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15、太行山中"毛主席万岁"的东交口水柜

【大年三十】1、太行山中登梯贴对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当地,腊月二十三之后就可以贴对联,但最讲究的家庭还是大年三十上午。

【大年三十】2、穿越太行山大型西交口渡槽

西交口村是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的一个行政村。

西村乡位于修武县西北部太行山区,总面积188.73平方千米(2017年),辖35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总人口16548人(2017年),耕地面积1.28万亩。200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乡镇。

西交口渡槽是西交口村人,在当年农业学大寨时,自力更生建造的16拱大型渡槽公程。由于,缺少水文地质工程技术条件,这雄伟的历史建筑且没有通水。但在本村人心目中是一个宏伟的建筑,做为这条山道的一座山门。

【大年三十】3.走进太行山区西交口

从太行山大型西交口渡槽的下面拱门开车往东过来,就进入西交口村。这曾经是农业学大寨的典范。

【大年三十】4.西交口村街道多处为什么站有带红袖章的人?

在没进入太行山大型西交口渡槽时,远处明显就看到在进村设限杆处,站着三、四个带红袖章的人,我以为是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监测设岗到山区,不让进村了。

结果,走近才了解到都是村委干部带着安全检查的红袖章。大年三十,是太行山区人祭祖上坟请仙保佑的日子,每年家族都要举行大型活动,尤其要放炮进行。为此,常引起火灾。所以,每年的今天,村干部都要给过往去坟地的人进行安全检查。

【大年三十】5、对称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年三十进太行山区,正是贴对联、挂红灯笼的时候,特别是在大年三十这一天里,在这一天里挂红灯笼这种做法是很常见的。不光是喜庆的,挂红灯笼也是有讲究的,大年三十挂红灯笼需要对称挂!

【大年三十】6.节日的气氛挂在脸上

到了三十,农村都基本准备了。外面的人也都回来了,已进入准新年了。

【大年三十】7、山里也有孤独的人

太行山区也有孤独的人。

当我见到一个从山上拾柴火下来的老人,他就说他一个人孤守着老土屋。今天不拾柴火,就没有生火的材料做饭。

当我下山时,顺着一缕炊烟向下看,正看到这位老人在生火做饭。预祝他也会幸福快乐!

【大年三十】8、1968年3月建成的"忠"字水柜

文化大革命的三忠于四无限

三忠于

永远忠于毛主席 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 永远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四无限

对毛主席要 无限忠诚 无限热爱 无限信仰 无限崇拜

这个西交口村的水柜,就是在这个时期所建

。水柜上方,心型中有"忠"字的两个大图案还很明显。下面的字都刻除掉了,应该就是上面的三忠于四无限吧

【大年三十】9.太行山上比枸杞美丽的野果

太行山上,成片象枸杞的野果,在冬日的田野中很是醒目。

在中国枸杞有很多民间叫法,如苟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红青椒、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红耳坠、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津枸杞。在宁夏枸杞主产区,宁夏省中宁县,农民们习惯称呼枸杞为“茨”,茨即蒺藜。这是由于野生枸杞与蒺藜相似,常被混采作烧柴,在民间把“茨”当作枸杞的俗名叫惯了。

【大年三十】10、太行山母亲的怀抱

这太行山见到的牛,应属肉牛,个头也大,应该不属于当地太行山牛。

【大年三十】11、走进太行山的中国传统村落东交口

东交口村位于西交口村的东邻,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拟将东交口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大年三十】12、在东交口村听姜强讲那过去的事情

东交口村位于修武县西村乡,是两河道于山口的交汇处,与千年瓷都当阳峪隔山而立,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家在市内工作居住的姜强,在老家东交口村的老土屋也重新翻盖成精细的江南小宿舍,他主动为本村申报成功了传统村落。过春节回来,给我讲述了东交口村的故事。

大年三十,姜强吸着烟,坐在新房院门口石台上给我讲述申报传统村落的事情。又讲了"交口"的来历,是因为山西柳树口通往修武承恩镇(今焦作市山阳区恩村)的古道,在到达修武长岭后,分岭上和沟底两条小道,走沟底的由长岭经葛沟池、连阴寨、窄门到达此处,走岭上的从长岭经西岭后到达此处,最后两道在此交会,合为一道,顺瓮涧河道南下经当阳峪等村到达商业重镇承恩镇。

两道相交,并由此出山口,故而得名为交字口,简称交口,并形成了村子,东边的叫东交口,西边的叫西交口,名字由此而来……

【大年三十】13、每斗米麦可换六个女子的东交口荒岁碑

东交口村内有两处记录光绪三年大荒之年的悲惨景象,人们可以从东交口村口的荒岁碑来了解。立于民国的荒岁碑上记录着东交口一带的悲痛往事。

碑文内容摘录如下:

【自古荒年之甚,莫甚于光绪三年,东至长垣,西至长安,南至汝州,北至太原,十分之中留二三。我东交口村三百余口所留者六十有奇,西交口村五百余口所留者亦六十有奇,岭后、大掌、艾曲、东西岸、小南坡、圪料返、洼村、当阳峪大抵皆如是。最可骇者牛大肚河村二十余家,逃荒回来者只一人而已,真可悲也。当其时,家家食榆皮,食蒺藜,食杆草,食白矸,食骨头,食皮绳,以延生命。人无门路,不能养生,所以食死人者有之,食活人者有之,甚至父食子、子食父,山川两社不下数十家。】

在村南泉寺门前的东交口石刻后面刻有:荒岁碑记述了光绪三年我县灾荒人吃人、每斗米麦可换六个女子的惨景⋯⋯

从碑文中可知,光绪三年的饥荒,让山区人口骤减,东交口原有三百余口,灾荒过后,仅剩六十余口。之后经过几十年的缓慢恢复,民国年间也不过有二百余口人。到了1942年,豫北又发生了大旱,铺天盖地的蝗虫让庄稼颗粒无收,加上当时兵匪肆虐,战乱不断,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村民们能动的被迫到山西逃荒谋生,不能动的只好在家坐以待毙。有的死在了路上,有的在家被活活饿死。这场灾荒下来,东交口人口又去了一半。

现在的生活好了,人口又多了,目前村里有800多口人。

【大年三十】14、细观东交口的清朝中、晚期建筑

有石头房、土房、窑洞、四合院、地坑院等。东交口村有成群连片的80余座清中晚期建筑,是南太行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在东交口村,传统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有豫北特色的土窑、石箍窑和土石楼院等,建筑用材是煅石、片石、土坯等。《云台山的58个第一》一书中记载了东交口村60余套窑院的记录,为修武县窑院之最。其中姜家窑、李家地坑院、土木四合院、杨家土石瓦房院、楼院遗址很具代表性。杨家土石瓦房院石雕、木雕、砖雕雕刻线条简洁大方,风格粗犷朴实。

【大年三十】15、太行山中"毛主席万岁"的东交口水柜

在东交口村中的河道古井边上,有一个建于1958年的水柜,用于将水井的水抽上来,方便群众使用。水柜旁有防风孔,供晚上汲水、放灯使用,亦可放些杂物。

水柜正面刻有毛主席万岁和毛主席语录精选,很有时代感。

【大年三十】15、太行山中"毛主席万岁"的东交口水柜


【大年三十】15、太行山中"毛主席万岁"的东交口水柜


【大年三十】15、太行山中"毛主席万岁"的东交口水柜


【大年三十】15、太行山中"毛主席万岁"的东交口水柜


【大年三十】15、太行山中"毛主席万岁"的东交口水柜


【大年三十】15、太行山中"毛主席万岁"的东交口水柜


【大年三十】15、太行山中"毛主席万岁"的东交口水柜


【大年三十】15、太行山中"毛主席万岁"的东交口水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