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你必须知道的方法

当前,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全市人民仍然在与病毒肺炎抗争。这个过程中有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有千万个精彩故事,怎么选题怎么采访?什么方法讲出来最能引起共鸣?有医生的故事,有患者的故事,有妻子送丈夫赴武汉,有丈夫送老婆上战场……我们会觉得无从下手?无法得到素材资料?《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以下简称《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一本手把手教你怎样讲精彩故事的书!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非虚构写作?顾名思义,不是小说,戏剧,不是虚构。真实人物和事件,就像钟南山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报道!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我为什么第一时间就挑选了这本书?怎么一下子就吸引我的眼球?“名”的作用!一是哈佛大学,名校的写作课令我好奇;二是名人效应,这本书由51位美国一流媒体名人的演讲集结而成,其中很多人得过普利策、艾美、美国国家图书等大奖。作者是马克·克雷默和温迪·科尔。马克·克雷默是哈佛曼基金会总监和驻留作家。温迪·科尔是驻西雅图的自由职业作家和编辑,她的叙事非虚构作品发表在六个国家的杂志和文集中 。名人们怎么进行非虚构写作?怎么讲好故事?我心生向往,故而探之!

没想到,一下子读了四五遍,名家们传授的独家经验秘技令我折服、震撼!所看所得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中译本21余字,涵盖面非常广泛,从选题、采访、写作、编辑、出版等都有详细生动的叙述,辅之以相关的案例,读来如面对面教导一般。归其重点就是三个问题:1.精选主题的三大法则2.采访搜集素材的独门秘笈3.写成叙事精品的三大招数。无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教师学生作家和广大读者,这本书都能给你满满的收获和启迪!



非虚构写作,你必须知道的方法


1. 精选主题的三大法则

人生最怕盲目。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目的,有目标,非虚构写作也是如此。你在准备打算要进行非虚构写作了,你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写什么?这就是选择写作主题。世界千变万化,每天有数不尽的大事要事奇葩事发生,每天都有人生离死别,每天有企业破产或者上市……你写什么能受到读者的青睐呢?这本书教给我们三个法则:1)持久法则;2)普适法则;3)新闻法则。

1) 持久法则

就是人类一直持续关心关注的持续发生持续影响的事情。古今中外无不如此!比如:贫穷饥饿疾病战争死亡。这些持久性的事情因为长久,所以,慢慢被人们淡忘。怎么能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关注呢?持久法则选主题时,具体要遵循三点:持久中求真,持久中求新,持久中求险。

持久中求真,就是在持续发生或持续影响的事情里,探求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知道的或者无法知道的真相。如《广岛》,就是告诉人们原子弹爆炸后,人们生活的真相。

持久中求新,这些众所周知的事情里,你找到别人没想到的新角度。

持久中求险,危险的话题,或危险的事情,别人不愿做不敢做的主题。“险的主题”,当然对读者也会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说,被盗车辆后座上有一个小婴儿?这就令人揪心担心,很多人会关心孩子的生命安全,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有些入黑帮赌场的记者,有些蹲毒贩窝点的记者,以身涉险,也会令读者感兴趣!这些主题,读者也非常有兴趣!持久中的险,不是要记者们不顾生命安全,尽量保护好自己是前提。

2) 普适法则

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从特殊性出发寻找背后的普遍性共性,就是普适法则。比如,某一个明星偷税被曝,那你就可以探寻其他明星的税收状况,也许可以作一个调查主题。当莫妮卡·莱温斯基是新闻的时候,你也可以去寻访白宫的其他实习生。书中告诉我们,普适法则有两大方法:

由点到面;由此类及彼类。

普适法则中的由点到面,就是个别到一般,由一个人推及背后的一群人一类人,运用的是发散思维。如由希拉里、米歇尔到历届的美国总统夫人再到到世界各国的总统夫人。马云创业奋斗的奇迹,可以推及60后一群人的奋斗,这就是由点到面。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由此类及彼类。很多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故事,或闪耀人性的光芒,或揭露人类的黑暗,能够引起人们的强烈的共鸣!这些可以分为几大类主题:心灵成长类,战胜疾病类,反抗命运类,揭露黑暗类等等。

3) 新闻法则

书中的媒体名人教了几个方法:以大求小;逆向思维;难度新闻。

以大求小,

头条里的人,成就了传奇事业,你能不能探访他(她)的爱人?比尔·盖茨,马云,他们的爱人是不是也是好的主题呢?新闻故事大量报道时,你仔细寻找有没有遗漏的小细节?

