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能得天下而项羽不能?

Shuai為愛停留


汉五年,刘邦和拥戴自己的诸侯合力,于垓下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随后,在众诸侯王和大臣的劝进下,刘邦于定陶即皇帝位,定都洛阳。

同一年,成为皇帝的刘邦在洛阳的南宫摆下酒宴,大宴群臣。

这场酒宴上,刘邦和臣子共同剖析了项败刘胜的原因。

王陵等臣子认为,项败刘胜的原因在于刘邦大度,肯与诸侯王和臣子共享天下,与之相对应的,是项羽的小气,项羽嫉贤妒能,对于有功的臣子,项羽嫉妒,对于有本事的臣子,项羽猜疑,对于战场上获得胜利的臣子,不予记功表彰,对于拿下城池的将领,不予封地。

刘邦认为,王陵等人的回答很对,但不全面。

在刘邦看来,除却王陵等人回答的原因以外,项败刘胜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项羽不会用人,项羽只有一个能臣范增,还不能言听计从,而刘邦这边厢,萧何、张良、韩信都是世所罕见的专业型人才,却都心甘情愿地为刘邦效力,所以刘邦才会由弱转强,步步为营,最终战胜项羽。

一句话,得人才者,得天下。

这场君臣对话听上去很精辟,所以一直都被世人称道,被多次引用。

但是,纵观《史记》中对于楚汉历史的记载,关于项败刘胜的问题,刘邦一直不曾停止思考。

经历了白登之围、平定异姓王造反、改易太子风波的刘邦,对于天下大势,似乎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以往那份人定胜天的气魄,渐渐地在刘邦身上消失。

汉十二年,在征讨英布途中被流矢射中的刘邦,病得愈发严重,皇后吕雉遍寻良医,医生来到刘邦的塌前,为刘邦诊脉。

八过脉后,不等医生开方子,刘邦便先开口了,问医生,这次的病,医得好吗?

医生自然要说医得好了,如果说医不好,皇帝能高兴吗,皇帝一不高兴,自己肩膀上顶着的脑袋还能安然无恙吗?另一方面,如果说医不好,不就显得自己的医术太差了吗?

万万没想到,对于医生的回答,刘邦竟然很不高兴,刘邦把医生痛骂了一顿。

在刘邦看来,自己的病,即便是扁鹊复生,也是没得医了。人的命,是上天注定的,自己本是沛县的一介布衣,提着三尺剑,一路顺风顺水,多次死里逃生有惊无险,击败项羽、平等诸侯王叛乱,这不是上天注定的事吗?

上天注定刘邦会得天下,所以刘邦得了天下。

上天注定刘邦没法改立太子,所以刘盈依旧是太子。

上天注定刘邦被流矢射中,所以刘邦被流矢射中。

上天注定刘邦要死于病痛,所以刘邦拒绝医治。

这时候的刘邦,竟然发表了和七年前全然不同的论调。

七年前,刘邦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尺,无论是秦王子婴还是霸王项羽,统统都斗不过他这个布衣出身的亭长。

七年后,刘邦开始相信天命,开始认为,自己的成功,都是上天的厚赐,项羽的失败,也是上天的惩罚。

说来也巧,项羽在自己生命的尽头,也发出过类似的看法,在项羽看来,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天要亡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力,终究斗不过要亡他的天。既然天要亡他,他就给天一个交待吧,自刎乌江。

刘邦死前,终于明白了项羽自刎乌江的原因,拒绝医治的刘邦,无疑成了乌江边的项羽,跟项羽一样,选择「杀」死自己。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


遥望燕园


项羽拥江东膏腴之地,仅精兵强将数万,即席卷天下,昔强秦不敢敌其锋。待秦亡之时,自称西楚霸王,天下莫敢不从!

羽年少能举鼎前行,羽初掌三军,即与秦人决战于漳河之边,羽破釜沉舟,秦人不能敌。羽之神勇天下无二也!

