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八阿哥為什麼送康熙死鷹?

beyondwusheng


八阿哥胤禩送給康熙死鷹,並不是普通的老鷹,而是一隻“海東青”。

滿洲人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遊牧民族,確切的說他們是漁獵民族,而且他們的傳統信仰並不是佛教,而是薩滿教,因而作為老鷹作為滿洲人重要的捕獵夥伴在滿洲人的社會群體中有著極高的社會價值和宗教意義。

而“海東青”意為世界上飛得最高和最快的鳥,有“萬鷹之神”的含義,是滿洲人的最高圖騰,是滿洲人最為看重的動物。

在康熙的壽宴上,再給康熙的壽禮盒中裝著一隻死掉的海東青,無疑是在詛咒康熙早點死掉,所以當康熙看到這隻“死鷹”的時候,會氣憤的直接昏倒過去,就連雍正在這之後都會說,這是“連禽獸都不如的行為”。


八阿哥送給康熙這樣一隻“死鷹”,要的就是一個“亂”字。

首先,八阿哥要藉此給十四阿哥最為致命的打擊。

這個時候的十四阿哥已然想著要脫離八爺黨的控制和擺佈,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爭奪皇位,但是這是八阿哥他們所不想看到的,或者說八阿哥胤禩這個時候依舊沒有放棄對於皇位的覬覦之心。

而此時的十四阿哥一方面位居高位,手中又握有重兵;另一方面,在西北平叛中,十四阿哥又立下了大功,贏得了康熙的認可。種種跡象表明,十四阿哥已經距離皇位越來越近,這也就引發了八阿哥等人的極度不滿。

所以,他們將十四阿哥送給康熙的壽禮換掉,將原本祝福康熙長壽的隕石,換成為詛咒康熙早亡的死鷹,讓十四阿哥背上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黑鍋,進而讓康熙對於十四阿哥產生厭惡,甚至就此除掉十四阿哥。儘管十四阿哥也是八爺黨的成員,當時相較於九阿哥和十阿哥,十四阿哥的位置明顯處於邊緣化的地位,這對於八阿哥來說,少了十四阿哥只是少了一個競爭對手,並沒有什麼可惜之處。

其次,八阿哥指著藉此事大做文章,進而除掉異己,為自己的奪嫡鋪路。

如果康熙下旨追查,那正是中了八阿哥早已想好的“圈套”之中。

如果徹查十四阿哥,八阿哥等人便可添油加醋,讓十四阿哥坐實的罪名,十四阿哥就是縱使有千般委屈,但是山高路遠,也是百口難辯,甚至有可能吧十四阿哥逼反了;

如果徹查到自己頭上,可是東西確實十四阿哥送的,八阿哥除了能坑一把十四爺之外,還能來一出“嫁禍於人”,把罪名安排其他人的身上,進而起到了打擊異己的目的;

而最為嚴重的情況就是,十四阿哥打著清君側揮師回京,瞬間就是天下大亂,八阿哥也可以藉助這樣的混亂的局面,一舉扭轉當前的不利局面,奪取皇位。

再次,八阿哥其實最希望的就是康熙直接被氣死,而他便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武力奪位。

如果康熙一口氣上不來直接被氣死,或者在沒有就繼位人做出任何交代和安排的情況下突然離世,那麼這個時候的八阿哥將佔據有絕對的優勢。

畢竟,這個時候的十三爺被關在宗人府,十四阿哥遠在西北帶兵,隆科多的態度搖擺不定,而最為重要的豐臺大營的兵權還掌握在八爺黨人成文運的手中,八阿哥等人完全可以憑藉豐臺大營的兵力實現武力奪位。而這樣一來,八阿哥不但可以奪取夢寐以求的皇位,還能借此除掉其他政治對手,可謂是用心險惡呀。


然而康熙竟然沒有下旨追查,最終登上皇位的也不是八阿哥,而是雍正。

早已看穿八阿哥險惡用心的康熙皇帝非但沒有下旨徹查此時,反而用盡最後的力氣為雍正的登基做著準備和鋪墊,最終在康熙臨終之前,成功的將皇位傳給了雍正。而雍正也用康熙的金牌令箭赦出了十三爺胤祥,這才有了十三爺奪取豐臺大營兵權,進而率兵前往護駕,擁立登基的一幕。

而這也隨之宣告了八阿哥胤禩奪嫡之路的徹底失敗。


歷史上,八阿哥送康熙“斃鷹”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

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康熙前往熱河,八阿哥胤禩以為母守孝為由留守北京,期間派人給康熙請安,並派人送去兩隻海東青,誰知到了康熙那裡的時候,這兩隻海東青已經是奄奄一息了,康熙瞬間震怒,立馬將胤禩召集過來,當著眾人的面連著八阿哥和他的生母良妃衛氏一起罵,說其為“辛者庫賤婦所生”。

