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为什么要过年?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习俗,因为假期,因为家人团聚,因为文化……

然而这些又不足以让“春节”成为最特殊的日子。

仔细想来,中华民族节日颇多,保留下来的也没有几个,在有着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里,只有春节是最重大的一个,而且没有哪个节日有这样的说服力,可以用回家等理由(部分)拒绝加班。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似乎春节期间的休息,有着“天经地义”的感觉。

浮生着甚苦奔忙?熙熙攘攘的人们,终于在春节有了彻底休息的理由。

人们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说在春节的时候,金钱已经不在人的考量范围之内,不管怎样都要回家,无论付出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金钱、工作、未来……一切现实的东西都可以在春节的时候放一放,春节就是来休息的,而休息的方式就是团圆。

阖家团圆中,人们抛弃了工作中的职业身份,也不再苦思未来,而只享受当下的欢聚。

1

每个民族都有休憩的时刻,例如圣诞节,有着和春节同样的作用,在繁忙的日常中找一个休息的平衡,提供一个人生的驿站。

有些问题,是行动无法给出答案的。

思想先于行动,是空想,而行动先于思想,会茫然。

而这种茫然常常出现在中年人身上,即所谓“中年危机”。

其实就是人生的意义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为什么中年容易 出现危机呢?很少人年轻的时候有这种问题,年轻人总是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而年轻的自己只是按照社会亦或是长辈给的建议,按部就班地做就好了。

然而人到中年,忽然发现很多年轻的时候的“以为”,是想当然,当把孩子养大成人之后,特别是自己父母去世之后,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意义问题就凸显出来。

要不怎么孔子说“四十不惑”呢?四十不惑是圣人能达到的境界,即使圣人也只有经过“修身”“内省”在七十的时候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当然,现实生活里,七十岁不知“礼”的人大有人在,可见圣人的标准之高,由此观之,能够四十不惑也是很难的。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这不是说人生不值得过,而是这个年龄段,人最容易对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人生,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问题产生疑问。

喜欢英剧《王冠》里的一个单集。

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在母亲爱丽丝王妃去世之后,遭遇了中年危机。首先表现出对信仰的怀疑。

作为教徒,女王一家每周都要去教堂做礼拜,听着年迈的牧师死气沉沉的布道,菲利普亲王产生了厌倦,他问女王,这一切有什么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女王的回答是,给人生一个停顿、休息,思考过去的一周,思考未来,思考人生更大的问题。

亲王问,如果人生没有更大的问题呢?

这个问题女王没有回答,因为这是每个人自己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人能帮忙。

2

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科学无法解答。

菲利普亲王是个行动派,正值美国宇航员登月,人类实现了登月梦想,让菲利普亲王兴奋不已,觉得科学和行动可以解决人生的一切问题。

他一度以为登月的宇航员是最伟大的人,既然已经到了月亮上,那一定是见识最多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然而等到三个宇航员来到了白金汉宫,亲王发现,这只是三个普通的年轻人,还因为归来之后世界的巡回访问而感冒了。问到登月过程,答曰一切按命令执行罢了。

至于月球上有什么?只有尘埃(dust)。

相比之于亲王对于登月的渴望,宇航员们却对白金汉宫很是羡慕,问是不是有十几个房间,住在里面的感受等等,还好奇地到处拍照,似乎比登月更令他们兴奋。

这让亲王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终于在一次和牧师们的互助会中,亲王坦诚自己遇到的危机。

科技的发展让宗教的范围越来越小,让神秘和想象越来越虚无。古人常对月吟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在西方,月亮也同样激发了诗人无限的想象,诗人济慈感慨:“月亮到底有什么?让我的心如此悸动?”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那个遥不可及的皎皎明月,给人多少遐想,既是喝酒时遥远的饮伴,又是寂寞时倾诉的对象,还是一切经历的无言见证者,那是一个既亲切又遥远的无处不在的在者,虽然清冷,但并非没有生机,有着嫦娥玉兔阿波罗等等中西方的传说。

然而登月后人们知道了,月亮上什么都没有,只有尘埃,还有一片寂静。

科学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谜题得到解答,越来越不需要一个上帝来解释一切。

然而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行动也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宗教/信仰依然有它的一席之地,作用并不在于解释世界,更多的是抚慰内心。

总有一种维度是现实世界给不了的,答案只在自己的心里。

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排序里,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呢?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年轻的时候,可以不知道,反正为了生活所迫,毕业、找工作,赚钱就是了。

可以说,我们要的是什么,是由父母、社会塑造的。

社会说你要工作,你要结婚,你要生子……

如果,这一切都满足了之后呢?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孩子也都长大,第一次面对自己的内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信仰自然能填补这种空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信仰。

信仰可以不是宗教,也可以是一种文化,一个信念。例如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自然无为”。

每个人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答案,共同点是,在每个人的心里,而这是需要思考的。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很多时候人都忽略了过程,忽略了内心的世界,不停地用行动来掩盖内心的空虚。

例如工作中给出各种时间节点,甚至人生也按照节点来安排,什么时候上学、毕业、结婚、生子、孩子上学、毕业、结婚、带孙辈……

似乎只有孙辈长大成人之后,这一生的重担才卸下,而此时,死神已经站在门外……

这可能也是很多老年人对死亡充满恐惧的原因——还没有好好体会自由的生活,怎么人生就要结束?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英国哲学家罗素把人的一生比喻成一条河流,最终的死亡就是河流汇入大海,平静,毫无痛苦。

然而大多数人没有,或者说,只有少数人才能体验罗素的“自由”汇入大海的境界,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绝大多数人的心都被疲惫的身体牢牢拴住。

而春节,就是每年一度的,能让人完全放下目前生活的困境,专心体验当下的时刻。

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考试、还钱、工作、困境……统统“年”后再说。

这是一个只属于家人,只属于自己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没有工作,没有领导,没有赚钱,没有分数,没有“我要做什么”,而只有“我是谁”,只有体验当下,为心灵充电,开启新的一年未知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