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想盡辦法創業也不做打工仔

很多人都會說潮汕人是中國的猶太人,做生意就是厲害,但是說不出厲害在什麼地方,但是您放眼看一下,像騰訊的馬化騰,國美電器創始人、現在在獄中改造的黃光裕,去年要收購萬達的寶能集團姚振華,包括揚名海內外的汕頭老鄉李嘉誠。但是三百六十行之中,潮汕人還有很多隱形富豪,只是不愛出風頭,所以大家也就沒有完全瞭解到具體情況。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想盡辦法創業也不做打工仔

說到潮汕人經商成功,第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往往是找了賢內助,潮汕人一般找老婆都是找老鄉,而潮汕女人大部分都是任勞任怨,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往往有抱負的潮汕男人要創業,最累最苦的時候,老婆不僅能管好家裡,孝順父母,帶好小孩,還會幫忙做生意,像管財務或倉庫,這個信任是無價的,因為您到市場上招人也不一定能找到如此可靠的。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想盡辦法創業也不做打工仔

氛圍,潮汕地區的創業氛圍,潮汕人的當老闆理念,是十分濃厚的。潮汕阿弟愛讀書而讀書特別優秀的,實際上並不多,大部分阿弟都愛先去打工,但是打工的時候又信奉“工字不出頭”的理念,往往20來歲,都會想方設法做點小生意,哪怕一開始一個月虧損或者只賺個一兩千也無所謂,他們認為有搏頭,認為愛拼就會贏,就是有這種氛圍和理念。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想盡辦法創業也不做打工仔

能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天底下沒有天上掉餡餅的,那麼天道酬勤,剛開始沒錢的時候,苦點累點的活那也得去幹,所以您到廣州深圳上海浙江福州這些大城市去的時候,發現龍頭企業行業裡面身家上千萬甚至過億的潮汕人會很多,但是在菜市場和開小攤販,小作坊的潮汕人也不少,不少在十三行和中山布匹市場做生意的老闆,也會放下架子與打工仔一起搬貨。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錢賺的地方就有潮商。經過500多年的商業洗禮,潮商已經成為中國實力最大、影響最深遠、唯一沒有斷代的大商幫,是華人世界中最富有的族群。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想盡辦法創業也不做打工仔

潮汕人創業做生意賺錢為什麼這麼厲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潮汕人的生意經。

1.商者無域有商機

對潮汕人而言,哪裡有錢賺,他們便奔向哪裡;哪個行業利潤高,潮人便競逐這個行業。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想盡辦法創業也不做打工仔

在他們眼裡,只要有錢賺,做什麼無所謂。一言以蔽之,“商者無域”。

2.店鋪就是“生意信息中心”

他們把所開的店作為一個“生意信息中心”,並不侷限於店面的生意。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想盡辦法創業也不做打工仔

所以,潮汕人發家往往是開一個小鋪的時候利用信息做成一個“大買賣”而完成原始積累的。

3.店庫合一生意好

許多潮汕人開的大的店面都是店面與倉庫連在一起的。表面上看起來很雜亂,哪兒都堆滿了商品,有時都難以落腳。

其實,店堂大量存貨並不會影響形象,反而往往會促進銷售。

有意把貨堆在店內,讓顧客覺得雖然擁擠,但是很熱鬧,而且產品離得近就看得清,找人諮詢也很方便,並造成貨源充足,人氣旺盛的感覺。

4.平價賣貨也盈利

潮汕商人經常低於進貨價出貨,故意虧本出貨,引來更多的小店進貨,通過帶貨賺錢。

而小店肯定要進其他高利潤產品的,所以總體來說他是賺錢的。

5.從小培養賺錢意識,“餓死不打工”

很多潮汕人都是十幾歲幫助家裡看店做生意,或在鄉親的店裡幫忙,很早就學會了經商的本領。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想盡辦法創業也不做打工仔

另外,很多潮汕人把開店賺錢作為人生的惟一目標,這種非常現實主義的對生活沒有其他幻想的專注心態,以及與生俱來的生意頭腦,是十分有利於他們的開店經商成功的。

6.以貨換貨賺大錢

換貨是潮汕商人慣用的賺錢絕招。由於許多人門路不同,各走一徑,能從廠家以最低價格拿到某種產品,潮汕商人就藉此來個優勢互補,彼此換貨。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想盡辦法創業也不做打工仔

這樣他們各自手中就有了許多種最低價的或適銷對路的產品貨源。於是,就有了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也會有更多的小店找他們進貨,他們多了一種吸引客戶的籌碼,他們也就賺到了更多的錢。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想盡辦法創業也不做打工仔

人到他鄉,要靠老鄉,互助互幫。實際上,潮汕工夫茶,一套茶壺,一壺好茶一壺月,潮汕人小到市裡的潮汕聯誼會,大到國際潮人聯誼會,內到各地潮汕群,大到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眾多,也就是靠到了外地,互幫互助,資源共享,這樣也就可以少走彎路,馬上就將生意檔次提升一個層次和平臺。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想盡辦法創業也不做打工仔

最後一點,就是潮汕人的市場敏感性和敢於冒險,現在大家可以發現在越南和柬埔寨這些地方,很多潮汕人都會跑過去創業,包括非洲一些國家,因為這些地方不像國內的市場那麼飽和,雖然過去之後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但是市場和機會就屬於這些敢拼敢闖的潮汕人,所以說潮汕阿弟的生意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