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的“借”和“贷”,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区分?

于小鱼1891


首先在心里把“借”和“贷”的中文意义去掉。

举个例子,在会计中借和贷并没有任何的文字意义,和数学中的X一样,

然后我们把去掉文字意义的借和贷重新赋予含义,

借和贷在会计中表示记账方向,通俗一点讲就是表示增加或者减少,具体是借表示增加还还是贷表示增加就要看具体账户的类别。

例如资产类就是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而负债类正好相反,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三友会计培训


没学会计之前,就知道“借钱”、“贷款”,刚学会计的时候,思维还没有转过来,老师就让我们死记硬背住一句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借”,“贷”代表的含义终于悟透了!

不过说出来不也不怕大家笑话,写会计分录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使用过“Cr”、“Dr”这样的英文简写,到现在我也搞不懂到底哪个代表的是借,哪个是贷!

会计恒等式的借贷

会计虽然说的是记账,但是更多是一个反映历史的功能,不能直接创造价值!

不过有的时候,正是通过分析历史的规律,可以精准推导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会计恒等式,学过会计的都知道,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

转化一下,结果是:

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借贷其实就是对应的上述公式的左右,资产、成本费用做在“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做在“贷”方。

有人说日常账务处理的时候,可以说每一个科目借贷方都会有发生额,不然会像滚需求一样,总是一个方向,会金额越来越大。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当中的项目,是时点概念,只问结果不问过程,而收入、成本费用是利润表当中的项目,是时期数据,整个做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规范,收入一定要在贷方,成本费用一定要是在借方,不管你是确认还是错误冲销,方向不能改变,只能用红字蓝字或+-来表示。

会计分录的借贷

会计采用的是复式记账法,简单的来说,不是只记录一个流水账,花了多少钱要知道都花到哪儿去了的意思,需要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选用“阴阳”、“正反”、“借贷”等等来体现,只不过“借贷”比较幸运,老早就被国际所认可。

有借必有贷,手上又可以衡量价值的资源,就必有资源的来源,是股东的,还是债权人的。

借贷必相等,资源的价值的货币衡量,不是天生的,是来源方提供时说多少就是多少。

说得有点空,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解释一波。

用钱购买生产机器,交换的双方都是资产,一增一减,对应的记录在借贷方;

向银行借钱买生产机器,活动的主体就涉及了另一方,机器设备是资产,银行提供的借款就是负债,编制会计分录的时候,资产的增加我们用“借”表示,负债的增加我们用“贷”表示。

股东先公司追加投资买生产机器,活动的主体也涉及了另一方,机器设备是资产,追加投资的不是外人,所以是“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分录的时候,资产的增加我们用“借”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我们用“贷”表示。


财经奥迪特


要理解会计的借贷,以下几点是首先要记住的:

(1)会计中的“借”与“贷”已经脱离其汉语本身的意义,就好像人的姓名一样,并不因为某人名字中含有“伟”“辉”,他就伟大光辉,亦即“借”与“贷”仅仅是一符号而已。这中间隐含的一个要求就是,在读写会计分录的时候,不要在自己弄不懂一个会计分录的时候,强行将其往借或贷汉语意思方面想,例如有的人想当然的认为“借就是表示进,贷就是表示出”,在有的地方包邮这种理念也许可能还会解决理解上的燃眉之急,但这只是饮鸩止渴,而加大自己以后理解许多其他会计分录上的难度。总之一句话,“借”、“贷”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符号,虽然在其起源早期可能的确存在某种意义,但现在这种意义早已消然褪尽。

(2)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到底怎样理解“借”或“贷”呢?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要区别几大类科目,再次要弄清楚这几大类枯木记在借方以及记在贷方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当然这种意义主要是体现在其具体枯木记在借方以及贷方是表示增加还是表示减少。

首先看几大类科目。一般说来,在会计中有六大类科目,即资产类、负债类及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及利润类。这六大类科目分为两组,并且可以用两个等式连接期间的关系,即:资产类=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在自己读写会计分录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具体的会计科目到底属于六大类科目中的哪一大类。例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等就属于资产类科目;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工资、预计负债、应交税金等就属于负债类;再如资本公积、实收资本、未分利润、补贴收入等就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属于收入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属于费用类;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属于利润类,道理都是一样的。

