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連雲港老街,又名連雲老街、連雲古鎮,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是一座具有山城特色的濱海古鎮,連雲港市的歷史發展變遷中的四條老街之一(另有海州古城中大街、民主路文化街、南城六朝一條街),現為區重點打造的旅遊景區。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老街本是一個小漁村,原名老窯,1933年,因連雲港海岸線東移,原大浦港船隻經常擱淺,港口遂遷至老窯,當時隴海鐵路局廖秋傑局長認為港口建成後仍稱老窯太土,便從港口北邊的連島和南邊的雲臺山各取首字拼成"連雲"一名,後來在路過宿遷的火車上遇見時任縣長的王公嶼,二人商討後取得共識,遂登報公佈。之後,隨著鐵路和港口建設,逐步發展成為典型的民國古鎮。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老街主要景點有:港口歷史博物館、隴海鐵路歷史博物館、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標誌銘、1933酒吧西餐、格蘭諾克號遊輪模型、七一廣場、老碼頭大食堂、連雲港人民影劇院、朱家大院(民俗工藝館)、老新華書店(西遊記博物館)、上海大旅社、利民巷等。

連雲港港口歷史博物館,位於老火車站西半部,館內設港口源起(秦漢--1905)、大港初建(1905--1948)、港通天下(1933--2013)、跨越未來4個展區。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隴海鐵路歷史博物館,原址是老連雲火車站,位於隴海鐵路起點0公里處。始建於1933年,荷蘭籍建築師設計,是隴海鐵路唯一保留下來的大型建築藝術精品。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標誌銘。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老街1933酒吧、西餐。1933年是連雲古鎮飛速發展的一年。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七一廣場,原為古鎮的傳統小吃街,現為鎮區最大的休閒活動場所。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七一廣場上的格蘭諾克號遊輪模型。1879年5月2日,孫中山先生從家鄉出發,搭乘格蘭諾克號遊輪第一次走出國門到美國檀香山。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把連雲港定位為東方大港。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老碼頭大食堂。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連雲港人民影劇院,為原市政廳遺址,保存有原市政廳建築。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上海大旅社,石木結構,1933年由上海馬姓商人投資設立,1945年,連雲市政府曾住此。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利民巷。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西遊記博物館,為新華書店舊址。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民俗工藝館,舊址為原國民連雲市農民銀行,建於1931年,因這座院落最初由朱姓家族所建,故當地人稱之為“朱家大院”。

連雲港老街,因港口和鐵路發展起來的民國古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縱觀歷史,老街自1933年連雲港建港,經民國政府管理、日寇侵華佔領及1948年解放後至今,在不同歷史階段都留下了時代印記,也見證了東方大港的崛起。重建後的連雲港老街集民國神韻風情、傳統民俗文明、濱水酒吧文明、時髦精品購物與海景休閒度假於一體,目前已經成為一座別具山海港城特徵的海濱石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