刘邦出身阡陌之中,文不能通读诗书,武不能舞枪弄棒。年过三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楚汉争霸之初,刘邦l败走彭城,为求活命抛儿弃女,其人不可谓不贪生怕死!

然则自秦亡之后,楚汉之争不足四年,胜负之势易也,楚灭而汉一统天下,何也?

羽虽神勇且善兵,然其不施善政,不信良谋,不用能人。邦虽无大才,然其施善政,信良谋,知人善用。

羽不施善政,坑杀秦二十万降军,火烧阿房宫,与秦人结怨至深。邦先入咸阳,尽收秦户藉文书,与秦人约法三章,秦人归心。固刘邦先输后胜,盖因其有源源不断之兵源,然羽不施善政,亦无江东父老之助也!

羽不信良谋,鸿门宴不听范增之谋,而错失诛杀邦之良机!然刘邦信用张良之“六大奇谋”而奠定天下大势。

羽有良将而不肯用,固韩信弃之而去。邦不因韩信卑微,登坛拜将,军事之争陡然立转。羽用之人如项伯之流,得项羽之用而居高位不思回报却助刘邦而逃。邦用之人如萧何之流,固后方之基业以供前线,荐韩信以助刘邦。

此三点为项羽失天下,刘邦得天下之因也!


汉征西大将军


秦朝末年,起义军中最大的势力莫过于刘邦和项羽,当时项羽的实力远胜于刘邦,应该可以说有足够的实力建立起楚国政权,但却被刘邦打败,最后自刎乌江,这到底是为什么刘邦得了天下,而项羽却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先说说刘邦的原因:



1.知人善用

刘邦这个人虽然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能够知人善用,懂得利用每个人的长处!譬如说萧何和张良这两位谋士,兵马大元帅韩信!有个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是从这里来的。



2.凝聚力强

刘邦天生适合当个领袖。他当亭长那会,许多人都喜欢和他打交道,用现在的话说黑白通吃。能够把绿林好汉聚集起来,不管是谁都信服他,他说的话比县长说话都管用。

3.懂得隐忍,审时度势

刘邦当时比较弱的时候,充分发挥了不要脸精神!项羽要把他父亲蒸煮了,刘邦就说,咱俩拜了把子,你杀我爹就相当于杀你爹,你要是蒸了他,记得给我碗汤喝。项羽强势时,事事都恭维项羽,麻痹项羽!当实力强大起来时,抓住机遇,乘胜追击,不给项羽喘气的机会!

项羽的缺点:



1.优柔寡断

项羽这个人比较优柔寡断,该做决定时,犹豫不决,经常错失机遇,最有名的就是“鸿门宴”。范增几次提醒他趁机杀死刘邦,项羽都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最后让刘邦逃过一劫,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2.刚愎自用

项羽这个人不仅优柔寡断,还刚愎自用,经常是武断的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导致犯下了很多不该犯的错,听不进忠言!

3.没有凝聚力

虽然项羽这个人也比较讲义气,但由于自身的缺点导致了目中无人,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听不进去建议,导致很多人都离他而去,去投奔了刘邦,这使得许多机密泄露!

刘邦得了天下还有他的时代原因,经过了秦朝短暂的暴政统治,百姓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休养生息,而不是还要继续战乱下去,刘邦顺势而为,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这是民心所向!


矛盾体160202925


自古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刘邦能有这么多人帮他打天下,一能说明刘邦这个人能容人、识人和用人,二说明了刘邦这个人比较得人心,所以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事情。

刘邦求贤若渴,这个我们也从他的《大风歌》最后一句中看出一二,就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拜将台就是当年刘邦拜韩信为将时特意修建的。而项羽不但气走了范增,还把当年投靠他的韩信当作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来对待,这说明项羽在识人用人上比刘邦差的不是一个档次。

刘邦得人心还表现在他当年攻入咸阳后,受降子婴,善待俘虏,广安民心,针线不拿,秋毫无犯。而项羽则不然,杀子婴,灭俘虏,烧宫殿,抢民财,欺民女,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项羽没有道义不只表现在坑杀秦军俘虏上,他杀义军上将军宋义取代之,又杀楚怀王自封西楚霸王,他反对秦的暴政,却自己一路嗜杀成性,他灭了秦国,偏走周朝分封制老路,到处封王封地,把天下百姓置于战火纷飞的乱世……