接下来可能要问的是,那么多的会计科目,怎么知道某一个具体的科目是属于六大类中的哪一类呢?方法很简单,几乎每一本会计书里面都有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在资产栏目里面出现的就是资产类科目,在负债栏目出现的就是负债类科目(当然,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于所有者权益是列示同一个栏目),至于利润表、费用类及收入类可以此类推。平时要关注某一个具体的会计科目是属于哪一大类,自己在读写会计分录的时候,尤其是在自己写会计分录的时候,弄清楚涉及到的具体的会计科目是属于哪一大类科目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为方便,我将常见的一些会计科目在附录中做了列示。

也许又会问,为什么做这六大类的区分呢?答案是,这样区分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因为通过这样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会计分录记录经济主体所发生的活动,以记录在案。

那么在区分六大类科目之后,对读写会计分录有何帮助呢?这就涉及到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即:这几大类科目在借方以及在贷方分别表示的意义。

具体可总结如下:

资产类科目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类科目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

所有者权益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

收入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

费用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

利润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

不难发现,只有资产以及费用两大类科目记在借方表示增加,记在贷方表示减少,其他的四大类都是记在借方表示减少,记在贷方表示增加。

借贷记账法口诀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矩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咱们普通把账户辨别为资产、欠债、全部者权益、本钱、损益五大类。资产、本钱类账户普通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变少;欠债、全部者权益账户(两者兼并称为权益)普通都是借方登记变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求辨别是开销类还是收入类去分离登记,收入与开销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进步其学习兴趣,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矩之歌。

记账规矩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跟它正相反。

损益账户要分辨,开销收入不普通。

收入增加贷方看,变少借方来结转。

会计核算有七种根本核算办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跟考核证据、登记账簿、本钱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咱们也可以把七种办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会计核算办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家庭理财知识ppt填审证据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本钱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核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跨期摊提账户的账务处理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开销跟预提开销账户。待摊开销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开销,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开销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开销,主要属于欠债性质。他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时期(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联合以下的口诀举行理解记忆。

待摊预提之歌

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

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走预提。

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

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开销进损益。

预提开销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

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存款别忘掉。

这个口诀可以这样解释:

第一句指出依照账户的用途跟结构举行分类,待摊开销跟预提开销都属于跨期摊提开销,两者核算的基础都是权责发生制。第二句指出了两者在资金耗费工夫先后的差别。第三句对应的待摊开销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待摊开销贷:银行存款。第四句对应的待摊开销在分摊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开销贷:待摊开销。其实这个分录的借方大概是制造开销,也大概是管理开销等,主如果时期开销,综上所述言其进损益。第五句对应的预提开销在提取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开销贷:预提开销。其借方主如果制造开销、管理开销、财务开销、营业开销,综上所述是四费。第六句对应的预提开销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预提开销贷:银行存款。当然,以上会计分录中的银行存款也可以是现金,两者都属于货币资金。

利用口诀理解记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本钱法股利核算口诀

当年分从前,本钱来冲减。

当年分当年,好处算一算。

以后年度分,二者比较看。

股利减净利,差额细推断。

当年分从前,直接冲本钱:比方96年1月1日举行长期股权投资,采取本钱法举行核算,理财知识入门书籍96年5月2日被投资企业宣告调派95年度股利,于是投资企业就要全部冲减投资本钱。

当年分当年,好处算一算:若是如果例题中96年5月2日调派的股利,还包括本年度的,那么就计算一下属于投资前的部分跟属于投资后的部分,前者冲减投资本钱,后者计入投资收益。这类情况下,出题者普通都会假设各月的利润均摊配。

以后年度分,二者比较看:97年以后不是还要宣告调派股利吗,这时咱们就能够比较两个值:其一,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停止本年末);其二,就是投资企业依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而后推断:

1、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将从前已冲减的投资本钱转回。

2、前者后者,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从前已冲减投资本钱)的差额冲减投资本钱。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跟冲减本钱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3、前者后者,则不用冲减本钱,若从前已冲减本钱,就将其全部转回,注意并非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从前已冲减投资本钱)的差额恢复,不论这个差额是否大于、小于从前已冲减本钱数额。


跪射俑


我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问题。

初学会计的人,都对会计中的记账方法即借贷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无法理解,但是,如果你学到后面或者做过会计就会知道,其实会计中的“借”和“贷”其实就是一个符号,他俩没有特殊的含义,只不过表示的是会计科目的一种变动,即用“借”和“贷”来表示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反映到各个科目中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

会计的三张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总表,反映的一个公司的总体财务情况,资产构成,也就是资产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的。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当期经营收入情况,现金流量表呢,由于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这个科目主要由其他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构成。因此为了更好的反映公司的日产经营现金往来,用现金流量表来显示企业实际经营中支付或收取的现金情况。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利润会增加资产。举个例子,企业向银行借款100元,企业资产增加100元,负债增加100元,借:银行存款 100,贷:短期借款 100,你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平的。企业收到股东的投资100元,借:银行存款100,贷:实收资本 100,同样资产负债表也是平的,英语中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字面意思平衡表,正好反映了这种原理。


总之,会计中的借贷没有什么实际含义,他俩反映的就是资产负债表中各科目的情况,是一张活的资产负债表。


孙律师煮法


初学会计者,最迷惑的就是“借”和“贷”。为什么有的科目“借”表示增加,有的科目“借”表示减少呢?这是个逐步磨炼体会的过程。

掌握“借”和“贷”的基础是弄清会计科目的分类及含义

会计科目分为五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五类会计科目有二组平衡公式:

收入-费用=结余(公式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式二)

由于结余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将二个公式代入合并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移项得: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公式三)

左边的资产、费用类科目为同一性质,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科目为同一性质,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这个概念要死记,不要问为什么,这就是规则。

在保持公式三左右平衡的前提下,

当发生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到公式三等式的一边时(例如只涉及资产、费用二类科目),这二类科目必须一个增加一个减少,公式三才能保持平衡。

当发生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到公式三等式的二边科目时(例如涉及资产、负债二类科目),这二类科目必须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公式三才能保持平衡。

上述描述,就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同类账户有增有减,异类账户同增同减。

只有遵守这个规则时,会计平衡式才能成立,这也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而我们要理解“借”和“贷”,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就需要知道会计科目的性质分类,并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


财务意识流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想借用我之前的文章,来告诉零基础的伙伴们一些财务知识,尤其是借贷的内在逻辑。

要理解公司的记账模式,先说说家庭记账的方法与缺陷。

相信很多爱理财或很细心的同志们都喜欢记账,简单的流水账也很方便、直观:只需要写明存款(现金)的收入支出金额与来源(用途),就能很快地记好账;即使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人,也可以做得相当漂亮整洁。

那么,企业是不是也是只用这个方法去记账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流水账有着其固有的缺陷,我以普通家庭为例,向大家详细讲述流水账的固有缺陷

第一,不能正确地反映家庭当期的收入、支出。

举三个例子:1、家里开了家小卖部,一个很熟且信用良好的用户跟你赊账,实际这笔买卖是八九不离十成了的,但按流水账却不能当期的收入;

2、还是家里开了个小卖部,现在店里弄了个储值卡活动,由于活动力度很大,一天收了3万多块钱,实际人家可能要消费个半年多才会消费完,而按流水账则把3万元全部充当了当期的收入;

3、依然是小卖部,现在是去赊别人账,赊账进货;按流水账不算成本,但实际这批货都开始拿去销售了,因此不算成本并不妥。

第二,不能反映家庭的负债情况。

有的人借钱充大款,谎称这些钱都是自己的净资产,这不是明显吹牛不打草稿吗?但从流水账的角度来看,这么吹牛好像没什么不妥。

第三,不能体现家庭的固定资产或其他资产情况。

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家庭先前有100万,花了91万去付了房子首付,按流水账看,我们可以说这个家庭只有9万的存款,财务状况堪忧。实际却并不是这样。

家庭版“资产负债表”长什么样?