這樣說一來是因為對於胤禩送死鷹的事情表示極為的憤怒,二來也是對八阿哥長久以來一直處心積慮奪取皇位的不滿,而這也就基本宣告了胤禩從皇位爭奪戰中的徹底出局。


雍親王府


這一直是一個熱門歷史熱門話題。在《雍正王朝》中,劇情是老十四為了給康熙祝壽,得到一塊印著壽字的天石,以為吉祥之物,讓鄂倫岱帶到八爺府上。結果,趁著鄂倫岱出去吃飯的那會兒,老八用一隻死鷹代替了天石,大大刺激了年老的康熙皇帝。

老八胤禩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鄔思道給出了答案,老八希望一個“亂”字,因為亂,老八就可以渾水摸魚,因為朝野大部分官員都支持八爺黨,亂對老八有利。老八希望這隻死鷹讓康熙的心亂,康熙心一亂,朝政就會亂,朝政一亂,以老八的勢力,收拾局面唾手可得,一旦老八收拾了局面,帝王之位當然就份屬老八了。

可是我要告訴你的是,老八的所作所為,實在是愚蠢之極的一個招數,讓自己當了一回“螳螂”。

與其說老八想讓康熙心亂,還不如說是老八自亂陣腳,將自己的野心完全暴露在康熙的面前。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這份大禮是老十四送的。老十四不遠千里,就送給康熙老父親一隻死鷹?他圖什麼?大將軍王正在受寵期間,又剛剛在前方打了一個打勝仗,送個死鷹來專門氣老爺子,是傻子也不會信,何況康熙皇帝這麼聰明的人,老十四會做這樣自毀前程的事兒嗎?

如果我們再回想一下就會發現,老十四本可以將天石由鄂倫岱直接在康熙壽辰當天呈送給康熙皇帝,幹嘛要轉個彎兒先到八爺府上報到?鄂倫岱怎麼這麼不細心,還將壽禮放在八爺書房裡自己吃飯去了?

老九胤禟很聰明,知道鄂倫岱已經被老十四收買,老八也知道老十四有了奪嫡之心。但是老八胤禩想得似乎太簡單了,想換了壽禮來刺激康熙皇帝對老十四胤禵產生嫉恨,從而打擊老十四,他的這一招很損,但是質量太低。因為老十四實在沒有任何動機,這樣做對老十四一點好處都沒有,一旦老十四沒有動機,那麼,鄂倫岱只到過八爺府,有動機者就直接指向了老八胤禩。

這,應該就是老十四“黃雀在後”的計劃。老八實際上被老十四反將一軍,還不自知。

第二,康熙不是一顆棋子。本來,老八的主意是:康熙一定會追究下來,這樣查到老十四頭上,老十四的大將軍王就坐不穩了,大將軍王坐不穩,就是剪除了八爺黨最大的威脅,畢竟老十四手裡有幾十萬兵馬。最好,康熙皇帝另派一個八爺黨人物去統領兵馬,以助自己奪嫡。

老十四的主意則是:老八他們一定會對壽禮做手腳。如果不做手腳,那麼他老十四就會更得康熙的器重,為奪嫡添磚加瓦。如果做手腳,追查下來,只要鄂倫岱一旦供出在老八府上滯留過壽禮,懷疑指向就會衝著八爺黨去,康熙就會收拾八爺黨。老八胤禩早就有奪嫡之意,故他不願意看到老十四得到康熙器重,所以就一定會對壽禮做手腳。無論哪種結果,都對老十四有利。

可是康熙皇帝不是老八和老十四的一顆棋子,九子奪嫡的局面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清,他明白,死鷹事件一定和老八和老十四有關,目的就是衝著嫡位去的,不管是誰陷害誰,都是想利用自己皇帝老爺子的身份,幹掉其中一方。所以,康熙選擇了按兵不動,只要他按兵不動,老八和老十四就會誰也別想幹掉誰,而且,他默定的儲君也可以免受衝擊。

所以說,老八胤禩愚蠢,做了一回螳螂,後面跟著兩隻黃雀,一隻是老十四,一隻是康熙,焉有不死之道理。

告訴你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死鷹事件。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皇帝躺在暢春園的病榻上,等待著他期盼的諸王大臣推舉新太子的結果。然而,到了傍晚,他沒有等到他希望的結果,他等來的是恰恰是那位在朝野聲望具靡的"八賢王"皇八子胤禩。

至今也沒有人知道康熙皇帝為什麼對八阿哥胤禩心存如此多的成見,居然那麼肯定他不是一名合適的儲君。《清聖祖實錄》記載了康熙對胤禩的評語:

