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成吉思汗的騎兵,攻擊速度與二十世紀的裝甲部隊相當;北宋的床弩,射程達一千五百米,與二十世紀的狙擊步槍差不多;但這些仍不過是古代的騎兵與弓弩而已,不可能與現代力量抗衡。

基礎理論決定一切,未來史學派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而你們,卻被迴光返照的低級技術矇住了眼睛。你們躺在現代文明的溫床中安於享樂,對即將到來的決定人類命運的終極決戰完全沒有精神上的準備。”

——《三體》章北海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自上年的《流浪地球》成功以後,很多觀眾都在期待著《三體》電影版的出現,因為《三體》是《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最出色,也是最受歡迎的作品,觀眾更想看到《三體》電影版上映。

其實《三體》的電影版早就製作好了,但片方可能因為影片質量問題,需要整改,因而無限期延遲上映。

這可以理解,因為把《三體》拍成電影,非常難,如果質量不過關,很容易變成另一部《上海堡壘》!

近來還有消息說《三體》的第三部《死神永生》劇本已經打磨好,類似的消息不斷擾動著三體粉的心。

在我看來《三體》電影版肯定會在這幾年出現的,只是看片方有沒有底氣趕緊推出而已。

在《三體》電影版出現前,我為大家深入瞭解一下《三體》的原著吧!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三體》講什麼?

《三體》主要講一箇中國女科學家,因為受到了悲慘的遭遇,對世界很失望,一次偶然的機會,向一個外星文明暴露了地球的具體位置。

這個外星文明的科技比人類先進好幾百年。

它們所處的環境很惡劣,長期多災多難,不適宜穩定發展,於是派出太空艦隊,準備殖民地球,幾百年後,這個文明的艦隊就會到達地球,它們還利用高科技,封鎖了人類的基礎科學,讓人類的基礎科學停滯不前。

《三體》三部曲就是講未來幾百年,人類如何對付這場侵略的故事。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而這個準備侵略地球的文明,它們被稱為三體文明。

三體文明的星系非常奇特,雖然它們所處的星球適合居住,能夠孕育生命,但它們的星系有三個太陽。

科學中有一個難題,叫三體問題,大概是說三個天體在相互之間的萬有引力作用下,它們之間的運動規律無法精準預測。到目前為止,人類還不能徹底預測這種運動的規律,因此三體問題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三體文明就被這種三體問題所困擾,因為它們的星系有三個太陽,這三個太陽之間的運動規律無法預測,因此這三個太陽的位置會經常變化;

在我們的太陽系,只要太陽稍微出現點問題,就需要“流浪地球”,因為太陽的變化對地球影響非常之大;

而三體所居住的星球,它們的三個太陽之間經常無規則運動,就直接導致了他們的星球經常多災多難,很容易出現幾乎滅絕整個文明的危機,而他們的科技也無法指數爆炸式發展,總是因為災難而斷斷續續地發展;

就是這個三體問題無法解決,所以它們渴望殖民地球,安穩發展。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相比其他科幻大咖的書,《三體》的優勢和劣勢 !

相比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等科幻大師的經典作品,劉慈欣的《三體》主要的劣勢,可能就是文筆

無論是語言描寫,還是人物塑造,劉慈欣的《三體》都顯得有點弱,相比其他經典的科幻作品,劉慈欣的文筆,就如同是理科生,經常被讀者吐槽,這是它唯一的不足。

但相比那些大咖的書,《三體》最明顯的優勢,在於科技感

科幻大師阿西莫夫很厲害,被稱為神一樣的男人,他的作品裡成功預言了現在很多科技,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但劉慈欣是活在阿西莫夫所預言的世界,在阿西莫夫的書中預言了人工智能,但劉慈欣已經活在出現人工智能的時代,

已經在起跑線上領先阿西莫夫,因此《三體》的科技感遠遠勝於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

劉慈欣曾說過,他的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的粗劣模仿;

但阿瑟克拉克所寫的作品,還是輸在“起跑線”上,他的作品很多都是幾十年前寫的,因此論科技感,《三體》勝於它們

他最後一部獨立創作的作品《3001太空漫遊》,儘管是1997年出版的,只比《三體》早大約10年,但可能是他晚年接觸的科學理論有限,因此論科技感,《3001太空漫遊》也比不上《三體》。

除了是因為贏在“起跑線”,《三體》所虛構的世界,很多天馬行空的概念都是根據前沿的科學理論來幻想出來的,不純是幻想,因此科技感更強

比如《三體》裡的高科技——“智子”,作者就不僅是單純幻想出它的神奇功能,還基於弦理論,講述“智子”被“高維摺疊”製作出來過程;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也許這個過程嚴格來說是不嚴謹的,但至少讓讀者覺得真實,覺得“智子”這種東西不是純瞎想,而是也許能實現的高科技!

