茶道官员任伯安的兄弟任季安,而任伯安又是什么背景呢?是江夏镇,那个曾经被康熙皇帝赐为天下第一镇的大地主刘八女的姻亲,任伯安早年是八爷党下面的门人,那江夏镇的刘八女自然也跟八爷党挂上了关系,可偏偏涉及到的刑事案件一向由主管刑部的太子来主导,当替罪羊张五哥的妹妹阿兰跑到北京告状,十三爷紧急将情况上报到康熙的时候,这错综复杂的利益必然会让康熙意识到这是一潭很深的水,恐怕也只能依靠自己才能制止这样的混乱和冤案发生!



任季安是板上钉钉的死刑犯,竟然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北京来了个偷梁换柱,没有刑部主管官员的许可,这种调包操作的了吗?而主管刑部的太子敢说自己不知情吗?要命的是任氏家族原本是八爷党的力量,怎么会与太子建立了联系?这一时期已经经历了太子第一次被废,难道复立之后的太子不但没有选择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的扩充力量?以至于连江南最大的江夏镇都收入到了自己的囊中?如果这一切属实,那也就将意味着之前经历过被废除的太子党不但没有实力受损,反而元气大增,而在选举太子过程中遭受重大打击的八爷党自然又会轻而易举地通过这个把柄再一次向太子发起反击,毕竟任伯安原本是八爷党的门人,从中查找线索再轻松不过,表面上这是一场来自于京城的冤案,但在冤案的背后早已暗流涌动,如果自己不亲临现场将马上到来的死刑立刻叫停,一旦冤案彻底发生,损毁的不仅仅是朝廷的脸面,彻底坐实的冤案会让八爷党再次选择向太子党发起反击,而面对证据确凿的太子党,康熙到底是保还是不保呢?所以刑场问斩的那一瞬间,就是清朝朝野大乱的开始,康熙必须不顾身份的立刻叫停这次刑场处决!


辽宁资深球迷



堂堂天子亲临法场,救下了一个经过三审三决且素不相识的草民,实在令人大吃一惊。其实康熙可以发一道圣旨甚至是口谕,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救下张五哥。但为何康熙一反常态,亲自去现场呢?


其实这是康熙的无奈,也是对卷入张五哥案的所有官员及其皇子们的痛心疾首。康熙需要作出一个姿态,让所有人明白自己对这件冤案的态度,以及对此次事件幕后黑手的零容忍。



张五哥是谁?为何会被秋后问斩?


张五哥只是江夏镇的一个普通老百姓,只因为老四胤禛等人去江南筹款结束后,在回京的路上路过江夏镇,没有地方过夜,被好心的张五哥全家收留,这才让张五哥及其妹妹阿兰与胤禛和胤祥有了交集。但也因为这件事,张五哥全家被江夏镇的地头蛇任季安和刘八女所忌恨。


后来任季安犯了死罪,让张五哥去顶替,而且告诉张五哥自己已经都打点好了,只需要做几个月的牢就可以出狱。张五哥全家想到刘八女老爹的恩情,也就答应了下来,张五哥也愿意为了父亲去坐牢。


谁知道,张五哥却被判了秋后问斩,张五哥的妹妹阿兰由于之前已经认识了胤禛和胤祥等人,于是千里去了京城求救,找到十三爷胤祥,并说明了实情。救人如救火,胤祥连忙去了宫里,向康熙做了汇报。没想到,康熙却做出了亲临法场救张五哥的举动,着实惊呆了所有人。



康熙亲临法场,其实向外界透露出很多含义:


第一,刑部是当时太子胤礽主管的部门,却发生了这样的冤案,而且还经过从地方到中央的层层审批,居然没有一个部门发现问题,可见大清的吏治已经烂到根上了。太子更是草菅人命,无药可救了。这种冤案的发生,会让民间的不满和质疑遍布全国。


