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小麦,地是不是耕的越深越好?

搬砖的农村娃


种小麦,地不是耕的越深越好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一种统称,是我国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通常被人类加工成面粉后再制成面包、面条等食物,另外还可发酵后做成啤酒等饮料。

小麦的种植方式是深耕于地下,然后由其自然发芽长出地面。但而地质松软的土壤环境确实是小麦发芽并生长的条件,这也是很多小麦种植户在种植时会深耕地块的原因。

土地深耕30厘米即可

所以正常来讲,小麦种植地块一般只需要种植前深耕30厘米左右即可,这样的深耕程度完全可以为小麦提供充足的营养,并且水、肥也不宜流失,有利于小麦根部对营养的吸收,可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产量。

过度深耕坏处

但是如果小麦过度深耕,可能会将一些地下深层的病菌及害虫卵翻到浅层土上面,这无疑是给小麦增加了病虫害的机座。所以小麦种植地绝对不是耕的越深越好

欢迎各位老乡一起留言讨论“种小麦,地是不是耕的越深越好”这个问题,期待您的留言


农村王小霞


种小麦是不是地耕得越深越好?并不是越深越好!理论上说深耕细作有利于作物生长,但也得适当,小麦种植适当深耕点是不错的,因为小麦的根系很发达,扎根深,据说小麦的毛细根(细的肉眼几乎看不到)可下扎的深度,基本相当于地面上麦杆的高度。


一般耕种深度在20公分~30公分即可。一般的旋耕机械也耕不了过深,为什么说适当深些好呢!现在多是秸秆还田作业,碎秸秆和杂草渣过大,耕地过浅烂杂草渣显得多,漏气透风,影响麦子的发芽生长。适当耕深活土多了把杂草渣更均匀的掺和与土中,对小麦的发芽生长、充分吸收熟土层的养分有利。很深叶茂,能增强点抗倒伏能力。

但注意,要连年耕深一致,才能保持土壤肥力匀称,形成肥沃的熟土层。千万不可突然耕深,比如,平时经常耕深20公分~25公分,耕地时突然调整为耕深35~40公分吧!把一辈子没有见过阳光的生土翻出来了,即使施用平时同样的肥料,麦子的产量必定明显的下降。主要是生土壤中缺乏养分,致使土壤不肥沃了。因此说,冒然耕深土地反而对小麦生长不利。



另外,小麦种植,要选好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习性的优良品种。造墒施肥,播种亩数量(按说明)、时间、深度都要适当,一般3公分左右,过深过浅都不好。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种植小麦前需要旋地,有句话叫做“深耕一寸,如上一层粪”就是说如果深耕它的土壤中的肥力会更高一些,就是小麦的根扎得更深一些,这样吸收营养也要更多,但是并不是每一年都要深耕,一般种植小麦隔上两年深耕一次,用梨子就可以。

因为旋耕机的深度最多不会超过25公分,说到底它起不到一个深翻地的作用,如果用梨子翻地25公分、30公分,只要不超过35公分都可以。

另外深耕还有的好处就是对秸秆还田的一些地块,深耕之后它把这些秸秆能够埋到地下面,通过实验数据,秸秆在地下20公分,它的腐熟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样更有利小麦的吸收营养。

深耕之后对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也要强了,而且土壤中的虫害相对来说会少一点,如果种植户连年种植小麦,一定要每隔两年深翻一次,这样做对产量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红姐拍摄


首先,种小麦,耕的不是越深越好。

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的农民听信苏联生物家“特罗菲姆李森科”的伪科学农业革新实行深耕(深达一两米)。他们相信最肥沃的泥土在深处,而这些泥土有助于让植物长出超大根系。但是,无用的石块,沙子被翻出,而肥沃的表层熟土却被埋到了下面。

合理的深耕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一: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耕作深度不够

目前无论是旧式耕作方式还是机械翻地,普遍存在耕层偏浅的问题,一般为14~16cm。因为对高产小麦而言,耕作深度一般应大于20cm,否则

会障碍了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而且,长此以往,会导致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形成下实上虚的耕层结构,影响地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对土壤的要求,粮食产量自然会受影响。

表层土位于土壤的最上部,在耕地上系指受耕作影响而被搅乱的土层即耕层。

在这里科普一下我们耕作的土壤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来自岩石、无机物、有机物,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有机物构成。一般人为地把它们分为A,B,C层,即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

(1)表土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也叫腐殖质一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

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上表土层又称耕作层为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层肥力、耕性和生产性能最好;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部分(又称半熟化层)。

1耕作层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最强烈的土壤层厚度一般约20厘米左右.耕作层易受生产活动和地表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疏松多孔干湿交替频繁温度变化大,通透性良好物质转化快含有效态养分多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这一层中,一般约占全部根系总量的60%以上。

犁底层位于耕作层之下厚约6-8厘米典的犁底层很紧实孔隙度小非毛管孔隙大孔隙)少,毛管孔隙(小孔隙)多所以通气生差透水性不良结构常呈片状甚至有明显可见的水平层理这是经常受耕畜和犁的压力以及通过降水灌溉使粘粒沉积而形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耕作深度等于耕作层深度+犁底层深度即耕作深度不易超过30厘米。

心土层 位于犁底层以下厚度约为20-30厘米该层也能受到一定的犁畜压力的影响而较紧实但不象犁底层那样紧实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是保水保肥作用的重要层次是生长后期供应水肥的主要层次在这一层中根系的数量约占根系总量的20-30%。

心土层就是老百姓的土壤的“底”,有保水保肥的作用,耕作时是不能耕到的,否则漏水漏肥。

二 :土地深耕十分必要

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

1:深耕注意事项:

(1):耕翻时间

耕翻作业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或在当地雨季开始之前进行,因为这时耕地不仅可以及时将地面的残茬和杂草翻入土中,促其腐烂成肥,而且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繁殖,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充分接纳降水和促进土层熟化,尤其对需目录垡和晾垡的半休闲地,争取早翻耕更为重要。

(2):耕作深度

深耕一般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相关的农机具进行,是一项重负荷作业。耕作深度要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当地的土质、耕层、耕翻期间的天气和种植作物等条件,又要考虑劳力、农机具和肥料的情况。对于原来耕层浅的土地,宜逐渐加深耕层,切忌将心土层的生土翻入耕层。如翻耕后持续干旱又无水源补偿,则耕深宜适当浅些。盐碱地忌一次犁得过深,以免加重耕层土壤的盐。

(3):耕作周期

深耕深松要在土壤的适耕期内进行深耕和深松的周期一般是每隔2~3a深一次。同时,应配施有机肥。由于土层加厚,土壤养分缺乏,配施有机肥后,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肥力的恢复。在干旱、半干旱及无灌溉条件的地区,通过机械化作业手段,采用深耕深松等改善耕

种条件的作业措施,是抗旱促丰收的有效旱作农业技术。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农机化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应大力推广。

2:深耕的好处多

(1)深耕可恢复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土壤条件表层土壤由于受雨水的冲击和人们在农事作业时的不断“践踏”,土壤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耕层变得紧实,形成水、气通透不良的状态。通过深耕,一方面将结构不良的上层土壤翻到下层,使之在冻融交替、干湿交替和作物根系的作用下,把大而硬的土块变得酥而散,并逐渐恢复土壤结构;另一方面把结构已经变好的下层土壤翻至上层,有利于透水透气,这样上下层隔一定时间后交替更换,对于经常维持和不断改善整个耕层的构造是很有好处的。另外,如将耕层逐渐加深,使心土层土壤逐渐熟化,加厚熟土层,更利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2)、深耕能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为作物

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土壤养分的多少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基本因素,因作物所需养分绝大部分取自土壤。深耕可将绿肥、作物残茬和施在表土层的有机肥翻埋到层,为微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加速土壤熟化的进程,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使土壤中不可吸收的矿物质养分及有机养分,较快地转化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和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所必需的腐殖质,以充分发挥提高有机肥肥效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3)深耕能防除杂草和防止病虫为害。保证

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农田杂草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任其泛滥,影响作物产量:病虫害是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深耕是消灭杂