"八阿哥到處博虛名。凡朕所寬宥,及所施恩澤處,俱歸功於己,人皆稱之。朕何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

復立的太子胤礽並沒有維持多久,就發生了二廢太子的事。康熙的內心是異常複雜和糾結的,擺在他面前的路,已經被"八爺黨"逼得窄之又窄,但是他必須走下去,因為還有一件重要的"物證"沒有銷燬。那就是諸王大臣推舉新太子的結果。

如果康熙沒有新立太子或者沒有充足理由,這個結果是時刻保持有效的。也就是說,如果康熙臨死之前,還沒有確立繼承人,那麼他死後,按照當時的推舉結果,胤禩就會毫無疑問登上皇位。康熙絕不會將這個結果留給後世,他得合情合理處理掉這個結果。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出巡塞外,住在密雲遙亭,皇十子胤䄉及他之下的五個皇子隨行。胤禩是一個十分孝道之人,恰逢自己的母妃良妃忌辰兩週年,胤禩祭奠了自己的母親後,便派了一名親隨和一名太監給康熙帶去兩架用於射獵的海東青(老鷹)。誰知道,當這些海東青送達康熙手裡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

康熙皇帝立馬將自己和這些將死的海東青聯繫在一起了,他聲淚俱下的控訴了胤禩諸多不是,大罵他不仁不義,並對其他皇子和大臣們說,他將與胤禩斷絕父子恩義。這無疑是對八阿哥胤禩致命一擊。

康熙對運送海東青的太監進行了審查,最終太監供出了"八爺黨"的成員鄂倫岱和阿靈阿。我們已經無法確知鄂倫岱和阿靈阿有沒有進行過辯解,但是這件事就此終止了,誰偷樑換柱已經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胤禩的為人險惡,不仁不孝。

一向精明能幹的胤禩會犯下這樣低級的錯誤實在是令人費解,要知道,其中一名運送者還是胤禩的親信,這說明,胤禩是十分謹慎的。那麼,只有一種情況可以解釋,那就是栽贓嫁禍。會是誰呢?那些與他競爭儲位的皇子們嗎?

能夠收買的就只有那名太監了,你能想象"八爺黨"的骨幹鄂倫岱和阿靈阿買通太監來惹康熙生氣嗎?那實在太可笑了,因為這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果是其他皇子,受不住扛的太監一旦供出,是不是又惹禍上身了呢?所以,其他皇子不會去趟這攤渾水。

那最終的疑點就只能落到康熙自己身上了。也許,你認為康熙所作所為實在是下三流,但是他因此而推翻了那個一直令人糾結和痛苦的推舉結果,這才是問題的重點。

通過電視劇《雍正王朝》和真實歷史相比較,你是不是覺得歷史上真實的老八胤禩其實很冤枉,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的老八太陰損但是也太愚蠢了?


青燈問史


“斃鷹事件”是康熙徹底厭惡並放棄八阿哥胤禩的一次標誌性事件。在這次事件中,康熙對胤禩極盡辱罵,用了非常多惡劣的詞語,說他“心高陰險”“密行險奸”“行止卑汙”。說他是“辛者庫賤婦所生”,不但罵胤禩,還把胤禩的母親也連帶著罵了。說他讓算命的算自己命貴,說他有意謀害二阿哥胤礽。實際上這事是大阿哥胤禔所為,康熙一股腦兒把賬都算在胤禩頭上。而且,把胤禩放在康熙自己和胤礽的對立面上。後來甚至停發了胤禩及其屬官的祿米,說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樣的話。

(胤禩劇照)

那麼,這裡就有兩個問題:胤禩是不是送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海東青給康熙呢?看到胤禩送來的這樣的兩隻海東青,康熙真的認為胤禩在詛咒他嗎?

很顯然,胤禩不可能送兩隻半死不活的海東青給康熙。雖然說,那時候的胤禩,已經嚴重失去了康熙的信任。但是,胤禩其實是一個很沉得住氣的人,是一個很能夠掩藏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人。以至於到了雍正當皇帝的時候,他還要穿著很樸素的衣服上朝,讓雍正認為他還在試圖收買人心,而對他大發雷霆。所以說,胤禩的抗挫折能力應該是很強的。他就算已經嚴重失去了康熙的信任,依然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重新獲得康熙的信任。而不是賭一口氣,送兩隻半死不活的海東青給康熙,用以洩憤。

至於那兩隻海東青,胤禩放進去的時候,本來是歡蹦亂跳的,為什麼到了康熙面前的時候,會變得半死不活呢?這件事實在頗為蹊蹺。

一種可能是,因為路途長久,氣候變化大,這兩隻海東青在顛簸的路上“水土不服”。畢竟海東青是天上飛的東西,把它關在籠子裡,長久地運輸,肯定會出毛病。再加上如果飲食上沒有調理好,生病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種可能是,因為胤禩是交給太監,讓太監拿去送給康熙的。如果這個太監是胤禛、胤礽或者其他敵對派的人,或者收了他們的賄賂,在中間做手腳。以此陷害胤禩,也不是不可能。要知道,康熙的兒子們競爭那麼激烈,陰謀詭計,無處不在。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概率是挺高的。

(康熙劇照)

胤禩不會送兩隻半死不活的海東青給康熙,這一點,康熙想得到想不到呢?