就憑一個用弦理論構想出來的高科技——“智子”,《三體》科技感就足夠秒殺大批的經典科幻作品。

除此之外,《三體》相比其他科幻大師的作品,還有一個重要優勢

就是雖然劉慈欣的文筆比較弱,但他勝在“廢話不多”,因此情節緊湊,一環扣一環,讀者每看一部《三體》,就會越來越想讀下去。

有一部科幻經典《海伯利安》,就與《三體》相反,雖然文筆一流,情節構思奇妙,但就是炫文筆的情節太多了,讓讀者覺得“廢話”多,因此很多讀者不能堅持看下去。

《三體》是硬科幻,它究竟硬在哪裡?

/1/

它首先硬在虛構的世界是基於前沿的科學理論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封鎖地球基礎科學的人工智能——“智子”;還有逃亡到太空的人類為什麼能打敗三體文明的“水滴”, 都是基於弦理論的猜想;

儘管《三體》對那些前沿理論的理解未必嚴謹,甚至未必科學,但它至少是儘量依據科學理論來天馬行空,所以《三體》的幻想更科學,更加讓人覺得靠譜,更加“硬”。

有人總說科幻更在於“幻”,在於幻想,但事實上,如果科幻不重視科學,太過於脫離科學去幻想,到最後可能就會淪為玄幻

劉慈欣的《三體》“硬”在它的幻想是基於一定的理論,比如它不會把四維時空稱為“超空間”,因此它的幻想更具體,它的天馬行空更讓人覺得是可以實現的。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2/

它更硬在是真正從科幻的角度來講故事

如果你只是從純文學的角度來理解《三體》,你是不能感受到《三體》的魅力的,因為你關注的只是英雄主義,失敗主義,人性等,只單純從傳統文學的來理解故事,一切以“人”為中心

這種純文學的角度,只能用來理解表面上講科幻,實際講人類社會的軟科幻,不能用來理解《三體》這種硬科幻的。

《三體》的故事,實際上是把人類看成一個整體,拿人類這個群體來做“模擬實驗”,去研究人類這個群體而不是個別人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在《三體》裡,章北海成功逃亡後,他帶領的幾艘太空艦面臨著一個難題:資源有限,到達宜居的星球,可能需要上千年的時間,現有資源不能養活這麼多人。

而解決方案只有一個:用次聲波氫彈在不破壞其他太空艦的情況下,只把其他太空艦的人殺死,然後將其他太空艦的資源都集中到自己的太空艦裡。

如果不實行這個計劃,那麼人類這個種群就會在宇宙中滅亡,

如果執行這個計劃,那不只是違背了人類的道德和法治,而且毫無人性。

最終其中一艘太空艦率先執行了這個“人吃人”求生存計劃,人類文明在罪惡中獲得了生存的機會。

這段情節,就是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人類這個群體,而不是單純看人性!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這段情節,在告訴我們:人類的本質其實和獅子,老虎等生物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生存也是人類的第一法則

獅子把羚羊吃掉了,這殘忍嗎?

的確殘忍,但獅子不吃了羚羊,獅子能活下去嗎

我們講文明,講道德,講人性,講法治,講藝術.............那是因為我們相對於其他生物,能夠保證了整個種群的生存,所以我們才能講這些,一旦我們面臨章北海的困境的時候,也許我們把這些東西都拋棄掉,才是最理性的。

《三體》也提出了一個觀點,人類這個種群對事情的判斷,會受到時代的影響

在《三體》裡,在章北海面臨困境的同時,在太陽系的另一端,也同樣出現“人吃人”求生存的行為;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此時地球因為羅輯的威脅計劃有效,成功讓三體文明停止侵略,還讓他們解除對人類基礎科學的封鎖,當另外一支“人吃人”的艦隊回到地球時,地球已經和平安穩發展了很多年;

對於這種“人吃人”求生存的行為,當時人類法庭認為是毫無人性,是反人類的行為,因此把艦隊主要負責人判死刑

人類還派艦隊去追捕另外一支“人吃人”而生存下來的艦隊,因為距離遙遠,追捕時間可能需要幾十年。

幾十年後,因為“執劍人”程心太講人性,比較心軟,沒有按下威脅廣播,最終三體人攻佔了地球,地球上生靈塗炭,只有少部分人活下來;

後來這個危機短暫解決後,地球從亂局恢復穩定,經過這次危難,人類法庭認為特定環境下”人吃人“求生存的這種行為無罪,是迫不得已的,停止了對另外一支艦隊的追捕。

用幾十年的時間,通過對這種”人吃人“行為的不同審判,《三體》論證了人類這個種群對事情的判斷,會受到時代的影響。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三體》還通過兩個不同星系文明的博弈,引出了宇宙文明間的關係

對於外星人,有一個著名的費米悖論,大概是類似於這樣的:

按數學統計,宇宙非常大,宇宙中的星系非常多的,太陽系相對於宇宙,連顆細菌都談不上,肯定會有其他文明存在的!

