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明明播报的是阵雨,可为何却是大太阳?

张小生活


我们考虑三种情况

1、天气预报报对了: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真的下了阵雨,但由于夏天局地对流范围太小,导致只有一小片区域下了阵雨。这个时候,虽然天气预报报对了,确实下了阵雨,但只是没下到题主身边。

解决办法呢,主要就是把看天气预报的范围缩小,本来看省预报的改成看市预报,本来看市预报的改成区预报,区预报不行的改成镇预报或者街道预报,如果精确到街道了还是有这种情况,请移步下一种可能。

(说句心里话,有的时候尽管精确到镇,但还是会出现镇东日出镇西雨的情况,别说了,精确到小区)

2、天气预报错了

这一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会略高于第一种,主要原因就是夏季的午后热对流活动局地性太强,很难准确预报,这也不能全怪气象部门,因为小的对流单体可能直径只有几百米,出现位置又非常随机。

解决办法是使用雷达回波图,自己进行预报,效率高、准确度好。或者移步中央气象台“强对流天气公报”,以范围预报做参考来进行提前准备。

3、特殊情况

像今天,强对流活动活跃,对流单体鳞次栉比

天气预报可能会因为大范围的雷雨天气做出阵雨的预报。
就像踩雷一样,太容易出现强对流单体了,干脆发个阵雨预报,时刻准备着吧!

解决方法同第二种情况,查询当地雷达回波图,或地区拼图(如上图),每六分钟一更,以做客观的实况参考。


如果认为第一种情况的解决办法与第二种略有矛盾,可以双管齐下。


一个甘蔗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在中国,任何个人、集体、单位,未经允许不可以发布天气预报。根据国务院26、27号令,各种媒体,个人,对气象信息只有传播权,无权修改。从各个媒体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应该全部与中央气象台以及所在地气象局的天气预报信息相同。但是,目前气象信息市场鱼龙混杂,很多李鬼冒充李逵,境外组织机构,个人天气爱好者手中获取所谓天气预报数据,然后不经允许私自发布出来。题主发现的问题确实普遍存在,只能说气象局无辜躺枪,所以一个服务单位,没有执法权,眼看着别人胡搞,但是无能为力。

2、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为什么天气预报不准呢?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气象技术还没有特别发达,气象学是综合物理、数学等一些列基础学科的综合学科,发展历史不是特别的长,至今仍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这都限制了气象学的发展,如果题主有所研究的话,会发现大部分气象学书籍和论文历史都不会超过200年,相对于数学和物理的发展历史,气象学还处于一个相对“年轻”的阶段。另外一方面,有科学算法,当然也少不了观测信息。目前,气象观测手段比较单一,并且观测结果误差较大,并且气象观测的密度也不是很高,在偏远地区、高原地区,气象观测异常困难。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更何况气象数据是不折不扣的大数据。综合而言,天气预报不准主要是观测和气象技术的欠发达导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