這裡也有三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康熙頭腦昏聵,氣糊塗了,完全想不到。他認為這兩隻半死不活的海東青,就是胤禩故意送去噁心他的。

不過,說康熙年老昏聵,似乎是說不過去的。因為康熙直到死,他的頭腦都十分清醒。他沒有輕易地確立任何一個兒子為太子,就是他知道,一旦確立了太子,他的權力就會大打折扣。而且為了避免大臣們依附儲君,他把立儲的問題搞得撲朔迷離。一邊派遣十四阿哥胤禵帶兵出征,一副要重用他的樣子;一邊又把四阿哥胤禛的兒子領到自己身邊撫養,又搞出很重視胤禛的樣子。這說明,康熙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權力,頭腦始終是清醒的。

二種可能是康熙產生了錯覺。那兩隻海東青並沒有半死不活。但是經過長途跋涉,在路上給搞懵了,沒有海東青那樣的朝氣。再加上康熙本來對胤禩就很有成見,所以一見之下,就大為光火。

不過,康熙如果是一時衝動。事後他肯定會反思這件事,憑康熙的聰明,他不會想不到可能是誤會。但是事後康熙並沒有反思的行為,而且還更加厲害地懲罰胤禩,停了胤禩的祿米,還和胤禩恩斷義絕。

三種可能是康熙也知道胤禩不可能送一個半死不活的海東青給他,他借題發揮,並藉此打擊胤禩。

(胤禵劇照)

比較而言,我認為康熙有意借題發揮,打擊胤禩的可能性更大。

那麼,胤禩是康熙的兒子,他為什麼要嚴厲打擊胤禩呢?

其實,他所謂打擊胤禩,也不完全是打擊胤禩,而是藉此打擊胤禩身後的利益集團。康熙已經看出來了,胤禩身後有個龐大的利益集團。這些人慫恿胤禩,想對他進行提前奪權。雖然他已經打擊過胤禩,並且也懲罰了那些依附胤禩的人。但是這些人並不甘心,還蠢蠢欲動,想東山再起。事實上,康熙的這個判斷是很正確的,確實一直到死,胤禩及其身邊的利益集團就沒有消停過。乃至於雍正上臺後,他們也沒有消停。

而且,胤禩送康熙海東青這件事,本身就說明胤禩還有想法。所以,康熙要如此嚴厲,要把胤禩打得來他再也不敢有什麼想法為止。

這大約就是康熙的心思吧。


張生全精彩歷史


康熙爺最近身體欠安,在壽誕上收到“死鷹”,萬一動怒以後,可能當場一命嗚呼。此時,老十四在西北,太子被廢,大阿哥早被圈禁了,只有老四可以與他掙位。而八阿哥朝中黨羽勢力最大,老四肯定沒實力跟他掙,他正好趁此機會,順利繼位!所以,老八才給老九老十使眼色,讓兩人叫喊著說有人“謀逆”!



胤禩更深一層的目的,是要攪亂當下朝廷穩定的局勢。因為按照正常情況來看,胤禩身後八爺黨的實力雖然不俗,但卻得不到最高決策者康熙對胤禩的認同。循規蹈矩得等待情形發展下去,皇位要麼落到老四頭上,要麼被老十四繼承,而想讓康熙考慮將大位傳給胤禩,幾乎是不可能的。既然正常途徑得不到皇位,那只有採取渾水摸魚的方法試試看,或許還能利用起八爺黨在朝中的優勢,反敗為勝、局面翻轉也未可知。


只不過胤禩還是低估了康熙的大局觀、忍耐力。面對壽宴上死鷹的晦氣,康熙不僅沒有當場大發雷霆的震怒,而且事後也未佈置進一步的調查追究,等於是將這件事高高掛起、不予理睬。


