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组建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刚组建完成就开赴淞沪战场。第七十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极为抢眼,可以说国民党军队在日军正面战场作战时战绩最辉煌的部队。

第七十四军曾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知名战役,多次让日军尝到苦头,被称作是“抗日铁军”、“虎贲师”,并曾获得过国民党最高奖励“飞虎旗”,美军顾问团称赞说“中国国军只有74军能打”,日军称之为“三五部队”。

第七十四军之所以这么强悍,除了装备精良、作战勇猛外,更与他们的领军人物分不开,第七十四军历史上总计有五任军长,他与抗日战场上的战功扬名海内外。

首任军长俞济时(1904-1990)

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俞济时,字良桢,浙江奉化县人,蒋介石的老乡,有传闻说是蒋介石的外甥,族叔俞飞鹏曾是黄埔军校军需处长。1924年,经俞飞鹏推荐,俞济时进入黄埔军校就读,毕业后成为蒋介石身边的侍卫。

俞济时先是在侍卫大队中任职排长、连长,侍卫大队扩展成警卫团后,他又出任营长、团长,等到扩张为警卫第一旅,他出任旅长兼南京警备司令。之后,扩大为师后,他出任警卫第一师师长。

1932年,俞济时被任命为88师师长,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他被任命为浙江省保安处长,后又改任为第58师师长。1937年,第51师和第58师合并为第74军,俞济时出任军长,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1942年,俞济时被任命为蒋介石侍卫长,后又出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战胜利后,他被任命为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长、总统府第三局局长等职。1949年,俞济时跟随国民党军队去往台湾,历任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于1990年因病去世。

第二任军长王耀武(1904-1968)

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王耀武,字佐民,山东泰安人,他带兵打仗很有一套,当时人称“宁碰阎王,莫碰老王”,虽然与其他三李并称,国民党军界中却广为流传着“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曾获得过中正剑。他家庭出身并不是很好,早早辍学,只得出外谋生。

王耀武先前在天津的一家烟草公司打工,后来还在糖果公司当过店员。1924年,他报考了黄埔军校,被录取为第三期学员。之后的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他都有参与,1930年中原大战时期,王耀武屡建战功,升任为团长。

1934年,参与多次“围剿”红军后,王耀武升任五十一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五十一师与五十八师合编成立七十四军,王耀武仍为第五十一师师长,他率其所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等知名战役。

1938年,万家岭战役中,五十一师协同国军其它部队,重创日伪军队4000余人,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副军长。1941年,已升任为七十四军军长的王耀武,率部在江西上高会战中又、重创了日军。1945年,湘西雪峰山战役中,任职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的王耀武率领军队在与日本军队交锋中,伤毙敌人将近3万人。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王耀武被任命为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等职务,掌控着山东的军政大权。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王耀武在山东的资本全部被拼光。

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1948年,王耀武乔装打扮后从济南城中突围,后被解放军俘虏,关押在北京功德林监狱改造。1959年,作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王耀武被释放。之后,王耀武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于1968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第三任军长施中诚(1898-1974)

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施中诚,字朴如,安徽桐城人,曾在伯父施从滨部下任职,早年毕业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施从滨为孙传芳俘获后处死,施中诚因而受到张宗昌的、特别关照。1929年,施中诚已经升任为烟台警备司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施中诚国民政府被提升为第57师师长。1939年,第57师被编入第七十四军,施中诚成为57师一员,期间他的表现得到军长王耀武的赏识,被调任为100军军长。

1943年,施中诚升任为第74军军长,之后参加了湘西会战,战斗中,施中诚亲临战斗第一线指挥,他的配合王耀武部队作战,与日军交战雪峰山,最终取得湘西大捷,给予日军重创,第七十四军也因此军威大振。

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1945年,施中诚奉命接受衡阳一线日军投降,1946年,他的部队驻防南京,被任命为南京警备司令,之后他又出任了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司令、第十一绥靖区副司令等职,并于1948年晋升为陆军中将。

1949年,施中诚跟随国民党军队去往台湾,之后出任了国民政府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中将副司令,1959年,他携家人前往美国定居,于1983年去世。

四任军长张灵甫(1903-1947)

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张灵甫,又名宗灵,字灵甫,又字钟麟,陕西省长安县人,1曾考入过北大,因为付不出学费而退学。1926年,张灵甫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进入国民革命军第21师任职见习官。

北伐战争,张灵甫也有参与,因为职位低微,声名不显,北伐后,他被调入素有“天下第一师”称呼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师,1933年,当时只有30岁的张灵甫已经升迁为第一师独立旅第1团上校团长,同年,他与吴海兰在四川结婚。婚后两人生活还算幸福,然而1935年却是发生了震惊国内的“张灵甫杀妻案”。

张灵甫杀妻的原因,存在着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张灵甫认为妻子不忠有了外遇,另外一种是说张灵甫妻子拿了重要的军事文件,张灵甫认为妻子有很大的嫌疑。不论怎么说,没有确切的证据足以证明吴海兰的以上两种行为,显然地,张灵甫杀妻更多的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向。

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张灵甫杀妻案最终惊动了蒋介石,张灵甫被南京法庭审判,被入狱10年,在南京老虎桥“模范监狱”服刑。 然而,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急需军事人才,张灵甫被释放,被编入第74军,出任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

当年12月,张灵甫带着305团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因与日军作战有功,事后被提升为153旅副旅长。之后,张灵甫率领部队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等知名对日战争。

尤其是在德安大捷中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以致使日军106师团退路被封,最后全军覆灭,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当年上演话剧的主角人物;高安作战时,他因冲锋在前为日军机枪扫中,落下残疾,而被称呼为“张瘸子”;上高会战中他代理58师师长,给予日军重创;湘西雪峰山战役,他更是指挥58师与日军血战到底赢得最终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第74军驻防南京,张灵甫升任为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时人称之为御林军统领,蒋介石更是对其极为器重。后来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出任师长,该军队由美国顾问训练,装备清一色美式武器,号称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内战爆发以后,张灵甫参与了淮阴之战、涟水战役,在最终的孟良崮战役中,第74师为解放军围歼,张灵甫身死。至于他的死亡,主要有着三种说法,一种是解放军的官方说法

为六纵特团副团长何风山当场击毙;一种是国民党的主流说法为张灵甫是自杀以殉党国的;一种是民间流传说张灵甫在被俘虏后为押解的解放军战士枪杀。

张灵甫的死因,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至于具体的死因,也只有当时的有关当事人才能清楚了。

五任军长邱维达(1904-1998)

国军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的五任军长,谁才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

邱维达,原名邱青白,字力行,号杏荪,湖南省平江县人,早年在家乡读书,曾参与爱国运动被教会学校开除学籍,后被县立中学录取。1924年,邱维达考入黄埔军校,为第四期学员,毕业后,他留任为区队长及第二方面军教导团连长

1927年,邱维达率领所部参加了广州起义,军队被击败后离职。1928年,邱维达前往山东投靠王耀武,在王耀武所部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后来他还带着部队参与过对中央红军的“围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邱维达率领所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等知名战役,于1939年被升任为第七十四军57师少将副师长。1943年,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总司令,邱维达被任命为集团军总部参谋长。

1945年,邱维达又被任命为第4方面军中将参谋长、第51师中将师长。同年的雪峰山战役中,邱维达发挥了出色的指挥才能,给予日军重创。1946年,邱维达调任为整编第74师中将副师长。1947年,被解放军打残的整编第74师重建,邱维达被任命为师长。1948年,整编74师改建第74军,邱维达被任命为军长。

1949年,淮海战役中,邱维达在陈官庄地区的河南永城被解放军俘虏,后来他被安排入华东军区解放军官团学习,1950年,他被分配到华东军政大学任教,后又进入南京军事学院任职。1958年后,邱维达出任了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委,于1998年在南京去世。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