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寧夏 獨此一處

放眼寧夏 獨此一處

走在山丘上的呂元安,守護著他牽掛的二道溝巖畫。

寫在前面

每一個村落,都有它的歷程和故事,是為村志;每一個村落,都有它的標誌與靈魂,也是另一種含義的“村志”。“尋找村志”系列報道,走進寧夏有故事的村落,記錄它的“村志”,發現它的“標誌”,書寫這片土地上的生動變遷。

一道溝、二道溝、三道溝……靈武市臨河鎮的人都說,臨河鎮有八道溝。二道溝只不過排在第二,若是從南往北數,它還排不到第二呢。二道溝村,便是坐落於溝邊的村落。如果不是緊挨銀川河東國際機場(以下簡稱“河東機場”),身居水陸空樞紐所在,並且還發現了遠古巖畫,這裡應該還是會像三道溝、四道溝……那樣,一直沉默下去。

山溝旁的一個村

二道溝村的人都說,二道溝太普通了。一條溝有啥特別的?不就是山洪爆發時的排水溝。這地方東邊是山,下起暴雨,雨水就匯聚起來向西流,最終匯入黃河。時間長了,地面上就沖刷出了八道溝。“要說起來,水洞溝也不過是我們這很多溝裡的一道溝。”村民們的玩笑看似漫不經心,但旁人還是能從這話中,聽出他們對“擁有”水洞溝深以為榮。同樣的,二道溝即使再普通不過,也是他們心中的“珍貴財產”。

56歲的村民呂元安就這麼認為。以至於46年後的今天,他還能準確地說出二道溝村民們搬遷至此的時間:1974年~1976年,花費三年時間,原靈武市甜水河村的村民整體搬遷到如今的臨河鎮境內,因為靠近“二道溝”,人們便自然地把這個村子叫成了“二道溝村”。

其實對於村民來說,“二道溝”和“甜水河”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只不過在甜水河村,他們種的是糜子,漫山遍野地放羊,在二道溝,羊還是一樣的放,而糜子卻變成了小麥和玉米。“路是土的,房子是土的,啥都是土的。”56歲的呂元安對二道溝村最初的記憶,停留在一個“土”字上,“那時候的日子,苦得沒法說。”他輕皺眉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樸生活,在二道溝村持續了21年,直到1995年,河東機場在距它兩公里的地方開工建設。1997年,正式通航的河東機場改變了銀川人的生活,也給它旁邊小小的二道溝村,帶來巨大影響。

身居“水陸空”樞紐

“這個村子,靠近機場,也靠近河……村民們將黃河東灘上的蘆葦當作房屋西側的綠植,所以它也是一個離黃河最近的村落。”這段話,出自在河東機場工作的姬尉文寫的一篇文章——《春風十度臨河鎮》。

姬尉文是在機場上班的城市人,他站在局外,將河東機場對鎮子和村落的影響,一一細數。他細細觀察過鎮上人們羨慕空少、空姐的神態,吃過村裡“太過筋道”的炒燴肉,也親眼目睹了銀川推行“全域旅遊”戰略後,臨河鎮的變化:打造沿黃旅遊帶,建立3000畝長棗產業園,二道溝村建起了亭子、公園,村民的房子,變成了民宿……

身為“局外人”的姬尉文,同時又是“局內人”。他熟悉鎮上哪家羊肉好吃,哪家牛肉筋道,也瞭解這裡夜生活的終點是22點,他知道鎮子上誰的字寫得好,誰念念不忘過去的生活,他更因此熟悉了二道溝巖畫,也會站在黃河邊看著夕陽感慨萬千。他的感受,和從河東機場來這裡遊玩的旅客一樣,他們匆匆路過二道溝村,走的時候,卻對這裡念念不忘。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二道溝村,就有這樣的魔力。

西鄰黃河、緊依濱河大道、東靠銀昆高速、北望河東機場,未來又有銀西高鐵經過,二道溝村可謂身處“水陸空”全方位立體樞紐,放眼寧夏,獨此一處。而二道溝村的魅力,遠不止此。除了區位優勢,讓二道溝村廣為人知的,還因為這裡有以它名字命名的——二道溝巖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