獨秀文苑


歷史上的八阿哥胤禩確實是送了死鷹給康熙,而且還是打著自己的名頭送的。究其原因可能是自己大意,也可能是被人算計。康熙在目睹死鷹後,藉故斷了八阿哥的念想“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八阿哥因此與皇位再也無緣。《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也是以聰慧賢達著稱,朝野上下,人氣頗旺。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他不擇手段,頻出狠招,為了皇圖霸業,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康熙壽誕舉辦千叟宴,眾位皇子敬獻壽禮。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獻給康熙的天石被胤禩等人打開底座,偷天換日,變成了死鷹。此時老九、老十大呼有人謀逆, 叫來了隆科多。隆科多控制了局勢,康熙用銳利的眼神掃視這一切,若有所思道:“不會亂的”,然後就暈倒了。那麼八阿哥為何偷天換日呢?有人說為了嫁禍老十四,把朝局搞亂,自己好趁勢謀利,我覺得這只是表象。按照編劇的意思,既然這隻死鷹是老十四送的,那麼八阿哥就還有機會,畢竟他在朝中聲勢很大。兵法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八阿哥下的這招棋就是虛虛實實的,他的用意很明顯,打亂康熙的立儲計劃,但是康熙只用了一招,以不變應萬變,就巧妙的破解了八阿哥的招數。實在是高手中的高手。八阿哥聰明,聰明就在這點。

1.八阿哥在自己還有機會的情況下,偷天換日,實際上是想令康熙陷入迷霧之中。康熙會以為死鷹是老十四送的嗎?不會,老十四手握重兵,倍受器重,現在幾乎是眾望所歸,所以他不會自找麻煩。雖然八阿哥很可疑,但是八阿哥現在和老十四走的近,康熙也不會懷疑。康熙最大的懷疑對象其實是胤禛。因為打擊八阿哥和十四阿哥,胤禛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一旦產生了這種懷疑,康熙原本鐘意的老四胤禛就可能被扼殺在搖籃之中,改立老八也不是不可能。畢竟父皇大壽,都敢玩花樣,那豈不是比結黨的八阿哥更可惡。

2.很表象的原因,給老十四降降火。畢竟現在人氣最高的是老十四,老十四連自己送的壽禮都保護不好,將康熙氣的夠嗆,那麼他的聲勢也就會降低,甚至徹底失寵,於八阿哥大有益處。

3.向康熙顯示自己的能力。大家都慌亂一團,數老四、老八最鎮定。老九老十在那邊亂喊,也是做樣子,做給父皇看。這樣一來,反襯出老八的領袖氣質,比他們都強,我八賢王不是浪得虛名的。

4.康熙調查或者不調查此事,對自己都有利。康熙調查此事勢必會牽連所有阿哥,給自己留有充足時間謀劃大事,康熙不調查此事,就會加重對老四胤禛的懷疑,這就是八阿哥心裡想的。

一舉多得,這麼大的好處。八阿哥何樂而不為呢?可惜父皇康熙實在是高明,康熙其實已經認定了心目中的儲君人選,這就是雍正,沒有絲毫懷疑。他沒有調查此事,而是在臨終前安排隆科多輔佐新君,就是要增加胤禛的籌碼,以防老八等人兵行險招,狗急跳牆。

八阿哥確實很高明,一位剛愎猜忌的帝王可能會著了他的道,可惜他的父皇懂兵法,是一位千古一帝。八阿哥的招數被輕鬆破解,既生瑜何生亮,八阿哥不是父親的對手,這是天命所在。


風雪夢不逝


電視劇中的死鷹是以老十四的名義送的,八阿哥嫁禍於老十四,是一箭雙鵰的計策,老八很有城府。

用鄔思道的話說:萬歲爺(康熙)眼看已是燈幹油盡,禁不起折騰了。若是康熙下令徹查此事,十四爺率十萬精銳在外,正好給他清君側的口實,八爺在京城聯絡呼應,立時就是天下大亂;如果查辦八爺,禮物又是十四爺的,老八叫起撞天屈,老九老十推波助瀾,立地蕭牆禍起,恐怕康熙想善終都難!所以老八這一次送死鷹雖是走險棋,卻是瞧準了才走的,他要的就是一個亂字!


簡單點說,老八送死鷹就是兩個【目的】:

一、如果康熙查老十四,老八就配合老十四一起造反,趕康熙下臺;

二、如果康熙派人查老八,他就來一個死不承認,聯合老九老十造輿論,氣死康熙。

不管哪一條,目的都是【篡】康熙的皇位。

請注意我上面說的那個【篡】字,因為這就是老八送死鷹的真正【原因】。

原因就是:

老八已經知道了,康熙不會把皇位傳給他。既然合法繼承皇位已經不可能了,那就只能一些想歪門邪道的辦法,逼康熙把皇位傳給自己。也就是所謂的把水攪亂!

