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冬至大過年”?

“冬至”是中國傳統文化裡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過了冬至,一年很快就過去了。

在我們中國,素來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因為“冬至”,其實是指冬天快到盡頭了。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晝就會一天比一天長,直到夏至,再互相轉換。所以,在殷周時期,中國人是把“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而我的家鄉,廣東粵西的一個小鄉村裡,也一直保留這個風俗。在冬至這一天,會一家人在一起,做一些傳統的美食,來慶賀這個節氣。

如何理解“冬至大過年”?

比如,上圖中的“壽桃籺”。這種“籺”,一般用黃豆、蝦米、花生、豬肉為餡,用菠蘿葉墊底,用木頭印使其成形,喻意吉祥安康,多用在祭祀場合。

如何理解“冬至大過年”?

還有這種“煮湯籺”,用韭菜、蘿蔔、葛薯、蝦米、豆炸、精肉等為餡料。皮薄汁多,一口咬下去,汁料溢滿口腔,餡料飄香齒頰,實在是滋味無窮。

但我們過節,除了美食之外,最為重要的是,這一天,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喜歡過節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