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出现“反中”民粹主义后患无穷

作者 袁周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一些台胞台企积极支持祖国大陆抗击疫情,体现了守望相助的骨肉亲情。但就整个台湾社会而言,呈现出一种自扫门前雪、隔岸观火甚至幸灾乐祸的气氛。在民进党当局、“反中”媒体、豢用“网军”主导的舆论风向之下,台湾社会出现了七十年罕见的“反中、仇中”民粹主义逆潮,同情大陆、客观看待大陆的声音倍受打压甚至欺凌,两岸民意的网络对立程度前所未见,其产生背景及原由值得高度重视。

蔡英文和民进党搞“亡国感”政治操作,为其胜选积攒了不少选票。全面执政后,民进党食髓知味,认为“民意可用”,在民意工作上主要采取了三招:一是继续诋毁“一国两制”和两岸融合发展,诬蔑大陆“问题重重”和“经济衰退”;二是鼓吹民进党的执政能力和“保台”决心,塑造台湾的心理优越感;三是制造美国全力支持台湾的舆论,助长台湾社会倚美“拒统谋独”的幻想。在处理两岸疫情事务上,民进党当局本着这一思路操作,以维护台湾民众“安全与健康”为幌子,以敌视大陆、抹黑大陆为导向,以绿媒和网军为帮凶,以掌控政局、推进“台独”为目标,很大程度误导了民众对大陆情况的视听,强化了岛内社会在两岸关系上的消极心理和负面认知。

一是将疫情贴上“武汉肺炎”标签,激发“自保”和“嫌中”情绪。在大陆调集各方力量全力开展疫情阻击战之时,民进党当局搞“政治挂帅”,火速下达“口罩出口禁令”,别有用心将“新冠肺炎”称为“武汉肺炎”。2月11日世卫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中文名沿用“新冠肺炎”)后,依然“建议”媒体报道时继续使用这一名称。上行下效,一时间岛内“武汉肺炎”“中国肺炎”称呼满天飞。在武汉台胞包机回台事件中,为谋求“国与国”的所谓“对等”地位,挖空心思推诿延期,以“首批返台者出现一确诊病例” “弱势优先”等莫须有的借口,回绝东航第二批运送计划。民进党还操弄网军和放任媒体造谣蛊惑、制造恐慌,进而假借“民意”拒绝两岸航空公司共同运送。截止目前,滞留湖北台胞的返乡申请不仅未获批准,“求助名单”反而被民进党当局做成了“管制名单”。匪夷所思的是,第一批包机返台的台商竟然遭遇了“亲中”待遇,众多名嘴和网民指责他们“占用台湾的医疗资源”,“破坏台湾防疫”,还有的 “理直气壮”地声讨:“谁叫你跑到大陆经商?!”更有民进党、“台湾基进”等党派“立委”提出修改“健保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将“炮火”锁定陆配、台商和陆生。

二是炒作加入世卫组织话题,营造共同“反中”的“团结”氛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大陆将台湾同胞的健康福祉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国家卫健委及时主动向台湾相关方面通报疫情及在大陆的台胞情况,还专门邀请台湾卫生专家抵武汉实地考察。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指出,台湾当局一直可以通过两岸交流渠道与《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渠道得到相关讯息,台湾的医疗卫生专家可以参加世卫组织相关技术会议,世卫专家也可应邀赴台湾进行考察或提供援助。但民进党当局借口“中共在WHO一再排挤台湾”,会同美国一些人鼓噪“展现参加世卫决心”。台当局策动网军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社交媒体账号上批量发布挺台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等内容,在美国白宫联署请愿网站发起联署,要求WHO干事长谭德塞“引咎辞职”。美参议院外委会亚太小组主席贾德纳等6人联名致函WHO干事长谭德塞,敦促WHO邀请台湾成为观察员。在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台湾所谓“友邦”斯威士兰代表不顾主要议题,强行加戏声称“台湾没有办法得到WHO以及国际卫生条例的支持”。以上借“疫”谋“独”伎俩无一例外遭到失败,但民进党当局却因此收割了大量“民意”,甚至得到国民党一干重要人物的附和。

