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回母校任教,与自己原来的班主任在一个教学小组,要处处让着吗?

表里乡村


新招聘的教师与教自己的亲老师,在同一校、同一个教研组甚至带同一个班级不同课程,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校里是十分常见的事,不足为奇。



有的年轻有为,是教学上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的老教师为自己的学生牵上了红线,当上红娘,加深了师生情谊。至于问题中处处让着老教师的说法,是不对的。

年轻的弟子与老教师怎样相处呢?

(1)、工作上的相处。

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专职教师。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得透彻,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是年轻弟子无法相比较的,是弟子们终身学习的榜样。弟子们年轻有为、有魅力,有干劲。


老教师乐于奉献,年轻弟子虚心好学,教学相长,成为教学中的佳话。例如,我校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分到学校后,在他的老教师精心辅导下、在自己的刻苦打磨下,成为我们区的名师,是市级名师工作室的骨干。

(2)、生活中的相处。

虽然都是同一学科的教师,有的相处融洽,有的感情很淡泊。

①、有的年轻气盛,自己认为很有才华。与老教师格格不入,其他教师看到此情,每次评优评先关键外,教师投票着甚少,当后悔和醒悟的时候,教师之间的人缘已经惨淡。


②有的年轻教师,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生活中处处关心、例如:在食堂帮老师领饭菜、轮流值日时帮着打扫卫生,刮风下雨送雨伞雨衣,照顾着亲老师,赢来教师们的美誉。

总之,人生活在社会中,一定需要相互支撑、相互帮助。在学校里与教师相处,更注重尊敬自己的老师,为人为己,师思难忘。


周文生WS


我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我岳母已经是多年的老教师、优秀班主任了。在一次校运动会上,我们班总分全校第一,而岳母的班,丢掉了连续3年(或者更多)的第一。岳母郁闷坏了,晚上我和老婆去岳母家吃饭,岳母说:你们怎么会第一的?肯定算错分了!我连话都不敢说,吃完饭就逃了。[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但是,在遇到不好管理、或者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岳母会教我如何处理。

这可能是教育战线上,做老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吧。对了,我岳母家,岳父岳母、老婆、小姨子,都是教师。我们饭桌上谈到最多的,就是如何管理班级和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但从没讨论过如何放弃一个孩子。尽管我们都知道有一千种办法,可以打击、放弃一个学生。


老Z家的小Z


有个女孩回到母校任教,的确学生时代是成绩很优秀,回校任教后趾高气扬,意气指使,目中无人,把教过她的教师数落个遍,后来想调个课都没人愿意理她,再后来生孩子去了,再后来听说不上课了,调其他岗位去了。

我在想,这女孩能考上大学,完全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吗?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把七分归她,但三分却不是天注定,而是她的教师为她作出的努力,我当年学习成绩一般,但在最关键的那一年,学校招到了一批名牌大学的教师,学校安排这些教师来教毕业班,一下改变了过去农村学校初中生老师教初中的现状,所有学生突飞猛进,成绩从中下升至全市前列,这批老师最后没有一个留下来,全被市里抢走,人家教得好,光进城这个诱惑就够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遇到一个好的教师团队是多么的重要,大部分好学生是因遇上好老师而成就了自己,你有理由不感恩吗?


牧童帅出天际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师生同在一个组的例子。不过我好像没发现有什么大的矛盾存在。不过这个问题可能与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情感有关。

一、很早之前,我在湖北一所高中任教,同组的张老师是备课组长。除我之外,雷老师和文老师都是张老师的学生,我和雷、文年龄差不多大。我感觉我们组相处非常融洽和睦,到现在都还怀念。

我们都是那种对荣誉不是特别在乎的人。张老师年龄大,高级早评了。我们都很尊重他,凡是出去开会、跑腿、印卷子之类的活我们都主动给他承担了。上级部门来听课什么的,也是我们来做。但我们组內经常组织教研活动,就会请他讲课,我们去听课学习,他也乐意。

然后,张老师也很照顾我们,有时学校的工作安排或其他利益关系对我们不利时,他作为一个老教师就会站出来替我们说话。市里有什么赛课活动,张老师也会极力向学校推荐让我们去,并给我们出谋划策,联系市教研员。

我们组内经常在一起吃饭,差不多一个星期一回,轮流做庄。每逢春季开学,我们都相互约好去给张老师拜年。现在回味那个氛围真是太舒服了。

后来,张老师向学校申请不做教研组长,说应当让年轻人做,就让给文老师了。再后来,雷老师当了副校长,这种氛围也一直没变。

二、10年我来到四川之后,发现组里氛围也很好。组内老师有什么问题,都是积极想办法,互相帮助。没出现过背后使绊子、拆台的现象。

这里组内很多老师之间也是师生关系。有意思的是,我们选择办公桌位置的时候,都是师生关系的老师要求坐在一起。

象我们组的邓老师就是宋老师的老师,廖老师是李老师的老师。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比对其他人要照顾得多,除了教学上经常高考的考点高法,知识处理技巧之外,就是帮他们处理学校人际关系以及处理学生问题事件。真的从未发现出现你所说的问题。

