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未来的发展腹地在哪里?

做大做强济南,齐河的回归势在必行。

济南未来的发展腹地在哪里?

前面重点分析了齐河与济南的历史渊源、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交通便利、经济互补等方面的特点,阐述了齐河回归济南的历史必然性、客观现实性。

从发展济南、带动全省的角度看,济南也迫切需要将齐河纳入统一的规划范围内、纳入统一的发展区域内。

济南作为盆地地形,“一城山色半城湖”,地域方面的发展或者干脆说土地指标,受到了很大限制。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发展土地,就如同一个体弱多病的肉身,精神再强大,最多也就是一个霍金。

从国家和省自然资源部门(原来的国土部门)网站上公开的资料可以看出,济南的建设用地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的状况,甚至大有“捉襟见肘”、“山穷水尽”的态势。

2018年济南(不含原莱芜市)新增建设用地仅2万亩(20079.45亩),青岛是3.85万亩,是济南的1.92倍。济南的这些土地里面,用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方面的用地,也就是军警、省直、卫生、教育、修路方面的用地,占到近三分之一。能够用到工业仓储的用地,济南只有4448.1亩,青岛是12537.9亩,青岛是济南的2.82倍。

当年(2007年前后),山东科技大学(原山东矿业学院)从泰安外迁的时候,最初选择的是济南,毕竟济南就有一个校区(天桥区堤口路附近),毕竟这里是山东文化教育的聚集地。但是济南地皮太稀罕了,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只好搬到了青岛的黄岛区西北部。

与此相成鲜明对照的是,齐河每年的土地指标都在5000亩左右。2018年4月26日,自然资源部网站上公布的《齐河县2018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就显示:2018年土地供应总量将在270公顷以上。请注意是“以上”啊。

由于山区为主及历史原因,原莱芜市的用地供应总量也一直比较可怜。2018年度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7523.79亩,其中消化“批而未供”2364.48亩,存量土地挖潜853.1亩。也就是说其新增土地指标不过4300亩。由此可见,莱芜,一个原地级市的土地指标,低于一个齐河县的。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关于这些情况,孟令兴,这位原齐河县委书记、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应当最为清楚。他从济南铁路局选派到德州工作,担任过德州市长助理、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齐河县长、县委书记,莱芜市委常委、副市长,现任枣庄市委常委、副市长。济南、德州、齐河、莱芜四个地方的情况比较,他应当最有发言权了。

济南未来的发展腹地在哪里?

济南既是十分古老的城市,建城史有3500年,也是一个十分特别的都市,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

这山,有千佛山、华山、五峰山、英雄山、莲台山等;这泉,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墨泉等;这湖,主要是大明湖,还有新修建的华山湖、北湖;这河,有护城河,也称泺河,是国内唯一河水全部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汇集而成的河流,最终流入大明湖,还有黄河。

济南未来的发展腹地在哪里?

济南的地形十分特殊。北有黄河天险,南有群山阻挡,西边严格意义上说也有黄河天险,只有东边是平原,战争时期,济南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到了和平时期,这种地形却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的常委扩大会议,就提出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的城市规划,但“北跨”姗姗来迟,“南控”控的比较彻底,城市只能向东西两侧发展,结果“东拉、西扯”之下,济南主城区就变成了一根“油条”。

在徘徊了多年之后,在空喊了多年之后,面对眼看就要成为“老油条”甚至“面条”的狭长空间,济南终于醒悟过来。在2016年12月中旬,提出了“跨过黄河去,解放全济南”的思路,喊出了“让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的口号,做出了“携河发展”的战略。那个时候,王文涛任市委书记,王忠林任市长。

从此,北跨成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的牛鼻子,北跨给济南这个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未来。

从此,济南黄河以北那片尚未开发的约1000平方公里处女地,揭开了神秘面纱。

北跨,交通必须要先行

于是,总投资近200亿元的济南“三桥一隧”(齐鲁大桥、黄河大桥、凤凰大桥、穿黄隧道),全面启动,一切在按照预定计划进行,进展顺利。

齐河人更是率先行动。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他们自筹资金12亿元,在原来的黄河北店子浮桥附近,建设了一座跨越黄河天堑、打通齐河与济南之间的大通道——齐河黄河大桥。