三是借“疫”抹黑和唱衰大陆,助长岛内“拒统有理”心理和“拖以待变”幻想。民进党一直希望降低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度,提升台湾对大陆的心理优势。在本次疫情中,一些台湾名嘴、官员和媒体不约而同炒作“中国(大陆)危害论”和“衰退论”,其言语之毫无底线,令人侧目。“三明治”( 三立电视、民视、自由时报)等绿媒如同打了兴奋剂,不遗余力对大陆应对疫情的政策举措予以诋毁和丑化。年代电视台公然使用“中国病毒”“中国病夫”等字眼,《自由时报》将大陆帮助滞留湖北的台胞台属返台打上“木马屠城”“生化武器”的标签,“中央社”等诸多媒体使用“武汉肺炎”等歧视性词语开办专题(专栏)。一些官员和名嘴们信口开河、迎合民粹,尺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针对没有台湾户籍的陆配子女未获准入台,台当局“卫福部”负责人陈时中声称“自己‘国籍’的选择自己承担” ,“没道理父母丢包,国家收”,竟然赢得线上线下一片叫好。三立新闻台某专家陈破空将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国家发生新冠肺炎的问题归咎于“亲中带来的灾难”。就日本援助中国物资一事,台文化人龙应台把“为什么别人会写‘风月同天’,而你只会喊‘武汉加油’”,归结为大陆“贫乏、草率、粗糙和粗暴”的“集体心灵”。一些专家和媒体观点还认为,大陆由于疫情未来内外处境将会更加艰困,“台湾可趁势而起”。在唱衰大陆的同时,台湾当局反复宣扬自己的防疫水平和经济成长,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即宣称,台湾经济成长率居“亚洲四小龙之首”,股市上万点“超过880多天”,去年中国(大陆)游客赴台人数下降,但来台观光客仍创下1186万人次历史新高等等,鼓吹“台湾光芒耀眼世界”。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全分析认为,以前台湾人都认为大陆经济发展前景比较看好,不看好台湾,但这次疫情后,“台湾对自己的信心增加,对大陆下降”。

台湾民意基金会2月24日发表的民调指称,新冠肺炎防疫期间,民进党当局的两岸表现,有近72%的受访者表示满意,只有18%不满意,85.6%对民进党当局未来防控工作有信心;同期进行的“台湾人认同”调查高达83%,是199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点。与之相反,有97.6%认为新冠肺炎在大陆的情况非常严重,67.3%不相信大陆能控制住疫情。美丽岛电子报公布的民调也显示,蔡英文信任度达65.7%、满意度为63.3%,均创新高,民进党的好感度达到少见的51%。由于民调的亲绿色彩,其实际数据应存在一定水分。但结合岛内舆论场尤其是蓝营的综合反应来看,岛内社会对民进党当局的“疫情防控”比较满意,多数民众对其禁止口罩出口大陆、停止“小三通”、策动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事件、阻挠在鄂台胞返台包机等做法给予认可和支持。

此次疫情中台湾民意在两岸关系的表现,深刻反映了台湾社会对大陆强烈的不信任感和非亲近感,也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累下来的两岸“民心契合”成果正被吞噬。民进党等“台独”势力与长期受“独化”“反共”教育的民众相互改造和制约,直接导致 “拒统”心理和 “台湾主体意识”不断膨胀,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巨大障碍。胜选后的民进党反复强调“中国(大陆)要看到台湾民意”,幻想大陆为“争取民心契合”和“缓解战略压力”主动“让步”,进而“化解台湾的不满”。惯常从“台湾主体”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他们,也许没有体会到疫情“反中”操作对14亿大陆民心的伤害,更难认识到“民心契合”对于维护两岸和平统一前景的基础作用。从大陆主流社交媒体的反应来看,大陆人民对民进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极为愤慨,对“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由衷失望。台湾方面更应该看到,90%以上大陆网民倾向于运用更强硬的手段打击民进党当局的嚣张气焰,运用“武统”方式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疫情终将结束。大陆会不会如台湾一些所期待的“每况愈下”“主动让步”,两岸敌意上升对于台湾到底有哪些“好处”和“福祉”,且拭目以待。(作者 袁周 特约军事评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