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祕《白鹿原》的“泡棗”意圖和作用

文||墨鏡下的溫泉


解秘《白鹿原》的“泡棗”意圖和作用

看過《白鹿原》的人都知道,他是我國著名作家陳忠實的長篇小說。講述了陝西關中的一個偏僻之地,人們的思想尚未解放,卻又急需解放的虐心場景。

在那些可惡的封建禮制的陣痛之下,人們始終在糾結著,翻滾著,並一直在探索著。而在整個作品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描述:那就是郭舉人吃“泡棗”的奇葩事兒。

話說這個郭舉人吃啥不好,偏偏愛吃味道特別的“泡棗”。這麼變態的行徑,作者卻詳細的描寫下來了。

那麼,作者描寫郭舉人吃“泡棗”的意圖和作用究竟是什麼呢?

解秘《白鹿原》的“泡棗”意圖和作用

解秘《白鹿原》的“泡棗”意圖和作用

【1】顛覆三觀,引發讀者共鳴

在當今社會,人類精神文明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倫理和道德都有了相應的高度,人文素養也有著很大的提高。

作者將郭舉人的醜陋行徑,投影下來,就是為了吸引大家產生共鳴。畢竟這是違背社會公緒良習的不齒行徑,也是在顛倒我們當代人的三觀。

通過這些顛覆三觀的描寫,更能讓讀者為田小娥的命運產生同情之心,同時也能讓讀者看到曾經那個特殊時代背景下,女性地位不平等的可憐處境。

事實上,田小娥看似嫁了個好人家,不為柴米油鹽發愁,但是卻從來沒有過上一天幸福的日子。可以說,在這個白鹿原上,女人在男人的眼裡根本就沒有平等一說。

譬如白滿倉的老婆給孩子餵奶,這在今天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她卻被白嘉軒以違反《鄉約》在祠堂裡給大肆批評了。這還不算,回到家的白滿倉,居然也為這事刪了她的耳光:

白嘉軒……瞥見白滿倉之妻……給娃子餵奶,扯襟袒脯,……當晚就在眾人聚集的祠堂裡當作違反禮儀的事例講廠。白滿倉……當晚回去就抽了丟人現眼的女人兩個耳光。

大家看了會不會有種無語的感覺呢?我相信大家在看到這些的時候,肯定有種想上前收拾這兩個傻貨的衝動。話說這女人給老白家生了娃,喂個奶還挨批捱打。這事兒要是擱在今天,誰能夠接受呢?

正如《增廣賢文》所言: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陳忠實之所以寫下這些細節,就是在引導我們去思考那個時代女性悲哀的同時,讓我們再次比對今天男女能夠平等生活的幸福與美好。

解秘《白鹿原》的“泡棗”意圖和作用

解秘《白鹿原》的“泡棗”意圖和作用

【2】批判可惡的封建禮教思想

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女人長期遭遇封建禮制思想的毒害。致使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女人無法同男人享有平等的社會地位。

作者正是要通過對郭舉人這段奇葩愛好的描述,來間接勾勒過去封建社會的噁心和可惡之處。

事實上田小娥的小妾生活也確實過的很悲催。身為二少奶奶卻做的是小丫鬟的事情:

三頓飯由小女人做好……晚上提尿盆,早上倒尿水,都是小女人的功課,……大老婆給舉人訂下嚴格的法紀,每月逢一(初一、十一、二十一)進小女人的廂房去逍遙一回,事完之後必須回到窯洞(平時在廳房)

這就是那個時代下,田小娥這類女人做小老婆的悽苦待遇。我們在反觀《白鹿原》的開篇,作者特意敘述了白嘉軒的婚姻情史。

一個男人前前後後娶了七回老婆,卻不讓年華似錦的田小娥進入祖宗祠堂,這是不是封建社會禮制的荒誕和不公平呢?

所以,陳忠實通過這些描述,也是在批判封建社會舊禮制的荒謬與可恥。而郭舉人的變態行徑,正是封建禮教思想下最可惡的存在,同時也說明了這種舊禮制確實到了該動大手術的時候了。

解秘《白鹿原》的“泡棗”意圖和作用

解秘《白鹿原》的“泡棗”意圖和作用

【3】為女主人公的反抗做鋪墊

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可行的。田小娥的境遇越悲苦,新的社會理念越能快速萌芽。而作者通過這些描寫,進一步為田小娥的悲慘命運做了一個非常好的鋪墊。

而這些鋪墊也正是為田小娥下一步的人生抉擇奠定了內因。大家想想,但凡一個正常的女人,都不會接受郭舉人這種變態的行為。

所以,田小娥的下一步同黑娃私奔,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反抗了:

“我不嫌瞎也不嫌爛,只要有你……我吃糠咽菜都情願。”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田小娥已經真正在為自己的幸福生活開始發力反擊了。可如果沒有前面的鋪墊,田小娥就會被我們認定為有悖倫理道德的人。如此一來,《白鹿原》就缺少了一種特別的意境了。

也正是因為作者潛心的鋪墊,讓田小娥的背離和詆譭道德,成了反抗舊制的主旋律。這讓我們對田小娥同情之時,更對田小娥的不屈宿命而敬佩不已。

解秘《白鹿原》的“泡棗”意圖和作用

總結:

《白鹿原》最終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畫面,也讓我們看到了如田小娥這類弱女子勇敢抵抗宿命的堅強決心。

儘管田小娥死了,卻死的值得。她的死既是那個時代下禮制的摧殘,也是作者對田小娥這類敢於打破舊制,尋求男女平等而勇敢反抗的偉大獻身精神。

其實,社會的進步,不會因為一顆“泡棗”而停留,更不會因為一個人的恪守舊制而止步不前。它只會在一點點很小的進步之中,慢慢紮根發芽,直到茁壯成長。

《白鹿原》之所以成功了,就是通過這些很小的細節,築起了整部作品思想的豐碑。既表現了作者對封建舊制的痛恨,也表達了作者對田小娥這類弱勢群體苦難遭遇的同情。

而我們在痛恨諸如郭舉人這類腐蝕在封建禮制中的惡性腫瘤之時,更要堅決抵制舊思想,勇敢拔掉舊惡習。用正確的人生觀來提升自我,用良好的品德來規範自我,從而做一個新時代的弄潮兒。

作者簡介:墨鏡下的溫泉,生活在鄂西北的綠松石發源地。愛好文學,兼職作家。人生格言:用激情浪遏天下,用妙筆書寫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