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方臘是明教教主,為何沒有出現在《天龍八部》或者《射鵰英雄傳》的江湖裡,難道不是高手?

詩人袁公


金庸最開始提到明教,卻是藉助老頑童之口。

在桃花島上,郭靖偶然遇到被囚禁十五年的老頑童,二人一老一少竟然聊的極為投機,老頑童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說話之人,就將《九陰真經》的來龍去脈全部告訴郭靖。

原來《九陰真經》創作人是徽宗時期的文官黃裳,正是他總結道家群書,竟然無師自通練成一身武藝。後來,皇帝派遣他去剿滅勢力正在崛起的明教,於是他與明教結仇,導致黃裳一家全部被殺,他為了復仇就躲進深山老林,參悟武學之道,最終武功大成。

所以,明教最開始是在老頑童描述《九陰真經》的來歷時提到。

由此可見,明教在徽宗時期也是聲勢浩大,這才引發徽宗的警惕。

後來,在《倚天屠龍記》中,對明教的描述更加全面。畢竟此時的明教在江湖上的影響力是極大的,而張無忌也成為了明教教主。

此時張無忌剛剛化解六大門派圍攻之危機,繼任新一任明教教主。在光明頂,明教眾人向張無忌介紹明教的歷程以及行為處事。

張無忌才知曉徽宗時期與梁山水泊同時間造反起義的方臘也是明教教主。當時他領導明教也幹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只可惜實力有限,未能成功。

但是,方臘此舉也足以在歷史上留下轟轟烈烈的一筆。



方臘的事蹟只是在後人口中有所提及,但是方臘本人並未在金庸作品中正面出現過。這其中的原因是金庸的作品時間段跳過了方臘所處的時代。

《天龍八部》處於宋哲宗時期,離還沒有到宋徽宗,而徽宗皇帝在位也有二十六年。也就是說,天龍結束離徽宗後期也有將近二三十年的時間,方臘還沒有任何的起色,估計還是一個毛頭小子。

《射鵰英雄傳》基本上已經到了南宋中期,岳飛已經遇害,可見與北宋徽宗時期也隔了數十年。這中間也很難再與方臘聯繫的上,故而射鵰時代也沒有方臘的事蹟。

也就是說,方臘出現的時期恰恰就是天龍時代和射鵰時代這中間空白的一百年,這期間也有許多的故事,但只是一些隻言片語,需要去揣摩。

譬如,這個時代出現頂級高手黃裳,他與明教結仇,黃裳的經歷恰恰成就了他自己,也成就了《九陰真經》。

如果黃裳沒有與明教結仇,可能後世就不會出現《九陰真經》,那麼後世人為之爭的頭破血流的事情就不會出現,江湖就顯得過於平靜。

再說,這個時代極有可能也是獨孤求敗的時代,他影響了楊過,可是他的故事竟然沒有一人知曉,然而金庸的隻字片語卻讓獨孤求敗這個人物光芒四射,讓人拍案叫絕。

所以說,金庸對這個時期著墨不多,雖然沒有明寫方臘,但是也讓人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其實,在這兩部作品裡面沒有提到方臘,很大程度上還是與兩部作品所宣揚的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

金庸先寫的《射鵰英雄傳》,後來寫的《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的早期作品,所以對於名族正統這一方面強調的很明顯,所以他塑造的郭靖,正是一個把民族大義看的比一切都重,他雖然成長在蒙古大漠,可是他內心始終都屬於漢人。在得知成吉思汗要揮師南下時,他毫不猶豫放棄在蒙古大軍中的地位權勢,選擇南下保衛大宋對抗蒙古大軍。這就是金庸早期的個人英雄主義。

