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煩惱中的人若能讀懂此話,心境定會豁然快樂,遠離煩惱

明朝洪應明著有一書為《菜根譚》,《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立學、為人處世的語錄集,為中國古典文學薈萃。對於人的修身養性、立德立學,有著潛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譚:煩惱中的人若能讀懂此話,心境定會豁然快樂,遠離煩惱

世人只緣認得我字太真,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惱。前人云:“不復知有我,安知物為貴?”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這是《菜根譚》下篇的第五十六句,其意為:世上的人因為把“我”字看得太重,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嗜好和那麼多的煩惱。

古人說:“如果已經不再知道我的存在,又怎麼會知道東西是否貴重?”又說:“如果知道自身並不屬於自己所有,那麼煩惱又怎能侵害我呢?”真是一語中的。

佛說:世間無事,煩惱來自逞強,所求太多,新舊無處安放。

世間形形色色之人;有人煩惱自己貧窮,有人煩惱自己長相,有人煩惱自己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很多煩惱,都源於我們的比較和不知足。

比較中的人,總是放大自己的不幸去和別人比較;本來自己家境平常,安然自樂,可是遇到更富裕的人,忍不住拿去比較,就覺得比不過人家,心生煩惱,卻忘了之前的安然自樂。

不知足的人,心中貪念太多,總想得到更多,可實際與自己所得到相差太遠,貪念超過了自己的能力,便總是煩惱無法得到更多。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當我回顧所有的煩惱時,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臨終前說:“一生中煩惱太多,但大部分擔憂的事情卻從來沒有發生過。”

生活本是生活,沒有煩惱也沒有快樂,煩惱就源於我們自己;我們往往太把自己當回事了,過於照顧自己的感受,然後自尋煩惱。

菜根譚:煩惱中的人若能讀懂此話,心境定會豁然快樂,遠離煩惱

古人云:知足常樂。

知足,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修養;知足者不是無慾無求,而是他們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懂得如何去經營生活,更容易滿足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所以他們煩惱自己少。

快樂的源泉來源於簡單的滿足。小時候,我們會因為一顆糖果、一個玩具而高興;長大了,我們渴望的越來越多,內心的慾望不能被填滿,所以快樂便少了。

明朝有個叫胡九韶的人,每天黃昏時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空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麼談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說:“我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家裡床上沒有病人,這不是清福是什麼呢?

知足不代表沒有上進心,知足常樂是一種心態,是調節我們心中煩惱的一種方式。

沒有誰的生活裡都是幸福,沒有煩惱;但是看淡一點,煩惱就少一點,看開一點,幸福就多一點。

菜根譚:煩惱中的人若能讀懂此話,心境定會豁然快樂,遠離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