草、防止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能形成对杂草、病虫极端不利的生存条件,使之无法生存而被消灭。通深耕,将土壤表层的杂草和杂草种子翻到下层使其闷死烂掉。同时,又可将下层的杂草种子和多年生杂草的根茎翻到上层让其晒干冻死,或诱其萌发加以消灭。许多在地面的病菌

害虫可以翻入地下闷死,在地下的可以到地上冻死或被鸟啄食,从而减轻其危害。

秋耕比春耕更好。

秋耕是指在秋作物收获后进行的耕翻。一般来说秋耕时间愈早愈好,因为早耕能接纳和保存更多的雨水,保证土壤墒情,能有效预防翌年春旱带来的威胁;早耕能延长土风化的时间,加速土壤的熟化过程;早耕可将地面残茬、杂草及时翻压下去,使其腐烂分解时间延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秋季早耕又有比较充足的整地时间,从而保证秋耕能具有良好的耕作质量。因此,秋季深耕对作物增产的意义更大。应注意的是在秋冬雨雪少的地区,秋耕后应立即耙耢,以利保

墒。

小麦高产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包括水肥管理、土壤墒情、选择高产抗逆性好的麦种、掌握播种深度等!

关于小麦种植技术可以下方留言评论,我们共同学习进步。





我家的那二亩田


深耕作土层,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性,增强抗旱耐涝能力,可使小麦显著增产。那么耕作多深合适呢?

1:掌握适宜深度深耕的深度必须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要求 及不同土壤情况等加以考虑,不是越深越好,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若耕翻过深,生土翻到上层过多,就会使表层土结构变坏,肥力降低,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发育。 因此,要求耕深以 25-30厘米为宜。深耕的深度还应考虑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及土 体构造。土壤太薄的耕地,不是深耕的问题,而是应设法把土层加厚到20-30厘米,并根据土壤特点,掌握沙掺黏、黏掺沙的原则, 以客土改良土壤。

3:深耕要不乱土层耕作层土壤,由于长期耕作、施肥和栽 培,已经完全熟化,具有较好的结构和较高的肥力。 耕作层以下的生土,物理性状差,土壤肥力低,一般含氮量及有机质含量仅为耕 作层熟土的50%左右,而且愈往下,有效养分含量愈低。

4: 耕后耙地是土壤耕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墒的 关键措施,否则土壤易失水,跑墒快,遇到季节无雨,会影响整地 质量和小麦的适期播种、顺利出苗。





清风153174519


深耕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种植前土壤操作,说简单点儿就是把浅层土壤翻到地下,把地下深层土翻到地面,浅层土和深层土进行地面交换。深耕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加厚耕层增加深层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层次结构,但小麦种植不是说越深耕越有好处。

小麦主要根系多集中在二十厘米深度土壤层中,虽然有些毛细根扎入土壤很深,但起到主要作用的还是在二十厘米深度的根系,一般旋耕机常见旋耕二十五六公分深度,种植户撒施的底肥经过旋耕机操作混掺在了这个深度层上,很容易被小麦合理吸收。

敲个黑板:种小麦,地是不是耕的越深越好?

  1. 过去小麦种植讲究深耕,用大型耕犁把土壤进行深翻,深翻好处很多例如把上茬作物残留的根茬、地面杂草种子、病虫害成虫及卵深埋在土壤底层,有利于田间管理。


  2. 但是深耕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深耕上来的土壤肥效差需要施用大量底肥。如今推行的秸秆还田和免深耕小麦播种技术缓解了深耕的不足,例如秸秆还田之后秸秆在土壤之中腐熟增加了土壤肥力,免深耕最大限度保持了土壤肥效层交换。

  3. 但是有利就有弊,秸秆还田和免深耕播种小麦带来了更多的病虫害,而且长期病虫害积累会对小麦生长带来危害,虽然并不是说小麦种植深耕就好,但是隔三四年深耕一次还是可以的,但是深耕会有深耕的费用,增加了小麦种植成本。