然而,方臘卻是造反起義,反抗大宋朝廷,這與郭靖的所捍衛的完全相悖,所以金庸也沒有正面的去提及方臘。

而到了《倚天屠龍記》中,當權者卻不是漢人,而是蒙古人,所以此時漢人為了恢復自己的江山,就一直對抗朝廷。所以,此時起義造反的卻成為正義,朝廷就是大逆不道。明教所做的一切就代表著千千萬漢人的利益,故而就是名族大義。此時,在提及方臘,就顯得理所當然,毫不違和。

《天龍八部》裡面雖然金庸的名族價值觀有很大的改變,沒有絕對的正統,譬如蕭峰本是契丹人,可是一心維護著大宋的利益。但實際上,金庸更同情黎民百姓,不管是遼人,漢人,抑或西夏人,吐蕃人,都是百姓,都是無辜的,他絕不希望發生任何戰亂,導致生靈塗炭,血流成河。

當然,起義這種形式也不是他所倡導的,因為這也會導致血流成河。

所以說,金庸的價值觀也讓方臘的事蹟不能出現在這些作品中。



*忠肝義膽嶽老三聊武俠第321期*


忠肝義膽嶽老三






樂賞影音


金庸最開始寫射鵰英雄傳時,根本不可能考慮到日後寫成三部曲,並且給第三部中提到的人物預留位置。

都不用說從整個三部曲看,即使是同一部書,設定前後矛盾,或是照應不周,都是正常現象。就拿射鵰英雄傳舉個栗子來說,曲靈風居然死在牛家村的客棧,就不是原始設定。

從射鵰英雄傳本身的佈局看,大背景已是南宋後期,金朝被滅,成吉思汗立國的時代。郭楊兩家的背景都已無法影響到他們生活的寒微——楊家近世祖先是楊再興,也是南宋初年的勇將。

所以金庸在寫到歷史人物和事件時,必然只會從南宋來著手,從書中來看,取材於宋朝的歷史重要人物只有一個已故的岳飛。早已是明日黃花的方臘,根本不太可能進入金庸的視線。再說郭靖祖上是梁山好漢,如果安排了方臘後人,怎麼安排他的立場?是拋棄前嫌還是世代為仇?而且如果安排了方臘後人,梁山其他人的後代寫不寫?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的世界觀,基本上凡是漢人(包括歷史上是金人的王重陽及其門人),天然立場就是扶保南宋,你寫個方臘後人,是讓他當漢奸還是和南宋政權盡釋前嫌?不管怎麼寫都需要大量筆墨。而且前者和楊康有重疊嫌疑,後者怎麼讓人信服?三男主麼?

金庸小說的結構,一直是男主一枝獨秀,所以天龍八部三男主就各有專傳,射鵰英雄傳雙男主也就讓楊康徹底黑化,所以如果再加上一個方臘後人,雞肋都是好的,沒準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所以,就是金庸想到了方臘,除非把男二楊康改成方臘後人,否則只能捨棄這一構思。而從全書來看,楊康的設定顯然比方臘後人更討喜。

金庸後來修改時,肯定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在黃裳故事裡提了一下明教,算是對這個不算瑕疵的遺憾做了補救。

認為大背景下面面俱到,那只有在梁羽生的天山系列還有一點可能,但那是因為整個系列是從七劍下天山輻射而出,看似前代,其實是後做,所以才能照應更合理,即使照顧不到,也可能寫一個專傳來補白。再說梁書一向英才倍出,敵我不定也不乏先例,多安排一個有背景的故事沒什麼難度。

金庸小說完全沒有這個思路,所以也就不可能照顧周全了。


pegasus1


按照《倚天屠龍記》中楊逍所述,方臘在小說中確實被設定為明教教主,但具體是第幾代教主,這個很難考究,不過結合相關歷史,還是可以得出題主問題的答案。那便是方臘所處的年代,剛好在“天龍時期”之後,在“射鵰時期”之前。因此當《天龍八部》當世故事發生時,他尚未發跡,而到了《射鵰英雄傳》的當世武林故事裡,他又早已去世了。



在《天龍八部》當世故事發生之時,方臘還尚未發跡。

根據歷史記載,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方臘以明教的“二宗”、“三際”之說,組織群眾,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自號“聖公”,周邊各地紛起響應,起義軍捷報連連,連續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縣,東南震動。徽宗皇帝慌忙命童貫為宣撫使率軍十五萬鎮壓,起義軍戰鬥失利,第二年方臘遭叛徒告密,被捕就義身亡。

《倚天》中對方臘的描述基本上是遵循了歷來的記載,設定也是一致的,這點通過小說中楊逍在與張無忌細說明教歷史之時,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

楊逍沉吟半晌,說道:“但盼真能有這麼一天。宋朝本教方臘方教主起事,也只不過是為了想叫官府不敢欺壓良民。”他翻開那本書來,指到明教教主方臘在浙東起事、震動天下的記載。張無忌看得悠然神往,掩卷說道:“大丈夫固當如是。雖然方教主殉難身死,卻終是轟轟烈烈的幹了一番事業。”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章》


既然這樣,那小說中對於方臘這個歷史人物所設定的時間背景,應當也是和歷史一致的。歷史上的方臘大約出生於1076年,死於1121年,享年四十五歲左右。那他所處的年代與《天龍八部》故事發生之時相隔多久呢?這一個我們可以從《天龍》裡去找信息。

在“杏子林事件”中,喬峰身世被揭開,康敏所提供的有力證據中,前任幫主汪劍通的親筆信上,注有具體的時間。那時是元豐六年(1083年),小說中寫的清楚,汪劍通寫這封信時其實就是喬峰接任幫主的那一天。到“杏子林事件”發生,喬峰已經當了八年幫主,因此當時就應當是1091年。之後喬峰離開丐幫,期間多生波折,前後大約過了近三年時間,他在雁門關離世,小說的故事也隨之結束。也就是說,《天龍八部》中的當世故事,大約就發生在1091年~1094年左右。

“字諭丐幫馬副幫主、傳功長老、執法長老暨諸長老:幫主喬峰若有親遼叛漢、助契丹而壓大宋之舉者,全幫即行合力擊殺,不得有誤。下毒行刺,均無不可,下手者有功無罪。汪劍通親筆。大宋元豐六年五月初七日”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十六章》


由此可見,在《天龍八部》的故事結束的時候,方臘也就十八歲左右,那時的他應當尚未發跡,還沒成為明教教主,而在浙東領導起義,則還要到二十七年後。他沒出現在《天龍八部》裡就很正常了。

其實即便是方臘當時已經是明教教主,在“天龍時期”高手輩出的年代,或許也輪不到他亮相。武俠世界裡,他能當上明教教主,武功自然是高強的,但可惜他並不是最厲害的那個,根據楊逍向張無忌所說,明教歷史上武功最厲害的乃是第八代的鐘教主,能將“乾坤大挪移”練到第五層。不要說方臘,就說是僅次於鍾教主的第三十三代教主陽頂天,到“天龍時期”,或許也不見得有多厲害。

到《射鵰英雄傳》故事開始時,方臘則已經去世多年。

結合《射鵰英雄傳》中,周伯通在跟郭靖談起《九陰》來源時的相關描述,方臘起義失敗的原因,很有可能還與當年被徽宗皇帝派去剿滅明教總壇的黃裳有關。

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後,便下了一道聖旨,要黃裳派兵去剿滅這些邪魔外道。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著實有不少武功高手,眾教徒打起仗來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麼沒用,打了幾仗,黃裳帶領的官兵大敗。他心下不忿,親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戰,一口氣殺了幾個什麼法王、什麼使者。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十六回》


這其實是明教第一次出現在金庸武俠裡,從時間上看,黃裳帶兵去剿滅明教時,當時明教的教主應當就是方臘。我們可以設想,可能當時就是因為方臘在東南起義,震驚了朝廷,徽宗皇帝為了將明教連根拔起,在下令童貫率兵前往浙東鎮壓起義的同時,又命黃裳領兵前往明教老巢圍剿。而黃裳在那一役,殺了明教的包括法王和光明使在內的很多高手,嚴重的創傷了當時的明教,以致他們沒能支援遠在浙東起事的教主,方臘最終因叛徒告密而被捕,隨後就義。而且也正因方臘當時不在明教總壇,黃裳因此沒有機會與方臘直接交手。

由此可見,方臘是跟黃裳同一時代的人。黃裳在與明教一戰之後,引來了江湖仇殺,他的家人因此全部被殺,而黃裳則是潛隱山林,為了復仇破解仇人武功之道達四十年之久。四十年後,他重出江湖,但仇人皆已死盡,他有感於自己也不久於人世,為了不負自己多年的心血,便將他破解天下武學的成果寫成了《九陰真經》。

又數十年後,《九陰真經》重現江湖,引起各路人馬的紛爭,掀起了無數腥風血雨。王重陽為了平息這場紛爭,還江湖武林一個安寧,於是出面奪下經書。王重陽在奪下《九陰真經》之後,為了表明自己奪經非私,於是邀請了天下絕頂高手,在華山進行論劍,以定《九陰真經》的最終歸屬權,這也是《射鵰英雄傳》故事的前因之一。


所以說到第一次華山論劍之時,方臘實際上已經去世了八十年時間,到郭靖等人的故事發生時,就差不多有一百年。一個一百年前的人,沒出現在《射鵰英雄傳》當世故事中,更正常不過了。

實際上,在“射鵰三部曲”中有提到,但沒在時間背景先前的小說中出場的人物還有很多,比如獨孤求敗、林朝英、斗酒神僧這些都是。他們有些是時間上與方臘那樣,與當世武林的故事錯開了,有些只是通過回憶的形式被小說所提及。他們的存在各有各的作用,楊逍跟張無忌提起方臘,也是為了藉助他的事例,推動張無忌在消除了明教與武林各派的積怨後,團結一致,帶領天下義士對抗蒙元朝廷,實現漢人百年的復國大業。

楊逍道:“天下百姓苦難方深,人心思變,正是驅除韃子、還我河山的良機。昔年陽教主在世,日夜以興復為念,只是本教向來行事偏激,百年來和中原武林諸派怨仇相纏,難以攜手抗敵。天幸張教主主理教務,和各派怨仇漸解,咱們正好同心協力,共抗胡虜。”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章》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

首先,方臘,生卒年是1076~1121,但是1120才起事,在《水滸傳》一書中也是1121年被梁山剿滅,自己為魯智深所擒(民間有傳武松)。金庸《天龍八部》的主線時間是1092(段譽到無量山)~1095(蕭峰自殺雁門關)。兩者的時間線是錯開的。

其次,方臘為睦州清溪人,眾所周知,睦州城是鄧元覺身死之地,而清溪縣則是秦明戰死之地。接近於方臘老巢,位於今杭州境內,而天龍故事主線也集中在中原(少林寺),西北(靈鷲宮),北方(契丹)和西方(西夏)以及西南大理等。很少涉足長江流域。所以兩者的活動地點又是錯開的。

最後,順便說一句,有很多人說乾坤大挪移是斗轉星移的衍生或者復刻版。其實不然,乾坤大挪移傳自波斯總教,明教乃是山中老人霍山於公元3世紀創立,聖火令武功也為其所創,而乾坤大挪移的撰寫者則眾說紛紜,但流傳最廣的說法也是霍山所創。斗轉星移則是五代至宋初(公元10世紀)的慕容龍城所創。這期間相距700年,同時乾坤大挪移與斗轉星移也大不相同,前者集九大功能,後者只是借力打力還施彼身之技。明教歷史上,最厲害的教主練到第五層乾坤大挪移便即身死,方臘多半不如陽頂天(四層),張無忌身兼九陽乾坤大成,放到天龍尚且有虛竹段譽可以匹敵。換作是方臘,武功必定在四絕之下,介於遊坦之和段延慶之間水。高於慕容復丁春秋等人。當然這些都無足輕重,畢竟方臘不可能出現在天龍世界裡。






phree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天龍八步》的背景都是發生在南宋的時期,有人說南宋我們中國歷史上比較發達的時期,四大發明一個誕生在北宋時期,兩個誕生在南宋時期。比如北宋的《清明和上圖》,畫中描述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當年的繁榮。

那麼,如此發達的宋朝時期,所謂的“江湖門派”那肯定是少不了了。

真實的門派應該有青城、峨眉、南北少林、崆峒、丐幫、武當、全真、崑崙、桃花島等,

小說裡面也許也會有一些虛構的門派,至今無跡可尋的,比如唐門,金剛門、雙子們等等。

這就導致了在南宋時期,江湖上武俠門派繁多,且強大。一位網友描述說“雙鵰和天龍好比史前世界,有全真教和各種恐龍級別的生物在,哺乳動物的少林明教等只能求自保,蒙古就像小行星撞擊滅了恐龍級別的生物,於是這些哺乳動物開始統治世界”

所以說,方臘也許在這個時期武功不錯,但是這南宋時期那是人才濟濟,高手如雲啊,方臘屬於反派人物,明教時期殘害同門和江湖人士,並且天龍時方臘還沒有出生,射鵰時方臘早就死了。金庸沒有寫進去應該實屬正常,畢竟只是根據部分歷史來寫的小說,小說會刪減虛構內容等。

小編的認知裡,就是如此,也許會有小編認知外的理由,大家可以一起探討,謝謝。


瘦瘦視頻君


方臘之所以沒有出現在《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的江湖之中,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年代不符,二,方臘層次太低。

《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雖然是小說。但是在歷史背景方面極為嚴謹,絕非胡編亂造的。因此可以大致判斷一下兩個故事發生的時代。《天龍八部》的故事結束時間有明確的記載。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掌權。耶律洪基打算趁宋權力更迭之際起兵攻宋。蕭峰為了阻止耶律洪基自殺於兩軍陣前。那年蕭峰33歲。於此可以大致推斷《天龍八部》的故事發生在1060年至1093年之間。

《射鵰英雄傳》郭靖楊康的名字就是為了讓他們不忘“靖康恥”。這個歷史年代更好判斷。“靖康之變”發生在公元1126-1127年。故而《射鵰英雄傳》的故事應該發生在“靖康之變”之後的幾十年。大致年代應該在1127-1227年之間。這是個大概數值,前後都留有了餘量。

“方臘起義”發生在1120-1121年。這個年代與兩個故事發生的年代都不重合。方臘起義之時,蕭峰已經死去將近30年。而《射鵰英雄傳》的故事開始於方臘死後。時間沒有重疊,自然混的不是一個江湖。

無論是天龍還是射鵰,男主都是堅定的維護正統統治的。而方臘則是起兵造反,反抗朝廷的。這與男主的立場不符,只能是反派。但是作為反派層次又實在太低。蕭峰反抗的是大遼帝國。郭靖對抗的是蒙古帝國。與這兩個大勢力相比,方臘的“永樂”王朝,實在太弱。短短三年就徹底覆滅了。這種層次當反派,級別不夠啊。

時間節點對不上,層次又太低。所以方臘這個明教教主,在天龍與射鵰中都沒有出現。


己亥元辰


明教和方臘都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就是以這個真實的歷史原型來創作加工的。

但是方臘在書裡沒有出現過,這個我們要從下面幾點來分析。



一,歷史時代。

《天龍八部》的歷史年代在北宋宋哲宗時期,而方臘起義是在宋微宗時期。

射鵰英雄傳發生的歷史年代要晚於天龍八部,是南宋末年,這個時候方臘早就死了。

從歷史時間上來看,方臘沒有趕上天龍時代,又在射鵰發生前逝世。

所以,在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裡面,方臘沒有出場是很正常的。

二,小說創作。

文學的創作,常常是以某段歷史中發生的事情,或者以某一個歷史人物為藍本來進行創作,但是會此在基礎上進行加工。

武俠小說主要的切入口是描繪武林江湖中的恩怨情仇,雖然也有時代背景的帶入,甚至會交代武林人士和朝廷的一些恩怨,但是主要視角還是武俠江湖,天龍如此,射鵰也是如此。

這兩部書裡面絕大多數的人物都是虛構的,是歷史上不復存在的,蕭峰,虛竹,郭靖,五絕……

其實明教僅僅在金庸的兩本書裡面出現,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自己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然而這兩個之間並沒有什麼聯繫。

倚天中對明教不乏濃墨重彩的描寫,可以明教的發展史貫穿了整部書,這是因為主角襯托。

方臘在歷史上是以為農民起義領袖,起義必然會產生戰爭,大規模的戰爭中,是個體武林高手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像是郭靖那樣的蓋世高手守護襄陽不也最終城破身亡嗎。

在倚天中,朱元璋還是張無忌的下屬呢,也沒見描寫朱元璋武功多厲害是不是?

真實的方臘是否武力高強,這已經不是武俠小說探討的範疇了。

反正,他怎麼都比不上第三時代教主張無忌。除了他,明教的所有教主誰能把乾坤大挪移練到第六層?


浪子與俠客


方臘是施耐庵《水滸傳》中的人物,故事已經深入人心。而且最後死於武松之手。金庸在《射鵰英雄傳》已點到的方式,將郭勝和楊再興提及,在《倚天屠龍記》也只是點到為止:在提及了方臘,餘婆,張三槍等歷任教主的名字,與主題無關的枝枝蔓蔓,實在沒必要。象《蜀山劍俠傳》那樣的枝蔓叢生,讀起來好累。


崔語軒1


北宋時期農民起義領袖方臘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小說《水滸傳》中也出盡風頭,手下將領讓梁山一百單八將折損大半,雖然最終被擒,卻也無愧於英雄之名了。那麼方臘為什麼沒有在《天龍八部》或《射鵰英雄傳》中出現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時代不對。

根據《宋史》所載,宋徽宗時期,東南一代深受花石綱之害,百姓怨聲載道,方臘趁百姓不滿之機,暗中把貧困失業的人組織起來。宣和二年,也就是公元1120,方臘率眾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至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方臘及妻子邵氏、兒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在梓桐峒的石澗中被俘。

《天龍八部》的結尾,喬峰在雁門關外逼迫遼皇耶律洪基立誓永不侵宋,這一年是宋哲宗趙煦親政之年,即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天龍八部》的主體故事就此結束。此時方臘很可能只是個小屁孩,最多是個少年郎,自然不可能在《天龍八部》的故事中出現。

《射鵰英雄傳》的開頭,郭嘯天、楊鐵心在牛家村結識了丘處機,這一年書中帶言是慶元五年,公元1200年,這時方臘已經死去80年了,當年與方臘軍交戰被殺的梁山好漢郭盛的後人郭嘯天都已經成家立業了。方臘自然不可能出現在《射鵰英雄傳》的江湖裡了。

金庸小說中確實曾經提到過方臘,不過是在《倚天屠龍記》中,在這本書中,金庸將方臘設定為明教教主。《倚天屠龍記》第十一章中寫道:“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

但是,歷史上的方臘是不是明教教徒,目前還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方臘起義就是明教起義,因為方臘起義之時,江浙一帶確實流行吃菜事魔的明教。不過也有人認為,史料中並沒有記載過方臘吃菜事魔,官方文書中也沒有稱其為“魔賊”“吃菜事魔”,所以方臘並非明教信徒。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