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經商定律:天下沒有不賺錢的生意,只有不會賺錢的生意人

天下沒有不賺錢的生意,只有不會賺錢的生意人!這是猶太超級億萬富豪、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總結出了的一條經商定律。在具體經營過程中,猶太人往往善於見縫插針,別人賺不了錢的生意,別人不做的、看不上的生意,別人做失敗的生意,猶太人都能將其予以創造性的發揮,充分證明了這條定律的正確性,阿曼德·哈默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猶太人的經商定律:天下沒有不賺錢的生意,只有不會賺錢的生意人

阿曼德·哈默,1898年5月21日,生於美國紐約的布朗克斯,是俄裔猶太人,其祖上曾以造船為生,後因經濟拮据,大約於1875年移居美國。哈默的父親是個醫生,兼做醫藥買賣。哈默是三個兄弟中最不聽話卻又最富於創造精神的一個。

就在哈默16歲的那年,他看中了一輛正在拍賣的雙座敞篷舊車,但標價卻高達185美元,所以沒有什麼人問津,大家都認為即使用這輛舊車去做生意,也很難換回成本。這個數字對當時的哈默來說,當然也是很貴的,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不信邪,抓住機遇不放,向在藥店售貨的哥哥哈里借款,買下了這輛車,並用它為一家商店運送糖果。兩週以後,哈默不僅按時如數還清了哥哥的錢,自己還剩下了一輛車。哈默的第一筆交易與後來所做的大生意相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但對當時的他來說卻屬“鉅額交易”,在這筆交易中,哈默考察了自己的競爭能力和獨創賺錢途徑的本領,也初步驗證了一個道理:天下沒有不賺錢的生意,只有不會賺錢的生意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吃牛肉的人越來越多,不過,優質牛肉在市場上很難見到,已在商界小有名氣的哈默“見縫插針”,迅速在自己家的莊園“幻影島”上辦起了一個養牛場,他用了10萬美元的高價買下了當時被公認為最好的一頭公牛——“埃裡克王子”。“埃裡克王子”就像棵搖錢樹,為哈默賺了幾百萬美元,而哈默也從此由門外漢變為牧場行業公認的領袖人物。

1956年,哈默接管了經營不善、當時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加利福尼亞的西方石油公司之後,開始投身於石油開發事業,而當時這個行業,因為某些市場因素,在很多生意人看來,已經不行了,有很多以往的石油巨頭也紛紛退出,但哈默卻執著的認定,沒有不賺錢的生意,只有不賺錢的生意人,何況是石油這樣一個資源行業,一時的不行,絕不可能長久。

當時,有一家叫德土古的石油公司,曾在舊金山以東的河谷裡尋找天然氣,鑽頭一直鑽到5600英尺,仍然見不到天然氣的蹤影。這家公司的決策者認為耗資太多。如果再深鑽下去很可能是徒勞無功難以自拔,便匆匆鳴金收兵,並宣判了此井的“死刑”。得知消息後,哈默以30%的風險係數,70%的成功概率,帶著妻子和公司的董事們來到這裡,在被判“死刑”的枯井上又架起了鑽機,繼續深探,結果在原來基礎上,又鑽進3000英尺時,天然氣噴薄而出。就是這樣,哈莫見縫插針,在別人做失敗的生意上,賺到了大錢。

後來,哈默又成功地運用了“天下沒有不賺錢的生意,只有不會賺錢的生意人”這個威力無窮的原理,繼續見縫插針,尋找他人不要的、不做的廢井,以超低的價格購入。比如,在聽說舉世聞名的埃索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得比亞由於探油未成功而扔下了不少廢井,他便帶領大隊人馬開往非洲,以“願意從利潤中抽出50%”的條件,租借了別人拋棄了的兩塊土地,很快又找出了9口自噴油井。

不止是哈默,在大多數猶太商人看來,既然是生意,就有賺錢的可能,關鍵是看你怎麼運作,在商業領域,如果能做到“見縫插針”,善於尋找別人不做、做失敗的生意,探求別人做失敗的原因,深入開掘,鍥而不捨,那就很有可能挖掘出“金礦”。哈默定律所說的“天下沒有不賺錢的生意,只有不會賺錢的生意人”,一個核心也就是強調,善於尋找他人放棄的生意,善於匡正他人的失誤,如此,就能獲得創造性的賺錢機會,阿曼德·哈默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