————————分割線————————

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老八是怎麼在康熙面前失寵的。下面再多說幾句,把老八的問題說清楚一點。



老八第一次讓康熙失望,是清繳戶部欠款的事件。康熙希望有人能站出來替他分憂,結果沒有一個兒子願意幹。特別是老八,他自己就兼管戶部,國庫空虛他要負首要責任。結果老八自己主動請辭,把責任全被甩給雍正,完全沒有責任心。

從演員的表情就可以看的出來,康熙對老八的行為很意外,甚至對他產生了懷疑,是不是其中有什麼內幕?

康熙的想法,我不是猜的。因為電視劇的劇本就是這麼寫的……下面截一張電視劇劇本的截圖:




如果說戶部追款事件,康熙開始對老八產生了失望之情。那麼刑部冤獄案,則直接宣告了老八與皇位無緣了。

事情經過很簡單,老八為了拖太子下水,故意誘導相關涉案人員,讓他們把汙水往太子身上潑,藉以搬倒太子。


康熙之前並不知情,還讓老八代替太子接待蒙古王公貴族。彷彿有要廢掉太子,讓老八取而代之的意思。

只不過康熙留了一個心眼,讓圖裡琛去調查刑部案件的幕後背景,在得知老八就是幕後黑手後。連罵兩聲“其心可誅、其心可誅”,雖然嘴上沒再多說什麼,其實在心裡,已經宣告了老八的“死刑”。




從刑部事件之後,康熙從心裡就已經不再信任老八了。只不過他一直沒有說出口,都在靜觀其變,讓老八自己跳出來,最後在一鍋全部收拾掉。

果不然,不久後太子被廢。康熙讓文武官員推舉新太子的人選,結果大部分幸而官員都推舉老八。

【王】字之上加【白】字是什麼?

【皇】字也……

這一下,老八一黨就觸犯了康熙的紅線:任何人都不能威脅皇權,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滿朝文武都推舉同一個皇子,這是要結黨營私嗎?

況且自己還沒死,就開始覬覦皇位了?是想害死寡人嗎?



在此之後,胤禩雖然沒有受到很重的處罰。但其實康熙已經不在重用他了。

六部之中,雍正主管戶口(追繳欠款時,老八主動讓給他的);老十四主管兵部;老十三主管刑部;吏部、工部、禮部,電視劇裡面沒說是誰兼管,但是肯定不是交給老八管……

老八此時,既不受康熙的待見,又不掌管任何實權衙門,他不想點歪門邪道,怎麼可能繼承皇位呢?

所以,送死鷹才是老八最狠的一招,他已經喪失做哥哥,做兒子起碼得天良了,眼睛裡只有皇位。

————————分割線————————

說到這裡,可能又有人要罵我了。整天不務正業,拿著小說當歷史研究?

為了避免捱罵,我再多說幾句。其實歷史上的老八,比電視劇裡面還要慘,康熙都沒把他當人看,而且死鷹事件就是老八乾的。

第一次捱罵

康熙47年11月,廢掉太子後。康熙搞了一次民意調查,要求群臣上書,從諸阿哥中舉奏一人為皇太子。

結果群臣共舉八阿哥胤禩……最關鍵的是豬隊友大阿哥也推舉胤禩……

這就讓康熙很沒有面子了。氣的直接在上諭裡面,用譏諷之詞諷刺胤禩:

胤禩獲罪於朕。身攖縲紲,且其母家微賤,豈可使為皇太子。況胤禩乃胤禔之黨。胤禔曾奏言請立胤禩為皇太子,伊當輔之。可見伊等結黨潛謀,早定於平日矣。其日先舉胤禩者誰?爾等各據實陳奏。

康熙這個話,說的很重。有點鄙視胤禩和他母后身份低賤的意思。而且康熙認為胤禩蓄意結黨營私,自己遲早要收拾。並且要追查第一個推舉胤禩的人!

這個歷史的康熙上諭,電視劇中沒有提,導演和編劇還是給胤禩留了點面子。

第二次捱罵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第二次被廢。這個變故對於胤禩來說,彷彿中了彩票一樣,再次燃起了希望。他在沒有請示康熙的前提下,就擅自跑進了宮裡,對康熙說:

“我今如何行走?情願臥病不起。”

康熙聽了莫名其妙,對此非常生氣,再次用譏諷的語氣回覆胤禩:

“爾不過一貝勒,何得奏此越分之語!以此試朕乎?伊以貝勒之身存此越分之想,探視朕躬,妄行陳奏,豈非大奸大邪乎?”

國家大事,跟你這個區區貝勒,連郡王都不是的東西有什麼關係?