而康熙的出现,表明了一查到底的决心,不论是谁一查到底,也是对太子彻底失望的表现,其中涉及到的层层官吏,也是难逃法网。此举亡羊补牢,也算是安抚了民心。


第二,刘八女、任季安以及任伯安,都是老八胤祀的人,他们却可以手眼通天,太子缺钱,他们就花钱消灾,也让从上到下所有的部门都闭上了嘴,可见其能量多大。康熙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此次前来也是想通过任季安来敲打老八胤祀,至少让老八胤祀失去任伯安这个钱袋子。


第三,张五哥替父坐牢,孝心可嘉。而康熙此时却看到众皇子为了皇位继承权而大打出手,作为父亲的康熙,实在是很心痛,但是又无能无力。


如今看到张五哥不惜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父亲的性命,受到了感动。所以康熙亲临法场救下张五哥,也是作为父亲的康熙,向所有皇子们暗示:你们看看张五哥,学学张五哥,一个草民都有如此举动,你们贵为天子的儿子,整天为了争权夺位,你们丢不丢脸?



谁是赢家?


康熙法场救下张五哥,最大赢家莫过于张五哥。康熙对张五哥进行了人事安排,让他做康熙的贴身侍卫。从一个草民直接变成了皇帝的贴身侍卫,这等荣耀在有清一代都没有第二例,可见康熙对张五哥的厚爱和抬举。


而太子胤礽则走到了被废的前夜,也因为任季安被杀,任伯安忌恨老八胤祀,改投了太子门下,因此把《百官行述》引了出来。


至于老八胤祀,则因事后诱审肖国兴,手段卑鄙,被康熙痛骂:其心可诛。可见老八通过这件事也彻底无缘皇位。


倒是老四胤禛及其胤祥,在这件事上做的不错。而被康熙任命为贴身侍卫的张五哥,则在康熙驾崩那晚,奉康熙口谕为胤禛继位铺平了道路。似乎救下张五哥,就是康熙为胤禛继位做准备的。


对此,你觉得康熙为何亲临法场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张五哥一个江夏镇的平民,因为蒙冤入狱,被处以死刑,但是这位张五哥的面子却大到要康熙皇帝来亲自到法场救人。一个皇帝亲自去法场救人,看似十分不合理,皇帝都不需要发圣旨,甚至一道口谕,一块金牌,选择一名侍卫或者直接让十三爷去完全是可以救得下的张五哥的,但是康熙皇帝却便衣亲自到了现场。看似不合理的情况,我们细细想来又十分合理,因为这件事情涉及到的人都非同一般。那么我们就来细细分析一下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张五哥首先他是一个被冤枉的平民,生活在江夏镇,一个曾经是康熙皇帝第3次南巡露宿过的地方,并且皇帝亲笔赐名“礼仪德化”之地。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到江南募捐救灾的银两回京城的路上路过江夏镇被阻拦,张五哥热心相帮,被江夏镇胡教头为难。后来江夏镇“镇长”刘八女更是让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下马过江夏镇。两位阿哥自出生没有受过这样的气,胤禛更是直接说以后谁也不许提江夏镇。张五哥就是因为这时候的热心,得罪了刘八女。刘八女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他的姐夫是江南盐道任伯安是八爷党成员,是九爷的小金库。


此案本来的主角是任季安,任伯安的弟弟,他逼死良家妇女被判死刑。九爷有钱,太子渴望钱,所以达成协议,张五哥顶替任季安去死,八爷党出钱,太子党主管的刑部收钱。刑事部换死囚的行为可以说为了金钱制造了清朝建立几十年以来最大的冤案。张五哥的妹妹阿兰找到了十三阿哥,请求帮助。十三阿哥去找四阿哥商量,不久前那个憋屈的夜晚,又一次浮现在两人的脑海。四阿哥决定把事情闹大,闹得惊天动地。所以十三阿哥亲自去找康熙皇帝,诉说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十三阿哥还告诉康熙张五哥还是个孝子,他自愿赴死,不愿意翻案的原因还有为了避免负自己的亲生父亲免受80杖责。其实康熙就张五哥也是作为一个父亲着实有点羡慕,有这样的儿子。


自己的儿子们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却互相争斗,你死我活就是为了个皇位。从来没有哪个儿子替自己想过,为了怕自己的父亲伤心而放弃皇位的争夺,几乎每个孩子都想着如何从自己的手里继承到这个位置,制造了各种各样让自己伤心糟心的事情。所以从情感上来说,康熙要自己亲自去救一下张五哥。当然更重要的要从政治角度来讲这件事牵扯的人物过多,事情过于重要。当朝太子主管的部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作为负责人的太子却不闻不问,康熙甚至没有听到一点儿的风声。任伯安一个四品盐道将朝廷六部玩弄于鼓掌,其背后财富和背后势力实在让人有所思考。无论从太子还是任伯安角度来讲,这都不是简简单单一道口谕,一个圣旨就能解决的。


红雨说历史


康熙亲自到法场救张五哥正是康熙的厉害之处。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对任何事情的处理,尽显帝王心术,权谋老道,又不失仁慈形象。

刑部发生了冤狱,不管案件大小,首先责任在谁?实际上无论怎么讲,康熙的天下,康熙是管理整个帝国的真正灵魂人物。刑部发生这样的案件,至少舆论会把责任堆在康熙头上的,但那个年代没人敢直接说天子的不是。

因而这件事情的实际责任人是负责主管刑部的太子胤礽。没有他的默许,这类事情是决计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一步步问责下去,谁都吃不了兜着走。况且胤礽开销大,就指着吏部、刑部捞钱呢。所以这类贪污受贿、花钱买命的勾当,真正责任人的确也在胤礽这个层面。

胤礽之过本身也是康熙之过,但是康熙实力甩锅的手段在第一集里观众们就见识过了。

康熙48年大水,要救灾,但是国库无银可用,周边省份无粮可调。康熙一句自己把国事托付胤礽及诸位皇子,结果就弄成这个样子。虽然貌似在说这事是自己的责任,但是别人一听,都是胤礽不争气,辜负了康熙的厚望啊。

而更关键的是这次是侠王胤祥直接找到康熙捅破这个事情,拉着康熙直奔刑场救人的。


侠王胤祥在剧中实际上就是一个“忠义”的象征,他是康熙脸面。所以跟着胤祥去刑场救人,绝对是不只是因为情况紧急,来不及下旨。因为来不及下旨,还可以传口谕么。

而是这件事情的恶劣程度,是由民间开始发酵的。张五哥的妹妹阿兰千里进京喊冤申诉,最终找到了胤祥,偏偏胤祥还和他有一面之缘,曾经在江夏镇寄宿张五哥家时,见过阿兰。

所以康熙听完胤祥的介绍,对此案的恶劣影响心知肚明。所以要澄清这种恶劣影响,表面此事只是基层官员的贪赃枉法,最好的做法就是在菜市口人山人海的地方,亲自出现,纠正冤假错案。如此一来不单单可以消除恶劣影响,更是难得的一次口碑宣传。康熙原来也是嫉恶如仇,痛恨官员贪腐的。这就是传统说的,皇上都是好皇上,都是官员太坏。

当然此刻康熙并不清楚,这次刑部冤狱,张五哥被宰白鸭,牵涉方面广泛,涉及人员众多,影响恶劣,后果严重。这里已经不是简单的刑部官员的收受贿赂、不辨黑白、草菅人命。

因为此案的真正犯案的主角是九阿哥胤禟的门人任季安和刘八女,而这两人控制之下的江夏镇又是胤禩集团的地下资金池,这个资金池筹措的资金大部分被用于胤禩的夺嫡活动;而这两人有恃无恐的背后,更是牵涉到任季安的哥哥任伯安。此人更是利器,他在吏部当差的时候,曾经花了十年时间,抓了300多个朝廷官员的小辫子,整理出了一部《百官行述》。

所以这就意味着,虽然任伯安、任季安、刘八女身处江南,任伯安职节也不大,甚至任季安、刘八女就是个土财主,甚至没有功名,但是他们却是真正的“夺嫡神器”。《百官行述》就是“大棒”,江夏镇的银子就是“金元”。谁拥有他们,谁基本上就能控制整个京城的大小官员。

康熙让胤礽主管户部,他卖官鬻爵、让他主管刑部,他买卖人命。这让康熙深深失望了,所以对于刑部冤狱的清查,原本是希望胤禛再接再厉的,结果胤禛病了,只能胤禩上了,但是康熙多了一个心眼,让胤祥一起审理。

也正是后来胤禩和胤祥共同审理这个案子的时候,胤禩做得太绝,为了撇清关系,让胤禟直接把任季安和刘八女锁了交官。这才导致了任伯安转投胤礽,才牵出了《百官行述》。也最终因为胤礽和任伯安的那封书信把胤礽彻底拖下水。

但是对于张五哥这种落难之人,康熙把张五哥放在自己的身边,做贴身侍卫。

实际上按照程序,这种做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之所以实现了,那是因为胤祥奋不顾身去就的人绝对也是重情重义之人,另外张五哥自己也说了是因为为了父亲才给任季安顶罪的。康熙从内心中对身边的其他人是不信任的,自己的儿子们尔虞我诈,争权夺势,太子胤礽一滩烂泥扶不上墙。所以康熙此刻最愿意去相信张五哥这样的人。




炒米视角


发谕旨自然是可以的,但康熙之所以亲临,而不是发封谕旨了事,是因为他觉得有必要出手震慑一下这群牛鬼蛇神。



因为刑部冤狱牵涉甚广,里面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首先,主管刑部的太子胤礽自然就难辞其咎。他为了个人私利,伙同刑部官员肖国兴等人,不仅买官卖官,甚至调换人犯,草菅人命。

第二,调换的人犯涉及到任季安,就是他买通了刑部,用张五哥替换了自己,张五哥因此稀里糊涂地被审明定罪,押上刑场。任季安的哥哥就是任伯安,再加上江夏镇的刘八女,这几个人在扬州掌握着九爷胤禟的钱袋子,而九爷胤禟有是八爷胤禩的人,属于八爷党的重要成员。

这些事康熙表面不露声色,但却心知肚明。

而康熙面对这场骇人听闻的刑部冤狱,不是发个谕旨了事,而是亲自到场,戳破骗局,一方面是想消除一下此案对朝廷的恶劣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想借重审刑部冤狱,动一动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



因为事关任季安,自然就事关任伯安和刘八女以及九爷胤禟在扬州的既得利益集团,拔出萝卜带出泥,这就直接动摇了胤禩和胤禟多年在扬州经营起来的钱袋子。

此外,查刑部冤狱,也直接针对太子胤礽。虽然康熙对胤礽近乎失望透顶,但此时他依然顾念着父子之间的亲情,也考虑到废太子后有可能会引发的夺嫡之争,萧墙之祸,所以他似乎并不想对胤礽赶尽杀绝,只是想借刑部冤狱再次震慑太子,令其悬崖勒马。

于是,康熙特意安排了胤禛去查,一方面继续树立其“孤臣”形象,另一方面也考虑到胤禛还是比较坚定太子党,所以特意安排他去查刑部冤案,至少关键时刻不至于落井下石。

结果令康熙始料未及的是,胤禛也对他耍了心机,故意把自己弄病躲掉了查案,而胤禩又积极报名查案,康熙也只好让胤禩去查。但他又派了胤祥辅助胤禩,而胤祥与胤禛一样,也是比较坚定的太子党,从中也可看出康熙此举也是在利用胤祥保护胤礽,并暗中防备胤禩。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康熙之所以过问此案,也是在还张五哥一个清白的同时,鼓励和提倡他的孝心孝举,后来又把张五哥放在身边委以重任,目的是想给即将陷于夺嫡之争的诸皇子们提个醒,告诉他们不要因为争一个皇位而抛却了父子兄弟之间的情意。


达摩说


张五哥孝顺父亲,令康熙感动。同时,张五哥武功底子很扎实。需要张五哥形象榜样给自己的众多儿子做表率。


康熙身为九五之尊等于国家领导人,亲自为一个平民保价,为何?

九阿哥胤禟的门人任季安被抓去刑场砍头,他竟然买通监狱各个通道的头头找个平民代替他被砍头。康熙经历了除鳌拜收台湾打葛尔丹的惊心动魄的事情,从来没经历过替补砍头的事情,震惊的亲自赶赴刑场救下张五哥。

康熙深感自己经营王朝要倒塌了,自己的刑部部门竟然能被任季安掌控,再不出手,整个天下要拱手让人了。

康熙亲自去刑场救张五哥,就是刺激任季安背后的幕后BOSS大老板。一举消灭了这个幕后BOSS大老板,自己的天下就保住了。发个谕旨无法刺激幕后BOSS大老板,这叫引蛇出洞。


康熙亲自去刑场救张五哥,就是刺激任季安背后的幕后BOSS大老板。一举消灭了这个幕后BOSS大老板,自己的天下就保住了。发个谕旨无法刺激幕后BOSS大老板,这叫引蛇出洞。

康熙亲自去刑场救张五哥,就是刺激任季安背后的幕后BOSS大老板。一举消灭了这个幕后BOSS大老板,自己的天下就保住了。发个谕旨无法刺激幕后BOSS大老板,这叫引蛇出洞。


英雄少年66265076


康熙亲自到法场就张五哥,都是因为胤禛和胤祥想报仇!

在江夏镇那晚,对胤禛和胤祥两位皇子来说,是奇耻大辱!

在《雍正王朝》中,胤禛和胤祥从江南筹款得胜而归时,刚好路过江夏镇。也是巧了,当晚江夏镇的庄主刘八女要宴请贵客任季安,所以,禁止外人留宿。幸好,胤禛一行人遇上张五哥。张五哥侠肝义胆,热情好客,就私自将他们带进了庄子。

因为此事,胡管家带人来找张五哥麻烦。在危急时刻,胤祥和胤禛出头,救下张家三人。而胤禛也很硬气的对刘八女说,我的名字你不配问。刘八女为了找回脸面,把康熙赐给的匾额挂在大门口,逼胤禛一行人下马通过。

胤祥非常生气,骂江夏镇时狼窝子:我老十三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气!

胤禛也很愤怒,对下面人说:以后,谁也不许提江夏镇这三个字!

因为这件事,胤禛和胤祥算是把江夏镇刘八女拉进了自己的黑名单。只要有机会,胤禛等人肯定要使劲收拾刘八女!!!

张五哥这件事,刚好给了胤禛报仇的机会!

任季安逼死妇女,犯了死罪。而任季安的兄长任伯安刚好是刘八女的姐夫。因此,刘八女骗张五哥出来替任季安定罪,说是关几天后,任伯安就会找人把他放出来。这才有了之后刑部“宰白鸭”的事。

张五哥被关进去以后才知道,这次是必死无疑。但是,如果他翻供的话,张五哥的父亲会被判伪证之罪,流放三千里,打八十棍。(必死无疑啊)。所以,张五哥只能等死。

幸好,阿兰上京城找到老十三,请老十三帮忙救张五哥。

老十三和老四一商量,这事必须闹大!

如果,他们只想救张五哥的话,完全可以私下解决掉。毕竟,刑部的人理亏、老八和太子也不会阻拦。可是,老四还有别的想法。

第一,这个案子首先牵扯到九爷的门人任季安和刘八女!刘八女的江夏镇已经被胤禛和胤祥记在心里了,这次刚好报仇!而他们又是九爷的门人,那么,八爷一党也脱不了干系。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此,此事被揭露以后,气得老八把和任伯安有关的书信都撕了烧掉。

第二,刑部是太子主管,彻查刑部的话,太子也会被牵扯进去!刚好让皇帝看看太子是怎么监国的!而且,老四胤禛心里一直有夺嫡的想法,否则,他也不会请邬思道这样的“阴谋之人”入府。所以,有机会给太子松松土,胤禛也是乐意干的。

所以,为了把老八和太子都给提溜出来,这件事必须闹大!不给他们“模糊”过去的机会!只有让康熙亲眼见了他们如何“宰白鸭”,康熙才知道这群官员是如何欺骗他的!

康熙之所以能够亲临法场,主要是出于其作父亲的心态。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子女最多的,光儿子就有35人!可是,这些儿子长大以后,却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康熙觉得很累,这些儿子都不是真的孝顺自己。

胤祥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向康熙将张五哥事情的时候,除了讲自己查明的案情以外。肯定,还要向康熙说张五哥的孝心:张五哥为了不让父亲承担“伪证之罪”(流放三千里,仗八十),明知是死,也不翻供。

张五哥敢为了自己父亲从容替死,其孝心真是让身为人父的康熙感动。所以,康熙必须要亲眼看看这位大孝子!

等康熙在法场上见到张五哥,确定胤祥所言非虚以后,很是感动。除了命令彻查此事,康熙最后还把张五哥留在身边当侍卫。让这样一位孝子在身边,康熙也是希望皇子们能向张五哥学习。不要光顾着争权夺利,要多为君父分忧。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康熙王朝》中,康熙亲自到法场救张五哥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康熙接到十三爷的密报,说法场上被判死罪的不是真正的犯人任季安,而是替罪的张五哥。在京城,在天子脚下,光天化日之下敢如此妄为,这在康熙朝此前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康熙不敢相信,但是十三爷密报的,他又不可不信。为了确定这件事情的真假,他必须亲自到法场,确认是否有张五哥顶替之事,同时掌握第一手证据。

二、康熙心中已经认定这件事情八九不离十就是真的。那么这样一件案子,经过有司衙门会审,居然可以出现冒名顶替这样的枉顾王法的大案,其中涉及的官员必定不少,而且有高官甚至有皇子参与。如果康熙不出现在现场,仅仅是派了人去宣谕旨,在如此大的势力面前,派去的人会不会和他们同流合污?会不会故意在路上耽误时间?即便真的对确认了任季安是顶替的,能不能把证人张五哥这个重要的证人带走?这些都是问题,都存在变数。因此,康熙必须自己出马。


孤舟钓江雪


《雍正王朝》中堂堂的大清皇帝,竟然为了一个无名小卒亲自到法场救人,很不思议!颁布一道谕旨就可以解决的事,何必要这么麻烦?那康熙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康熙要做一个古今完人

康熙八岁登基,十五岁智擒鳌拜,十九岁亲政,撤三藩,收台湾,三征西域,靖东北,修明政治,疏浚运河,这些显赫政绩自认为千古第一人!百姓安居乐业,康熙四十二年自清除索额图这群太子党,一心要做一个古今完人。如今自认为的“康熙盛世”,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出现如此恶劣、人神共愤的事情,无疑是在给自己创造的盛世抹黑,这分明是在打自己这个帝王的脸。这种事情绝不能出现在自己身上,因为自己是“古今第一人”,必须自己亲自出面,让百姓和官员们看到,自己要做一个完人的决心,自己是一个明君,向天下证明自己配得上“古今第一人”的称号!


二、康熙心中的奢望:“孝”!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场面十分的惨烈,自己的亲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搞得康熙心力憔悴!自己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更是一个父亲!哪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和睦睦,互相扶持有爱?!

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即现实又无奈!兄弟们之间的和睦有爱,对康熙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孝顺!但却又是一种奢望,此时康熙不是什么皇帝,而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父亲!当得知张五哥的事情后,对张五哥的孝心所打动,自己已经很久没遇到这样的孝子了!自己真正无疑就一个“寡人”!


结语:康熙要做古今完人,政绩卓越,被称为“千古一帝”!但帝王也有帝王的烦恼和无奈,“九子夺嫡”的场面,就是最好的证明!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要什么有什么,但唯独“孝”是自己怎么也得不到的!后来,康熙就把张五哥这个公认的孝子留在自己的身边,对其十分的信任和爱护!


灯下萤火学历史


皇帝亲自到法场救人,在一般的正史剧中是很难看到的,就算是一般的文学作品也很难见,毕竟皇帝的身份和职责不允许其亲赴刑场。


《雍正王朝》中,张五哥由于替任季安顶罪被骗,妹妹阿兰没有办法,跑到北京找到十三爷胤详帮忙。为了救张五哥,老十三找到老四胤禛,老四胤禛说:

这件事要么不闹,要闹就闹他个惊天动地。

什么是惊天动地?当然是让康熙皇帝知道,只有惊天了,才能动下面那些贪赃枉法之地。这才有了康熙亲自到法场揭发冤案的事情。

但是看起来很解恨,但是细细一想,不对,身份尊贵的康熙皇帝怎么会为了一个小民亲自到法场救人呢?他发个谕旨或者圣旨派人去办不就行了吗?他这是作秀还是另有打算啊?这背后的事情一定不简单啊。

康熙的晚年,面对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归结起来,大概有这么两条:一是吏治腐败。二是诸王夺嫡。这使得康熙倦于朝政,继承人的问题一直忧烦于心。康熙是重兄弟之情的人,对于九子夺嫡带来的兄弟感情不纯和父子孝道难全之事十分敏感,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说,他十分喜欢有孝道讲情分的人,但是从一个帝王的角度讲,他又不得不乾纲独断,不留情面。

张五哥事件的出现,似乎弥补了康熙老年心中的遗憾或者不足,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心理上的感情传达和表现。但是作为一个帝王,却不能局限在父亲的角色里面,他还必须考虑到整盘的计划。而张五哥冤案的出现,又让他觉得找着一个机会,为将来或者说九子夺嫡的最终结局作一些铺垫性的工作。

所以,对于一个小民,康熙还说:朕要带回去细细的问。

一个皇帝细问一个小民,也是没得说了,这不仅是小民无上的荣耀,也是康熙着手的另一盘棋。

张五哥是个诚实孝顺的人,从他后来与康熙的对话来看,康熙之所以喜欢他,就是因为他说真话,说实话。所以,康熙作为张五哥的救命恩人,全盘托出这件事是再正常不过了,不仅仅是指顶罪的事,包括江夏镇,包括刘八女,包括阿兰与十三爷等等。

所以,张五哥虽是一个小民,但是他却串联上了江夏镇任伯安(八爷党的人),两位皇子(老四老十三),这足以说明,张五哥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小民,他身上可以利用的价值很大很大。

有人说,那是救下张五哥之后的事,你随便怎么说都行,再说康熙这样的人精,会偏听偏信?

康熙当然不会偏听偏信,他自有印证,那就是老十三和老四商量后,要闹就闹个惊天动地的思路。在张五哥问斩之前,老四和老十四一定跑到康熙的跟前,如实的向康熙汇报了与张五哥所有的情况,包括江夏镇,包括刘八女,包括阿兰与十三爷,至于从哪个角度来讲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至少康熙知道了这个张五哥串起了两大集团,所以殊为可用。

康熙的身边正需要这样一个诚实忠勇之人,一方面能弥补他作为父亲的缺憾,另一方面,为构建继位人储备人才。

为什么说张五哥是康熙需要的人,忠勇仁孝不必说了。从现实情况来看,他是深受八爷党迫害的人,对八爷党可谓痛恨不已,八爷党想收买张五哥这样的人,估计很难了。张五哥的妹妹阿兰还与十三爷有私情,十三是老四胤禛的人,所以,张五哥顾忌到阿兰,也决然不会轻易背叛老十三和老四。张五哥还是自己亲自救下的,这里面其实还有老十三和老四的功劳,张五哥也清楚,为了感恩,张五哥也不会背叛老四老十三和自己。总之,这个人留给老四那是铁定合适不过了。康熙心中中意老四,为他留个人,也是替他铺路啊。

综上若干条理由,张五哥都值得康熙一救。从后来的情况看,张五哥也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康熙和雍正交给他的各项任务。所以,这就是康熙不走寻常路,亲赴法场救张五哥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