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變自己開始,渡心、渡己、渡人

人這一生,總有心累的時候,彷彿鑽入死衚衕,又彷彿被關在籠子裡,被各種情緒困擾。

從改變自己開始,渡心、渡己、渡人

1、渡心

我30歲來京,為了工作、房子、孩子身體長期處於奔跑狀態,直到有一天像抻過了彈簧一樣崩潰,失眠、焦慮,使我不得不停下來等一等落下的靈魂。在圖書館工作的七年,是一次漫長的渡心。

讀得書越多,我越發現自己的認知狹小。尤其在閱讀了一些心理、哲學方面的書籍後,我開始向內審視、認知自己和一些莫名其妙的負面情緒。

我們有時彷彿困在籠子裡的鳥,長期被一種情緒模式困擾不能掙脫,一旦生活中再現這樣的情緒模式就會深陷其中。我們總以為自己最瞭解自己,其實我們時常面對的是未知的自我,不瞭解烙在自己情緒最深處的傷害。

我痛恨我骨子裡那種與生俱來的急躁,儘管在某些時候它能派上大用場,但我一直在努力把控自己的情緒。有道是“

氣大傷身傷人”,為了自己的健康,為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我願意用一生與我的急躁脾氣抗衡,做一個溫和的女人。

隨著歲月的打磨和不斷學習,我與自己慢慢和解,變得越來越隨和。無論與自己,還是與別人相處,控制好情緒,的確能讓歲月靜好,提高幸福指數。

從改變自己開始,渡心、渡己、渡人

2、渡己

與叛逆期的女兒相處,有時不經易的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都會被對方死死咬住不放,為了照顧她的情緒,我學會了忍讓,我相信一本書上說的那樣“叛逆期過了,一輩子不叛逆。”我彷彿被拔掉了利齒的老虎,讓她痛痛快快叛逆個夠,欺負個夠。人在底層,徹底變慫了也別有一番滋味,女兒與我相處越來越好。我想,人出來混早晚是要還債的,也許是在她小的時候我太過壓抑了她。

我愛先生,先生也愛我,但是我們倆都是急躁脾氣,一擦就著。慢慢的,我學會了繞開他的情緒,體諒他情緒背後的疲憊。我們倆在一起,越來越和諧幸福。因為懂得,我才能給予對方所需要的愛和理解。

前半生做錯過一些事情,也錯過一些機會,終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惑之年,我們又生了一個女兒,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從改變自己開始,渡心、渡己、渡人

3、渡人

那個女生,能說出話來了

有一天中午,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女生走到我面前,用手比劃著卻說不出話來。

我把她叫到一間辦公室單獨溝通,我說,她用筆在紙上寫,她說她感冒了嗓子疼得說不出話來,她去醫務室了,但大夫讓家長證明無過敏史才能給她藥吃,而她媽媽不希望學校給她打電話,她很焦慮不知咋辦。

我向她解釋這是大夫的職責,必須徵得家長同意之後才能給學生用藥,我不是醫生,我這兒有咽炎片,如果她敢服用,我不怕擔責任,因為我和我女兒都服過沒事。

她沒有服藥,就能開口說話了,我懂得她不是疼得說不出話來,而是心理阻礙。能夠渡人,我非常高興,也增加了我繼續助人為樂的信心。

從改變自己開始,渡心、渡己、渡人

那個媽媽,能給兒子做飯了

一天早餐,同事說她的遠房侄女,婚前是一個很正常的漂亮女孩子,在生了雙胞胎兒子之後,先是說不出話來,後又手腳麻木,不能正常行走,到最後嘴歪眼斜,服藥都由父母喂到嘴裡。在我多次與她聊天、通信後,她的病情漸漸好轉,竟能給兒子做飯,還做起了網上代購。

我竟然能夠醫心,回想與她的聊天內容,我與她有過共情,在父母家人都覺得他沒病時,我體諒她那是一種病,身心俱焚,無力時連手指頭也不想動。我不是心理醫生,但這麼多年,也許我是她遇到的唯一能理解她、認同她的人。“助人者樂”,能夠開導、幫助別人,讓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幸福。

從改變自己開始,渡心、渡己、渡人

這讓我想起刻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一塊墓碑上的一段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從改變自己開始,渡心、渡己、渡人

三毛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里,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所幸我迷途知返,一直在努力改變自己。雖然事業上平平庸庸,但是我收穫了一個越來越好的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希望今後餘生,我能繼續修行,讓自己舒服,讓別人舒服,老了老成一個慈祥的老人。

我是杏林心暖,杏林是“醫學”之意,希望我的文字,能夠醫心、暖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