本来项羽杀进咸阳已得到了天下,可惜项羽不能在政权上建立封建君主制政治制度,而采取了周王朝的诸侯分封制,让到手的江山从手中丢失,这说明项羽思想僵化和保守,缺乏政治头脑和手段,对如何从政治上管理天下心中无数,是名副其实的政治上的低能儿。

正是:凶神恶煞楚霸王,烧杀抢掠进咸阳。恶贯满盈失人心,终让江山归刘邦。


知未是也


就一句话,刘邦是政治家,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无一不是政治家兼军事家,而项羽只是个单纯的军事将领,须知政治可比军事复杂得多,所以项羽天生就不是刘邦的对手。至于好些网友回答萧、张、韩三杰如何利害,这不正说明刘邦是杰出的政治家吗。


武丁仗剑决云霓


气量。作为这个领袖,能否成功,首先要看气量,能否容人,容事。读刘邦的《大风歌》即知他是个有气量,有肚量的领袖。反观项羽,没有让后世者看到有这一点,反倒是一意孤行,不能容人,偏听偏信成了他的代名词。

会用人,刘邦打仗比不过韩信,英布,理政比不过张良,萧何。但这些能人都能甘心跟着刘邦这个小地痞干,这就证明,刘邦会用人,会管人,情商高。《史记》上说,这些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狱警,打手,跑江湖的,汇聚到刘邦处后,都焕发出了新生,闪亮发光,成为能臣干将,从侧面也反应出刘邦的用人能力。反观项羽,除了自己的亲族,实在没什么能称道的高人。反倒是把自己的亚父给气死了。


太行视角


刘邦为人大度,心胸豁达,顾有雅最,会笼络人心。这样让所有人都有得赏的希望,雍齿对刘邦不仁不义,刘邦根本没必要封他,可是刘邦他气度非凡,雅量空前,在大汉开朝的困难之际果断给雍齿分封,赢得了人心,为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样的情况顶羽他却做不到。项羽表面人慷慨待人其实却小肚鸡肠,立了功都得不到赏赐,所以刘邦能得天下而项羽不能。


我在网上看见了你


因为刘邦出身社会底层当过老百姓,他知道老百姓们都需要什么,也了解老百姓的生活上的艰辛。他也当过官(亭长)也知道当官的需要什么。

所以,当刘邦进入关中以后就和当地老百姓约法三章维护了当地百姓身家财产,赢得了关中乃至天下百姓的的民心。除此之外,刘邦还招来关中有名望秦时旧历唯一重任,钱梁更是照发不误。

刘邦此举,不禁维护关中社会治安,更让天下有才之士,看见了沛公的袁弘大量 ,唯才是举,以及用人不拘一格 使得天下有识之士都前来投奔,也让楚汉战争后期刘邦的人才越来越多,而项羽的人才越来越少。


gjjnnbggdccggg1233


人家项羽在分封王的时候已经得天下了,只是人家不想要而已,项羽不是说了么: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你是不是想问问什么项羽打不过刘邦


还有比香菜更难吃的么


项羽有搏天下之勇,无有得天下当君王之志,目光短浅,计较一时成败得失,重脸面不重心。刘邦虽无此勇,有当君王之志,这一念头胜过千军万马。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理想目标的远大不同,造成人在两军争战中用人,谋略,面对胜败有不同心理,面对未来有不同筹谋。刘邦为了这一目标千方百计,用人唯贤,不惜破格录用提拨韩信,不怕失败。为了当王,绞尽脑汁。打不死的小强屡次重生。而项羽缺失必要当王的心理,才不用,谋不听,只看眼前利益,经不起失败。导致失败必然。这场战争广面是战场上你杀我夺,更是心理战的对决。刘邦要把心理的想法实现,能容人用人。项羽只是就战而战失落心撑不起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