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很多人说蚩尤打仗时骑着熊猫,出处在哪里?

热点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蚩尤所谓的野兽,不过是几个以野兽作为符号的部落而已。

《列子·黄帝》:“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这里面就有以熊、罴作为符号的部落,没什么稀奇的。

当年的人,就算具备驯兽的能力,但野兽又如何会去识别敌我,最多是不咬驯兽者,一样会攻击自己的友军。

所以驱赶野兽和敌人作战,是无稽之谈。

蚩尤驱赶的野兽里面,并没有熊猫,这是一种误传。

自然,误传归误传,但熊猫至少在古代绝对不是什么卖萌的吉祥物,也是很凶的动物。

第一,熊猫不吃只吃竹子。

很多人认为熊猫是吃竹子的素食动物,这是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熊猫和熊一样,是杂食动物,是会吃肉的。

野生的熊猫除了吃吃草、野果以外,也吃昆虫、竹鼠甚至羊。

显然,如果有必要,熊猫也会吃人。

第二,熊猫攻击力很强。

大家想想看,你能用牙齿咬断竹子吗?

熊猫可以轻松做到。

试问你的肉有竹子这么硬吗?熊猫怕是连你的骨头都可以咬断。

另外,熊猫也是有尖爪的,一旦抓人也会造成严重损伤甚至送命。

第三,熊猫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我们看到的熊猫,都是动物园从小养大的,整天和饲养员接触,从小就好吃好喝供着,野性大减了。

然而,即便如此,其实动物园熊猫伤人还是很多的。

北京大熊猫运动场,有个著名的熊猫古古。

这位古古老师也许样子特别可爱,经常被人骚扰。

然而,古古老师可不是好惹的,谁敢惹他就没好下场。

2009年1月7日,一位游客为给儿子捡回玩具,翻过护栏跳入大熊猫馆外运动场,遭到古古老师的攻击,双腿被咬数十口......

2007年10月22日,一名12岁少年因好奇跳入北京大熊猫运动场内,大熊猫古古老师咬伤少年双腿。一名老外扔出一瓶矿泉水引开熊猫,男孩得以脱险。

2006年9月19日,一外地来京的男游客张某,酒后欲与大熊猫握手,跳进其运动场内,受到惊扰的“古古”咬伤了他的右小腿。游客反咬“古古”后背(卧槽),最终被工作人员救出。

除了古古老师以外,脾气不好的大熊猫还有不少。

2007年8月4日,兰州动物园一大熊猫饲养员遭熊猫撕咬,缝了100多针,差点送命。

2004年2月1日,北京一大学生趁大熊猫睡觉时,欲与其“亲密接触”,跳入大熊猫运动场,被正在休息的“吉妮”咬伤右脚掌及踝部。

2000年11月,成都市新都县新都四中的一名初中学生,翻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关养熊猫的铁丝网,被熊猫抓咬致全身皮肉裂伤。

第四,别看了,你打不过熊猫。

上面的例子很明确了,人徒手根本不是熊猫对手。

其实,人类是很脆弱的。

有人说,武松打虎的原型,是施耐庵看到一个壮汉空手打死了一条野狗。

其实,人赤手空拳想要打赢一条野狗,真的是不容易的,很有可能被狗先咬伤。

而一条很大的狗,也就15到20公斤重量,熊猫体重80到120公斤,最重可达180公斤。

普通人徒手和熊猫搏斗?对不起,熊猫今天可以不用吃竹子了。

上面那个同古古老师肉搏的醉酒游客张某,曾经有恐怖的回忆:

古古老师突然抱住他的右腿不肯罢休,并张口就咬。几口下来,将张某咬趴到地上。张某说,他本能地去推压在他身上的大熊猫,「200多斤的家伙,根本推不动。我腿上钻心的痛,感觉肋骨都要被它坐断了。我急了,冲它后背咬了一口。」张某没想到,自己这一口把熊猫也逼急了,咬着不肯松口,任凭张某拼命甩脚也甩不掉。张某说,后来动物园工作人员赶过来,用水管接上了水龙头,滋走了大熊猫。「他们打开铁门让我赶快出去,我迷迷糊糊地就逃了出来,然后一头栽倒,什么都不知道了。

让你调戏熊猫,该。。


萨沙


网传熊猫为蚩尤坐骑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大熊猫=食铁兽,大熊猫=貔貅。

大熊猫=食铁兽:

《神异经》中写道:“南方有兽,名曰啮铁,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除了“能舔食铜铁”不符,其他皆和大熊猫描述一致。

在《书经》中,大熊猫称之为貔,在《毛诗》中称之为白罴,《山海经》中也有记载,说它很像熊,毛的颜色是黑白两种颜色, 最早出现于邛崃山严道县,也就是现在的四川,食铜铁,食铁兽的名字就是在此书中出现。据说蚩尤跟黄帝大战时,蚩尤正准备要为大熊猫,黄帝却搞了突袭,蚩尤只能先应战,没想到这个时候,大熊猫抱住他的大腿要吃的,因为大熊猫的拖累,蚩尤在此次大战中被杀。但这个应该是野史,真实战况在山海经有描述。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了一个传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文中反映战斗过程中,双方先由巫师作法,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对方,黄帝呼唤有翼的应龙畜水,以便淹没蚩尤军队,蚩尤也请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黄帝军队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黄帝只得请下天女女妭阻止风雨,天气突然晴霁,蚩尤军队惊诧万分,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了最后胜利。

大熊猫=貔貅

很多人认为貔貅就是现在的大熊猫,《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4000多年前,黄帝驯养虎、豹、貔貅(大熊猫)等威猛动物为军队冲锋陷阵,在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战败了炎帝。

历史有很多断层,了解越多越发对中国历史渊源之深感到敬畏。

熊猫这个名称也是在1940年确定下来的,之前也不叫熊猫,叫猫熊。


桔梗之家


这个说法我是首见于今日头条,然后被人用了几张似是而非的“古画”当证明。于是被一群好事者传开了。其实历史上是根本没有说蚩尤的坐骑是啥,没这回事。有说“黄帝六兽”。所谓“貔貅”其实是黄帝这边的。而且熊猫是在近代才被世人所认识的。让人大惑不解是为什么过去几千年中国人都没有过有关它的记载。于是很多学者怀疑古书上的“貘”(现有马来貘也是近代发现的)、“驺虞”、“ 貔貅”就是它。但没有具体的证明。因为“ 貔貅”也是名头很响的猛兽,应该是这样才被人好玩的扭曲成了熊猫是蚩尤的坐骑。所以才被喜爱滚滚的人越传越神。整个古代都没大熊猫的确切记载。它是近代才被外国人发现的。

所谓“大熊猫=食铁兽”也是现代人吹的牛。食铁兽是个传说,只在唐朝出现了次,据说像熊,也说像牛,未必是熊猫。

所以“食铁兽”虽然见于古书,但和蚩尤发生关系也就是这两年的事。而与熊猫有关系更是一些滚滚爱好者的推波助澜。一些人说熊猫是食铁兽,一些说熊猫是貘,一些人说熊猫是貔貅,还有说它是驺虞的,谣言出现一千次总会骗到一些人。过硬的证据根本没有。

客观说熊猫虽然是很古老的物种,也有吃一些金属的习性,而且晋代郭瑞提到的“貘”和它很接近,但中国人认识熊猫是很晚近的是,还是拜几个外国传教士所赐。但很多人都是不求甚解的,特别对神话,他们抱着的是一种娱乐的态度,什么样的博眼球内容整不出来?其实不只是蚩尤,炎帝和黄帝也被编出了坐骑。诸如炎帝骑大鹏金翅鸟,黄帝骑黄炎龙,但其实都是没影的事。

大鹏是国产的,但大鹏金翅鸟却是印度原产的,又叫“伽罗楼”,炎帝去过印度?黄帝虽然有骑龙上天的记载,也有他“黄龙体”的传说,但“黄炎龙”这种生物就是臆造的了。就算开放一点说,黄帝就是黄龙,自己骑自己?

成都大熊猫基地的壁画,对所谓“熊猫是貔貅”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但也没说熊猫是蚩尤的坐骑。

一任意胡编乱造,就是现在中国没有好的神话剧的原因,不可不注意。

总之,就是袁隆平的错,让一群现代人胡说八道,信就是你输了。


二十一世纪新搜神记


现在网上、抖音上提及熊猫,跟多人跟帖、评论就会戏谑的说蚩尤的坐骑就是熊猫,骑着这个“萌货”去干和黄帝打仗这么严肃的事情,不输才怪。其实熊猫到底真的是不是蚩尤的坐骑,估计大伙也没谁去深究考证,更多的是被蠢萌蠢萌、憨态可掬的熊猫逗得乐不可支,熊猫“坑”了蚩尤成为大家玩笑的一个梗而已。

蚩尤原本就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传说有八只脚,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蚩尤到底真不真实存在,学术界是争论不休。但是根据前面对蚩尤的形象描述,也可知古代记载的描述神话、演绎部分太多,并且矛盾、不一致处较多。

大家可以看看部分记载,也可看出,形象差异部分。《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其后《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云: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

那么问题来了:熊猫到底是不是蚩尤坐骑,出处在哪里?可信度有多少?

