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領導看中才華,主政一方時準備把他當祕書帶在身邊,結果一出門他就說的天下皆知,這樣的下屬誰敢要?

  馮涓是唐宣宗時期的知名人士,這不僅是因為他的爺爺是唐朝資深名宿,更因為他的確有兩把刷子。他於大中四年(850年)考中進士,文章在同榜進士中聲譽最高。

  就在這一年,新羅國新建了一座宮殿,新羅國王高興之餘,派人給宗主國送來堆積如山的金銀綢緞,唐宣宗如數笑納。馮涓瞅準了良機,向皇帝打報告說要寫一篇文章,記載這樁盛事。唐宣宗恩准。馮涓寫出來的文章雖有拍馬屁之嫌,但文筆優美,於是,他如願以償地成為當時關注率最高的風雲人物。

  馮涓才華橫溢,自然有人要提攜。他就是宰相杜審權。老杜愛才惜才,覺得像馮涓這等有才華的人值得提拔,便推薦他擔任京兆府參軍。

  後來,杜審權從中央轉到江西任職。成了地方一把手的老杜,自然想起了前幾年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小馮,於是決定提拔馮涓來當自己的機要秘書。當時的馮涓雖然已經擠進官員隊伍,而且肚子裡有貨,但仍然在基層苦苦掙扎,鬱郁不得志。如今,接到老杜伸來的橄欖枝,仕途不順的小馮自然喜出望外,立馬寫了一封辭呈,就跑到了即將赴任的老杜府上。

  老杜和小馮進行了一番密談。老杜首先開腔,小馮同志,你的才學我早有耳聞,如今朝廷任命我主政江西,我身邊就缺一個像你這樣的幕僚,我準備向吏部推薦你,不知你意下如何?老杜的器重,讓小馮感激涕零,他當即表示一百個願意。看著亢奮得滿臉泛著紅光的小馮,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杜叮囑他,這次談話純屬你我之間私密性的內部徵求意見,千萬不要洩露給別人啊!但此刻被喜悅衝昏頭腦的小馮,哪會記得老杜的叮囑,嘴上應承著,出門後就忘得一乾二淨。

  小馮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一位朋友。朋友見小馮喜形於色,滿面春風,就隨口問了一句,老哥,今天莫不是發了大財?小馮的嘴巴此刻露出了把關不嚴的軟肋,將自己和老杜的談話和盤托出,說自己馬上就要隨杜市長去江西當幕僚了,到時候請你喝喜酒啊!

  小馮的這句話無疑成了網絡頭條,當天就以火箭般的速度被人瘋轉。小馮前腳剛走,消息就傳到了老杜的耳朵裡。老杜那個氣啊,我是怎麼叮囑你的?不是叫你不要到處亂說嗎?像你這種大嘴巴,要是跟了我,我這個地方大員不就成了媒體聚焦的透明人了?

  於是暗地裡,老杜撤回了以前的推薦信。不明就裡的小馮還被矇在鼓裡,翹首等待老杜派人送來任命書呢。等來等去,等到的卻是老杜派人告訴他:“你不用去了,朝廷重新選派了人。”小馮張大了嘴巴,竟然還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轉眼就到了老杜上任的日子。出發那天,小馮心情鬱悶地前去送行。大家一一和老杜道別,說了些“前途無量”的客套話。輪到小馮上前道別,他的臉色十分難看,杜市長看著他,只說了一句話:“年輕人啊,還是多多努力吧!”言外之意,小馮當然聽得出來,可一切都晚了,誰叫自己當初逞口舌之快呢?

  官場私房話,只能你我在密室裡說,不能拿出來公佈於天下。尤其是當秘書(幕僚)的,整天跟在領導後面,掌握著本單位的新鮮資訊,嘴巴的嚴實程度,直接決定自己官帽子的高度。像馮涓那樣疏忽大意、嘴巴不嚴的,舌尖上結出的苦果,只能自食。


被領導看中才華,主政一方時準備把他當秘書帶在身邊,結果一出門他就說的天下皆知,這樣的下屬誰敢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