这座3767.9米的大桥,气势宏大,荷载标准为一级公路,设计超前,预留了轻轨电车通道。大桥2015年1月,全线开工;2017年12月22日,通过验收;2018年5月16日,正式通车。早在2012年,齐河县委书记魏洪祥、县长孟令兴就曾分别公开表示,大桥建成后将免费通行。正式通车后,考虑到对其他几个跨河大桥的冲击和影响,也避免造成特别拥堵现象,齐河大桥改为对济南、德州的小型汽车免费通过。

北跨,齐河必须要回归

在齐河上下迫切希望、热切期盼回归济南的同时,济南也一直惦记着、一直关注着齐河,始终是“你有情我有意”。

1976年之后,山东省围绕着大力发展济南、青岛两个重点城市进行过5次较大的区划调整。

  • 一是1978年11月,将烟台地区的即墨县,昌潍地区的胶县、胶南县,划归青岛管辖,并将胶南县的黄岛、薛家岛、辛安等3个公社组成黄岛区。
  • 二是1983年10月,将潍坊市的平度县、烟台市的莱西县划归青岛市管辖。
  • 三是1989年12月,德州的济阳县和商河县以及齐河县的靳家乡、大王乡和桑梓店镇划归济南市。
  • 四是1996年1月23日,将济南市平阴县旧县乡划归泰安市东平县,还引起了一场很大风波,史称“旧县事件”。
  • 五是2019年1月,撤销地级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

青岛经过两次调整,先后将5个县纳入管辖范围,其管辖面积、人口数量,超过1958年的历史最高峰。2018年面积11282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939.48万。

济南通过两次调整,实际上增加了3个县(济阳、商河、莱芜),2018年的面积为102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3.94万。不仅与青岛依然有差距(面积少1038平方公里,接近一个齐河),而且与自身1958年的历史高峰更是无法比拟。

1958年、1959年期间,泰安市(县级)和莱芜、新泰、宁阳、肥城均归济南管辖,济南直接与济宁、临沂等地接壤,其总面积达到14182平方公里。

其实,元、明、清时期,现在德州的临邑、齐河、禹城、陵县、平原,现在滨州的邹平、惠民、阳信、利津、沾化、无棣,现在淄博的淄川,均属于济南管辖。

后期,济南不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其腹地偏小是密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会看到这一点,都应当承认这一点。

难道通讯越来越发达,交通越来越便利,行政管辖的面积、行政管辖的幅度应当越来越少吗?

北跨,齐河纳入先行区

如果说,民间的感受,齐河就像济南人心理上的一个区,那么济南人多年来也一直把齐河当作“自家的”,一直在默默地考虑着齐河。只是碍于官场的规则,不便明说而已。

2018年1月10日,国务院原则同意《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随后在黄河沿岸(其实以黄河北部为主)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总规划面积约1030平方公里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也正式成立。在其“一体两翼”空间结构中,规划的“两翼”是济阳县城和齐河县城。

对此,管委会负责人的解释“这不是行政区划,这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总体规划,是产业发展的规划。我们希望通过先行区建设,能带动辐射周边发展。”


济南未来的发展腹地在哪里?

济南市规划的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博士陈鹏则称:之所以把齐河纳入到济南先行区规划中来,一方面是距离近,以前是隔着一条黄河,现在济南跨河发展之后,齐河和先行区中心的距离只有10公里左右。再就是齐河本身的功能建设也正在向济南靠拢、向黄河靠拢,进一步促使济南先行区将齐河纳入到规划中。

进入2019年之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作为山东省“十三五”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的大西环,更是眼光放长远,格局展大气,把齐河、禹城纳入大西环的范围。山东高速集团将推进拟建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其中济南大西环2019年要完成规划选址、水土保持等专项审批,争取2020年开工建设。

济南未来的发展腹地在哪里?

有媒体称,它不仅可以疏解过境车辆,还将有利于禹城和齐河的发展,济南城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济南城市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济南地铁远期规划中,已经把R5线路规划到了齐河。线路东至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向西经过桑梓店、开发区进入齐河主城区,并向南延伸。事实上,齐河黄河大桥就预留了轻轨、地铁线路。当时,孟令兴等人就设想,开通齐河通往济南的轨道交通,与济南的一号线在方特站接轨。

规划是先导,交通是基础。

人们理所当然地不断地猜测、不断地期望:

齐河回归济南将指日可待?

备注:来源于凤凰网山东频道,原题目为《30年已经过去,齐河回归济南的路还有多远》,此为其第五部分。作者齐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