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能得天下而項羽不能?

Shuai為愛停留


漢五年,劉邦和擁戴自己的諸侯合力,於垓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隨後,在眾諸侯王和大臣的勸進下,劉邦於定陶即皇帝位,定都洛陽。

同一年,成為皇帝的劉邦在洛陽的南宮擺下酒宴,大宴群臣。

這場酒宴上,劉邦和臣子共同剖析了項敗劉勝的原因。

王陵等臣子認為,項敗劉勝的原因在於劉邦大度,肯與諸侯王和臣子共享天下,與之相對應的,是項羽的小氣,項羽嫉賢妒能,對於有功的臣子,項羽嫉妒,對於有本事的臣子,項羽猜疑,對於戰場上獲得勝利的臣子,不予記功表彰,對於拿下城池的將領,不予封地。

劉邦認為,王陵等人的回答很對,但不全面。

在劉邦看來,除卻王陵等人回答的原因以外,項敗劉勝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項羽不會用人,項羽只有一個能臣范增,還不能言聽計從,而劉邦這邊廂,蕭何、張良、韓信都是世所罕見的專業型人才,卻都心甘情願地為劉邦效力,所以劉邦才會由弱轉強,步步為營,最終戰勝項羽。

一句話,得人才者,得天下。

這場君臣對話聽上去很精闢,所以一直都被世人稱道,被多次引用。

但是,縱觀《史記》中對於楚漢歷史的記載,關於項敗劉勝的問題,劉邦一直不曾停止思考。

經歷了白登之圍、平定異姓王造反、改易太子風波的劉邦,對於天下大勢,似乎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以往那份人定勝天的氣魄,漸漸地在劉邦身上消失。

漢十二年,在征討英布途中被流矢射中的劉邦,病得愈發嚴重,皇后呂雉遍尋良醫,醫生來到劉邦的塌前,為劉邦診脈。

八過脈後,不等醫生開方子,劉邦便先開口了,問醫生,這次的病,醫得好嗎?

醫生自然要說醫得好了,如果說醫不好,皇帝能高興嗎,皇帝一不高興,自己肩膀上頂著的腦袋還能安然無恙嗎?另一方面,如果說醫不好,不就顯得自己的醫術太差了嗎?

萬萬沒想到,對於醫生的回答,劉邦竟然很不高興,劉邦把醫生痛罵了一頓。

在劉邦看來,自己的病,即便是扁鵲復生,也是沒得醫了。人的命,是上天註定的,自己本是沛縣的一介布衣,提著三尺劍,一路順風順水,多次死裡逃生有驚無險,擊敗項羽、平等諸侯王叛亂,這不是上天註定的事嗎?

上天註定劉邦會得天下,所以劉邦得了天下。

上天註定劉邦沒法改立太子,所以劉盈依舊是太子。

上天註定劉邦被流矢射中,所以劉邦被流矢射中。

上天註定劉邦要死於病痛,所以劉邦拒絕醫治。

這時候的劉邦,竟然發表了和七年前全然不同的論調。

七年前,劉邦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尺,無論是秦王子嬰還是霸王項羽,統統都鬥不過他這個布衣出身的亭長。

七年後,劉邦開始相信天命,開始認為,自己的成功,都是上天的厚賜,項羽的失敗,也是上天的懲罰。

說來也巧,項羽在自己生命的盡頭,也發出過類似的看法,在項羽看來,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天要亡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人力,終究鬥不過要亡他的天。既然天要亡他,他就給天一個交待吧,自刎烏江。

劉邦死前,終於明白了項羽自刎烏江的原因,拒絕醫治的劉邦,無疑成了烏江邊的項羽,跟項羽一樣,選擇「殺」死自己。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


遙望燕園


項羽擁江東膏腴之地,僅精兵強將數萬,即席捲天下,昔強秦不敢敵其鋒。待秦亡之時,自稱西楚霸王,天下莫敢不從!

羽年少能舉鼎前行,羽初掌三軍,即與秦人決戰於漳河之邊,羽破釜沉舟,秦人不能敵。羽之神勇天下無二也!

劉邦出身阡陌之中,文不能通讀詩書,武不能舞槍弄棒。年過三旬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楚漢爭霸之初,劉邦l敗走彭城,為求活命拋兒棄女,其人不可謂不貪生怕死!

