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耕保協會護田忙

  安徽省桐城市十分重視調動基層耕保力量的積極性,兩年前成立了市耕地保護委員會,由分管市長兼主任,市自然資源局的局長為副主任。截至目前,全市有耕保任務的186個村和居委會,全部建立了農民耕地保護協會,並建立了獎勵機制。這些協會由村委會和基層自然資源所管理,共成功調處土地糾紛56起,及時上報違法用地23起、破壞耕地保護標識事件4起。其中,範崗鎮童鋪村農民耕地保護協會是經政府相關部門批准成立的全市最早的一個,也是較為突出的一個。由於協會宣傳、巡查、勸導等工作到位,童鋪村一年來沒有發生任何違法佔用或損毀耕地事件。

  範崗鎮童鋪村農民耕地保護協會有52名成員,分別由老黨員、退休幹部、鎮人大代表和種田能手等人員組成,下設法律政策宣傳、耕地保護巡查、涉土糾紛調處和生產技術推廣四個組。桐城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協調村兩委為協會安排專門辦公地點的基礎上,每年訂閱自然資源領域報刊供協會成員學習,以便更好地指導村民開展耕地保護工作。

  “在童鋪村,人手一冊《耕地保護知識100問》。土地日和地球日宣傳品我們也發放到戶。”童鋪村農民耕地保護協會會長陳邦琪說,“就連外地打工的,我們也沒有忘記,當他們返鄉時,我們就會發放耕地保護的書籍和宣傳資料。他們有建房、回家創業需求的,可以現場填表,請村民簽字後向村委報告。”

  除了宣講耕保知識,耕保協會還要求成員對所有耕地、耕保標識、田間道路和設施等輪流巡查,做到每天早中晚各巡查1遍。他們風雨無阻,節假日不休息,做到了問題早發現、早解決。該村陳樓組某村民的兩個兒子已長大成人,原住房不能滿足全家住房需求。該村民便在自家承包田裡下線,準備建房。陳邦琪在巡查中發現後,立刻向該村民宣傳永久基本農田不能建房,督促對方停建。同時,經和該村民鄰居協商,調劑出一間空閒宅基地,幫其解決了問題。昌墩組某村民原房屋是土坯房,現已是危房,需要改建,也想在農田建房,通過協會耐心做工作,最後在原場基修建了新房。在陳邦琪看來,要最大限度地保護耕地,關鍵是要協調好、解決好村民建房用地的問題。

  “天天忙耕地保護,家裡的事都沒空兒過問。” 陳邦琪的老伴忍不住吐槽,“他快70歲了還天天到田地裡去,春節前趕上下雪還跌了一跤,手腳青腫了好幾處。”對於這些事,陳邦琪好像絲毫不在意:“巡查也能鍛鍊身體啊,我感覺自己比以前身體硬朗多了。我想給年輕人帶好頭,新的一年我還是要繼續巡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