当然,整个组内也很和睦啊。一旦有某个老师临时有事不能上课,根本不需向学校报告,组长马上在组内安排解决了,老师们也都很乐意帮助。学校有什么事情时,互相之间也会通气。

所以,有一个真诚的团队很重要。

三、如果碰到个别小肚鸡肠的人怎么办呢?

我认为在一些非重大的事情上,学生可以对老师多尊重一些。例如,打扫办公室卫生、试卷的领取、改卷任务的分配等小事上,多承担一点,我认为没什么,毕竟从年龄上讲,老师也大一些。

但如果碰见评优,尤其职称进级等,那就公平竞争。我认为在评优上冲突也不会大,一般老师不会特别执着,另外指标也不会只有一个。但评职称可能存在冲突,那只能公平竞争,我想老师也不会有意见。再如果是工作上的冲突,涉及到多人利益的,只能按工作原则办。

当然,如果碰见特别拧的,斤斤计较的,那只能维持表面的尊重了,自己当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谢谢。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和想法。我是一个高中老师。





听雪学苑


这样的事情,在我这儿的学校里,到时很常见,我所在的学校里,有的老师和学生只相差七八岁,平时说话基本上少了师生的称呼,有时会以兄弟相称。

我刚开教学时,学校里有三四位老师,都是教过我的,我和他们以“同事”的身份相处了(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依然尊称他们老师,他们依然是呼我的名字)有的是十几年,有的二十多年,现在他们都已经退休了。

与我的老师们相处了那么多年,我还从没有想到在某些事情上要让着他们,到是他们给了我不少指点和帮助。工作上的事情,大多的时候是他们或多或少地让着我,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

既然你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即使要让着你原来的老师,但也不是处处让着,这样做既没有必要,也可能会让你的老师不好做人。所以切莫一厢情愿地做事情,以免好心办了坏事。

我的建议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人情。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你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觉得除了你有对原来的老师存在感恩的心理,另外你的心理上还有一种“优越感”,就是你认为你的知识水平比你原来的老师高,你认为如果你不让着他们,他们根本跟不上你的节拍,或者说他们比不上你,也或者是他们跟你没法比。

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你就真的错了,在“学识渊博”的程度上,你原来的老师可能跟你比不了,也应该是不尽然。但是在教学方法和经验上,你还是个新手,你有的只是“高高的”理论,实践却几乎为零。理论应用到实践,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复杂、繁琐的,是需要磨练和提炼的,是要进行一次外化,而后又要内化得过程。

教学不是那么简单。它不像其他的理论研究,或者是工厂做工,有一个固定的数据和程序就可以了。教学,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各异、思维多向的学生,要教会学生,不是老师有知识就可以了那么容易。你自己会,却未必能教会学生。

在这方面你原来的老师就有着“先天”的优势,这点你是没法和他们相比的。再说文化知识,你也不要太高估自己了,你原来的老师也学没有你学历高,但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是你凭想象所能到达的。

好学的老师很多,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在不断地学习充电,只不过没有学生时代的时间那么集中罢了。他们的对教育教学知识以及实践经验,不是你所能同日而语的。

所以要说让着,其实未必是你让着原来的老师,可能是他们让着,只是有时你被自己的“自以为是”蒙蔽了双眼,没有感觉到而已。

无论怎样,你有这份心思,当然是好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精力用到教育教学上,教好学生才是根本。

至于其他的事情,你有心让,别说老师不接受,可能领导也不会同意,因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规矩,不能因为你让,就可以破坏规矩。不然工作就不能正常开展了。

所以,退一步讲,你即使能做到处处让着,但肯定不会处处让得出去。


超敏教育


跟自己曾今的老师同在一个单位上班,甚至成为自己老师的领导,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小学是很常见的。那么,碰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跟老师相处呢?