然則自秦亡之後,楚漢之爭不足四年,勝負之勢易也,楚滅而漢一統天下,何也?

羽雖神勇且善兵,然其不施善政,不信良謀,不用能人。邦雖無大才,然其施善政,信良謀,知人善用。

羽不施善政,坑殺秦二十萬降軍,火燒阿房宮,與秦人結怨至深。邦先入咸陽,盡收秦戶藉文書,與秦人約法三章,秦人歸心。固劉邦先輸後勝,蓋因其有源源不斷之兵源,然羽不施善政,亦無江東父老之助也!

羽不信良謀,鴻門宴不聽范增之謀,而錯失誅殺邦之良機!然劉邦信用張良之“六大奇謀”而奠定天下大勢。

羽有良將而不肯用,固韓信棄之而去。邦不因韓信卑微,登壇拜將,軍事之爭陡然立轉。羽用之人如項伯之流,得項羽之用而居高位不思回報卻助劉邦而逃。邦用之人如蕭何之流,固後方之基業以供前線,薦韓信以助劉邦。

此三點為項羽失天下,劉邦得天下之因也!


漢徵西大將軍


秦朝末年,起義軍中最大的勢力莫過於劉邦和項羽,當時項羽的實力遠勝於劉邦,應該可以說有足夠的實力建立起楚國政權,但卻被劉邦打敗,最後自刎烏江,這到底是為什麼劉邦得了天下,而項羽卻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先說說劉邦的原因:



1.知人善用

劉邦這個人雖然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能夠知人善用,懂得利用每個人的長處!譬如說蕭何和張良這兩位謀士,兵馬大元帥韓信!有個歇後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就是從這裡來的。



2.凝聚力強

劉邦天生適合當個領袖。他當亭長那會,許多人都喜歡和他打交道,用現在的話說黑白通吃。能夠把綠林好漢聚集起來,不管是誰都信服他,他說的話比縣長說話都管用。

3.懂得隱忍,審時度勢

劉邦當時比較弱的時候,充分發揮了不要臉精神!項羽要把他父親蒸煮了,劉邦就說,咱倆拜了把子,你殺我爹就相當於殺你爹,你要是蒸了他,記得給我碗湯喝。項羽強勢時,事事都恭維項羽,麻痺項羽!當實力強大起來時,抓住機遇,乘勝追擊,不給項羽喘氣的機會!

項羽的缺點:



1.優柔寡斷

項羽這個人比較優柔寡斷,該做決定時,猶豫不決,經常錯失機遇,最有名的就是“鴻門宴”。范增幾次提醒他趁機殺死劉邦,項羽都猶豫不決,下不了決心,最後讓劉邦逃過一劫,給自己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2.剛愎自用

項羽這個人不僅優柔寡斷,還剛愎自用,經常是武斷的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導致犯下了很多不該犯的錯,聽不進忠言!

3.沒有凝聚力

雖然項羽這個人也比較講義氣,但由於自身的缺點導致了目中無人,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聽不進去建議,導致很多人都離他而去,去投奔了劉邦,這使得許多機密洩露!

劉邦得了天下還有他的時代原因,經過了秦朝短暫的暴政統治,百姓需要一個安穩的環境休養生息,而不是還要繼續戰亂下去,劉邦順勢而為,得到了許多人的擁護,這是民心所向!


矛盾體160202925


自古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劉邦能有這麼多人幫他打天下,一能說明劉邦這個人能容人、識人和用人,二說明了劉邦這個人比較得人心,所以大家都願意跟著他幹事情。

劉邦求賢若渴,這個我們也從他的《大風歌》最後一句中看出一二,就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拜將臺就是當年劉邦拜韓信為將時特意修建的。而項羽不但氣走了范增,還把當年投靠他的韓信當作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來對待,這說明項羽在識人用人上比劉邦差的不是一個檔次。

劉邦得人心還表現在他當年攻入咸陽後,受降子嬰,善待俘虜,廣安民心,針線不拿,秋毫無犯。而項羽則不然,殺子嬰,滅俘虜,燒宮殿,搶民財,欺民女,燒殺搶掠,無惡不做。

項羽沒有道義不只表現在坑殺秦軍俘虜上,他殺義軍上將軍宋義取代之,又殺楚懷王自封西楚霸王,他反對秦的暴政,卻自己一路嗜殺成性,他滅了秦國,偏走周朝分封制老路,到處封王封地,把天下百姓置於戰火紛飛的亂世……