逆向思维,就是从新闻故事的反向思考,逆向而行。奥运会得了冠军的人,新闻会大势报道,那奥运会没有得冠军的人呢?是不是也是好的主题呀?这就是突破常规思维,逆向思维。

难度新闻,就是报道起来特别不容易的新闻故事。要么难以得到这些故事,要么得到了无法报道这些故事。都是有相当难度的难度新闻。正因为难,所以很能打动读者的。难度新闻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能让你的心灵震撼,也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大师们怎样采访搜集素材的?



非虚构写作,你必须知道的方法


2. 采访搜集素材的独门秘笈

大师们各有神通进行采访搜集素材。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主要有几个方法:1).创意构思采访2)精巧布局采访3)摄影记录法采访。

面对采访任务或者选定了主题的采访,要确定采访人,找到切入点,建立联系。采访的目的是搜集素材,好素材是好故事的“大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采访不是简单地一个电话,或者约被采访人吃一餐饭就能搞定的。必须花费脑筋构思采访途径。

1)创意采访:

建立亲密联系,(“加过了速的亲密”)——创造与受访者的某种联系,如“信任”。一般采取非正式采访,受访者不信任,你是采访不到“洋葱”核心的。(伊莎贝尔·威尔克森把采访喻为“剥洋葱”)一层一层的剥开,直到洋葱中心。(你要的核心素材)

创设采访途径,为采访而找“路子”——采访不是随机的,对要采访的人,必须有条“路子”才能通达。这条路需要你想方设法去找,找对了路子让你得到“圈内人”的待遇,深入采访受访人,得到好素材!

2)精巧布局采访:

心理访谈式采访——精心设置问题,却像是漫不经心的随意提问。注意:一定要尊重受访者并征得同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受访者的言行举止,灵活应变。

参与式采访——设法进入受访者的周围,一起工作或生活,搜集全面的第一手的素材。注意: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的范畴内。

身临现场采访——一些极端新闻报道,“科索沃难民营”,战地前线的报道等。作者安妮·赫尔采访墨西哥村庄帕洛马斯到美国挑蟹肉的女人。随车出发,看他们每天10个小时,手持小刀挑蓝蟹的肉!亲自感受“发抖的双手”!

3)摄影记录法采访:

全程录音——事无巨细,全程记录。进而筛选甄别需要的素材。事件和人物,方方面面面,全方位,尽量无一遗漏。

全程摄影——跟踪式的采访全过程。如:在医院,全程拍摄医生们的诊治新冠状肺炎的过程。

突出特征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全部记录。

这些采访方法不是孤立的,大师们往往同时运用。特别是摄影记录法,现在科技手段越来越先进,只要条件允许,大都会录音摄影。




非虚构写作,你必须知道的方法

有了好的选题,搜集到了素材,就开始写作叙事了。

3.叙事精品的三大技法

1)特写叙事:

通常用来写人物特写。一般选择比较特殊意义的人物来写。武汉抗疫情之初,专家钟南山就是特殊意义的人物。

人生特写——从摇篮到死亡一生的特写。

定位特写——准确说明一个人的新闻点。

段落特写——反映人物的个性,让人顺畅的读完整篇文章。

也有非人物特写:比如:建筑特写,地点特写等等。

2)调查叙事:

对特殊事件的调查报道。

最好的调查报道同时坚持不懈的追求读者和社会的变化。想要得到这种挑战所需的激光般精确的细节,需要务实而坚定地调查。

叙事调查——有一定影响和作用,通过调查报道可以带来好的变化。

叙事调查——真实全面,承认有些事你不知道,也承认你知道的坏的事。

叙事调查——图文并茂,效果更好。

3) 摄影叙事:

运用现代科技(如无人机等)手段采访记录,全面采访搜集素材。把搜集到的素材,分门别类,整理出来,精心剪辑,打磨叙事故事,辅之以摄影记录视频或者图片,生动直观,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无论怎么写作叙事故事,通常的写作技巧也要准确运用的!开头抓住读者,中间掀起故事高潮,生动的细节描写,冲突的矛盾情节,意味深长的结尾等等……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真正的手把手的教你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教给我们选题、搜集素材、写作叙事的各种独特经验和方法。大家读了这本书,都会受益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