我们可以看出:一旦家庭持有其他资产较多、信用类交易增多等等情况出现,流水账便捉襟见肘,

不能准确反映家庭的财务现状,也会影响整个家庭的重大决策。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哪一种方式可以妥当处理流水账的缺陷,且较为简单呢?

答案就是:资产负债表

我们先看看企业版“资产负债表”长什么样:

零基础的伙伴们,看到这张表,多多少少会有点晕的,而在此基础之上,我稍加改良,做了个家庭版“资产负债表”

其实它的编制逻辑很简单,于家庭而言就是

家庭总资产=家庭负债+家庭本金。

资产就是家庭拥有、控制一切值钱的东西,而负债就是字面意思:家庭成员使用的信用卡欠款、花呗欠款、房贷、车贷等等;本金则等于资产-负债

其实编制的方法很简单:做好盘点、足够细心。

那么问题来了,当发生交易时,我们要如何记账呢?

根据刚刚说的恒等式,只要表格左边绝对值有变动,右边的绝对值也会相应变动。

(左边增加为“借”,减少为“贷”;右边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丈夫2019年7月30日收到了20000元的奖金,那么资产中的现金就会增加20000元(

),家庭本金也会增加20000元();两边总数依然相等。

再举例,妻子用现金花了2000元买了个扫地机,那么资产中就会增加一个新的资产,即扫地机2000元(),然后现金减少了2000元(),资产里面一增一减,总额还是不变的。

如果不是用现金买的扫地机,而是信用卡呢,则是负债中的信用卡加2000()元,资产中的扫地机加2000元(),两边还是相等。

这就是会计们常说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你看懂了吗?


谁可补天


刚学会计的时候,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要记住借和贷,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但其实对于借和贷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于是,就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进行掌握。但其实如果联系上具体的业务可能会更方便理解。

  1. 会计6要素

会计做账的过程其实是对经济业务的反映,了解账务更好的还是要回到经济业务和具体的交易当中。构成会计账务处理的是会计6要素。看这6个要素我们可以回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当中。这6要素当中一类是体现了资金的来源,一类是体现了资金的占用/消耗。我们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来进行理解。

2. 会计中的借和贷

会计中的借和贷只是记账的符号,并不是“借钱”、“贷款”。复式记账,是两边进行同时的记录,反映的是各类交易。当一项交易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业务来理解会计恒等式。

有借必有贷,那么有资金的占用,就必须要有来源。

借贷必相等,提供了多少资金,才能进行消耗/占用。

这个有点像我们学习过的能量守恒。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交易,来进行理解。

比如,用银行存款购买机器设备,属于资产的内部变动,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资产增加,分别记在借贷方;如果是借钱去购买设备,那么就会形成一项资产增加,同时一项负债增加,资产的增加记在借方,而负债的增加记在贷方;如果是股东投入的资产,那么反映为一项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在借方,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在贷方。这都反映了有资金的来源,也有资金的占用。

当然,初学者可以进行一些记忆,再结合具体业务进行理解。比如,资产、成本、费用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或者可以通过画T型账来帮助理解。


财会小童


我是做农村经济帐的会计,我来说说对借和贷的理解。

大家看这张收款凭证。第一行字:借方科目,现金。什么意思?就是说在记现金帐的时候,把借张三款垫付卫生费这笔帐,记在借方。可以推测,如果是还张三的借款,肯定记在贷方。你能这样想,说明你很聪明。

重点来了。再接着往下看表格,贷方下面有个总帐科目,写的是短期借款。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借张三款垫付卫生费这笔帐,在短期借款这个总帐科目里能查到。睁大眼睛仔细看,和现金帐恰恰相反,在总帐科目里,这笔帐成了贷方。不难看出,同一笔借款帐,现金帐和科目帐,一借一贷,截然相反。