本來項羽殺進咸陽已得到了天下,可惜項羽不能在政權上建立封建君主制政治制度,而採取了周王朝的諸侯分封制,讓到手的江山從手中丟失,這說明項羽思想僵化和保守,缺乏政治頭腦和手段,對如何從政治上管理天下心中無數,是名副其實的政治上的低能兒。

正是:凶神惡煞楚霸王,燒殺搶掠進咸陽。惡貫滿盈失人心,終讓江山歸劉邦。


知未是也


就一句話,劉邦是政治家,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無一不是政治家兼軍事家,而項羽只是個單純的軍事將領,須知政治可比軍事複雜得多,所以項羽天生就不是劉邦的對手。至於好些網友回答蕭、張、韓三傑如何利害,這不正說明劉邦是傑出的政治家嗎。


武丁仗劍決雲霓


氣量。作為這個領袖,能否成功,首先要看氣量,能否容人,容事。讀劉邦的《大風歌》即知他是個有氣量,有肚量的領袖。反觀項羽,沒有讓後世者看到有這一點,反倒是一意孤行,不能容人,偏聽偏信成了他的代名詞。

會用人,劉邦打仗比不過韓信,英布,理政比不過張良,蕭何。但這些能人都能甘心跟著劉邦這個小地痞幹,這就證明,劉邦會用人,會管人,情商高。《史記》上說,這些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獄警,打手,跑江湖的,匯聚到劉邦處後,都煥發出了新生,閃亮發光,成為能臣干將,從側面也反應出劉邦的用人能力。反觀項羽,除了自己的親族,實在沒什麼能稱道的高人。反倒是把自己的亞父給氣死了。


太行視角


劉邦為人大度,心胸豁達,顧有雅最,會籠絡人心。這樣讓所有人都有得賞的希望,雍齒對劉邦不仁不義,劉邦根本沒必要封他,可是劉邦他氣度非凡,雅量空前,在大漢開朝的困難之際果斷給雍齒分封,贏得了人心,為日後的事業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同樣的情況頂羽他卻做不到。項羽表面人慷慨待人其實卻小肚雞腸,立了功都得不到賞賜,所以劉邦能得天下而項羽不能。


我在網上看見了你


因為劉邦出身社會底層當過老百姓,他知道老百姓們都需要什麼,也瞭解老百姓的生活上的艱辛。他也當過官(亭長)也知道當官的需要什麼。

所以,當劉邦進入關中以後就和當地老百姓約法三章維護了當地百姓身家財產,贏得了關中乃至天下百姓的的民心。除此之外,劉邦還招來關中有名望秦時舊曆唯一重任,錢梁更是照發不誤。

劉邦此舉,不禁維護關中社會治安,更讓天下有才之士,看見了沛公的袁弘大量 ,唯才是舉,以及用人不拘一格 使得天下有識之士都前來投奔,也讓楚漢戰爭後期劉邦的人才越來越多,而項羽的人才越來越少。


gjjnnbggdccggg1233


人家項羽在分封王的時候已經得天下了,只是人家不想要而已,項羽不是說了麼: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你是不是想問問什麼項羽打不過劉邦


還有比香菜更難吃的麼


項羽有搏天下之勇,無有得天下當君王之志,目光短淺,計較一時成敗得失,重臉面不重心。劉邦雖無此勇,有當君王之志,這一念頭勝過千軍萬馬。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理想目標的遠大不同,造成人在兩軍爭戰中用人,謀略,面對勝敗有不同心理,面對未來有不同籌謀。劉邦為了這一目標千方百計,用人唯賢,不惜破格錄用提撥韓信,不怕失敗。為了當王,絞盡腦汁。打不死的小強屢次重生。而項羽缺失必要當王的心理,才不用,謀不聽,只看眼前利益,經不起失敗。導致失敗必然。這場戰爭廣面是戰場上你殺我奪,更是心理戰的對決。劉邦要把心理的想法實現,能容人用人。項羽只是就戰而戰失落心撐不起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