  4. 小麦并不是越深耕越好,深耕的土壤需要更多的水分,从实际种植经验来看,深耕层到哪里浇水下渗的深度就到哪里,免深耕还有助于节省小麦灌溉水量。


海棠小醉


种小麦,耕地深翻得有个度,一般15到20公分即可,三年深翻一次,20到25公分即可。播种3到5公分深度适中,科学种田,而不是越深越好,没有科学数据分折。

很早以前,耕地靠生蓄拉犁,能犁深到10公分15公分,已经很不错了,耕地施肥是农家土肥,第二年再翻犁,还能看见粪土存在,说明肥效并没分解完,还有保存,深翻地是为了耕地更好蓄存水份,缩住一切养份成份流失,不被自然风化掉。耕地深翻适度,阳土循环滋润植物养分吸收,过深把阴土翻上来,细菌泛烂,植物不发生,阴土板结快,植物营养吸收受阻,生长缓慢,比如小麦独杆,不插支根,麦穗头小,结仔不饱满。

所以种小麦,地不是越深越好。现在基本翻犁都是机器,农户不可凭自己想法,认为越深越好,啥事都得有科学数据,种一亩地小麦,种子多少,化肥多少,比例数据不相适应,产量咋上去?

种麦子也一样,播种太深,苗出不来,士层顶不破,扳结住,农户还得去耙碾,费人工又耽心,太不划算。播种太浅,风吹日晒,麦种子撒地里,过往人都看见,麦子吸不到水份,不发芽,白白浪费了,还得去返种。

气候土质不同,数据以当地适合为准,谢谢阅读。


开心151933790


大家好,我是小陈,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地道的农民,我觉得我有足够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河南有句老话叫“深耕浅种,深耕细播”,就是说种麦子前,田地要深耕,究竟耕多深合适呢?一般在25到30公分。像现在的最大的旋耕机最多就能深耕30公分了。

为什么要深耕呢?因为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有的根很细小,我们用肉眼几乎看不到,但是小麦的根扎地下的深度和长在地面上的是基本相等的。我们为了保证小麦的根部能扎到地下而顺利的吸收养分所以必须要深耕田地。

深耕田地是每年耕的深度都是一样的,不能突然深耕,要保证翻起来的都是熟土,这样才能保证养分不流失,保证小麦的产量!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请多多指点!谢谢阅读!





村头小陈


针对小麦,我们这里犁地的深度是40到50公分,小麦的根系,虽然说并不发达,但是我们新疆这边属于干旱地区,少雨水,每浇一次水,这个深度可以更好地渗到土壤里去,而不被流失掉。

我们这里分冬麦和春麦,冬麦就是在秋收之后犁完地播种,在秋天的时候就已经发了发出了幼苗,在经过一冬天的大雪覆盖,第二年长势很快,产量也比较高。春麦就是到了春天再犁地播种,用春麦生产的面粉筋道好吃,但是产量不高。



军哥311


也不是说越深耕就越好,也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根据这块地以往的耕种情况来达到深耕的目的是最好的,如果这块地以前没有深耕过,而此次你深耕比较深那就不利于这块土地的种植,因为相当于底下面那一层土之前没有被农作物利用过,而我们农作物的土壤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耕种才逐渐形成的。有些土地被开挖成鱼塘,然后在复填但是不能种植了,主要是因为土壤结构被破坏,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对于深耕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这个土壤的结构,它们是分层的。绿色范围内是我们深耕的地方,最好不要超过绿色的范围。 一般是深松地耕层的话是30厘米到40厘米左右,不能再超过这个范围了。如果是浅层的话,一般是在15厘米之内。从上面这个图形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土壤是分结构的主要是有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等。

有很多人说,美国为什么可以深耕的如此之深呢?这主要是跟他们的耕作方式有关。他们长期深耕这些土壤基本上都可以利用,营养物质也可以被农作物吸收。而我们考虑到实际情况,底层土还没有被利用到,如果深翻上来种农作物那肯定是不好的。这个土壤就相当于小麦的食物,本来他吃东西的范围是30厘米左右,你偏偏把60厘米的东西给它翻出来,他能吃得下吗?他有可能也吃不习惯,这就造成了减产。 因此我们土地深耕多少取决于以往的种植形式,也取决于我们耕作的形式,你以前利用的深,我们就深耕,你以前利用的浅,我们就浅耕这在道理上是完全说得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