历史并没有熊猫蚩尤坐骑的直接记载。只是据说蚩尤有个坐骑叫食铁兽。那么食铁兽是什么呢?

中国最早的铁器大约在商早期出现,而蚩尤的上古时代尚在尧之前。先不看古代记载,光看这个坐骑的名字,如果是蚩尤时代就叫食铁兽的话,那肯定有问题。

古代确实有些对食铁兽的记载:

汉东方朔(公元前153年至前93年)在《神异经》中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

晋朝郭璞注释的《尔雅·释兽》描述:“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以上两段记载大概就是人们传出来熊猫是蚩尤坐骑的出处吧,逻辑就是蚩尤坐骑食铁,而熊猫也舔食铁器,于是人们根据以上两段记载断定蚩尤坐骑食铁兽就是熊猫。

熊猫确实会舔食铁器,原因是上面含有其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盐分等,再一个人家牙口好呀,吃难啃的竹子so easy,啃小薄铁盆啥的还不是砍瓜切菜。但是不止熊猫会舔食铁器,以前人们饲养的牛马等牲畜也喜爱舔食铁器,现代饲养场还专门为牛马羊等牲畜配备了矿物质营养性盐块供其舔食。类似例子,估计小伙伴们很多也见过猪拱土、狗吃草的现象,都是为了补充对身体所需物质。

蚩尤坐骑到底真的是不是熊猫已无从考证了,但是根据熊猫舔食铁器,蚩尤坐骑食铁,而就把熊猫与蚩尤坐骑划等号就不太好了,更何况蚩尤坐骑食铁就有可能是伪命题。

但是既然蚩尤本身就神话传说人物,其坐骑就更不用说了。小伙伴们愿意把熊猫当成蚩尤坐骑也无妨,没必要上纲上线,还不是大家对我们的蠢萌、可爱的国宝太过宠爱了嘛。熊猫“坑”了蚩尤已成为小伙伴喜闻乐见的梗。


八零后老夫子


纯属胡说,怎不说蚩尤战黄帝时″骑的是蚂蚁"?

至于说黄帝战蚩尤双方骑了什么,其实什么也没骑,都是步战。至于说黄帝骑龙或媲貅,那也只是后人的″神话"后给强加上的。时至今日,除了传说谁见过龙?包括考古、历史发现?

说蚩尤骑″熊猫",更是胡扯或硬安。难道几千年前熊猫体大如大象或水牛?蚩尤才能骑它去战斗。而几千年后的熊猫缩水了?考古也没发现它从大到小的过渡期?

黄帝战蚩尤时,就是双方的人各自打扮成各种吓人的装饰。比如"头上带各种角、带"傩"样的″′神鬼"面具,脸上画各种色彩。也不排除有人身披″熊猫"的皮做装饰,或各和皮毛(狼、虎、豹、狗等等),这样的打扮才更复合那个时代人的装束。

至于骑什么打仗?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打仗时还只是驾用马拉的战车,而很少有人会骑马。更不要说黄帝战蚩尤时,双方会″骑"什么或有什么可骑。


眸子8552


首先我国古籍中并没有关于蚩尤有坐骑的记载……

所以网上说的都是没有相关的依据……纯粹是后来者的想象罢了。


娱乐好事君


这实际上是一个谣言,具体出处早已经不可考了。其大概思路是蚩尤坐骑=貔貅,貔貅=食铁兽,食铁兽=熊猫,所以蚩尤坐骑=熊猫,但是支持这个观点的出处却都经不起推敲。

蚩尤坐骑是食铁兽的说法是哪来的呢?

