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灵魂的叩问:你生儿,原来只是为了“防老”

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家当有了目的,家中一切的爱将不再伟大。

——题记

天津男子不想赡养岳父和岳母亲,谎称他们得了新冠肺炎,虽然不赞成男子的行为,男子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佛说:凡是有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先不说这个男人的品德如何,但是能让这个天津男子如此这样对待自己岳父母,必有其因果。

有一句话:“养儿防老”,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

殊不知,这样的一句话不知道坑害了多少人。

不知道这样的观念是从哪里得来的,在民间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被这种错误观念影响,在这种道德绑架之下,固然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孝子佳话,但是却也是造就不孝之子甚至弑母的家庭悲剧。


来自灵魂的叩问:你生儿,原来只是为了“防老”


1、养儿防老,弱势文化的认知

在我小的时候,常常听到父辈说,“养儿防老,要不然生孩子有什么用?”

奶奶是传统观念很重的人,重男轻女在家族里的影响根深蒂固。

奶奶有4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两个闺女,我爸排行老二。

重男轻女的影响家族里两个姑姑自然不会得到奶奶的重视。

大伯生了两个儿子,我爸一个闺女和一个儿子。

奶奶最看重大伯家,因为我爸爸的儿子也就是我弟弟,不是一个正常人,智商低于常人,无法自力更生和传宗接代,二是一个女儿身,自然也得不到很多的关注。

而大伯家两个儿子非常帅气聪明,经常被奶奶称赞。


来自灵魂的叩问:你生儿,原来只是为了“防老”

后来除了我弟弟以外,孙子孙女都结婚生子,但是大伯的两个儿子头一个生的都是闺女。

本指望小儿子头一个生一个儿子,当看到第一个生的还是闺女的时候,奶奶以及他们家脸都是绿的。

村子里哪家没有儿子,也将会被“瞧不起”,也是被村里容易冷落的一家。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家族里一定要生一个儿子才行。

儿子传宗接代,好养老送终,于是两胎政策开放以后,指望着两个大小媳妇再生一个,大媳妇生了一个女儿,小媳妇生了一个儿子。

大伯父大摆酒席设宴邀请亲戚朋友,祝贺小儿子生了一个儿子。

大媳妇生了女儿静悄悄的,亲戚朋友还是从他人拿得知生孩子了。

人之所以痛苦,只因为求得太多。


来自灵魂的叩问:你生儿,原来只是为了“防老”


父亲坚持把我送去大学,家族里的人也常跟我爸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花这么多钱在闺女身上,将来闺女嫁人,能给你养老送终吗?

父亲总说:“她自己过得好就好。”


我为人母以后,才明白:

养儿防老,原来是最大的自私,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们便是在于自己的孩子做交易,只为从孩子那求得后半生有人来养自己


《天道》中,丁元英说:“如果您养儿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

来自灵魂的叩问:你生儿,原来只是为了“防老”


对于强者来说,他们不会恐惧于未来自己能不能养活自己的问题。

“养儿防老”这样的认知,更多是在落后的地区。

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未来走不动了,自己没有赚钱能力了,害怕自己活活被饿死,亦或者是害怕自己孤独终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未来。


2、养儿防老,索取背后的悲剧


奶奶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到了真正需要人照顾的时候,父亲天天守在奶奶身边。

待大伯照顾奶奶时,开始斤斤计较为奶奶付出的多与少,涉及到金钱问题,也就不见人影了。

不孝之子的标签也随之被贴上。

索取意识之下,家人彼此间感受不到爱和付出的力量,除了计较那点付出多了就想要老从母亲身上得到更多留下的遗产。

家族如此在索取与受害者模式循环者。

最终父亲把奶奶接到身边一个赡养。

来自灵魂的叩问:你生儿,原来只是为了“防老”

曾在某号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养了4个儿子,却死在出租屋。老太太养了4个儿子。中风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在北京上海的儿子,她跟不去;留在家乡的儿子,忙于处理自己人到中年的一地鸡毛,无力照顾她。最后大家一起出钱,把她安置在出租屋里,每月花7000块钱为她请护工。

老太太觉得自己晚景凄凉,白养这么多孩子,但她的子女,其实也没谁是真正的白眼狼。

这里无关于善于恶,对于错,只是未醒觉的人认知局限罢了,这种意识形态,已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就会被当成真理。

个别看到真相的人,则会被认为是歪理,奇葩甚至没有道德底线。

有几个敢于认自己,“哦!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

养儿防老,承认自己的冰冷与无知?承认自己的出生不是被爱而来,是一场交易的结果?


来自灵魂的叩问:你生儿,原来只是为了“防老”

3、父母觉醒自己,学会爱

有人问:“养儿不是防老,那生儿又有什么意义呢?”

每一个来到这个世间的生命,必然有他自己的使命。

我们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巨大的婴儿,因为有了孩子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包容,什么是付出。

也是孩子让我们不断的醒觉着自己,这是生命的旅程。

我们曾经都是小孩,养育孩子的过程似乎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体验自己不同的生命,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潜意识模式。


告别养儿防老意识形态,给孩子无保留的爱。


来自灵魂的叩问:你生儿,原来只是为了“防老”

➡作者简介:秋同,喜欢创造,因为富有挑战,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内心的迫切感,必须一直创造;喜欢文字,用文字为你传递正能量, 不定时为您更新夫妻、亲子类的情感文,关注我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