這次口諭,康熙的語氣仍然很重。他對老八基本就是各種嘲諷,譏笑,就沒把他當兒子看……

第三次捱罵

這一次就是著名的送死鷹事件了,歷史上也被稱為“海東青事件”。

具體的事件經過可以去查百科,這裡不做詳細的贅述。只說一下相關人員的遭遇,其實也不用說,自然是胤禩又被罵了一頓。

史料記載,康熙在見到死鷹後,公開發上諭斥責胤禩:

“黨羽甚惡,陰險已極,即朕亦畏之。”、“朕深知其不孝不義行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義絕矣!”

看見沒有?老八這已經不僅僅是要失去繼承權了,甚至連皇子的身份都可能被剝奪。

歷史上的胤禩遭此一舉,大受打擊,就此一蹶不振,到處潛行,不願見人,並於翌年病倒。而康熙對此非常冷漠。潛臺詞彷彿是說,胤禩病了?那就病死算了吧……

與歷史上胤禩相比,其實電視劇裡面的老八還算幸福的。至少,他在康熙時期就已經是廉親王了。而歷史上的胤禩,一直到康熙駕崩時都只是一個貝勒而已。


Mer86


康熙六十歲大壽的時候,九子奪嫡也接近尾聲了,這時候已經爭儲無望的八爺胤禩為什麼別的不送,偏偏要送兩隻死鷹給康熙呢?

胤禩為什麼不送死豬、死鳥、死魚呢?他又憑什麼肯定這兩隻死鷹就能幫助到自己呢?

結合史料看,八爺胤禩送的並不是普通的死鷹

正如“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句話所說,即便是讀小說、看影視劇也要結合生活實際來看,特別是歷史劇。在歷史上,八爺胤禩確實送過康熙兩隻死鷹,康熙的那句“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就是看到了兩隻死鷹,在極怒之下說出來的。

從史料來看《雍正王朝》,也就可以很容易瞭解到:為什麼胤禩要送兩隻死鷹?憑什麼認為兩隻死鷹就可以幫助自己?康熙為什麼要對兩隻死鷹如此在乎呢?原因就在於這兩隻鷹並不是普通的獵鷹,而是清朝國寶——“海東青”。

滿族的鷹,皇家的狗

要說在清代滿族皇室裡最重要的兩種動物:第一是狗;第二則是鷹了。狗是因為曾經救過清太祖努爾哈赤一命,為他建立後金政權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鷹則是滿族的圖騰,若說華夏民族是龍的傳人,那滿族就是鷹的子孫了。

而“海東青”更是鷹中之神,有“神之使者”等含義,滿族最高神阿布卡赫赫的神話形象,就是一隻巨大無比、赤焰金身的海東青。在清朝,“海東青”的重要性有如現在的國寶熊貓。一個罪犯,不論犯了何種罪名,只要他能上貢一隻“海東青”的話,則可免一切死罪。由此可見“海東青”的珍貴和對皇家的意義。

這也就不難理解歷史上康熙為何要對親兒子胤禩說出如此決絕的話。也就不難理解“海東青”為什麼會成為胤禩的最後王牌了:如果有人把兩隻熊貓弄死,並扔到我們面前,這個人不被活撕了才怪。所以胤禩斷定:康熙看到兩隻死了的“海東青”一定會龍顏大怒,下令徹查此事。

“海東青”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從某一方面來說,“海東青”就代表著皇帝本人(神之使者嘛)。送死了的“海東青”不就是在詛咒皇帝也要死嗎?就算皇帝不查,其他皇室成員也不會坐視不管。而只要皇帝一查,則正中胤禩的計劃之中,他要的就是大亂,才能在困局中殺出一條血路。

所以胤禩不送死豬、死魚,也不送死狗,就是他看準了:只有“海東青”這三個字才能有極大的分量,才能造成局勢大亂,其他的都沒用。


一貳一橙


老八這是“一石三鳥”之計!

我們只看《雍正王朝》對此事的描寫。八阿哥確實扣住了老十四送給康熙的“壽石”,並且,撬開了盒子,將手伸進了盒內。等到康熙爺做壽當天,再打開時,卻成了一隻死鷹!再加上,死鷹被打翻在地後,老九老十兩人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架勢,我們可以斷定肯定是老八將壽石換成死鷹!

皇家自古無親情,老八真是狠毒,用心如此險惡!他這一招是“一石三鳥”之計!

第一,康熙爺最近身體欠安,在壽誕上收到“死鷹”,萬一動怒以後,可能當場一命嗚呼。此時,老十四在西北,太子被廢,大阿哥早被圈禁了,只有老四可以與他掙位。而八阿哥朝中黨羽勢力最大,老四肯定沒實力跟他掙,他正好趁此機會,順利繼位!所以,老八才給老九老十使眼色,讓兩人叫喊著說有人“謀逆”!

