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壞了荊軻的好事,卻陰差陽錯成就了陝西一個縣

公元前227年,秦王政在大殿上,等待燕國的使臣來送來割讓土地的地圖。這名燕國使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刺客荊軻。他緩緩展開地圖,露出匕首,伸手就要刺向秦王。

他壞了荊軻的好事,卻陰差陽錯成就了陝西一個縣

荊軻刺秦

當時秦國有規定,大臣們不論武將還是文官,上殿一律不準帶武器,而負責護衛工作的衛士又都在殿下,要是沒有秦王的旨意,他們絕對不能上殿。

所以就造成了一種局面:荊軻手持利刃,追著秦王猛刺,下面的人卻束手無策。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家叫夏無且的人,突然扔出一個布袋子,正好砸中了荊軻腦袋。荊軻一愣,秦王就趁這個機會拔出長劍,刺倒了荊軻。

夏無且是秦王的醫官,關於他的歷史記載很少,陝西有個縣卻有他的傳說,而且縣名就因他而來。這個縣就是秦嶺南麓,西安附近的柞水縣。

想當初,秦王政的母親和人私通的醜聞爆出來後,氣得他病倒了。請了好多名醫,吃了許多藥都不管用。這時李牧將軍為秦王引薦了一個人,這人就是夏無且。他診斷秦王是因急火攻心所致,因此配了去火的藥方。

幾天後秦王果然病癒,於是就把夏無且留在了身邊。這是夏無且第一次露臉,加上荊軻刺秦,他等於救了秦王一命,因此秦王對於夏無且十分賞識,賜予他高官厚祿,可以隨便在內廷行走。

所謂太高人慾妒,不久之後他因小人讒言被判了死刑。秦王全然不顧當年的救命之恩,一定要處死夏無且,還是李牧和李斯等人出面求情,才改判了流刑。流放地是“莽林”。

古代流放之地不是邊關就是荒僻之地,條件非常艱苦。這個莽林也不另外,林密壑深,常有野獸出沒,人民過著十分艱苦的生活。

他壞了荊軻的好事,卻陰差陽錯成就了陝西一個縣

柞蠶繭

夏無且本來心灰意冷,但看到這裡的百姓實在太可憐了,便下決心幫助他們。夏無且是醫生,見多識廣,他觀察這裡的氣候水文,覺得此地特別適合種植一種叫柞樹,這種樹像桑樹一樣可以養蠶,產出的絲稱為柞蠶絲。

這裡的人民早就聽說過夏無且救秦王的故事,對他十分敬重,跟著夏無且大規模種植柞樹。

幾年後這裡人民便以養蠶、織絲為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感念夏無且的恩德,稱他為“夏春雨”。

因為當地漫山遍野都是柞樹,於是就將莽林這個名字改為柞林,境內的莽水也改為了柞水。

柞林這個地方歷史上一直歸附近幾個縣管轄,直到清朝時,才獨立成為了一個廳的建制,名叫孝義廳。民國成立後改為了孝義縣。1914年,因境內的乾佑河是曾經的古柞水,因此改名為柞水縣。從此之後這個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他壞了荊軻的好事,卻陰差陽錯成就了陝西一個縣

柞水縣

如今的柞水縣是商洛市轄下的一個縣,境內森林密佈,有“天然氧吧,城市之肺”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