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故事学古诗》第3讲:这首千古绝唱差点遗失在历史中


《跟着故事学古诗》第3讲:这首千古绝唱差点遗失在历史中

从小舞刀弄枪、差点成了小混混的他,经过发奋努力,“修炼”成为有才华的文人。开头似乎预示后来,他此后人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都是不同寻常的:年轻时两次应试落榜,他用一番堪称“行为艺术”的举动出尽了风头;等到想要建功立业时怀才不遇,他写下千古绝唱,但如果不是八百多年后另一位文人的慧眼识珠,怕要永远遗失在历史中。这就是诗人陈子昂的故事,那首诗叫《登幽州台歌》。

【诗词欣赏】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诗词里的故事】

两次落榜后,他做了一件事出尽风头

先不说这首同学们都会背诵的诗,先来看看作者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射洪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不过年少的小陈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陈子昂年少时就很聪明,从小喜爱舞刀弄枪,到了十七八岁,还不知书,如果这样下去,他多半就是个小混混,家境好的话也不过是纨绔子弟。不过因为后来击剑伤人,他开始弃武从文,谢绝了“狐朋狗友”,专注学习经史子集,因为本来天资就不低,所以没几年他就涉猎了诸子百家,学识不比自己的父亲差。

古人读书好,自然就要去应试,陈子昂也不例外。二十一岁的时候,他想要到长安闯一闯,当时的大唐王朝建立了才44年。来到长安,陈子昂先是花了大价钱到国子监学习,他的目标很明确,要考上大唐的状元。可惜第一次参加科举的他落榜了,但很快他就重整旗鼓,回到家乡继续复习,誓要在第二次一举考中。

信心满满的陈子昂第二次参加了科举,可现实很残酷,他再次落榜了。这时的陈子昂虽然对自己的学识仍旧自信,虽然有众多朋友的劝慰,但他的心一定很压抑很难受。就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件出尽风头的事。有人说这是一次最成功的炒作,但是如果没有卓越的才华和过人的胆识,凡夫俗子也做不出这样的事。

西市是唐朝长安最大的交易场地,陈子昂见到一位胡人在卖一把标价百万的胡琴,当时的权贵富豪纷纷围观,但没有人敢开口说话,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卷丝绸买下了胡琴,并高声说道次日要宴请权贵富豪。第二天,在权贵富豪们的拥围下,陈子昂捧着琴高声说道,“蜀人陈子昂,有文章百卷,不为人知,这个百万之琴,不过是一些靡靡之音,岂能留它乱我向文之心。”说完就把琴摔成三段,然后将诗文发给与会者,从此名声大噪。一时间,权贵富豪都把和陈子昂来往当做荣耀的事,随后在第三次科举中,陈子昂也高居榜首,走上了人生快车道。

差一点,今天的我们就见不到这首好诗

讲过陈子昂年轻时的风头,再来说说这首诗。我不知道同学们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是不是和我一样,首先觉得有点奇怪,因为一会儿五个字,一会儿六个字,但读完领会意思后,又觉得这首诗写得真好。其实,这是一首杂言诗,在唐诗的江湖里,出名的杂言诗并不多,陈子昂这一首算是代表作。在诗里他写道:追忆历史,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展望未来,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很明显,这首诗描写的是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当时的情形也确实如此。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跟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担任参谋军事。武攸宜领兵有误,导致先锋军队陷没,陈子昂热情进谏(提意见),但武氏因为他是书生就轻看他,不采纳他的意见。几天后,陈子昂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氏,被贬为军曹。满怀悲愤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能看到这首诗,一定要感谢一个人,他叫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他写的。

这一年,杨慎在官场受挫,被流放到偏僻的云南,但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读书,研究历代的诗文,当他翻到陈子昂的一篇小传时,眼前一亮,因为这里面还藏着一首诗,正是这首《登幽州台歌》(诗名为后人所加),这时已经过去八百多年。杨慎提起笔来,郑重地将这几句诗圈了出来,并且认真写下了批注,他认为,这一篇诗文简朴大气,有直追汉魏诗的风骨。在他的推荐下,各路文坛大咖们纷纷关注这首诗,使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最后变得妇孺皆知,传诵一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