网上一般会搬出《史记·五帝本纪》里的一段话: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于是网上有的就开始有解释就说蚩尤的坐骑就是貔貅,而貔貅就是大熊猫。与后世传说中的神兽貔貅不同,《史记索隐》称它们是六种可以被人驯服的猛兽:

“如虎如貔”,尔雅云“貔,白狐”,礼曰“前有挚兽,则载貔貅”是也。尔雅又曰“貙獌似貍”。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这里面的熊一般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狗熊,比狗熊还打的熊就叫罴,其实就是棕熊,而在《毛诗》中称大熊猫为白罴,所以在古代熊猫应该被归于罴一属,而不是貔貅。

貔,《尔雅·释兽》称他是白狐,据记载可能是一种像虎又像熊的猛兽,而其雌性的称为貅,就和古代凤凰分雄雌一样。貙獌,似貍,所以貙是一种大狸猫,而虎就不用解释了,和现在意思一样。

所以貔貅是一种像虎又像熊的猛兽,即不是神话中貔貅的形象,也和熊猫没关系。更重要的是貔貅是属于黄帝阵营的,更何况原话中交战的对象是炎帝,和蚩尤压根就没有关系。估计也是这个原因,网上一般不会把后半句截出来,或者直接移花接木为蚩尤。

就现在看来,所谓的驯服猛兽,更可能是黄帝以“熊罴貔貅貙虎”的形象作六军的旗帜以方便指挥。因为中国古代的军队一般都会以猛兽猛禽作为旗帜,而当时中原的黄帝部落一般用的是猛兽的旗帜,东夷部落一般使用的是鸟类为旗帜。是部落图腾演化的结果,和猛兽坐骑可能压根没有关系。

然后不管怎么样,反正传说中蚩尤的坐骑就是貔貅了,至于传说出处,反正都是传说了要什么出处呢?同理,貔貅怎么就成食铁兽了,据说也是一个传说。估计是从蚩尤是中国神话中的兵祖,冶金业的祖师爷有关。不过我更怀疑这极有可能是出自哪部洪荒小说的设定,然后就不知怎么的就扩散开了。

不过以上都不重要,这个谣言迷惑人的过程主要在于食铁兽怎么成熊猫了这一步上。

其最重要的证据来自于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

南方有兽,名曰啮铁,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看到这段基本上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不就是熊猫吗?所以熊猫等于啮铁,啮铁翻译成现在话就是食铁兽。

不要以为有文献出处就是真的了,实际上这段话是拼出来的。《神异经》原文其实是这样写的:

南方有獸焉,角足大小形狀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鉄飲水,其糞可為兵器,其利如剛,名曰嚙鐵。

所以神话中的食铁兽其实是一个大水牛的形象,这倒挺符合古代演义小说中太上老君、黄飞虎、孙膑、刘秀这些牛人都骑牛的形象,真是骑个熊猫像什么样子嘛。然后在《神异经》恰好有一个“〈土韋〉按”:

今蜀中深山,亦有嚙鉄獸。

而刚好民国《北川县志》中称大熊猫为“食铁兽”,随着大熊猫逐渐成为国宝,这个地方俗称的食铁兽就和传说中的啮铁结合到了一起。其实来说,很多食草动物都有“啮铁”的习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舔铁锅来获取盐份。

但是这个“食铁兽”显然和《神异经》的描述不一样啊,于是网友们又开始找证据,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被找到了“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这句话。

其实这句话出自晋代郭璞对《尔雅·释兽》的解释,而且针对的那个兽也不是熊猫。《太平御览》释兽部里记载:

《尔雅》曰:貘,白豹也。(郭璞症曰: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

其实郭璞解释的这种动物是如下图所示的貘,压根不是什么熊猫。现在再回看这句话就可以发现疑点,熊猫的头小吗?那恐怕世界上就没有头小的生物了吧!

(图中为马来貘,曾存在于中国,分布于两广云贵甚至可能更北方,但随着气候的变化最终灭绝,目前仅存在于马来、缅甸、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因此古书中的它经常被现代人认为是其他动物。)

最终经过这样一个加工流程,大熊猫在网络上就经历了从萌宠到食铁兽,到蚩尤坐骑,再到神兽的转变。以至于现在只要是大熊猫有关的视频文章,下面一定会刷食铁兽,蚩尤因为骑着熊猫大战所以才败的梗。其实这都是出于大家对于大熊猫的喜爱,只要不是过分的刷梗也是无伤大雅,反而提醒了大家大熊猫其实也是一种猛兽。


分享到:


相關文章: