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上才有的“蟲卵”,價值十分高,一斤50元,農民卻怕它出現

說到竹筍相信大家都吃過,用來炒肉簡直爽口,還有醃製成酸筍,味道也是槓槓的,但新鮮的竹筍只要春節才能吃到,之後就長大為竹子了,竹子雖然不能吃,但竹子除了本身的價值很高之外,它的落葉還能滋養出許多好吃的東西來,最常見的就是生在竹林裡的野生菌,如羊肚菌、雞樅菌等等,同時在竹林裡還能生長出竹筍來,可以說竹子和竹林就是一個天然的小寶庫呢。

竹子上才有的“蟲卵”,價值十分高,一斤50元,農民卻怕它出現

當然,竹子身上的寶貝可不止這麼點,筆者今天還要跟大家說一種十分稀罕且價值十分高的東西。不知道大家是否在竹子身上見過一種黃色或粉紅色,類似“蟲卵”一樣的東西呢?若是見到了,筆者首先說一聲恭喜,因為它的價值十分的高。

這種東西叫做“竹黃”,在民間也稱之為赤糰子、竹花、竹繭、竹膏,是竹子身上才能生長出來的一種特有的藥材。竹黃是肉座菌科真菌竹黃的子座及孢子,是一種寄生類的真菌,主要寄生在箭竹和短穗竹身上,當然,其他竹類它也會寄生,但是沒有這2種竹類的寄生率大。

竹子上才有的“蟲卵”,價值十分高,一斤50元,農民卻怕它出現

那麼既然說了竹黃價值十分的高,到底高在哪裡?

早在我國古代的時候,竹黃就是民間一味比較貴重的中藥材,認為其價值和三七、人參較為接近,故而那時候民間也將其稱為竹三七、血三七、竹參等。而許多生活在農村山區,對竹黃比較熟悉的農民朋友,總會在竹黃出現之後,將其採摘回來,曬乾之後用來泡酒,據說這泡出來的朱黃酒對風溼有著很好的作用。

而筆者也查閱了相關的書籍,在《全國中草藥彙編》中有記載:“竹黃味淡,性平,有祛風除溼,活血舒筋,止咳之效,主風溼痺痛,四肢麻木。清明前後採下,曬乾。”

竹子上才有的“蟲卵”,價值十分高,一斤50元,農民卻怕它出現

有很多朋友可能會好奇,竹子我們這裡也有,但是卻從來沒見過竹黃,這是怎麼回事呢?實際上竹黃的出現不僅需要那特定的真菌,還需要一個生長條件,那就是處於衰敗或即將衰敗的竹林才會有,也就意味著只要竹黃出現了,那麼這片竹林的壽命就不長了,所以很多農民朋友雖然喜歡這竹黃的價值,卻也怕它出現。

當然,竹黃由於出現的條件十分特殊,即便現在已經有人工培育了,其價格還是十分的昂貴,一般一斤要50元以上,所以大家以後若是在竹林裡見到了竹黃,可別錯過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