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鎖鑰”的雲南曲靖

與貴州、廣西毗鄰的雲南曲靖,是邊疆中的內地,素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它距省會昆明120公里,地區面積2.89萬平方公里,轄內有彝、布依、壯、苗、瑤等八大民族獨特的語言、服裝、風俗和信仰。



曲靖因古代此地屬曲州及靖州,故得“曲靖”之名。曲靖為古滇國腹心地帶,史稱"靡莫之屬",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常 修通了起自四川宜賓,終於雲南曲靖的“五尺道”;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劉徹派兵打敗了盤江流域一代的“勞浸、靡莫”部族,滇國歸順了漢朝,在今三岔一帶建成了味縣。


“滇黔鎖鑰”的雲南曲靖


曲靖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境內風味獨特的“宣威火腿”自明清以來已有盛名,以其色鮮、質純、味香而馳名中外,還有味道獨特的陸良板鴨、曲靖韭菜花、沾益辣子雞、馬龍蕎絲等。另外,曲靖因接近內地,交通較為便利,與中原交往較多,並與四川接壤,其烹調口味與川菜相似。


富源全羊湯鍋

富源美食文化氛圍濃厚。在眾多美食中,全羊湯鍋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在富源,要吃全羊湯鍋的去處有很多,但如果是週末有時間,或是要款待外地朋友,勝境關是首選。在那裡,不僅可以看到厚重文化積澱的歷史見證,看到自然氣候的天然分野,還可以在獲得精神愉悅的同時,享受味覺的盛宴——小街子全羊湯鍋。


“滇黔鎖鑰”的雲南曲靖


小街子是在雲南省富源縣和貴州省盤縣交界處的一個鄉街子,過往車輛吃飯休息非常方便,滇黔兩省慕名驅車百里僅為大吃一頓的,也不在少數。羊肉館沿交界的公路兩旁一字排開,人未下車,早就有一陣陣誘人的清香撲鼻而來。


簡陋的房屋,簡易的傢俱,完全是農家最樸實的設置。要好分量,一撥人圍著一個洗臉盆大小的湯鍋,鍋的中間有一個鐵架子,架子上擺放著一碗蘸水。拿起筷子,圍在火鍋旁汗流浹背專心致志地吃著鍋裡的肉、喝著碗裡的酒,讓人感到熱情澎湃。


“滇黔鎖鑰”的雲南曲靖


胡竦魚

做胡竦魚的原料首選鯽魚,以每條二三兩重的為最佳,這樣不但肉質細嫩,且可免去魚刺細多之苦。若魚肚內能留有魚子,吃起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一邊把鮮活的小鯽魚迅速拾掇乾淨,加鹽稍作醃漬,一邊熱鍋上放入豬油,七八成熟時加幹竦椒段炸炒,出味後再放生薑,加開水,將魚投入熬煮數分鐘,起鍋時加胡椒粉和味精,碧綠的芫荽整根浮在面上,色澤紅綠奪目,著實好看。


“滇黔鎖鑰”的雲南曲靖


豆燜飯

雲南省四季如春,常年時鮮蔬菜不斷,每年春節期間青蠶豆或青豌豆上市,民間都做豆燜飯嘗新的習俗。豆燜飯是選用剛摘下的鮮嫩蠶豆,剝殼去皮留下豆米,熟火腿切成指甲大小的片,再把上米摻入二分之一糯米掏洗乾淨,煮熟控出米湯。


鍋上火,先把火腿炒香,加入蠶豆米,加精鹽,味精和上湯,再倒入米飯,蓋在蠶豆和火腿上,用小火將湯燜幹,稍後將下面的火腿和蠶豆米與上面的米飯拌勻即成。


“滇黔鎖鑰”的雲南曲靖


洋芋雞

做洋芋雞的主料沒有太多的講究,只是雞要嫩,有童子雞最好,洋芋儘量選用麻皮水分少的那種。兩者比例一般是洋芋比雞稍多一些,再加入其它配料,用高壓鍋燜制而成。出鍋後的洋芋雞色澤紅亮,雞肉鮮嫩,洋芋或面而不爛。


黑皮子

黑皮子其實是曲靖當地農家風味的五花肉,是曲靖市麒麟區的一道美食,其色澤棕紅髮亮,味道肥而不膩,鮮香滋嫩。曲靖當地人在大年小節這樣的大日子,家裡必定有“八大碗”,其中但酥肉、丸子、黑皮子這三樣菜是必不可少的。


“滇黔鎖鑰”的雲南曲靖


老廠酒

羅平有一種包穀酒,因產於虎山腳下的老廠村,故名老廠酒。老廠酒已有150多年的釀造歷史。不加酒精的純玉米發酵法、當地獨特的高品質清泉水和銅鍋釀造工藝,使老廠酒酒質醇厚、濃香撲鼻,深受百姓青睞。但長期以來,由於小作坊式的生產,老廠酒產量不高,致使人們“常聞其名”而“不謀其面”。


直到近幾年,羅平把老廠酒作為當地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開發,採取“公司+農戶”的形式擴大規模,才使好酒走出深山,暢銷於曲靖、昆明等地。1995年,正當沱牌枸杞酒在曲靖走紅時,老廠酒才算告別了散裝歷史。


“滇黔鎖鑰”的雲南曲靖


沾益辣子雞

曲靖市沾益縣西平鎮的沾益辣子雞,有百年曆史,作為滇菜的代表作,其獨特的原料、獨特的配方、獨特的加工工藝,辣而不辛、食和味醇,致使名振滇中,享譽海內外,是為西南乃至中國最出色的菜餚之一,招牌在中國西南地區乃至更遠處都隨處可見,可謂"不吃辣子雞,白來彩雲南"。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