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写的?

荷韵思


作为与《西游记》齐名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文学成就和知名度不言而喻。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叹为观止。

三首八臂的哪吒,飞磨盘的龙须虎,眼中生手、手中生眼的杨任,日行千里的土行孙,肋生双翅的雷震子,鼻子哼白气、口中哈黄气的郑伦、陈奇,葫芦里装铁嘴神鹰的崇黑虎……

法宝更是层出不穷:九火神龙罩、吴钩剑、遁龙桩、五宝七禽扇、飞光石、混元珠、定海珠、捆仙绳、诛仙剑、玉如意、金蛟剪、翻天印、阴阳镜……

千奇百怪的坐骑:金眼驼、五色神牛、四不像、奎牛、金毛犼、金睛兽、大鹏雕、玉麒麟、白额虎、五点斑豹驹、狴犴、狻猊、狰狞、鸿鹄……

此外尚有诸多阵法,实在是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其作者许仲琳(1560年—1630年),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小说家。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著有知名小说《封神演义》,因此而得名。

现知最早的《封神演义》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阊舒载阳刊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书中卷二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即为许仲琳。但这是孤证,而且许氏生平事迹均无知晓,到底他是不是作者,还很难断言。《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二十世纪世纪30年代,张政烺考订“元时”系“明时”之误。根据咸丰年间的《重修兴化县志》卷八“人物志”的记载,陆西星,字长庚,江苏兴化人,聪明过人,颇具才华。他博览群书,文章娴熟,又工于书画,能领悟性命天道之类深奥的道理。

封神演义就是对民间传说和神话的一次总结和再编。





愚蠢的毕言言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约成书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失败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说封神演义的来历,不得不提另一部更为出色的中国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作者吴承恩,大约成书于明朝嘉靖年间。

此两部神话小说都对明代后的中国影响巨大,至今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茶余饭后。但有三个怪现象,封神演义成书在后,写的历史肯景却在西游记之前,此是一怪。两本书的人物重叠度非常之高,以至于封神演义普遍被认为是西游记的前传。但两部书的立场却是截然相反,封神演义扬道抑佛,而西游记扬佛抑道,此是二怪。西游记在明代是禁书,但大家都知道作者是吴承恩,封神演义历代都不禁,但其作者却一直有争议,此是三怪。为什么会这样?本人现在根据一些线索推测下并提出一个假说供大家参考。

西游记成书于嘉靖年间,嘉靖皇帝笃信道教,整天弄一群道士在皇宫里炼丹,38年不上朝,吴承恩应该是对这一现象深恶痛绝,故写的西游记中多处有贬低嘉靖帝的嫌疑,当然他也顺便讽刺了道教,造成扬佛抑道。虽然西游记没有明着批评明政府,但明政府应该是闻出其中味道,所以当时将西游记列为禁书。同时为了反驳西游记(政府虽禁,但民间已流传开了),明政府组织了一群文人针对性地写了另一本巨作封神演义,我个人认为许仲琳只是这一群文人中的一个而已,所以大家一直有争议。正因为封神演义很可能是一群人应付政治任务而写的,所以写的没有西游记好。西游记是作者由感而发,所以感觉写得更用心。这类似一幕,当代也出现过,当年毛主席在重庆谈判前发表了以个人宏大气魄写就的《沁园春雪》,蒋介石也组织了一大堆当时最有才华的文人想写篇盖过毛主席的文章而不得。

如果真相正如我的假说,那么三个怪现象就能够解释得通,求历史学的高人指点证明!





焱煌神话


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崇扬道教,严嵩等辈又趋炎附和,一时间道家的传说故事盛行。于是开始有人编写“封神”类的小说演义,刊行坊间,流俗传播。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才产生了《封神演义》。

受封神类书籍的影响,民间百姓经常举办各种祭祀神鬼的活动,这种风俗一直传到清代。而可笑的是,当有人问起百姓,祭祀这些神的具体封号,百姓们却茫茫然答不上来。乾隆时的一位官员李调元,想到孔子的古训“敬鬼神而造之”,认为应该纠正这种习俗,于是编写了一部《神谱》,把古往今来,各种神明鬼怪的封号,以及来龙去脉,做了考证,写进书中。

关于《封神演义》是如何产生的,还有一个说法。清嘉庆年间的宗室,礼亲王昭梿认为《封神演义》是在暗讽明万历时期的黑暗朝政。他指出,小说暗指明神宗为纣王,郑贵妃为妲己,太子朱常洛为殷洪王,朱常洛生母恭妃为姜后,张维贤为闻仲(张维贤是明成祖时英国公张辅之后,万历年间袭英国公爵),朱希忠为黄飞虎(朱希忠和锦衣卫指挥史陆炳一样,是嘉靖皇帝在老家时的心腹,后总管神机营、提督十二团营及五军营,封成国公,死后追封定襄王),西岐暗指播州杨应龙(杨应龙是万历初年四川播州宣慰使,嗜杀,勾结苗人据关造反,事败自焚而死。)以孙丕扬为杨任(孙丕扬是万历初年的右副都御史,据说学识不大,全凭手下为耳目,打探各类官员的消息。)三教暗指齐、浙、楚三党。托塔天王暗指李三才(李三才是万历进士,累迁右佥都御史。后巡抚凤阳诸府十三年,甚得民心。善笼络朝中人士,结交遍天下,但是不够清廉。)邓九公暗指邓芝龙。申公豹暗指申时行(申时行是万历时的吏部尚书、内阁首辅。郑贵妃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做太子,万历皇帝也有这个意思。申时行首鼠两端,在皇上面前表示支持,在群臣面前表示反对。最终被弹劾归乡)。

礼亲王昭梿一直奇怪,如此明显的讽刺朝堂的作品,在大明竟然会很流行。看来要么是昭梿深受清朝文字狱的影响,不理解大明的文风开放;要么他的这些猜测只是猜测,也许《封神演义》与万历时期的朝政并无关系。

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通常认为是明代的许仲琳,根据是,《封神演义》最早的万历年间的版本现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书中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但是这个说法存疑,因为学界认为这是孤证,而且许仲琳生平事迹不详,在古籍资料中查不到他的任何信息。

另外还有五种说法,一说是王世贞,王世贞是嘉靖间进士,官刑部主事。因给杨继盛殓棺下葬,得罪严嵩。万历年间官至刑部尚书。二说是道士陆长庚,他精通道家之学,有《老子玄览》《南华副墨》《阴符经测疏》《金丹就正篇》等著作。三说是一朝廷大员在狱中所作,有人看到此书,怀疑他精神不正常,希望朝廷能赦免他。四说是一老翁所做,老翁嫁长女时,嫁妆丰厚,等嫁二女儿时,一无所有,只送了《封神》书稿一部,说是有此书一生吃住不愁。于是二女婿刊刻发行《封神》,卖书致富。第五种说法是那位礼亲王昭梿提出来的,他认为《封神》是明代钟伯敬做编。钟伯敬,名惺,字伯敬,万历间进士,官礼部主事。父亲去世后回家丁忧,再也没出来做官。晚年感慨人生,精研《首楞严经》。

以上的五种说法都没有什么具体的实证,全是“据说”。《封神》是一部完整描写中国神仙体系的小说,把儒释道,三教九流融合贯通,反应了当时的文学特色,可比肩四大名著。的确是不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