再看明细科目,张三也是贷方。在记明细的时候,一定要在张三姓名后写明,贷1000。如果写成借1000意思变成了张三借村委的钱,小心会计被人家砸破脑袋。

倒过来倒过去,直接折磨人的智商,这是吃饱了撑的?当然不是,说通俗点,这样严格记帐是为了防止出错。检验记帐是否出错的方法,就是那句俗话,有借必有贷,借贷总相等。

先看明细科目。借了张三的钱,写上"贷"1000,等到还款的时候,在张三后面写上"借"1000。好了,有借就有贷,借贷总相等,这笔帐平了,完成了。

再统起来看。在现金帐里,这次经济往来,"借"是1000,"贷"是0,在总帐科目里,"借"是0,"贷"是1000你看,有借就有贷,借贷总相等,都是1000。说明这笔帐没记错。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是会计专业课的要求;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是对写作者的要求。大家说说,我把复杂的专业内容进行了简单化的普及解释,这个回答合不合格?


其乐桃桃


借贷记账法,刚开始接触会计,真的很难理解,这和垃圾分类有异曲同工之妙。

妙在哪里?妙在借和贷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理解起来费劲。就像垃圾分类,干垃圾和湿垃圾,就"干"和"湿"这两个字,就能让人想到"干燥"和"湿漉漉"的样子,但事实上不是根据表面意思形象来划分的。借和贷也是,莫要望文生义。

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已经完全脱离了汉字表面意义,纯粹变成了一个符号,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意思。

"借"和"贷"谁代表"增加",谁代表"减少"?结论是:"借"既可以代表增加,也可以代表减少,"贷"既可以代表增加,也可以代表减少,这要根据会计要素不同而不同。

按照"大拇指法则",能很快区分借和贷的增减方向。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举起双拳,拳心向内,两个大拇指打开竖起来,大拇指一侧表示"增加"。也就是上面等式的左侧资产和费用的"借"表示增加(对应的"贷"方就是减少),等式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贷"方表示增加(对应的借方就是减少)。

把借贷只当做是增减的代名词,就豁然开朗了。

谢谢阅读,谢谢点赞。请在评论出发表您的见解,或者关注后私聊。


投资悟道


会计中的"借、贷"可以理解为两个方向,"借"表示左边,"贷"表示右边,一笔会计分录中,借方和贷方一般同时出现,借、贷两边的金额就借是天平一样,必须相等。

一、常规科目增减借贷填列方向

1. 资产科目

资产增加用"借"表示,例如购买存货增加5000元。

借:存货 5000元

【贷:应付账款 2000元 】

资产减少用"贷"表示,例如销售存货减少5000元。

贷:存货 5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0元】

2. 负债科目

负债增加用"贷"表示,例如购原材料应付账款增加8000元。

贷:应付账款 8000元

【借:原材料 8000元】

负债减少用"借"表示,例如支付货款,应付账款减少8000元。丶

借:应付账款 8000元

【贷:银行存款 8000元】

3.权益科目

权益增加用"贷"表示,例如投东新投入资本6000元。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6000元

【借:银行存款 6000元】

权益减少用"借"表示,例如本月现金分红6000元,未分配利润相应减少6000元。

借:未分配利润 6000元

【贷:银行存款 6000元】

4. 收入科目:收入增加用"贷"表示,例如今天销售商品收现金6000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元

【借:现金 6000元】

收入减少用"借"表示,例如本月客户退货付现金6000元 。

借:主营业务收入 6000元

【贷:现金 6000元】

5.成本费用支出科目

成本增加用"借"表示,例如今天部门聚餐,支付餐费2000元。

借:管理费用 2000元

【贷:现金 2000元】

成本费用减少用"贷"表示,例丶如结转本月损益销售费用减少6000元。

贷:管理费用 6000元

【借:本年利润 6000元】

二、特殊科目增减借贷填列方向

主要指的是资产备抵科目,包括(1)摊销费科目累计折旧、累计摊销,(2)减值准备科目,它的借贷方向正好和资产科目减少

例如:本年办公设备计提折旧5000元,

贷:累计折旧 5000元

【借:管理费用 5000元】

三、科目借贷方向口决

如下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