但它們在哪裡?

按理論來說絕對是外星人的,但我們還沒有發現它們,這就是一個矛盾的地方。

對於費米悖論,阿瑟克拉克在《2001太空漫遊》給出的答案是:宇宙中存在高級文明,不過我們就像是它們的莊稼,它們一直在背後觀察,培養著我們。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2001太空漫遊》

而《三體》給出的答案是“黑暗森林”:沒有發現外星人,是因為它們還沒有找到我們

宇宙就像是一個很大的黑暗森林,每個文明之間的距離是非常遠的,三體文明發現我們,也需要幾百年才能到達地球,所以彼此找到彼此是非常難的。

打個比喻,人類現在科技很發達,但在一個無人的省份丟失一隻貓,要找到也非常難的。

對於每個文明之間的關係,《三體》就提出“黑暗森林法則”

一個文明發現另外一個文明,最理性的方式就是把它滅掉!

因為文明之間存在著兩個重要的變量:猜疑鏈和技術爆炸。誰強誰弱,隨時都會發生改變,對其他文明的“生殺大權”,也可以隨時改變,因此對自己文明最負責的方式,就是發現對方,有能力就要馬上把對方滅掉。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三體》比較“硬”的地方,就是這樣以整體的方式來看待人類這個種群,還從宏大的角度去思考宇宙中各種群的關係,思考各種群所處的環境真正從科幻的角度來講故事

/3/

《三體》故事的發展總是在提出問題,然後在設想解決方式這是硬科幻的常見形式

三體文明幾百年要攻打地球,面對這個問題,人類團結起來,共同應對;

地球的信息被三體的智子所監控著,但三體人自身不擅長“說謊”。

面對這種情況,人類想出了“面壁者計劃” 和“階梯計劃”, 利用“人心難測”去應對三體人;

明白了宇宙間存在著黑暗森林關係,羅輯就想出了利用黑暗森林威脅的方式來威脅三體人....................................

《三體》三部曲的故事,其實是一個不斷假設問題,然後提供能夠自圓其說的解決方式的過程,這就是硬科幻的常見形式;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而《三體》就硬在構想未來幾百年,甚至時間之外的場景,並且儘可能地基於科學,從更宏大的時空來假設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4/

《三體》也硬在以科學為主角,讓人類敬畏科學

《三體》真正的主角,其實是科學,而不是人類!以人類為主線,主要方便我們理解而已。

一個科學中的“三體問題”,居然可以導致三體這個文明在發展中多災多難,也引發了《三體》三部曲的故事;

對於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關係,《三體》也用一場慘痛的戰役很形象地闡明瞭。

人類的基礎科學被封死,但人類利用有限的基礎科學,研發出一批能夠在太陽系中自由旅行的太空艦隊,因此沾沾自喜,以為能輕鬆對付三體艦隊;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結果三隊艦隊沒到,只是派出了一個類似於人造衛星的“水滴”探測器,就把人類艦隊打得落花流水,最終人類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太空艦隊全軍覆沒。

這應驗了章北海的話:“基礎理論決定一切,未來史學派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而你們,卻被迴光返照的低級技術矇住了眼睛!

這段情節,很深刻地讓讀者感受到基礎科學的重要性!

《三體》還給我們展現了:假設弦理論是成立的,宇宙中的文明可能利用這種理論來“降維打擊”其他文明,太陽系最後就是因為受到“降維打擊”,最終變成一張“紙”!

.........................................................

《三體》三部曲的故事裡,科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才是真正的主角,在科學麵前,人類是非常渺小的

在真人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瞭解《三體》原著

《三體》也是少有能讓讀者感受到科學的魅力,而不是單純幻想的科幻作品!

也許不少讀者看過《三體》後,抬頭看星星,都會想起了三體人,想起宇宙,想起人類這個種群,猜想著人類幾百年後的發展趨勢.....................

《三體》三部曲總共接近90萬字,以上僅僅是對《三體》的一些簡單理解,希望能夠幫助你瞭解它!

也希望《三體》的電影版,能夠儘快出現!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洞察影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