身份发生了变化,对老师的尊重不变,但是原则,底线应当坚持。

我在一群乡村小学任教二十多年,跟自己的老师做过同事,也跟自己的学生做过同事。师范毕业后,我分配到家乡任教,应该说,同事大多数都是我曾经的老师。他们大多对我一如既往低关心,照顾。毕竟当年能考上师范的都是学霸级别的,在老师们的印象中,我还是那个刻苦努力的学生。

在工作中,他们耐心指导帮助我,在生活中,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但是,也有和别的老师在我面前摆资格,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颐指气使。只要不触犯原则,不碰到底线,一般的小问题我也就忍了,不去计较,但是涉及到原则底线,绝不退让。


记得有一次,学校评选区级优秀老师,最后入围的就是我和我的一个老师。老师要求我放弃竞争,这次我并没有听他的,大胆走上演讲台,最后如愿以偿,评为区优秀老师,对此这个老师耿耿于怀,但是我认为公平竞争,并没有什么问题!

作为老师,如果和自己的学生同事,也应该转变身份,调整心态

现在,我的学生也和我一个单位,成为我的下属,我对他仍然关爱有加,把机会尽量留给年轻人,他对我还像以前一样尊重,见面必先喊老师好。

我多次跟他说,现在身份改变了,虽然我们还是师生,但是在单位就是同事,如果我有什么不当的地方,不要顾忌面子,直接提出。见面也可以不那么拘束,微笑点头即可,不要每次都鞠躬叫老师好,搞得有点尴尬。他每次都说好,但是转头又是一样的,可能对年轻人来说,适应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吧。


结束语:不管是和以前的老师还是曾经的学生成为同事,要记住的是,身份发生了改变,那份感情还在,但是不能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开展,在涉及到原则,底线的问题上应当当仁不让,方法理念不同的时候应该大胆辩论。


周老师教育谈


我毕业以后,到本村教书,八个教师中有六个都直接教过我。当然也是我的老师,并且二年后我成了他(她)的领导。我仍十分尊重他们,由于是本村的,不再喊老师,而是按辈份称呼,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虚心向他们学习。在工作中,小事讲人情,大事按原则。我们在近二十年的工作中,一直合作得很愉快。也不会因他们是自已的老师而无原则的迁就,但会与他们沟通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


卢红彦


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一个高中同宿舍的兄弟就碰到了。但是,他比你幸运,到学校后才发现,当年的亲班主任成了他的直接上司,级部主任,当时的级部主任成了校长!然后,他顺理成章的成了校长跟级部主任的嫡系!这些年过的很顺,基本上有啥好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平着飞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师范毕业后,我就在我的母校工作。虽然只工作了两年,但是收获却很多。

1.对于上课,曾经的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关心和指点。

我们是9开学后到学校报到,10月份片区有个思品竞教,学校就指派我去,当时对上课几乎是一片茫然。于是,我就向我的启蒙老师请教,他以前教我们语文,后来因为年龄偏大了,改成了思品。我把思品书拿给他看,他研究之后给我说了上课的大概流程。

其中我有一个环节是给孩子们讲故事。那个时候没有没有网络,我们只能在录音机上录音。另外一个老师就指导我用录音机,并且告诉我讲故事的技巧。

这是我上的第一堂竞教课,虽然我获得最好的名次,但是在心理上已经得到了成功。因为刚上讲台一个月,还得了二等奖(还有三等奖)。这对我的教学生涯是一个一次不小的鼓励。

所以我由衷的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2.在管理学生方面,我也总是向他们请教。

刚出来参加工作时,没有工作经验,有什么问题我总是会向我的老师们请教。他们也总是热心地和我探讨。有的老师还亲切的叫我(用我的名字加上老师)。我笑他们让他们直接叫我的名字,他们说现在我与以前不一样了,是老师了,是他们的同事了。这样的称呼让我感到对我的尊重以及对我的亲热。

3.学生帮帮老师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也有个别老师会让我做事情。我觉得挺乐意的,反正自己年轻缺乏经验,多做事情,正好积累经验吧!

对于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人,甚至是一个陌生人,我们都会热心地帮助他们,何况那还是我的老师呢。所以,学生帮老师做事很正常。

4.工作业绩是硬件,不需要让与不让。

我现在任教的这所学校也有很多老师是本地人,他们参加工作后一直就在这所学校。他们与自己的老师相处得非常融洽。至于评职称,评优秀都是打分制。优胜劣汰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就不存在,让与不让。

不过有的学校可能评职称、评优是凭关系说话,这在处理起来就稍微有点难度了。适当范围的让是可以,但是不能毫无底线的让。因为职称和优秀对年轻人也同样重要。

结束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都十分微妙,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把握一个底线。谦逊和宽容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但是却不是懦弱。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很正常,没有什么让不让?我就是这种情况,我以前在我们县一中读书,毕业后又来县一中当老师,原来好多老师都在,我是上数学的,我和原来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现在都在高三年级组,还共一个办公室,我是数学组备课组长。现在大家是同事一起工作,都是为了学校,为了学生,没有什么让不让,都是相互理解,相互帮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