第二,就算康熙不被氣死,身體也會受損。禮物是老十四送來的,封條都還完好無損。康熙爺就算覺得不是老十四乾的,但是,他也會對老十四起疑心。九龍奪嫡已經把康熙折磨的不輕了。先是太子和“母妃”亂倫,後是大阿哥魘鎮太子。這幾個兄弟間的骨肉親情都沒了,康熙這個做父親的能不傷心嗎?康熙越生氣,身體越不行。康熙越早駕崩,對八爺黨越有利。八爺黨要等大將軍王老十四再成氣候了,就又多一個奪位的敵人。而且,老八這是在消磨康熙的精氣頭,折磨康熙!也是在報復康熙不立他這個“八賢王”當太子!

第三,康熙是不會查清此事的,這個黑鍋老十四算是背上了。就算康熙下旨說不是老十四乾的,但是,等康熙死了以後,老八一黨照樣可以拿此事“整治”老十四。老十四算是當不了皇帝了。

幸好,康熙爺沒有中老八的第一計,穩住了局勢。不過,康熙爺還是被氣著了。還是死在了老十四回京之前。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人人都認為死鷹是老八調了包,故意陷害老十四。

我卻不這樣想,我認為是老十四自己安排人乾的,目的也是要朝中混亂。

為什麼不是老八做的,可能是老十四乾的呢?

理由一:無論從歷史上來看,還是從電視劇來看,老八都是一個聰明人,聰明人就不會做傻事!

如果老八調包,不一定能夠氣死康熙,康熙不立刻死,就會派人調查。



肯定能查出來老十四的人先到的八爺府,就會被認為是老八調的包,一旦背上這個嫌疑,康熙要處罰老八。

朝廷百官中即使是八爺黨,也沒有人有理由再保八爺繼位。

風險非常大!

理由二:老十四在聽說大將軍王是皇位繼承人的傳言後,已經有了奪嫡之心。


但是他雖然掌管幾十萬兵馬,但是沒有理由,他不可能擅自帶兵回京。

所以,他明面上還屬於八爺黨,康熙六十大壽之時,他派人送上壽禮!

先到八爺府,而且將禮物誇的天下少有,天下祥瑞!

引起八爺的嫉妒之心,並且偷偷打開看了一看。

然後自己安排人更換成死鷹。

康熙肯定會生氣,調查會將矛頭引向八爺,如果八爺不想死無葬身之地,必然要起事!

老十四就可以以“清君側”為名帶兵進去北京,撥亂反正,榮登大寶!

康熙多明白呀!你們想亂,我偏偏不讓亂,我裝糊塗,於是康熙什麼都沒做!

沒有給他們機會!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中,康熙六十年,玄燁大壽,遠在西北前線的十四阿哥胤禵派人獻上一塊奇石作為壽禮。不料八阿哥胤禩偷偷將石頭換成一隻死鷹,這一舉動也間接造成了康熙的死亡。


八阿哥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其實這一招非常高明。

第一,經過當年推舉太子的風波後,八阿哥已經失寵了。

當時很多大臣推舉八阿哥為新太子,被康熙視為結黨,遭到無情地打壓。八阿哥心知肚明,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自己絕對無法登上皇位了。想當皇帝,八阿哥就必須使用非常手段,送死鷹就是他的非常手段。


第二,胤禩知道康熙垂垂老矣,已是風燭殘年,他要在康熙死前掀起一場大亂。

當時皇位的熱門人選就是十四阿哥和四阿哥。在胤禩看來,十四阿哥手握重兵,是“大將軍王”,又打了勝仗,最有可能是皇位的繼承者。四阿哥一向得康熙喜愛,辦事得力,也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

胤禩送死鷹,就是要造成朝局的動盪,自己從亂中取利,這樣不論康熙傳位十四還是四,自己都有可能把皇位奪過來。


第三,死鷹是經過八阿哥的府上才送給康熙的,如果要查,肯定先從八阿哥查起。

這樣一來,八阿哥就會喊冤,因為他換死鷹,畢竟沒有證據。而八阿哥被稱為八賢王,黨羽眾多,他一喊冤,眾黨羽肯定會跟著吶喊造勢。而康熙已是風燭殘年,很可能壓不住局勢,八阿哥就能趁機政變奪權了。

如果康熙想傳位給十四阿哥胤禵,胤禵遠在西北,鞭長莫及。八阿哥先一步奪權,就能以康熙遺詔的名義說十四阿哥送了死鷹,罪大惡極,不配做繼承人。

如果康熙想傳位給四阿哥胤禛,胤禩也能趁亂跟胤禛鬥一鬥,到時候胤禵率大軍回京,裡應外合,也能打敗胤禛。


不料康熙以不變應萬變,輕輕放下死鷹案,就化解了八阿哥的招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