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在商代古玉加工中的应用,以点带面,提高鉴定眼力(干货)

在商代玉器中,圆圈线常用来表示动物的眼睛,如玉鱼、玉鸟。本文看图说话,分析工痕,掌握工艺,了解工具。

一、工痕

微积分在商代古玉加工中的应用,以点带面,提高鉴定眼力(干货)

鹿邑太清宫长子口M1出土商代晚期玉饰,臣字眼的眼珠为圆形线圈,线槽坡度不甚明显。

微积分在商代古玉加工中的应用,以点带面,提高鉴定眼力(干货)

圆圈线的沟槽多呈斜坡状,也有斜坡不显著而作粗线者。圆弧不够规则,过渡生硬。放大观察,线槽内部可见交织放射状条痕,细密毛躁,长短不一。

二、工艺

微积分在商代古玉加工中的应用,以点带面,提高鉴定眼力(干货)

不难看出,这件玉圆圈并非正圆,而是“削方为圆”。制作时,先有起稿,然后按照圆形切线的方向,不断变换角度,采用切线逼圆、以直取弯的形式,磋磨而成。

微积分在商代古玉加工中的应用,以点带面,提高鉴定眼力(干货)

这其实就是微积分原理。多边形不断变化,达到一定极限,就成了圆形,这是由当时的工具决定的。

三、工具

微积分在商代古玉加工中的应用,以点带面,提高鉴定眼力(干货)

商代玉器的阴线均为细石器、砂岩类工具以及金属片制作,未见砣工痕迹。工具决定工艺,工艺决定工痕。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本文通过馆藏商代玉器微距分析,阐述了圆圈线的加工工具、工艺与工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笔者倍感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